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字经济赋能旅游产业链重构、治理方式变革、市场营销创新、服务品质升级、消费结构转型和工作世界重塑。在此背景下,旅游职业教育需要契合现代旅游产业对旅游人才的新要求,创新数字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文章结合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群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实践,提出重构人才培养新目标、重组专业发展新构架、重建专业课程新体系、重塑智慧教育新生态等策略,旨在提高数字旅游人才培养质量,为现代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数字经济;职业教育;数字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数字经济视角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群数字化转型升级研究”(2021GA111)。
近年来,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中创新最活跃、增长最迅猛、影响最广泛的产业领域,人类社会加速迈入数字经济时代。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赋能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旅游业快速进入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数字旅游新时代。数字经济重塑旅游工作世界,呈现职业变迁两极化、新型职业数字化、就业空间平台化、就业方式灵活化和人才需求复合化的特征;而我国旅游职业教育建立在传统旅游产业发展基础上,导致职业院校旅游专业群建设与旅游产业需求割裂,旅游人才培养供求结构性失衡问题突出。旅游职业教育如何契合现代旅游产业对数字旅游人才的新要求,探索新时代数字旅游人才培养新思路,为现代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已成为当务之急。
进入21世纪,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AI、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为驱动力的数字经济与旅游业发展同频共振,赋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一)全方位技术渗透加速旅游产业链重构
在數字经济生态系统下,数字技术已成为支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生产力”,数据成为旅游业的关键生产资料和“新生产要素”,推动旅游产业、关联产业和管理部门跨时空虚拟聚集,从而打通行业壁垒、产业壁垒和部门壁垒,突破旅游目的地与旅游客源地的时空错位,打破旅游供给侧与旅游需求侧的时空约束,增强了旅游全链路的连通性,提升了旅游要素跨时空配置效率,降低了旅游供需双方跨时空流动成本,催生出以数字化平台连接供需两侧的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共享员工等开放共享的“新生产关系”[1]。
(二)全链路智慧管理驱动旅游治理变革
数字技术赋能旅游产业纵向集成,推动旅游企业组织从金字塔式的等级制结构向扁平化、网络化结构演进[2],打破了企业内部门间的藩篱和信息孤岛,减少了管理层次和管理成本,提高了旅游企业组织管理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和柔性生产能力,提升了旅游企业综合竞争力。数字技术赋能旅游行业横向集成,使分散的旅游资源、生产者、服务者和消费者虚拟聚集于智慧旅游平台,促进旅游要素重新分解组合,实现更精准的匹配和更生动的呈现,提高了旅游业生产效率,创造了消费者价值,增加了生产者剩余,驱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全渠道智慧营销促进旅游市场创新
数字经济时代,旅游营销重点从产品管理向顾客管理、再向价值共创转变。旅游产品生产从以旅行社为中心、以供应商委托“来料加工”为核心的团队运作和手工操作生产模式向以消费者为中心、以个性化需求为核心的智能化定制生产模式转变。旅游分销渠道从以旅行社为中介构建的资源端到客源端传统批零体系向线上渠道与线下渠道结合、线上引流与线下引客对接、全链路触点连接与闭环式引流沉淀相融通的智慧营销渠道转变[3]。旅游市场推广从传统媒介“千人一面”的促销模式向数字媒介“千人千面”的精准促销模式转变,实现游客消费的智能化匹配。
(四)全流程智慧服务引领旅游品质升级
现代旅游服务全面颠覆计算靠算盘、信息靠手写、沟通靠电话、文件靠传真、销售靠门店、购票靠排队的传统旅游服务模式,以游客需求为中心,以交互化、集成化、智能化数字平台为依托,以海量数据为核心,以“算法+算力”为支撑,融合供给侧“云平台”与需求侧“一机游”,融通云端渠道与线下触点,使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和谐共生,实现全要素协同整合、全流程精准匹配、全终端智能交互、全时空优质服务,构建网络一体化、集成智能化的旅游服务体系。
(五)全过程智慧体验推动旅游消费转型
随着数字技术逐渐渗入游客旅游全过程,昔日烦琐疲劳的旅游变得自由自在。游前,游客可以通过旅游公共服务平台高效率、低成本地选择优质信息;根据自己的行程时间和个性化需求,游客可借助智能化定制平台定制独特的出行规划。游中,游客可以利用智能终端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实时优化调整行程,体验扫码入园、AI导游、在线预约、移动支付等数字服务。游后,游客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进行旅游质量评价与投诉,利用AI 生成专属旅游视频、图片和游记等数字旅游记录,一键分享旅游体验。全过程智慧体验提升了旅游消费效率,解放了旅游消费需求,促进了旅游消费转型升级。
数字经济颠覆传统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同时,重塑了旅游工作世界,改变了旅游职业结构和就业方式,重新定义旅游人才需求。
一是职业变迁两极化。数字经济淘汰陈旧的工种,衍生出大量新兴职业,对旅游职业岗位进行全方位的“洗牌式”调整。比如,传统售票员、检票员、收银员、翻译员等重复性强、程序化程度高的工作岗位逐渐被淘汰;旅游定制师、旅游主播、网约导游等数字旅游人才成为旅游行业炙手可热的新需求。
