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中“问题即课题”的逻辑思考与理性实践

2023-10-08 18:39王方全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课题解决问题研究

王方全|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

在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中,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说法——“问题即课题”。一些教师在进行课题研究时,对此说法深信不疑。可是由于缺少对问题与课题两者逻辑关系的辩证思考,结果在课题研究中难以理性实践,出现了罗列问题、问题不聚焦、问题未转化、问题表达不规范等情况,甚至有教师直接将问题作为课题,例如将“如何激发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兴趣”这一问题作为课题。从教育科研的严谨性视角来看,我们可以认同“问题即课题”这一理念,但是也不能因此在“问题”和“课题”之间简单画上等号,将问题完全等同于课题,而是需要对其进行辩证的思考,并在课题研究中理性实践,这样才能使研究真正从问题走向课题。

一、“问题即课题”的逻辑思考

“问题即课题”是一线教师对问题与课题二者之间关系的表层认识。问题与课题二者之间的底层逻辑关系到底是什么,通过对问题的实质和一线教师课题研究功能定位的分析就会发现,问题与课题的底层逻辑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问题是课题的逻辑起点,课题是为了解决问题

课题的形成是一个由感觉到、意识到的问题经过概括、提炼、转化确定为研究问题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课题基于问题,重在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首先,问题是课题的源头和动因。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比较简单,容易被解决;而有些问题则需要进行深入调查、访谈、观察和分析,查找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才可能被解决。一线教师为了保证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就必须解决那些阻碍教育教学顺利进行的问题。调查、访谈、观察、分析等都是课题研究常用的方法。采用教育科研方法解决一线教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获得预期的成果,这就是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问题—措施—结果”这一逻辑链的开端是问题。可见,问题是课题的源头和动因,有了问题,教师才会有探究的欲望和动力[1],才会以课题的方式去研究和解决问题。

其次,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课题研究的过程。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是为了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课题研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围绕如何解决问题而展开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贯穿于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课题研究围绕“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希望得到什么结果”这三个问题展开,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课题研究的过程,二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最后,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与其他人员所进行的课题研究不同,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课题研究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调查确证、归因分析、采取措施等教育科研手段,使问题得以解决。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问题,正是这些问题阻碍了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通过课题研究解决问题,才能保证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才能达成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最终目的。解决一线教师所面临的阻碍教育教学顺利进行的问题,正是开展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二)问题和课题存在较大差异,不能简单等同

问题是课题研究的逻辑起点,课题研究是为了解决问题。但是,问题不能简单等同于课题,二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首先,问题只揭示了矛盾,没有解决矛盾。就对问题的处理程度来看,问题只揭示了事物之间的矛盾,对于矛盾产生的原因缺少分析,也缺少对解决问题的措施的预设和实施,以及对问题解决程度或结果的预期与测查。问题只是表明或限定了研究的内容,至于怎么研究、采用什么手段研究、通过哪些途径研究,都没有作出预设并予以实施,故而问题只是问题。而课题不仅通过问题揭示矛盾,还要对问题进行描述和归因分析,并制订和采用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措施,对问题解决的结果进行预期,最后还要对问题解决的情况进行测查,以检测问题解决成果和所采用的解决问题的措施是否有效。课题研究到最后,问题一般都会得以解决。

其次,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转化为课题。不同的问题会呈现出不同的性质和特征。有的问题是伪问题,不是客观真实的问题;有的问题尽管是客观真实的问题,但没有研究的价值;有的问题有研究的价值,可一线教师解决不了……,这样的问题都不能转化为课题。问题要转化为课题,必须具有意义性、明确性、创新性、可行性等特征[2]。

最后,问题需要加工转化才能成为课题。就问题解决的整个逻辑链来看,问题只是整个问题解决逻辑链的初始环节,而课题则包含“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就问题与课题的形式来看,问题以疑问句的形式呈现,如“如何快速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而课题以陈述句的形式呈现,要对问题是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严重程度怎么样等进行描述与说明,并采取措施解决。

二、“问题即课题”的理性实践

既然问题是课题研究的来源和逻辑起点,课题研究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那么一线教师在进行课题研究时一定要关注问题,筛选出能够成为课题的问题,再将其转化为课题进行研究。

(一)树立问题意识,关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课题要解决问题,首先就要发现问题,这需要一线教师有较为敏锐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即人在头脑中时刻关注和留意问题的心理品质或心理准备状态。问题意识不仅指当问题一出现,就能敏锐地感知到问题的存在,并把注意力集中在出现的问题上,还指当问题被发现后,能迅速地对问题的性质、特点、价值等作出分析与判断,了解问题的基本情况、形成原因等,从而从整体上把握问题,找到可以转化为课题的问题。例如,当校园“灰色童谣”兴起的时候,教师能够对这一现象进行高度关注,并意识到这些“灰色童谣”一直传唱可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这就是问题意识。教师在对“灰色童谣”传唱的基本情况和潜在危害进行评估后,就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灰色童谣”,从而消除因传唱“灰色童谣”而带来的危害。这就是一线教师在问题意识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去关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再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二)基于问题进行调查、访谈、观察、分析,确定可成为课题的问题

