文、图/本刊记者 罗红霞 综合
秦波涛:中国矿井火灾中的“志士”!
文、图/本刊记者 罗红霞 综合
人物简介:秦波涛,1977年生,重庆市忠县人,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煤炭工业安全科学技术学会矿井通风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美国采矿冶金与勘探协会(SME)会员。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专家、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煤炭工业科技创新人才、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中国矿业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百佳本科教师和优秀班主任等荣誉。
秦波涛的履历中有着很多令人羡慕的光环。谈及煤矿灭火,他胸有丘壑,好像置身火海之中的斗士,身上英气逼人。他说:“煤矿井下条件恶劣,矿工非常辛苦,还面临生命危险,为矿工安全尽力是我一生的事业。”
矿井火灾是煤矿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一旦井下发生火灾,不仅会造成煤炭资源的损失、工程和设备的破坏,导致生产中断,而且更严重的是会直接威胁到矿工的生命安全。俗语说:“水火无情”,但秦波涛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2003年,宁夏煤业集团白芨沟矿发生巨大瓦斯爆炸,随后发生的数百次爆炸将整座矿井置于一片火海之中,整座矿山地动山摇,灭火任务异常艰巨,全国煤矿灭火专家均感到十分棘手。面对如此巨大难题,秦波涛二话没说,深入爆炸现场,写方案、下矿井、钻巷道、爬山、打钻孔,与矿上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坚守在矿区,战斗在最危险的一线,一干就是两个多月。
2004年,东北最大的大兴煤矿发生自燃火灾,矿井瓦斯浓度高,找不着火源点,情况十分危急。接到求救后,秦波涛什么都顾不上,连夜赶到了煤矿现场。当时秦波涛心中唯一的信念就是灭火,他连续一周几乎都在井下度过,到了紧要关头,连续两天两夜没有合眼,也没有吃任何东西。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秦波涛的努力下,仅用一周的时间就治理了采空区不明位置的煤自燃,他才松了一口气。大兴煤矿避免了工作面封闭,恢复了生产,整个矿区充满了欢乐的气氛。矿工们纷纷说:“还是有学问的博士能真解决问题呀!”
为了防止采空区煤自燃再次发生,秦波涛又在大兴煤矿待了两个多月,做防火的整体方案。自此,秦波涛与大兴煤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一旦矿上遇到什么难题,他们总是习惯向秦波涛咨询。秦波涛也被大兴煤矿授予了“荣誉矿工”称号。
留校任教后,秦波涛还是经常深入矿区,进行技术指导。每到一个矿区,秦波涛都要亲自下井。到现在,秦波涛到矿上下井的次数一年基本上不少于100 次。凭着“十年磨一剑”的执着精神,秦波涛针对矿井已有的防灭火技术的不足,特别是综改采空区、巷道高冒区的隐蔽火源和高位火源治理的难题,在防治煤自燃的三相泡沫、高倍数无机固化泡沫、阻化砂浆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有的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在全国100多个煤矿得到成功应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秦波涛认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科研是为整个行业提供指导,需要坚持两条腿并重。
秦波涛坚持上好每一堂课,他主讲的《矿井通风与安全》《矿井火灾学》等专业主干课程往往充满灵动的色彩。除了课本知识,他还力求所讲授的内容包含最新的国内外研究动态,还注重将科研成果贯穿在教学中,将现场实践碰到的问题、案例等融入到课本的理论当中去阐释。秦波涛的课程广受学生欢迎,他们纷纷在评师网上为秦波涛点赞:“秦老师的课程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让我们从枯燥的理论和概念中,形象地了解真正的煤矿”;“秦老师学识渊博,课讲得生动有趣”;“能把课程讲得这么棒的老师,还从没有见过……”
尽管科研工作繁忙,但秦波涛仍坚持主编《矿井火灾防治》教材,虽已经几易其稿,但他依旧不满意。他说:“我必须把这几年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技术研发,经典案例等补充进来,一流的学科,一流的人才,一定要有一流的教材。”
作为研究生导师,秦波涛说,对学生要由衷地付出,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只有真心才能换来真心。学校很多同学都来自农家子弟,当得知有人因家庭困难不能安心学习时,秦波涛便拿出一部分工资在实验室设立了贫困学生助学基金,有困难的学生借,等有钱了再还回到基金中,从而免除了他们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使其能在学习及科研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面对荣誉,秦波涛很淡然,他说:“荣誉不是目标,唯有勤奋刻苦,多出成果,多为煤炭行业作贡献,才对得起自己的职业,才能担负起这代人应有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