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新版课标 用好旧版教材

2023-10-08 23:41夏永立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旧版课标小数

○夏永立

课程标准是课程的灵魂,也是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的准绳。教师只有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准深度解读教材,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预案。只有读懂课程标准,才能明明白白备好课;只有落实课程标准,才能清清楚楚上好课。当前,《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 年版)》)已正式颁布,但我们使用的仍然是旧版教材。笔者认为,教师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而要积极行动起来,利用旧版教材进行创造性的教学,从而渗透新课标的理念,真正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用好旧版教材之“术”

读懂教材,是灵活运用教材的前提,还是教师的独门绝技,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

首先,要尊重旧版教材。教材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凝聚了众多教学专家的心血,是他们智慧的结晶。

其次,要理解旧版教材。从读懂教材的情境图、例题、习题、结论入手,善于读懂教材的留白,才能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

再次,要创生新的“学材”。在尊重和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要对教材进行适度整合和加工,将教材变成“学材”,更加便教利学。

1.“反光镜”策略——瞻前顾后,形成系统。

《课标(2022 年版)》首次指出了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的特点,这为教材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关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如果研读教材时能够瞻前顾后,就有助于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运用“反光镜”策略,从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出发,才能真正实施单元整体教学。

例如,整数、分数和小数的数学本质是一致的,都是基于计数单位的构建。如果没有深入理解编排意图,教材蕴含的思想内涵以及数学本质就难以“反射”。在解读教材时,教师要做到瞻前顾后,用整体联系的观点分析教材内容,了解知识的脉络,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帮助学生达到对核心知识的深度理解,为后续学习扫清认知障碍。

2.“三棱镜”策略——整合教材,折射理念。

《课标(2022 年版)》指出:数学课程内容的一大特点就是整体性。然而,许多教师只有就课而论课,不能将不同学段的相关内容系统考虑、整体把握,只能浅表化地解读教材,教学时就无法抓住教学本质,无法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织成网,难以形成知识体系。运用“三棱镜”的策略,通过整合教材,解读出隐藏在背后的课标新理念,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例如,将数与运算整合成一个主题,有助于从整体上理解数和运算,体现数的概念和运算的一致性,为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数学知识作铺垫。此外,“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图形的测量”,需要经历“确定单位—单位累加—用一个数表示”的过程,其本质是用一个数表示测量的结果。

“数的认识”与“图形的测量”分属不同领域,但其本质都是先确定标准,再进行单位累加。因此,两个主题内容的核心问题具有一致性。这样,由一个单元走向一个领域,实现了不同领域的跨越。

3.“放大镜”策略——以小见大,深度挖掘。

旧版教材中的例题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具有典型性。例题中情境图的构建是打开知识的一把金钥匙。教师要读懂教材中的每一道例题,发挥好例题的教学价值,善于将例题进行改造和加工,从而形成题组。学生在对比训练中,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这样,运用“放大镜”策略进行深度挖掘,做到了“一题一课”,体现了“以少胜多”。

“小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识点繁多,让学生在一节课中掌握必然是“囫囵吞枣”。因此,教师可以将其分解成3 个课时,每节课围绕核心概念深度挖掘,让学生理解内化,才能“以小见大”。笔者认为,在起始概念的教学中,一定要舍得花费时间,让学生深度体验,不断内化新知。

《课标(2022 年版)》强调:以大主题或大概念统整教材内容,关注学科知识的结构化。例如,小数是基于十进位值制来构建的,认识小数的关键是认识基于十进制的小数计数单位。为此,在“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笔者用一节课的时间教学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0.1”,借助直观的素材设计了丰富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多元表征中深度理解。

4.“广角镜”策略——多种教材,对比研究。

目前,小学数学配套教材有多种版本,不同版本的教材在编写体例、切入视角、呈现方式和内容选择中各具特色。解读教材需要教师采取“广角镜”策略,对多种教材进行比较研究,要善于取长补短、适度整合,为我所用。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可以找到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的数学教材,比较教材编写的异同点,从中找到“共性”和“个性”,根据学生的学情,适度整合各版本的素材;教师还可以找到小学和中学的数学教材,比较不同学段中“三角形内角和”教材编写的体例,从中找到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点,也能更好地体现数学课程的整体性、阶段性和一致性。

