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翠文
(汕头开放大学,广东 汕头 515041)
随着终身教育的不断发展,成人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成人职业教育是指成人学生为提高现有工作技能、增长知识储备而进行的继续教育。劳动者职业技能和个人素养的提升能够促进劳动生产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从而带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我国新出台的职教法从职业教育内涵角度出发,界定了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两大部分,从法律层面确立了成人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1]。
成人职业教育与普通职业教育有所不同,成人学生受到来自工作、家庭和社会等方面的影响,主观上容易产生紧张消极和倦怠厌学心理,表现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就感低下、学习方法不当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学习效率和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长期的学习消极状态如得不到消除或缓解,学习者的身心健康也会受到负面影响,这不仅阻碍了全社会就业空间的拓展,也不利于职业教育体系的转型优化。本文将从学习动机的研究入手,以双因素理论为视角探讨成人职业教育的学习行为如何得到有效激励的问题。
学习激励是指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主动学习行为的产生从而提升学习效率的一系列措施和策略。目前,对于学习激励的研究成果不多,在中国知网(CNKI)进行检索,以“关键词”为检索项,以“学习激励”为检索词,时间跨度设置为2000-2022 年,可检索到文献86篇,多数论文发表年度较为久远,最近两年仅发表5 篇,且集中在义务教育领域。成果的学科分布也较为分散,涉及“职业教育”的有8 篇,涉及“成人教育与特殊教育”的仅有6 篇。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学习激励策略的优化和激励机制的完善,比如,梁莉从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现状入手,将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与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究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2]。段欣、赵洪立等针对中职生普遍存在的消极学习、被动学习和不学习等现象,提出在教学中激发、增强中职生学习动机等一系列激励策略[3]。王瑛瑛提出开发基于Java 技术的英语学习激励系统,通过落实“互联网+”思想,让学生进行英语趣味答题,以及比赛等学习赢得积分,然后换取其喜爱的礼品,以此达到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行为[4]。部分学者则对开放教育领域的学习激励开展了实证研究,如,王冠、涂艳等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远程教育成人学生对现有的激励因素的认同程度及学习激励需求的特征,为在教学和教学支持服务过程中有效地应用学习激励因素提供实证依据[5]。郭莹、李继梅等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开放大学学生的学习激励机制改进建议[6]。
20 世纪50 年代到60 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 erzberg)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证明,引发人们工作的动机因素有两大类:一类是保健因素,主要包括公司政策、行政管理、监督、人际关系、工作条件等,这些因素得不到满足,极有可能会使员工产生不满并离职。保健因素的改善只能消除不满,并不能对员工的积极性产生激励。另一类是激励因素,主要包括工作成就感、工作挑战性、工作成绩认可、工作责任感以及职业晋升等内容,只有这些因素得到满足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7]。双因素理论作为著名的激励理论之一,解析了企业员工工作动机的形成并揭示工作积极性的激励作用规律,一直以来,这一理论在员工激励机制、激励方法研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文献回顾和理论梳理可以发现,现有成果中尚未将学习激励概念引入成人职业教育领域,也没有从学习动机入手来探讨学习激励机制的构建问题,更没有结合管理学的双因素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这说明,成人职业教育学习激励研究可探索的空间很大,以动机为切入点,采用跨学科和实证方法相结合的研究路径是一个亟须深入与拓展的领域。
对成人学习动机量表的编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教育参与测定表”(Education Partieipation Scale,EPS),该量表由Boshier(1978)编制,其内容是将成人学习动机分成六个维度,分别是:认知兴趣(Cognitive Interest)、职业进展(Job Competence)、社会接触(Social Contact)、逃避或刺激(Escape/Stimulation)、外界期望(External Expectations)、社会服务(Social Welfare)[8]。这一研究成果被广泛推广,是目前国内外学者采用最多的学习动机测量方法,经过多次研究验证表明,这一量表测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国内学者李金波和许百华也对我国成人学习动机的测量问题展开研究,他们认为,我国成人参与学习的动机取向主要有求知兴趣、职业发展、社会服务、外界期望四种类型[9]。吴峰和王辞晓等学者则研究了非约束条件下成人在线学习动机量表的编制,该量表由职业发展、认知兴趣、人际关系、摆脱常规、外界影响、社会服务等六大维度共计43个题项组成,并认为其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成人在线学习情形[10]。
