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视域下民航人才多维立体化培养路径研究

2023-10-07 03:11田薇张超张晓化贺苗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3年8期
关键词:大思政

田薇 张超 张晓化 贺苗

摘  要:我国民航事业正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快速跨越发展,对高校民航专业技术高水平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遵循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高校以培养具备突出技术创新能力的民航“安全设计”科技人才,兼备具有高度安全责任意识,爱党、爱国、敬业奉献优秀学子的民航领域高端人才为目标。经过3年的路径研究,立足构建“大安全”相约“大思政”的民航行业主旋律正能量生态教学机制,深入探索以大思政观为理论基石,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校训文化,凝练学校精神,推进构建共同价值的多维立体化人才培养路径。

关键词:民航高端人才培养;大安全;大思政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2-0128-04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民航事业发展迅速,正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跨越,民航业的快速发展打开了民航科技人才的缺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航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党中央高度重视民航建设发展,并多次强调大飞机事业的安全可靠性,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取得更大突破,引领民航全面开启多领域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指引新时代民航发展方向[1]。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高校深化民航专业民航领域高端人才的培养,加强中国民航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提供了根本遵循[2]。努力培养大批具备突出技术创新能力的民航“安全设计”科技人才,兼备具有高度安全责任意识,爱党、爱国、敬业奉献优秀学子的民航领域高端人才,构建起“大安全”相约“大思政”的民航行业主旋律正能量生态教学机制,着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民航改革发展同频共振,汇聚起建设民航强国的磅礴力量[3-4]。由此,西北工业大学民航学院作为国家唯一985高校民航学科人才培养平台必须勇挑这一重任。

一、高校民航人才培养“大安全”牵手“大思政”研究理论

高校民航专业人才培养立足安全是最大的政治,本着“飞机发展,安全先行”理念,推进民航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以“安全性设计”为根本;与此同时,鉴于民航行业人才安全意识培养的特殊性,高校融入民航“大安全”思政元素全方位的培養,形成“思政导航,安全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5]。民航安全生命线的底线思维在课堂上以“安全设计”的理论灌输,科研上以型号协同牵引;协同开展“大思政”视域下专业课程思政与第二课堂思政教育同频共振,构建“大安全”牵手“大思政”民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把安全性设计全面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将安全意识落实到具体教学、科研、校园实践、文化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从理论、情感、历史和现实多维度引领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民航,以此全面提高民航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为民航业的进一步发展夯实人才基础[6]。

二、高校民航专业“大安全”模式实施研究现状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高校民航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是为我国民航强国建设输送高层次的民航行业精英人才。学生毕业之后主要在民航政府部门、空管局、航空公司等行业单位从事航空器运行和维护、空管、签派、航行情报、机场规划设计及运行安全管理等工作,这些工作关系到成千上万人员的生命安全,对政治思想素质要求极高。在以往的民航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民航专业的工作重点是提升学生的学术能力和专业技能,而对在培养中融入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意识不够。目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仅靠专业思政课程还不够,由此,高校应加大民航专业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7]。

民航强国对于国家民航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模式提出新要求,提出高校要构建民航特色“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安全适航的”知识体系,深化民航专业知识教学与业务技能培育的高水平人才培养机制[8]。“大安全”相约“大思政”,是当前高校民航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中亟须探索的问题。

三、高校民航专业人才培养“大思政”模式研究内容

依托西北工业大学民航学院人才培养平台开展研究工作,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充分发挥西工大民航专业与国内各民航行业优势,在辩证分析民航行业人才培养思政体系价值复归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以大思政观为理论基石,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校训文化,凝练学校精神,推进构建共同价值的民航专业高端人才培养体系。增强“安全意识”的人才培养机制与创新实践,重点围绕第二课堂思政进行研究,为持续完善和不断优化民航人才“大思政”教学模式,为多维度构建新时代民航人才培养思维提供实践基础。研究框架总图如图1所示。

