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成浩 张聿静 朱坤林
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教育系统信息化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2021 年7 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强调教育的文化与社会属性,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全面适应学生的不同的能力、天赋和偏好。
河南工业大学以“粮”立校,是河南省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共建高校,是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2020 年,金融学专业获得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金融专硕授权点。近两年,金融学专业积极顺应“新文科”发展的内涵,打破专业障碍,促进专业交叉发展,但在发展转型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问题。
截至2022 年上半年,全国共65 所高校成功申报金融科技专业(根据教育部官网统计整理)。在开设金融技术类专业的同时,各大院校还通过与国外合作,联合培养金融技术人才。金融科技企业核心人才需求以技术类岗位需求为主,热招岗位TOP15 中有10 个岗位必须具备计算机或信息技术专业背景。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各行各业,传统金融行业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技术转型,金融学的人才培养也面临新的变革。
在数字金融大环境下,金融市场延伸到了数字金融产品,金融产品的类型越来越多元化。现行会计标准中的货币计量仅限于纸币,并没有对数字资产的价值进行准确的估价和核算。在数字货币出现后,从微观市场主体的视角出发,对其进行界定、记录、评价等方面的改进,不仅可以弥补现行金融体系和会计理论上的缺陷,而且可以推动金融实践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从货币监管的观点来看,一旦数字货币交易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商业银行的信贷创造系统,其数据的获取与监控,将会给金融产品的监管、货币分层、政策传导等带来新的问题,从而给现行的货币政策带来新的挑战。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金融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 科技”的复合型人才,对大数据分析、网络金融开发测试、金融产品设计、金融软件开发人员的需求日益增长,金融行业的门槛不断提高。
1.大数据检索分析和衍生品开发能力。各种与金融相关的信息,如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程序等,以几何倍数的方式增长,金融科技人才需要对海量的数据进行筛选、组合、转换、整理、提炼,同时根据数字金融市场的需要,设计、开发、测试各种金融衍生产品,并进行金融风险管理。
2.互联网终生学习能力。终身学习是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相结合的一个突出特点。金融学科的人才培养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学科的、交叉的线上线下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在互联网上及时、高效获取各种资讯,具有持续学习金融、计算机、统计学等专业知识的能力,并及时更新跨学科的交叉专业技能和素养。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教育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深入,金融教育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得到了极大提升。同时,人工智能的发展,人机交互的出现,有助于实现实时性的教学评价、智能化的资源推送、立体化的师生互动。基于教育新基建,以学校数字底座为节点,以教育与教学方式改革为中心,加强数字素养提升、教育评价改革和教育资源建设三大举措,全面提升金融学学科的教、学、管、评、考、研[1-2]。
新文科背景下,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传统的金融学教学带来巨大冲击。河南工业大学金融专业在课程内容设计、教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相对于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金融市场的不断革新,目前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现行的金融课程,仍是以传统的货币、信贷和金融机构的视角,来进行金融问题的分析。数字金融产品、数字货币风险管理和大数据金融等内容,部分吸收到了金融课堂教学环节,但是浅尝辄止,整体课时安排较少,教学内容与数字金融的融合程度不高,实验、实践操作部分不足。
金融学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必修课程有18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课程没有被列入金融学科的主干课程。选修课中,涉及金融技术的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课程没有开设,与市场对数字化金融从业人员的能力的要求相去甚远。人才培养方案没有突破传统的学科界限,“金融+数字技术”的课程设置是“机械组合”,无法将数字技术和金融真正结合起来。实践教学平台方面,在用的11 套实践教学(科研)软件中,7 套是模拟操作或交易系统,另有4 个金融数据库。既缺乏金融科技相关的课程,也缺乏量化交易、程序化交易、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相关实践教学(科研)系统。
智慧教室的建设和利用方面。近两年,学校智慧教室的建设在迅速推进,但受限于智慧教室的容量和授课教师传统教学的惯性,金融学专业大部分课程的课堂教学,依旧是以PT 为主、板书为辅的传统模式,数字多媒体、人机交互等数字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还不够充分。
