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解决模式在学生心理断乳期疏导矫治中的应用

2023-10-04 10:04蒋辉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17期

蒋辉

[摘要] 焦点解决模式是以寻找解决问题方法为核心的短期治疗技术,主张用正向的、面对未来的、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积极观点促使事件正向发展的一种模式。处于“心理断乳期”的青少年,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易出现叛逆、情绪暴躁等问题行为,班主任可利用焦点解决模式聚焦问题的解决,通过共情倾听、重新解释、寻找例外、目标量尺等方法,最大限度挖掘学生自身的资源,转化其问题行为,从而激发学生自我赋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焦点解决模式;心理断乳期;疏导矫治

“心理断乳期”指青少年在成长发育中要求摆脱父母的监护而形成独立人格的过程,与婴儿期因断奶而改变营养摄取方法的“生理性断乳”相对应。一般而言,在心理断乳期的学生基本为12—15岁之间的青少年,这一阶段的学生容易出现叛逆、情绪激动暴躁、成绩两极分化、违纪违规频繁等现象,但同时又具有可塑性強、积极主动、追求独立等特点。为了适应学生的变化,班主任需要改变以往陈旧化、随意化、说教化的教育沟通方式,运用焦点解决模式帮助学生转化问题行为,陪伴学生顺利度过这段危险期。

一、焦点解决模式的相关概念

焦点解决模式简称SFBT,是建立在积极心理学基础之上、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疗技术,其时间短、见效快、重实务、易上手。它以积极关注谈话者为核心,以构建问题解决的方法为目的,主张用正向的、积极的、面对未来的、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的态度让事情发生改变。

焦点解决模式认为,学生是解决自身问题的专家。教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发现学生身上的积极的、正向的资源和力量,通过赞美、鼓励和认可等咨询技术,让学生发挥其潜能,协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SFBT认为所有事情都有例外,即存在过去可能发生问题却没有发生或者问题比较轻微的情况。教师需要看到并引导学生发现事件中的各种例外,找出问题没有发生的时候,并将其视为解决问题的资源和条件,和学生一起研究当时的他做了什么,从而促使例外情景的发生;SFBT认为小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目标行动,关注细小的改变及其价值,让小改变带来大改变,帮助学生看到成功的可能性,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成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逐步纠正问题行为。

二、焦点解决模式在学生心理断乳期的具体应用

针对学生心理断乳期的问题行为,教师需要及时进行纠偏。接下来,笔者以一个真实案例具体阐述如何运用焦点解决模式,使学生在心理断乳期的问题行为得到纠正,从而回归正轨。

(一)案例描述

小乔,男,14岁,初二学生。上课经常迟到,课堂上不认真听讲,作业书写糟糕、质量差,放学后不及时回家而是与同学打球,成绩下滑非常严重。家长反映孩子沉迷手机,知错不改或明知故犯,逆反心理严重,亲子关系跌入冰点。

(二)问题聚焦

与小乔及其父母沟通后,笔者了解了他的相关情况,并从心理、学习、亲子三方面聚焦问题:

1.心理方面

小乔认为自己有时候很容易生气、发脾气,经常与父母针锋相对,有时候直接忽视父母的存在。他感觉没有人能真正理解自己,内心渴望被倾听、被看到。

2.学习方面

初中的学习难度加大,繁重的学习任务让小乔喘不过气。他尝试过认真学习,却没有取得较大进步,未获得学习成就感,加上自制力较差,沉迷于网络和手机,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

3.亲子方面

小乔父母的文化水平很低,管理方式简单粗暴,在学习方面和心理方面的帮助和引导十分有限,但对小乔又寄予了极高的期望。疫情期间,小乔父母的经济收入严重受挫,难免会将情绪传递给孩子。

(三)疏导过程

针对小乔的情况,笔者打算运用焦点解决模式和他进行沟通交流,将问题解决的重点瞄准在小乔内在的积极动机和合理的未来目标上,找出小乔的积极期待和正向需求,引导小乔向问题解决的方向发展,转化小乔的问题行为,陪伴他平稳度过心理断乳期。主要方法如下:

1.共情倾听,挖掘学生的资源

共情是老师和学生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也是找到谈话内容中所蕴含目标资源的关键环节。在与小乔的沟通过程中,笔者首先运用SFBT正常化技术,告诉他不必为自己当前的状态感到过于紧张和焦虑,在这个年龄段这样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比如,“小乔,老师非常理解你的感受,老师在你这么大的时候也出现过类似情况,没关系,这很正常。”笔者通过这种方式与他进行共情,减少他的戒备心理。

倾听是焦点解决模式中重要的基本技巧和态度。老师耐心听学生诉说,让学生宣泄他的挫折和不满情绪,坚信“问题的背后是目标,抱怨的背后是期待”。在学生的诉说中,专注学生本身及谈话的内容,充分接纳学生的那些有能量、有意义的观点,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挖掘已有的资源和优势。例如,小乔说到“自己有时候也想和父母好好沟通,但是父母只想讨论我的成绩和分数,我就懒得和他们聊了,甚至和他们发脾气”。这一句话能看出小乔愿意主动和父母沟通交流,这就是解决小乔亲子关系问题的优势和资源之一。