本文借鉴前人对学习动机量表的研究成果,考虑成人个体和职业教育的特点,设计关于成人职业教育学习动机测量表,量表由五个维度构成,分别是:职业发展、认知兴趣、人际关系、社会认同和外界影响,各维度分别由四个子项目组成,如表1所示。
表1 成人职业教育学习动机测量表
本次研究的数据搜集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问卷由表1中20个子项目设计而成的20道题项组成,每个题项对应五个选择答案分别为“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不确定”“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并依次计分为5、4、3、2、1。本次调查对象是企业和事业单位参加在职培训的员工,年龄限制在22至45岁之间。问卷通过网络对261人发放,回收有效问卷252份,有效率为96.55%。
采用SPSS 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Cronbach α 系数为0.974,大于0.9,说明研究数据信度质量很高;Kmo 值为0.902,高于0.8,说明研究数据效度很高。
1.个体基本信息
调查对象的个体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单位性质、婚姻状况、岗位等级、工作年限等项目,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调查对象个体基本信息表
2.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五个维度共20个题项的答题结果转换为数据后,采用SPSS软件对其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标准差和中位数等进行计算得出以下结果,见表3-表7。
表4 动机维度2:认知兴趣
表5 动机维度3:人际关系
表6 动机维度4:社会认同
从表3-表7 可以看出,职业发展(A)和认知兴趣(B)的总体均值(avg A 和avg B)都大于4,介于“完全符合”和“基本符合”之间,人际关系(C)和社会价值(D)总体均值(avg C和avg D)略低于前者,介于3.8至4之间,接近“基本符合”,外界影响(E)总体均值(avg E)最低,在“基本不符合”和“完全不符合”之间,说明职业发展和认知兴趣在所有学习动机因素中发挥作用最大,外界影响的动机程度微弱。其中,20个子项目中“获得职业资格”(A4)均值最高,“青睐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模式”(E3)均值最小,说明参与职业教育最直接的动机来自追求职业资格的提升,至于教学设施和教学条件的先进程度则不在考虑权衡之列。另外,外界影响(E)各子项(E1~4)的标准差都低于其他维度子项目的标准差,说明对外界影响的看法比较一致,倾向于“不受影响”的状态。
3.相关分析
将性别(F)、年龄(G)、单位性质(H)、婚姻状况(I)、岗位等级(J)、工作年限(K)六个变量分别与学习动机20个子项目进行相关分析,通过SPSS软件计算Pearson 相关系数,结果显示,各项P 值均落在了+-0.01~+-0.17 之间,属于极微弱或无相关的情况,说明学习动机的强弱程度不受个体的性别、年龄、单位性质、婚姻状况、岗位级别和工作年限的影响。
作为近半个世纪前所形成的理论,双因素理论不仅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性,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实证研究范围的限制,而且以“满意”和“不满意”作为判断员工是否具有积极性的标准具有主观性,但是它的基本论断仍被普遍认可,体现较强的实践意义。在教育活动中,为了确保学习者实现教学期望目标,就需要对其进行激励,而双因素理论为学习激励机制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双因素理论对学习激励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学习驱动因素存在“激励边界”
“激励边界”在组织中是指员工的工作,而在教学活动中,就是学习者的个体成长,也就是说,能够直接促进个体成长的因素可归类为“激励因素”,而间接影响或不影响个体成长的因素可归类为保健因素。在学习动机维度中,职业发展、认知兴趣、人际关系、社会认同是激励因素,外界影响是保健因素。成人学习者有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成长需求,据此确定是否参与职业教育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并安排学习时间及地点,所以学习的动力关键来源于职业愿景和自身需求,外界影响是学习环境和条件的改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良好的教学条件和办学口碑,成人学习者会产生不满,进而会消减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发挥的是保健作用,而非激励作用。
2.学习激励应注重精神层面
双因素理论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进行了拓展,强调精神层面的激励作用。成人学生大多已有一定的工作阅历,身心发展水平也已经趋于成熟,他们面临工作压力、家庭角色和社会责任,这无疑使他们的学习动机更富长远性和全局性,短期或单纯的物质激励不能发挥长久持续的激励作用,他们更多地考虑“学有所得”,获得知识是期望在工作与生活中得到实际应用,只有助力于提升职业层次、担当家庭角色和社会责任的因素,才能产生激励作用。因此应关注其学习动机的战略性特征,通过切实可行的方式对其进行精神激励。
