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对新时代农村家庭教育影响的研究

2023-10-04 00:24崔晓君
乡村论丛 2023年4期
关键词:新时代

崔晓君

摘要:家风家训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做人、做事的道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和体现。而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和源头,也是伴随着每个人成长和发展的终身教育。由于当前的家庭与传统家庭的结构不同、父母对教育的过分重视、留守儿童等不良家庭新类型出现等,对新时代农村家庭教育提出了挑战。而新时代农村家庭教育中的重智育轻德育、重物质讲攀比、家庭教育缺失等各种新问题也呼唤着传统家风家训的浸润和回归。新时代农村家庭教育应该吸收传统家风家训的思想智慧和精华,重视修身立德、勤劳节俭、和睦亲邻和勤勉好学等方面的家庭教育的精髓,契合新时代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要求,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以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家风家训 新时代 农村家庭教育 修身立德

家庭教育是指父母针对子女人生发展各个年龄段中的身心发展需要所开展的教育内容多样、双向互动、持续性的教育过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言行举止往往就是照向父母的一面镜子。《礼记·大学》中指出“欲齐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自身”,把家庭教育摆到了重要位置,作为了治国之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强调了家庭教育在每个个体成长和发展中的作用。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和源头,也是伴随着每个人成长和发展的终身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家风家训作为家庭教育的基本形式,其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更是意义深远。2015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当前,农村家庭教育在家风家训建设中普遍存在认知局限与盲区,亟须引起重视,从而发挥家风家训在新时代农村家庭教育中对青少年儿童的正向影响和积极引导作用。

一、家风家训的内涵

(一)家风家训概述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风气、风格与风尚,是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家训是指家族或家庭对子孙后代立身做人等方面所立的规矩或告诫的话。因此,家风家训都是家庭教育的体现,但又有所不同。首先,家风是长辈或有分量有影响力的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的具体行为表现对于家庭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种家庭文化或氛围的形成;而家训是有形的,是言语的教化,是一种家庭的规则制度或纪律要求。其次,家风因为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强大的感染力量,所以很容易得到家庭成员的认可和模仿,从而产生榜样的作用,形成自己的家庭文化;而家训只是以训话形式出现,就像现在的规则、守则一样,以固定的形式灌输给家庭成员,所以不一定能真正内化为家庭成员的行为准则,实现人人遵守。第三,潜移默化的家风会通过家训的形式记载、存留下来,而家训也因为家风得以延续、丰富和发展,使家风与家训密不可分。

(二)家风家训的研究进展

关于家风家训的研究,2013年前,国内学者对于家风和家训的研究文献较少,2014年至今国内研究文献剧增,但也往往是对于家风或家训的单独研究,只是最近几年学者们才意识到家风家训的不可分割性,进行了家风家训的研究。在中国知网“关键词”分别输入“家风”“家训”“家风家训”进行检索,分别为2413条、1246条、33条。从研究内容看,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家风家训科学内涵的研究。家风家训的语言学界定、文化学界定、教育学界定等,并对其关系进行剖析,目前学者们普遍认为,二者密不可分。第二,传统家风家训的研究。例如《朱子家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依然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另外,还有家风家训地域性的研究,例如浙江家风家训、环巢湖区家风家训、萧山区家风家训、岳西家风家训等的研究。第三,家风家训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对于个体成长和发展的作用与价值的探讨。例如对家庭文明建设、个体道德体系等。第四,家风家训与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例如对价值观、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社区文明等的影响。第五,关于家风家训的实证研究和建议对策。例如以铜仁幼儿师范学生、大学生、洪泽中学等为对象的研究。总之,随着国家对家风家训、精神文明和家庭教育的重视和弘扬,极大地推动了国内关于家风家训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使得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优良美德的发扬具有了传承和创新的契機,为铸就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精神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家风家训是生命成长的需要,家庭繁衍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在农村家庭教育中,家风家训也是进行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不可或缺的因素。

二、新时代的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的研究进展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影响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不可忽视的力量。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互动产生的潜移默化影响而构成的隐性教育与长辈对晚辈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言传身教而构成的显性教育相结合所形成的家庭内部教育行为。因此,家庭教育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主要表现为:家庭教育的早期性和长期性、随机性和全面性、及时性和潜移默化性。因此,在个体成长和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自古以来,我国就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古代的有《论语》《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家范》等,近代的有《曾国藩家书》《梁启超家书》《傅雷家书》等。直至今天,从中国知网“关键词”输入“家庭教育”进行检索,有近2.3万条,研究成果相当丰富,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家庭教育的内涵、功能、价值等的理论研究。第二,家庭教育的实践研究,探讨影响家庭教育的诸多因素,提出家庭教育建设机制的举措等。第三,特殊家庭教育群体的研究。如留守家庭、贫困家庭、离异家庭等青少年儿童的家庭教育研究,尤其是关于独生子女教育的研究,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问题。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留守儿童、离异家庭、暴力家庭等也成为家庭教育研究的热点。第四,我国家庭教育与西方发达国家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从国际视域来拓展家庭教育研究的理论,借鉴国外的先进家庭教育理论,促使我国家庭教育的向好发展。

(二)新时代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城乡差距日渐缩小,新时代农村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物质水平的提高和家庭教育观念的增强,与城市家庭教育一样,新时代农村家庭教育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和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新时代农村家庭与传统农村家庭的不同。核心家庭都成为目前家庭结构的主要模式,父母工作——家庭生活冲突加剧、新型家庭类型(如留守家庭、流动家庭、贫困家庭、暴力家庭、离异家庭等)的不良家庭环境的出现,等等,所有的变化都对新时代的农村家庭教育提出了挑战。