二是新型职业数字化。现代旅游业运营以数据为核心展开,催生出众多与旅游数据相关的数字职业,如数字化管理师、互联网营销师、商务数据分析师、电子商务师、全媒体运营师、虚拟产品设计师等成为热门岗位。
三是就业空间平台化。数字技术赋能构建由旅游供给方、平台提供方、平台运营方、旅游需求方等多方参与的旅游平台经济体系,通过平台集聚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促进旅游传统岗位向旅游数字平台岗位转化,如新媒体运营、社群运营、微信公众号运营、小程序运营、短视频运营、用户运营和数据标注等平台化工作岗位不断涌现。
四是就业方式灵活化。随着多样化智慧终端普及,在线远程办公成为趋势,打破了工作时间与地点的限制,使旅游从业人员可以利用自身空闲时间,结合技术技能特长开展工作,获取兼职报酬,增加了工作的灵活性,使旅游就业从稳定的“公司+雇员”的形式向“平台+自由职业者”的形式变迁,呈现出雇佣关系灵活化、工作方式弹性化等特点。比如,导游加入在线旅游平台做网约导游,传统计调网上加盟做旅游定制师,这些都是共享经济发展下的旅游新兴自由职业。
五是人才需求复合化。数字经济时代,以智慧旅游为特征的现代旅游业重新定义旅游人才需求。一些旅游岗位逐渐被人工智能替代。既掌握传统旅游行业技术技能,又熟练应用数字技术的数字旅游人才成为旅游行业新需求。具有优质内容创意能力、项目创新设计能力、市场开发引爆能力、技术跨界融合能力、业态整体运营能力的实战型、综合型、创新型复合人才成为旅游业最为稀缺的人才。
数字经济颠覆传统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赋能旅游业迭代升级,重塑旅游人才需求,促使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重构、专业结构重组、课程体系重建、教学生态重塑,着力培养适应现代旅游业要求,服务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数字旅游人才,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精准定位,重构人才培养新目标
职业教育的根本追求是促进人的发展,职业院校培养数字旅游人才,需要从三个方面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及目标,提高旅游人才培养与旅游产业人才需求的匹配度。一是精准对接旅游产业发展前沿,将掌握数字新技术、运用数字新工具、具备数字新技能、胜任数字新职业的数字旅游人才纳入旅游人才培养目标,提升旅游人才数字化适应力、胜任力和创造力[4],有效解决旅游人才传统知识技能与现代旅游产业结构升级、数字技术迭代、知识结构更新錯位所引发的“技能过时”问题。二是适应旅游产业跨界融合、文旅交互融合、岗位交叉融合新趋势,将“一专多能”“高阶多元”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旅游人才培养目标[5],提升旅游人才跨学科、跨文化、跨领域、跨岗位的综合发展能力,有效解决旅游人才单一的传统岗位能力与传统旅游工作岗位加速淘汰所引发的“职业替代”问题。三是适应旅游产业对创新性、迁移性、协同性和发展性旅游人才的新要求,将技术变革思维能力、融合创新能力、团队协同能力、柔性适应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软实力”“软技能”“软素质”纳入旅游人才培养目标,提升旅游人才全面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解决旅游人才“硬技术”不足、“软实力”不强与发展型、创新型旅游人才需求错位所引发的“技能失配”问题[6]。
例如,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群数字化转型升级实践中,根据数字旅游人才培养新要求,重点培养智慧旅游管理、智慧旅行服务和智慧旅游营销等三类智慧旅游人才。
对于智慧旅游管理人才,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主要面向旅游相关企业的运营管理岗位群,培养掌握旅游文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旅游数字技术应用、大数据分析、数字化沟通、数字化协同、数字化运营和数字化决策能力,具备运营规划、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人员管理、客户管理、安全管理、管理咨询等旅游企业运营管理能力,能够从事旅游企业数字化经营管理、数字化管理咨询服务等工作的智慧旅游管理人才。
对于智慧旅行服务人才,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主要面向旅游企业的旅行服务岗位群,培养掌握旅游文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并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和数字工具,具有良好服务意识、人文素养、信息素养和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重点输出能基于虚拟场景和现实场景为游客提供深度讲解服务、贴心管家服务、个性化定制服务的智慧型导游;能基于数字平台将客户端游客个性化需求与供给端资源优势精准匹配变现的旅游定制师;具有教师和导游双重职业素养,能够策划、制订、实施研学旅行方案,组织、指导研学体验活动的研学旅行指导师。
对于智慧旅游营销人才,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主要面向旅游企业的旅游营销岗位群,培养具有旅游管理基本职业素养和旅游电子商务实操能力,具有旅游大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决策能力,具有智慧旅游产品设计与应用能力,具备平台运营、内容运营、活动运营、用户运营、数据运营等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具备新媒体内容创作、短视频内容策划、搜索引擎营销、信息流推广、社交网络内容推广和直播营销等新媒体营销能力,能够从事旅游大数据分析、新媒体运营、新媒体营销、网络直播营销、网店运营推广等工作的智慧旅游营销人才。
(二)精准匹配,重组专业发展新构架
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需要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的支撑。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服务高质量发展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