2.重新解释,看到更多的可能

重新解释是从积极的、正向的视角重新描述并解释学生的问题,从问题中找到学生的闪光点,使师生看到更多的可能。比如,小乔放学后不及时回家而去打球,说明他热爱运动,精力充沛;小乔作业书写糟糕、质量差,但大多数时间都完成了,说明他内心是热爱学习的;小乔喜欢玩手机,说明他对现代科技产品掌握得很熟练,头脑聪明灵活。

当笔者运用积极思维对小乔的行为重新解释后,发现他好像变了一个人,更愿意向正向行为靠近,比如上课的小动作变成了举手回答问题;利用手机向同学们推荐有用的学习知识的渠道;在参加篮球赛时组织同学积极训练等等。

3.寻找例外,强化正向的动机

例外是指问题不存在或者不那么严重的时刻。寻找例外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寻找内在的力量,在过往的成长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有效经验,从而提升自我价值感。

接下来,笔者开始寻找和挖掘小乔各方面的例外行为。比如,有时候他能够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加学校的篮球赛,并组建班队训练,集体荣誉感强;谈吐幽默有趣,乐于帮助他人;有时放学后立马回家,不在外逗留太久;考试前能够认真复习等等。如此看来,小乔的身上也有不少闪光点。接着,笔者和小乔进行沟通,问他这些例外是怎么发生、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在这样的叙述中,小乔变得越来越有信心,也更加愿意向老师靠近,进一步约束自己的行为。

4.目标量尺,促成微小的改变

目标量尺是将目标状态和行为用量化的方式进行评估,使学生更直观地看到自身变化,从而引导学生进行中立、客观的自我认知评估,引导学生辨析变化,使解决方案具体化、行动化。笔者和小乔利用目标量尺共同设定目标,将最糟糕的情况设为0,最好的状态设为10,并分析当前的分值是多少、进步了多少、离目标还有多远等。

我:“小乔,如果你最好的状态是10分,最差的状态是0分,你觉得现在可以给自己打多少分?”

小乔:“应该只有5分吧,我自己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进步。”(学生给出多少分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量尺找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我:“那你为什么不给自己更低的分数,比如3分或4分?”

小乔:“可能自己还是想学习吧。”

我:“达到几分你就会满意呢?”

小乔:“至少要达到8分吧!”

我:“那你觉得自己要怎么做才能达到8分呢?”

小乔:“我以后每天给自己调3个闹钟,争取早起不迟到;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并且邀请我的同桌监督我;放学后及时回家,不因为打球回家太晚导致作业草草完成。”

5.持续跟踪,维持积极的反馈

接下来每天放学后,笔者都请小乔来办公室分享他今天的表现,着重讲述自己今天的进步。笔者也会根据他当天在校的表现情况,及时给予鼓励、表扬和赞美。在这之后的一个月,笔者发现小乔已经有了一些改变。

一个月后,笔者再次使用目标量尺,询问小乔:“你现在能给自己打几分啊?”

小乔:“现在可以给自己打7分了。”

我:“不错哦,进步了2分,这2分是怎么来的啊?”

小乔:“作业老师表扬过我。我每天放学及时回家,如果出门打球也会提前告知爸妈,爸妈也很少因为这个事骂我了。”

我:“进步很大啊,继续努力!那你现在希望自己能达到几分才满意呢?”

小乔說:“9分吧。”

我:“不错啊,目标更高了呢!”

小乔:“是的,我感觉我再努力一点,再自律一点,应该可以达到9分吧!”

我:“那你心中的9分是什么样子的啊?”

小乔:“就像×××同学那样吧,成绩好,表现又好,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我也希望像他那样!”

我:“你现在已经有目标对象了啊,老师相信你,你肯定会越来越优秀!”

笔者时常利用焦点解决模式与他对话沟通,倾听他、赞美他,进行正向的鼓励和反馈,挖掘他已有的资源和优势,重新建构他的目标。一年后,小乔整个人的状态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成绩也有了较大的进步。随着成绩的提升,小乔的父母感到十分欣慰,亲子关系也有了质的飞跃。

回顾整个辅导过程,笔者发现与传统的问题解决模式相比,焦点解决模式更专注当下、聚焦未来,充分尊重个体,相信学生只是暂时受困,相信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资源和能力。学生在这种正向、积极的模式下,也更能主动地自我思考、自我挖掘、自我审视、自我转化,从而推动自身良性发展。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班主任在面对心理断乳期的初二学生时,依靠一两次的沟通对话,依托焦点解决这一种方法,很难达到持久性的理想效果。因此,班主任一方面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跟踪和关注,接受学生的行为具有波动性和反复性,在学生行为出现反弹的时候,依旧对其抱有正向的期待,进行正向的反馈和强化;另一方面,还要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建设民主、正气的班级,开展生动有趣、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加强家校沟通、改善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等方面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李玉环.中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学园,2021(14).

[2]陈雪芬,吴洪健.运用焦点解决技术改进学生问题行为的案例分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20).

[3]欧苏兰.焦点解决短期治疗代表性问句在心理课堂中的运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28).

[4]康乐乐.“初二现象”及教师的应对之策[J].新智慧,2020(34).

[5]乔碧江.做“断乳”引导者——初中生心理断乳期情绪管理的问题研究[J].考试周刊,2019(37).

[6]余佳祯,李美华.青少年心理断乳期研究综述[J].文学教育(下),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