教务系统和教学信息化管理方面。教学计划录入、选课、课堂教学、线上考试、成绩管理与分析、教师评学和学生评教等教学管理环节,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大数据分析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学生学情、学习习惯、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的达成等方面,现有的信息化技术和手段的利用仍有待提升。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包括信息技术的认知与信息技术的运用。信息技术的认知能力是指对信息技术的判断、评估及反思能力;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是指在信息获取、交流、商务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网络学习、社交、交易等活动的能力。信息技术知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3]。
截至2022 年7 月底,金融学系教师共28 人,从学历背景来看,有信息技术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背景的老师有3 人;从行业背景来看,有信息技术从业经验的老师有1 人。总体而言,现有师资队伍的信息技术素养亟待提升。
结合河南工业大学行业特色型高校特点,响应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号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在数字金融的背景下,要充分体现教育观念的先进性,并充分反映出以大数据、云计算为基础的行业特色高校金融人才的最新特点和培养模式。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要素有机结合,打造新文科背景下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行业特色高校的金融专业学生,既要掌握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前沿理论,还要把各领域的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既要精通金融市场的量化分析等方面的专业技能,还要具有互联网思维,对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有深刻理解。
在新形势下,提高对金融风险的认识,增强对信息技术风险、数字金融市场风险、大数据业务操作风险、数字货币流动性风险等信息技术背景下的风险防控能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传统的“师生”二元关系衍化成“教师—科技—学生”三元结构。科技推动了课堂教学的变革,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教学的引导者、指导者和咨询者。
1.课程体系创新
针对新文科时代的金融服务创新和人才需求,从提高学生大数据思维、大数据应用能力等方面着手,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构建“1+1+X”的动态课程体系。第一个“1”是专门基础课的课程体系,强调金融学科的核心课程模块的实用性;第二个“1”是指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系统;“X”表示课程系统中的动态调节因子,并将其划分为“必修”与“可选”,即“动态调节”,利用该“动态调节”模块,跟踪信息化时代的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趋势。
2.教学方法创新
著名英国教育工作者肯·罗宾逊说:“教育的本质不在于教学的内容,而在于它的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尤为重要。
(1)拓展智慧教学。利用慕课和微课的载体多样化、资源多元化、课程智慧化的特点,充分结合线上与线下优势。同时,大力培育虚拟教研室,突破地域限制,加强协同创新,充分吸取学科前沿知识,最大程度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老师的教学效果。
(2)开展合作学习。通过智慧化平台合作式的数字化学习模式,让学生能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参与到全网互动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通过竞争、合作、角色扮演等,建立一个学习社群,通过分享的形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信息化社会生活、学习、工作中,信息技术素质是新文科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金融专业应坚持“培养+引进”的发展战略,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首先,培养现有师资。通过金融科技课程的培训,聘请业内专家讲授金融科技课程,对金融科技的软件操作、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与应用、在线教学设计技能、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理论与实践进行培训。
其次,引进专业人才。新引进的高端人才需要具备金融专业知识、金融计量分析、网络应用技术和数据库应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1.优化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充分运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和“学堂在线”上的国内外一流的课程,通过“学习通”APP,利用“微课”“MOOC”等多种教学资源,打造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课程,方便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检测和自我提升。
2.重构教学资源。首先,利用现有资源,组织团队建设新形态教材。同时,利用大数据平台上的海量数据,利用Python 等数据挖掘技术,清洗出既能反映金融市场前沿,又能融合粮食行业发展动态的案例、数据等电子资源。其次,运用大数据技术,将现有的教学和实验资源有效地结合起来,构建出一套完整的虚拟模拟实验平台,并充分发挥大数据“去碎片化”功能,使实验教学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3.引入数字金融虚拟仿真操作平台。借助大数据平台,实时追踪最新、高频的金融术语和金融交易信息,及时掌握、分析金融市场和金融研究的最新发展趋势。以正联合开发的锐思金融科技实验平台为基础,探索构建适合于大数据时代的金融科技专业实训教育[4-5]。
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构建教学管理的全过程电子化管理体系,实现高校内部数据共享和融合。开发手机教学管理软件,打通学习通、云课堂和教学系统的手机端各软件的连接,并在不同的系统中进行数据的兼容和共享。通过数据采集、存储、分析等方法,实现学生的学习路线图;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早期预测、中期的控制和后期的分析,对学生学习进行反思,从而为管理、教学、学习、评价等各个层次提供有效的信息,全面提升新文科背景下行业特色高校教学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