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州市丰县凤城街道办事处中心幼儿园 杨俊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幼儿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2 小时,体育游戏时间不得少于1 小时”。如何为幼儿提供轻松、舒适、安全的环境,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欲望?如何打造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户外活动区域,为幼儿提供更多学习与发展的机会?我园从儿童视角出发,在充分保证幼儿户外时间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幼儿园教育中户外游戏的权重,秉持真游戏、真冒险、真儿童的理念打造户外活动区域,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开展自主式户外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及各种能力全面发展。
自然资源是无限的教学资源,如何对自然资源加以利用,开辟出适合幼儿的户外活动区域,让大自然成为幼儿的学习场所呢?幼儿园对此进行了规划,将幼儿园改造成生态式幼儿园,让幼儿享受和发现自然的美好,有充分的空间与自然互动,在自然学习场中成长。
图1 自然活动区域结构图
打造运动空间并实现户外活动与幼儿生活场域融合,能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幼儿主动探索与学习。现阶段最常见的运动空间有运动走廊、运动专室、运动生活室等,我园基于资源场域式户外快乐运动的理念,对运动空间进行改造,增加多种运动材料和教学资源,积极消除运动空间功能单一的问题,使得运动空间变成可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综合资源场域,如奇妙树屋区、树林欢乐营等。此外,还选择了攀岩、平衡、投掷等项目作为运动主题,构建了对应的运动专区。同时,充分利用立体空间,将多个区累加在一起,解决园所面积较小的问题。例如:借助教学楼的墙面做攀岩区、投掷区,将攀岩区下面的地面做成沙水区。借助树林、土坡,幼儿可以进行骑行、跑跳、体操、民间游戏、玩球、越野拓展等活动,在树木上建造树屋,树下提供帐篷等材料,供幼儿进行树林野营,将树木用绳子缠绕,幼儿可以进行攀爬等。经过一系列的调整改造,将各种原来单一的体育运动区域环境变为集运动、生活、拓展、探索等为一体的综合运动游戏场域。
结合幼儿喜欢的室内区域,如建构区、美工区、娃娃家等,变小区域为大型户外活动区域,满足幼儿的游戏空间需要。建构游戏中,利用“项目化”的思维、问题、情境、资源调动幼儿兴趣,引导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对事物进行主动探究,提升幼儿的自主建构能力。例如,因为一个游览海洋馆的话题,幼儿有了搭建海洋馆的想法,可是室内空间有限,没办法满足幼儿搭建多个分馆的愿望,于是大家决定去户外寻找场地,最后发现沙水区很合适。经过讨论和小组分工,大家在沙池中搭建了海龟馆和鳄鱼馆,在旁边的水塘里分区搭建了企鹅馆和水母馆,在另一边的攀爬区搭建了美人鱼馆,并准备了美人鱼表演。特殊的空间给了幼儿创设大型海洋馆的灵感。最后大家提议,制作门票,邀请其他班幼儿参观自己打造的海洋馆,共同分享游戏的快乐。
与幼儿的体育教学计划和目标相结合,构建户外特色民间活动区,使户外游戏活动的开展更加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这些活动不需要很大的场地,很多游戏还可以在树林、土坡处进行。在民间游戏户外活动区,游戏材料按照民间游戏所需的器材和场景,分为肢体类、场景类、线绳类、竹木类、纸类、综合类6 个大类,分类摆放在墙边的游戏柜。
民间游戏户外活动区分类表
基于“儿童视角”打造的自主式户外活动区域,赋予了幼儿游戏的自主权,为幼儿提供了足够的游戏空间,允许幼儿探索各种可行的游戏玩法,开辟了幼儿的真游戏之旅。幼儿的创造性被完全发挥出来,开发了诸多极具创意的游戏玩法,收获快乐的同时获得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