2.新时代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其问题。首先,知识教育的过度重视。时代对于知识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学习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学习成绩也成为农村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甚至是唯一内容,有的直接远离村庄去城市寄宿求学,从而形成重分数、轻品质的家庭教育导向,出现了孩子学习压力过大、厌学逃学,甚至产生心理疾病等现象;也出现了道德滑坡、道德失范的状况,忽视了做人等个体的全面发展。其次,过于重视物质需求,攀比现象严重。物质条件虽然是家庭教育的基础,但对于物质条件的重视和过度需求以及攀比,容易使得孩子形成虚荣心理、优越感或者自卑感,忽视精神方面的需求,形成不健康的价值观和消费观。第三,家庭隔代教育和托教机构带来的教育缺失。虽然农村生活条件得到提升,但总体来看教育水平和经济水平还是低于城市,很多农村父母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孩子教育和生活。受工作的压力和竞争,隔代教育成了农村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从而出现父母在位,但父爱缺失或母爱缺失的现象,孩子其实处于“半孤儿”的成长状态,不利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传统家风家训对新时代农村家庭教育的镜鉴

我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时代,但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和民族灵魂不能丢。“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新时代农村家庭教育更不能忘记我国自古以来的家庭教育“初心”,应该以传统家风家训为镜鉴,契合新时代农村家庭的特点,踏上家庭教育的新征程。

(一)修身立德

个人品德修养是我国传统家风家训和传统文化的内核,“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内省也”“以德润身”“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德不孤,必有邻”等,都强调“德”的重要性,古语中“德”即是“得”,做人为家庭教育的根本,是家庭教育的出发点和宗旨。新时代农村家庭教育应该改变“重智育轻德育”“重能力轻品行”的理念,重视家庭成员人格的健全、品质的发展。在家庭教育中,秉持首先学会做人,然后再学会学习、学会做事的家庭教育观点,而非颠倒过来,偏离了家庭教育的轨道,从而实现自我和谐发展、家庭和谐发展、社会和谐发展。

(二)勤劳节俭

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朱子家训》开篇即是“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强调了勤的重要性。而“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以及曾国藩的“惟俭可以养廉,惟勤可以生明”等也都指出勤劳节俭的益处。

当今社会,物质的发展和富裕也带来了浪费和攀比,有的人大兴奢靡之风,造成家庭资源、社会资源极大的浪费和无尽的消耗,甚至有些农村家庭的父母为了弥补不在孩子身边的亏欠,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虚荣心和攀比心。因此,在农村家庭教育中提倡勤劳节俭、回归家庭教育的本源势在必行。

(三)和睦亲邻

“家和万事兴”“以和为贵”是人人耳熟能详的治家经典,“和”不仅是国家之要义,更是家庭之要义。“家庭之间,以和顺为贵”“兄友弟恭,夫义妻贤”等都是对家庭教育中家庭和睦的写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則社会文明。目前,很多村庄都通过新农村改造住进了楼房,居住环境不再是庭院式的,亲戚邻居之间往来较少,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孩子的交往能力和待人接物的方式,也是近年来学校和社会中青少年出现对社会不适应和人际关系不良的重要原因。因此,与大家庭中的堂兄妹、表兄妹等以及邻居之间的人际交往需要遵循传统家风家训的主旨,在家庭教育中重视“和”的教育,从而实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四)勤勉好学

学习一直以来是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传统家风家训中“惟读书可以变化气质”“人之能为人,在腹有诗书”“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等,都明确指出了读书是做人的本分,是一个人素质和修养的载体。正是因为把读书作为人之根本,所以才有了为了给子女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传颂“孟母三迁”和“子不学、断机杼”的启示。但纵观当今的农村家庭教育,父母虽然重视学习,但往往疏于管理和陪伴,同时把教育功利化,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孩子不堪重负,体会不到读书学习的乐趣,背离了读书学习的初衷。因此,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该言传身教,以书为伴,真正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与孩子共同成长,消除教育的功利化目标,还原读书学习的本真和初心。同时,在新时代农村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陪伴孩子共同成长、参与到孩子的成长发展过程中来,而不是作为旁观者,让位于隔代教育或交给社会。

总之,传统家风家训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中华儿女,新时代的农村家庭教育应该以此镜鉴,浸润其中,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社会主义和谐大家庭中的巨大作用,踏上新时代农村家庭教育的新征程。

参考文献

[1]徐文华.高中生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7:11.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0-03-01(005).

[3]陈秀榕.新时代家庭教育迎来新机遇和新发展[J].中华家教,2018(1):1.

[4]姚国联.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之探究[J].大学教育,2016(7):68-69.

[5]李建成.让家风家训滋养人的生命更好成长——洪泽中学家风家训的教育价值追求与实践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6(28):23-26.

[6]曾宪宇.中华家风家训文化类型及价值分析[J].戏剧之家,2017(10):236-237.

[7]赵越.传统家庭教育对现代家庭教育的镜鉴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6:6.

[8]邱京.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6:6-7.

[9]岳文典.家风家训的传承与家庭文明建设[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7(6):85-88.

(作者单位:山东艺术学院 )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网络新闻采访特点研究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基于人才成长的乡镇成人教育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