课题是为了解决客观真实、具体而又有价值的问题。一线教师对一个问题的感知,最初的时候可能只是感性的,主观成分比较多,而对问题的整体情况如何、严重程度怎么样等都不够清楚。因此,一线教师需要对问题的整体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对问题是否值得以课题的方式进行研究予以判断。而对问题客观真实性、具体性和价值性的判断,需要通过调查、访谈、观察、分析等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获取相应的数据、事实、案例,以保证课题研究的严谨性。这样,就能防止在提出问题时“跟着感觉走”的情况。

(三)判断问题,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

问题之所以能转化为课题,是因为问题有价值,值得以课题的方式去研究。不是所有客观真实的问题都可以转化为课题。因此,在确定课题时,一线教师要从客观真实、具体的问题中筛选出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往往具有多方面的特征。

首先是问题解决的价值性,这是一线教师所遇到的问题能否成为课题的关键所在。问题解决的价值性主要表现在问题的解决对教育教学改进、师生成长、学校发展等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促进作用越大,问题就越能转化为课题。

其次是问题的明确性。问题明确,才能避免研究难以切入的情况,不至于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出现因方向不明、目的不清而导致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情况。

最后是问题的可解决性。一线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问题,如果以自己的能力或在自己的条件范围内没法解决问题,课题研究也将无果而终。这样的问题不值得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

(四)精准表达,将问题转化为课题

将问题转化为课题,还需要采用课题特有的表达方式。例如,“如何提升小学高段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这一问题,还要采用课题特有的表达方式进行描述。采用课题特有的表达方式描述问题,就是要表明课题的研究范围、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类型等基本信息和拟解决的具体问题。如果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关注解决问题的具体做法,那么就可以将上述问题转化为“利用课前三分钟提升小学高段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其中,研究对象是“小学高段学生”,研究内容是“如何利用课前三分钟提升小学高段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要解决的是“小学高段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有待提升”这一问题,研究的直接目标是“探究提升小学高段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的终极目标是“提升小学高段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手段是“利用课前三分钟”,研究类型是“策略研究”。这样,课题研究的基本元素、拟解决的问题都表达清楚了,也就将问题转化成了课题。

三、“问题即课题”对一线教师课题研究的启示

从对问题与课题之间逻辑关系的辩证思考,以及课题研究对问题的重视可以看出,问题在课题研究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一线教师在进行课题研究时一定要以问题为基础和起点,围绕问题开展研究。

(一)课题研究一定要有问题

课题研究一定要有拟研究和解决的具体问题。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课题。但是,比较糟糕的是,一线教师很多时候觉得没有要解决的问题。没有问题就不会有研究的冲动,没有研究的冲动也就不会有研究的行动[3]。既然问题是课题研究的源头和动因,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是为了解决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那么一线教师一定要牢固树立问题意识,从问题出发,并围绕自己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这样,课题研究才会有的放矢。一线教师要将教育教学和课题研究有机结合,借助教育科研方法去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做到“工作即研究”,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

(二)课题研究要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一个课题的研究,短者几个月,长者几年。轻轻松松就可以解决的没有一定挑战性和难度的问题,就没有必要花时间和精力以课题研究方式去解决。例如,“本月主题班会的主题应该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就不能成为课题研究的问题,问题也就不能成为课题。课题中的问题,必须与课题相匹配。大课题一般解决比较难的问题,小课题一般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不论课题的大小如何,其所要解决的问题一定是来自教育教学实践的不太好解决的、需要个人长时间努力探索或运用团队智慧才能找到解决方法的难题。也就是说,只有问题中的难题,才能转化为课题。课题应该包含“问题”与“难题”两个属性[4]。

(三)课题研究要重视对问题进行识别与筛选

课题研究要解决有价值的问题,这样才能让本来就工作比较繁忙的一线教师避免做无用功。一线教师在选择和确定课题时,一定要重视对课题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进行识别与筛选。一个课题一般只适宜解决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一线教师不能将课题中的问题泛化或扩大化,从而导致问题不聚焦、拟解决的问题不明确,进而导致课题研究找不到具体的突破口或切入点。一线教师要基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选出具有一定价值和创新性的具体问题作为课题研究问题,从而通过课题研究更好地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发挥课题研究在解决问题、改进教育教学实践、促进师生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总之,“问题即课题”作为一种课题研究的理念,强调了课题研究中问题的重要性和问题指向。一线教师要对“问题即课题”这一课题研究理念进行辩证思考,厘清问题与课题的逻辑关系,绝不能将问题简单等同于课题。只有这样,才能以问题为源头和动因,并通过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顺利开展课题研究。

猜你喜欢
课题解决问题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第一次写课题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