服务数字旅游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增强旅游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院校对于数字旅游相关专业的建设需要紧贴国家战略而“行”、紧扣科技前沿而“动”、紧随产业高端而“转”、紧跟人才需求而“变”;需要围绕国家战略、产业升级、人才需求,精准匹配,重组专业发展新构架,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数字旅游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例如,为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实现“一专多能”“高阶多元”的数字旅游人才培养目标,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发展摆脱传统的专业孤立建设模式,对标国家文化旅游发展新战略,紧跟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新要求,对接宜昌市新兴战略产业和重点支柱产业新需求,突出旅游职业教育特色,抢抓“湖北省高水平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机遇,发挥旅游管理国家骨干示范专业、现代学徒制国家区域试点专业、省级品牌专业优势,聚焦智慧旅游技术应用难点,把握研学旅行行业热点,抓住导游服务产业焦点,瞄准智慧景区建设重点,构建以旅游管理专业为龙头,以导游、智慧景区开发与管理、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和智慧旅游技术应用专业为支撑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群,着力培养智慧旅游管理人才、智慧旅行服务人才和智慧旅游营销人才,增强旅游职业教育服务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能力。
(三)精准对接,重建专业课程新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要素和重要基础[7]。职业院校应该精准对接数字经济视角下旅游产业对数字旅游人才的需求,重建专业课程新体系。例如,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精准对接现代旅游产业链,基于旅游行业对旅游人才核心素养的要求,围绕“一专多能”“高阶多元”的数字旅游人才培养目标,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建设模式,按照“平台+模块”构建思路,融合校级公共基础课程平台、专业群通识课程平台、产教融合实践平台等三大平台,融通专业核心类课程模块、专业拓展类课程模块、“1+X”技能等级证书类模块等三类模块,聚焦智慧旅游管理、智慧旅行服务、智慧旅游营销等三类数字旅游人才,重建纵向衔接、横向融合、网状交互的“3+3+3”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群课程体系(见图1)。
其中,校级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属于全校各专业必学、应知、应会的公共基础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着重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创新意识和身心素质,做优学生的“软素质”。专业群通识课程平台为群内各专业共享课程,是专业群对应的旅游职业领域对旅游技术技能人才所需职业基础能力的共性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文旅融合创新能力、数字技术应用能力、组织管理协调能力、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运营能力,做实学生的“软技能”。产教融合实践平台通过产教融合、工学结合、赛训融通、虚实交互,将学生的旅游专业知识转化为旅游职业能力。
专业核心类课程模块是群内特定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以满足特定专业对应的细分职业岗位(群)对旅游人才所需知识技能的定向要求。专业核心类课程模块包含5个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与职业标准对接,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做强学生的“硬技能”。
专业拓展类课程模块包含4个模块,旨在满足旅游产业跨界融合、文旅交互融合、岗位交叉融合对学生所需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发挥专业群跨专业人才培养效应,助力学生自主选择跨专业学习,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和职业成长空间,提升学生的职场胜任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做强学生的“硬实力”。
“1+X”技能等级证书类模块包含8个技能等级证书模块,旨在将学历教育课程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程融合互嵌,使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准入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接,通过课证融通赋能,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旅游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建立开放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赋予学生在群内专业选择权、模块选择权和课程选择权,促进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发展。在完成校级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和专业群通识平台课程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个人职业取向、技能特长和兴趣爱好,对专业核心类课程模块、专业拓展类课程模块和“1+X”技能等级证书模块进行自主组合、灵活选择。对于不同课程模块中重叠或相近的课程,可根据学分制原则进行互换或减免。
