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英 王春
课程改革背景下,创新和实效在德育中得到广泛关注。教科书是承载民族文化的内核和培根铸魂的核心载体,将中国元素融入高中英语教科书可以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近现代中国杰出人物事迹是中国元素的一部分,这些鲜活的人物及动人的事迹具有非常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是中学生德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鉴于此,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新教材必修一到选择性必修四共七册书为研究对象,挖掘中国近现代杰出人物事迹各种文本在教材中的呈现方式,旨在获取可供借鉴的教学启示。
教材是受众最多、发行量最大、对人的影响最深的书籍。作为在我国高中阶段被广泛使用的一套教材,人教版高中英语新教材在德育导向上非常重视选取杰出人物事迹,挖掘精神内涵,使学生充分感受人物的优秀品质进而内化于心。
教材选取了我国各领域代表人物,通过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图片等形式,对这些杰出人物的事迹进行报道或介绍。所选择的素材有详有略,分布在教材的各个角落。其中,主课文以大篇幅介绍的共有四位杰出人物:郎平的事迹是与乔丹的事迹放在同一篇课文中;林巧稚、屠呦呦和袁隆平的事迹则是在单元主课文全篇介绍的。
郎平作为中国体育界的领军人物,执教中国女排,塑造了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女排精神”,有助于激励学生学习女排精神,为中华民族腾飞而不懈奋斗。林巧稚的事迹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林巧稚平凡而伟大的一生,通过分析她的人生抉择,归纳她的性格品质,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她身上的仁善、自强、执着、敬业,高度的责任感和广博的爱心。屠呦呦作为中国唯一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科学家,其事迹蕴含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作的高尚品格,引导青少年理解新时代的科学家精神,鼓励他们继承敢于创新、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和爱国之心,为祖国的文化传承和科技发展努力学习、拼搏奋进。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为解决中国粮食自给和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身上所反映出的心系天下、科学求真,以及在挑战中勇攀高峰的品质,能够鼓舞中学生追求真理、探索革新,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作贡献。
课文在对以上四位杰出人物的事迹进行生动叙述后,都有升华主题的句子或段落,对这些行业佼佼者的优秀品质进行褒奖。比如,选择性必修一Unit5阅读主课文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时,从求学、研究杂交水稻、功成名就等各方面对他进行了介绍。求学时,父母希望他学习科学或医学,但是因为“What concerned him most was that farmers often had poor harvests and sometimes even had a serious shortage of food to eat.To tackle this crisis”,他选择了农学,这反映出袁隆平心系天下苍生的胸怀和大志。功成名就后,“As a man of the soil,he cares little for celebrity or money.Instead,he makes large donations to support agricultural research”,他淡泊名利,只关注田畴。这些文字让文章的主题意义得到了升华,通过阅读去感知、去分析、去赏析与汲取,所学的知识就内化于心了,就能激励中学生心系天下、发奋图强,定能激励年轻人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除阅读主课文外,教材中选取的人物涉及音乐、政治、京剧、绘画、文学等多个领域的杰出代表。这些人物事迹的背后,折射出来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各项成就,以及在此过程中所反映出的爱国敬业、开拓创新、勇于担当的精神。
从呈现方式来看,这些杰出人物的事迹出现在听、说、读、写、看各种语篇中。有些语篇后配有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语言练习和运用的各种活动中学习和内化有关杰出人物的知识,通过感知、比较、分析和鉴赏,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除了介绍个人的杰出事迹外,教材还选取了群体人物的杰出事迹。比如,必修一Unit4 练习册部分的Expanding Your World 以阅读语篇的形式介绍了中国国际救援队。教材所选的这些语篇,不管是个人还是集体的杰出人物事迹,都从不同角度反映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渗透德育发挥着重要作用。
还有一部分杰出人物,他们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内,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教材却没有对他们进行详细介绍,仅仅在练习中以句子为载体提及这些人物,如梁思成、王亚平、黄大年等。
尽管教材没有对这些杰出人物的事迹进行详细介绍,但是所呈现的语境言简意赅地说明了他们对所从事的事业的忠诚和奉献精神。学生在做练习及学习词汇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我国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为地球物理学研究鞠躬尽瘁的一生。
作为教材的传播者,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学习杰出人物的先进事迹,总结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从而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教师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参与主题意义的探究活动,充分挖掘特定主题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读中、读后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思考完成阅读活动,这对学生关注杰出人物的品质非常有帮助。如,必修一Unit2的读后活动是让学生给出作者遴选郎平和乔丹作为体坛传奇人物的原因,并说出自己心目中的传奇人物,说明原因。在完成这个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必然要提炼郎平和乔丹的不凡品质,对这些优秀品质认同的过程就是一个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听、说、读、写、看等技能的发展不仅要靠课堂教学,还要借助课外的泛听、泛读、自由会话、自主探究、写日记等活动来实现。教材受到编写时间和版面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所呈现的杰出人物事迹非常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好信息时代的优势,借助网络,为学生甄选相关的精读和泛读内容,听力音频、图片或者视频,帮助学生拓展此类知识,以弥补纸质教材的不足。
育人不仅是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也是高考的功能。英语教师在给学生编写或选择试题时,要有意识地选择各行各业杰出人物的事迹,可以是对教材介绍过的人物的背景或者最新成就的补充,也可以选择教材未提到的杰出人物事迹,作为试题的语料。学生通过做此类主题的练习,不仅可以加深对教材相关单元主题意义的理解,也能为高考备考作准备。
作为德育培养素材的一部分,杰出人物,尤其是近现代杰出人物,形象更加鲜活,更容易发挥榜样的力量。利用好这类素材,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