5.“哈哈镜”策略——发现不足,精益求精。

课程标准历经了数次修改,教材也随之不断变化。每一个版本的教材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时也会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教师有“哈哈镜”的策略,学会给教材“找刺”。教师要有专业的眼光,具有批判的精神,要抱着质疑好问的态度去解读教材。

例如,旧版教材中的百分数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生主要关注百分数和分数的异同点,而没有真正凸显出它的统计价值。现在,根据新课标将百分数作为统计量进行教学,重点强调数据的处理,更有助于学生数据意识和应用意识的形成。

教师应合理地使用课标,根据其中的教学建议,研究每节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这样,将旧版教材和新版课标巧妙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带来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二、提高课堂效率之“法”

教师每天都在进行课堂实践,只有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转变成课堂教学行为,才能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笔者认为,一线教师需要倾听专家解读新课标的不同声音,结合自己的教学个性和风格,不断内化成课堂教学行为,找到学科落地的新路径,需要有实践智慧,这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法”。

例如,新课标关于大单元设计的提出,是对素养导向的回应。进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找到统领数学知识的“大概念”,再精心设计核心问题,通过学习任务落实核心素养。当前,基于旧版教材,进行大单元教学的专题研究,建设结构化的数学教材新体系,是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1.依据新课标进行单元备课的方法。

教师备课,要有单元整体教学的意识,做到脑里有“图”、对应有“谱”,才能有“备”而来,轻松教学。

(1)脑里有“图”——思维导图。

学生在脑中要有一幅数学知识的网状图,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一个单元的数学知识思维导图,帮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脉络,完善单元知识体系。

(2)对应有“谱”——核心素养。

教师在单元备课时,要掌握核心概念,教学中每一个数学活动的设计,都要明确与其对应的核心素养,才能心中有“谱”。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时,笔者让学生自己尝试画草图:在长方形中剪去一部分,和原来的图形周长一样。接着,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比较其异同点。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真正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2.依据新课标进行课时教学的策略。

教师在课时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才会事半功倍,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先有课堂板书,再有教学设计。

数学课堂板书,是一节课的微型教案。它具有高度的浓缩性,要体现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板书,就像造房子一样,先要构造出它的整体框架结构。

(2)先有教学目标,再有学习任务。

整体设计课时,首先要有清晰的目标意识,再通过具体的学习任务去落实,要具有可检测性和达成性,真正做到“教-学-评一体化”。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需要明确“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才能够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其一,学什么?学生学习一位小数及其读写。首先,学习小数,关键是理解其意义。引入小数的必要性,即为什么要引入小数;小数的含义,即小数是什么,它表达什么样的数学含义;小数的价值,即小数用来做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其次,还要能正确读写小数。

其二,怎么学?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必要的情境,让学生明白学习小数的必要性;通过直观图形、操作活动和多元表征,帮助学生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在创造竖式计数器中,尝试让学生表示0.1,体会十进关系。

其三,学到什么程度?“初步认识”和“能读、写”指示了学习程度,即学习的结果。所谓“初步”,是指能借助图形直观描述小数。学生能画图表示出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0.1,能说出它的含义,理解其意义,进一步感悟十进制计数法。这样,沟通了0.1 与整数1 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到运算的一致性。

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导向,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当新版课标与旧版”教材相遇,不做旧版教材的搬运工,要做教材的编写者和课堂的设计师。让我们且读且珍惜,做一个优秀的“读者”,精准把握课程改革的新航向,理解和落实新课标。

猜你喜欢
旧版课标小数
小数加减“四不忘”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关于旧版远程管理系统中的稿件说明
关于旧版远程管理系统中的稿件说明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