(四)精准施策,重塑智慧教育新生态
数字旅游人才培养需要智慧职业教育生态系统支撑。职业院校重塑智慧旅游职业教育生态,核心在于运用数字技术改进传统的旅游职业教学体系和教学过程,实现旅游人才培养全过程、全环节的“智教”“智学”“智管”和“智评”[8]。
“智教”方面,首先,赋能“智教”的主体,多渠道培育、多维度提高旅游职业教育教师的数字素养,丰富旅游职业教育“数字教学工具箱”,加强“数字化教师”“双师型”教师培养,打造一支以“课程模块组”为核心、具有高水平数字素养的“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9],提升教师运用数字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和结构化模块式教学的能力。其次,赋能“智教”的载体,对接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整合校内外旅游职业教育资源,构建“全网联通、产教融通、多源聚集、多模态呈现、智能泛在、实时更新、动态调整”的旅游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体系,实现优质旅游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再次,赋能“智教”的媒介,探索基于AI技术的探究式、个性化学习,基于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的沉浸式、体验式、情景式教学,基于 5G远端多点协作式教学,基于物理空间、网络空间、资源空间和社交空间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基于人人协同、人机协同的互动式教学。最后,赋能“智教”的场景,通过教室数字化改造,推进多元智能终端互联兼容,实现教学互联互通、远程协同、即时互动、情境教学、可视呈现、全程辅助,打造智能高效课堂;基于5G远端多点协作式教学,突破固定场景、标准流程的限制,按需进行时空重组、学生重组、教师重组和情境重组,打造跨学校、跨场域、跨场景的智能同步课堂;基于工作环境与工作过程的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和平台,构建虚实融合、学习场景与职业场景融通的智能化实践教学体系。
“智学”方面,搭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化学习空间,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泛在化学习环境,助力学生“智学”。重视“智学”技术和“智学”工具应用能力培养,使学生灵活运用智慧学伴等“智学”工具进行学习资源智能获取、学习空间智能互动、学习社区智能协作、学习成果智能分享,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推动学生从被动学习向自主探究、主动学习、泛在学习方式转变。
“智管”方面,建立技术集成、应用协同、数据互通、开放共享的旅游职业教育智能化管理平台,支撑旅游职业教育“智管”。全面采集、智能处理、精准分析教学运行状态数据,搭建智能学情分析系统,实现教学目标精准定位、教学改进精准施策、关键学情精准分析、专业教学精准施教;构建線上线下融合的协同教研网络,联动校企、校际的专业教师、企业导师、技能名师等开展“云端”教学研讨、资源分享、经验交流、晒课评课、技术研发等教研活动[10],为专业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以“数据治教”为主线,推动旅游职业教育管理精细化、服务精准化、决策科学化。
“智评”方面,优化教学评价理念、技术和工具,推进数据驱动的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智评”。建立基于数据的专业教学评价机制,优化结果评价,增强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推动基于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的学生学习成长数据追踪与综合素质的智能评价;依托伴随式数据采集,建立跨场域、全过程、多维度的师生画像,为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提供精准指引。
[1] 刘英基,邹秉坤,韩元军,等.数字经济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机理、渠道与经验证据[J].旅游学刊,2023(5):28-41.
[2] 王桂花,王东霞,高文华.新时代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及智慧旅游供应链重构[J].商业经济研究,2019(2):168-170.
[3] 乔向杰.智慧旅游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J].旅游学刊,2022(2):10-12.
[4] 陶红,唐婷.数字经济时代高职生数字素养培育的逻辑理路与路向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53-58.
[5] 韩锡斌,杨成明,周潜.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2(11):3-11.
[6] 徐伶俐.5G 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思路: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例[J].职业教育(下旬刊),2021(3):83-90.
[7] 侯凤梅.高职院校智慧课程系统构建[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21(4):207-208.
[8] 武文彪,翁伟斌,张良.基于职业教育信息化“五位一体、虚实融合”学习场构建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2(5):66-70.
[9] 祝士明,王帆,梁裕.新技术革命背景下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路径探究[J].职教论坛,2021(6):57-63.
[10] 陈菁华.旅游职业教育产教协同育人实践与思考:以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观察,2018(11):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