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汶烨
云边镀上了一层碎金,天际缓缓变亮,朝阳从云间拱了出来。我同爷爷头顶草帽,肩背竹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雨后的泥路,温软湿热。
眼前,是绿的海洋。微风拂过,涟漪波波。
耳边是爷爷的喃喃自语:“今年可要有个好收成啊。”浑浊泛黄的眸中满是向往。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走进花生田,棵棵花生苗紧紧依偎在一起,更觉绿意盛。我迫不及待地投入“绿洋”的怀抱,挽起袖子,草草地就着泥土拢起几根苗,然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开始拔。苗深深扎根于土壤,粗粝的茎紧紧勒着我的手,我似与苗势不两立,身子努力往后倾,脚也死死地蹬住大地。“啪”的一声,茎断了,两手抓着的只有绿油油的茎叶,却未见花生娃娃的蹤影。
解除我窘态的是爷爷“嘿嘿”的笑声。他用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拍拍我的头,戏谑地说:“娃,拔花生可不是这样拔的。我们吃的是果,可不是叶啊。”说罢,爷爷爽快地吐出串串烟圈,放下烟斗,给我做示范。只见爷爷双手微微蜷起,从根部拢起一株完整的苗,然后双手紧握底部,身体微微后倾,黝黑结实的臂膀用力一转,伴随着“呼”的一声,花生娃娃便很轻松地出土了。随后,爷爷又手把手教了我一遍。依葫芦画瓢,我也挽起了一株苗,双手上下交替握在苗的根部,无师自通地轻轻抖动苗根周围的土,然后猛地用力一拔,伴随着我摔屁股墩的是一株风铃似的花生宝宝,侧耳聆听,似乎还能听到清脆悦耳的风铃声,那些花生宝宝就像一个个迷你版的葫芦,溜圆饱满,它们是土地的馈赠。爷爷看着拿着花生风铃的我,露出一口白牙,憨憨地笑了出来,不知是欢喜我,还是欢喜花生娃娃。在他欣慰的眸中,我好像窥见了一丝向往。我无暇去细究,迫不及待地剥开“娃娃”皱皱的外皮,将果仁放入口中,它夹杂着泥土的芬芳,是一种安定、踏实的味道。随旭日高升的不仅有太阳,还有爷孙俩身后的花生坡,更有爷爷的心情。
夕阳渐渐西下,霞光无声蔓延,我们爷孙脚下的土地似乎愈加坚实……
爷爷沐着田间的阳光雨露,将身体的养分随着声声铁锄锄进土里。爷爷是中国几千年来千千万万农民中的一员,他们以土地为本,播撒向往,收获希望,下田是心怀向往,回家是满载希望。
这条乡村小路是丰收之路,更是当代中国的发展之路。我们人人都是农民,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绘就着人生蓝图,而把这千千万万亩地拼接起来,就构成了祖国繁荣发展的时代图景。
我想,这条路的名字是向往,路尽头的田是希望。向往不止,希望永存!
(指导教师:姜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