四、高校民航专业人才培养“大思政”模式框架

结合民航行业特色,聚焦民航科技人才培养,在深化课程思政全课堂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与专业课程思政同频共振的第二课堂思政教育[9]。开展“班主任心理育人”,引导学生锤炼高实力、强心理的过硬心理素质,达到从事民航工作的基本要求,让“班主任”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围绕学校“校史、校训、学校精神”的文化精髓,引导学生践行先进大学文化与传承优秀大学精神,感受“公诚勇毅”的校训是西工大精神的集中体现,学生毕业后将其演进为忠诚、严谨、团结、奉献的民航精神;“网络思政”打造“有态度”“有厚度”“有温度”的网络文化育人体系,依托学院社团媒体“民小航”优势,引导学生弘扬和践行当代民航精神;“乡村振兴”教育先行,结合航空专业优势,立足服务乡村青少年学生,推动航模科普进乡村校园,传递航空报国的思想;“校友思政”公诚勇毅的践行实例,邀请行业先进典型进校园,与民航单位共建思政课堂,以民航劳模进校园巡讲为契机讲好“校友故事”,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先进典型;“朋辈思政”榜样的力量实现情感共鸣,发扬民航传帮带的优秀传统,凝聚坚固朋辈力量;“劳动教育”恰当选择思政与劳育元素,对标民航机务维修的动手能力培养;“生产实习中思想教育”推进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产教融合打造专业思政,引导学生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规章标准,接受严格的安全意识教育,使民航人才培养更贴近行业发展、更符合职业要求,注重在生产实习培养模块中追求“工匠精神”,校企合作共育大国工匠。“大思政”视域下九位一体多维度协同互动思政模式,有机融入当代民航精神,在大思政模式中结合民航专业的安全意识的底线思维需求,对标民航行业的思想道德要求,全链条探索民航人才协同培养机制,打造专业人才思政教育“新范式”,形成具有显著民航特征的思政育人教学体系。

五、高校民航专业人才培养“大思政”模式研究思路

(一)民航人才培养大思政平台“共享体系”,思政体系“提质研究”

在深化推进课程思政全课堂的基础上,注重社会大课堂实践体系的内容优化,弘扬当代民航精神;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前提,架构“大思政”格局,融入校训、校风;立足思政主课堂,强化实践课程,做强心理课堂,做大网络课堂,走进乡村振兴,产教融合打造生产实习专业思政,实现人类共同价值;紧密围绕当代民航精神探索民航人才培养“大思政”视域下九位一体协同互动思政模式设计,紧跟民航行业思想政治需求,创新高校民航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路径,全面培养高素质的民航科技人才。

(二)民航人才培养思政模式“桥梁搭建”,师师联动“优化研究”

搭桥梁、建机制、促联动,推动马院思政和专业教师强强联合。进行结对共建,建立思政课程与行业思政学习交流促进机制,推动思政课教师与多学科专业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在课程思政建设中为专业课安排思政课教师作为专业课共建人,形成课程思政结对制度,共同深挖专业课程以及行业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学科资源、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对理工科学生来说,思政课不能只是“顶天”的宏大叙事,更需要“立地”的具体事实。思政教师可以将民航科技战线英模故事、西工大杰出校友故事、西工大学生创新故事融入思政课教学,以西工大精神讲中国精神,融情于理,润物无声。专业课教师以民航专业发展的筚路蓝缕讲述中国道路,以专业领域的辉煌成就坚定“四个自信”,以专业英模的感人事迹引领青春梦想,以专业前沿的重大问题激发创新担当。

(三)民航人才培养思政模式“培养机制”,实践创新“塑能研究”

重视行业思政,建立学院人才培养与民航企业合作的思政模式。项目负责人在从教过程中多次负责本科生工程实践,深刻体会到民航运营企业、民航维修企业、航空制造企业等极为重视思政文化教育。民航类专业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能否经得起考验将直接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由此,在学院生产实习计划中,直接添加行业思政单元,把学院与民航企业的思政探讨环节写进工程实践任务书,鼓励民航企业与学院一起参与行业特有专业人才培养实地工作。民航企业参与院校人才培养过程,直接反馈行业思政需求,与此同时也推进民航企业的思政工作,从而形成思政导航新格局[10]。