学习激励是利用一定的途径和方式促使学生产生和增进学习欲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的过程。学习激励策略的规划应指向学习动机,学习激励机制的构建应依循学习动机的强化路径,成人职业教育学习激励机制应包括以下四个互相关联又紧密协调的有机组成部分。
1.职业目标激励
信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知识加速更新换代,职业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保持自身的职业竞争力。成人参与职业教育的学习动机最大的特征是实用性,他们有着强烈的“学以致用”目标,职业教育机构可以针对这一情况着重考虑教育培训项目的专业性和职业性,引导他们认识终身学习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另外,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设计上要切合职业发展目标的实现要求,处理好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的关系,强化教学的实践性和技能性。一旦激发起成人学生追求职业发展目标的迫切感,他们对某项技能或知识的学习必然会产生强烈需求,从而产生巨大的驱动力,促成强大的学习动机,激励他们朝着职业发展目标而努力,从而大幅提升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2.理智感激励
理智感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在认知和评价事物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理智感作为一种情感体验,包括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好奇心,对学习中未证实结果的怀疑,对真理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偏见和谬误的鄙视和排斥[11]。理智感的激发是有效学习的前提,学习者只有在最佳的理智感条件下才能引发最好的建构知识的能力,而焦虑、倦怠、挫折感等消极态度和不良情绪则会妨碍学习能力和效率。成人学生面临工学矛盾,精力和时间受到限制,基础知识较为薄弱,针对这些情况,教学机构可以通过完善教学服务,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开放教学资源,提供学习策略指导等方式来帮助他们缓解学习压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参与和体验,促进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贯彻启发性原则,充分调动学习兴趣,增强成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和自信心,还要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他们感受学习的快乐,激发求知欲,以此带动学习积极性和思维创造力。
3.人际优化激励
美国管理学家梅奥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他指出,工人是“社会人”,是以追求满足社会需要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个人不单纯为追求金钱收入,还追求在人际和谐氛围中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满足[12]。成人学生是社会化体系关系网络中的一分子,他们具有很强的社交需求,希望通过参加职业教育的机会认识更多的同行和朋友。再者,学生在独立学习过程中单调不交流的氛围也容易产生倦怠心理。因此,教师应发挥组织协调作用,通过开展各种学习交流活动来创造社交机会。还可以创设学习互动环节,鼓励学生与业界内外的优秀人员进行接触和沟通,让他们在学习技能和知识之余得到人际关系资源的拓展和优化。
4.成就感激励
让员工获得工作成就感是双因素理论倡导的典型激励手段,成人学生参加职业教育所取得的成就感也能发挥激励作用。这种成就感可以定义为:技能和知识的提升不仅带来了工作晋升,同时还能够为他人和社会解决困难,因此学习是有意义的,这种意义超越了狭隘的功利主义,创造了生命的价值。努力学习不仅是自身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基于这个角度,职业教育为成人学生提供了获得成就感的平台。以这一理念为出发点,教育机构可以根据成人参与学习的不同需求,帮助他们根据职业需要进行课程选择,提供个性化服务,为每个学生创设成功的学习情境。另外,可以定期开展行业交流会,给予他们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让学员体验认可和赞赏的成就感满足。也可以建立社区实践基地,创建学生为社会做贡献的平台,组织学员到企业和农村基层单位进行社会服务,通过为他人解决实际问题来体现“学以致用”的精神力量,这将对学习发挥强大的激励作用。
当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社会结构和就业市场的巨大变化,在这一社会经济变革中,成人职业教育作为与职业人才培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将发挥着重要作用,故其学习动机和学习激励将成为学界研究重点。以往的研究多关注义务教育和学历教育,本文对此进行了拓展,将学习激励引入成人职业教育研究中,通过问卷方式对部分在职培训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其学习动机特征和构成,并作为研究学习激励机制构建的实证依据。由于成人学习动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故具有较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同样本的异质性较高,实证研究难免受到样本范围的限制。另外,以双因素理论为视角,学习激励机制中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如何相辅相成发挥综合作用,本文尚未能分析到位,这有待今后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