(四)民航人才培养思政模式“教学评估”,闭环反馈“增效研究”

评价机制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基础作用。通过评价机制可以有效揭示学生价值,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有效的培养模式,依据评价结果进行有的放矢的能力培养。项目拟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反馈—改进”闭环方式,及时跟踪民航企业行业需求的导向,形成持续改进机制,定期总结和反思课程思政课堂,完善融合型教学模式考核评价体系,提升教学质量。

六、高校民航专业人才培养“大思政”模式研究成效

高校民航专业人才培养的“大思政”视域下的第二课堂思政教育,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整个民航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善用社会大课堂,打造网络云课堂,深化课程思政全课堂,遵照国家指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聚焦《西北工业大学一流本科人才培养行动计划》探索课程思政到课程思政全课堂的“大思政”格局的实践,落小、落细、落实人才培养各个环节[11]。

在教育理念创新上,要建立民航科技人才的“大思政”视域下九位一体多维度协同互动思政模式平台共建共享体系;在培养模式创新上,可直接对标行业思政要求,让学生在行业安全思政体系下发展成为专业技能思想意识全方位的“准民航人”;在实践育人创新上,需打造民航特色“大思政”生态圈,建设交互性和沉浸感强的思政环节,着力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现代民航教育体系,积极开展独特视角适应民航专业人才培养,对思政教育模式提出新的要求和设计。经过三年的“大思政”路径探索,将民航元素融入思政课的教学中,开展融合型教学,有利于培养出综合素质强、全面发展的,有过硬专业技能、高度责任感的全方位民航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国政府网.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2022-10-16). 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l.

[2] 民航局印发《2022年民航安全作风建设和宣传教育工作方案》[EB/OL]. (2022-03-18). http://www.caac.gov.cn/PHONE/X WZX/MHYW/202203/t20220318_212418.html.

[3] 中国民用航空局. 《中国民航航空安全方案》[EB/OL]. (2015-02). http://www.aopa.org.cn/Content_Detail.asp?C_ID=20013843.

[4] 中国民航报社论.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N]. 中国民航报,2018-10-01(01).

[5] 教育部. 2021—2025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工作会议[EB/0L]. (2022-01-07).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2201/t20220107_592985.html

[6] 邱勇. 善用“大思政課”为党育新人为国育大才[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2(06):10-12.

[7] 中共中国民航大学委员会. 关于印发《中国民航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校党发(2020)56号)[Z]. 2020-09-03.

[8] 姚红光,张航. 民航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 科技文化.2022(04):82-85.

[9] 曹运星,平旭,胡未婷. 高校思政课第二课堂构建方法与成效浅析——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J]. 教师,2021(07):5-6.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MH 5001—2013)[EB/OL]. (2013-07-31). http://www.caac.gov.cn/dev/jcs/YWLJ/JCS _BZZZ/GCJSBZ/BZXZ/201511/P020151111506883414047.pdf.

[11] 西北工业大学一流本科人才培养行动计划[EB/OL]. (2022-05-10). https://dianzi.nwpu.edu.cn/info/1410/13956.html.

(责任编辑:罗欣)

基金项目: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课题“陕西工科院校本科生研究能力培养改革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3-CX-RKX-146);西北工业大学发展战略研究基金“‘大思政视域下民航人才多维立体化培养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FZZ07);西北工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攻关项目“面向飞控信新工科专业的《数字信号处理》思政-理论—案例-实验一体化教改实践”(项目编号:2022JGG01)。

作者简介:田薇(1972—),女,工学硕士,西北工业大学民航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飞机结构疲劳;张超(1977—),男,工学博士,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飞机可靠性;张晓化(1978—),男,工学博士,西北工业大学民航学院教学主管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飞机材料;贺苗(1976—),女,文学硕士,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主管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大思政
“大思政”视域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定位与策略方法研究
高校思政教育资源的多元整合研究
“大思政”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大思政”视野下的思政课教学探索
“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探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大思政”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