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模式探讨

2023-10-02 19:55:16刘景清
山西青年 2023年1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院校心理

刘景清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学生工作处,广西 柳州 545036

社会正在快速发展,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开始普遍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保证学生掌握充足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不同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高职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可能来源于学业、人际关系,也可能来源于生活、就业等。针对这些心理问题,高职院校需要提高全体教职工的认识,围绕着学生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制定完善制度,借助社团、讲座、学科渗透和职业规划等方式,逐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从学生管理的作用和职责的角度来说,不仅需要约束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行为,如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保证各项教育活动的有序稳定开展,还要让学生形成较高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后,思想意识将会逐渐偏差,也会变得更加偏执。只有将学生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来,才能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逐步提高其道德修养,使其能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和成长。

(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自我管理能力是必须要具备的能力,不仅能够体现出学生的影响力,还能体现出学生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认可和了解。通过调查可知,当前部分大学生非常容易出现烦躁、焦虑等情绪,甚至少部分学生出现缺乏进取心的情况。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将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此时,高职院校应当将学生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来,借此逐步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逐步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使其能快速调节心理状态。

(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目前,部分高职学生存在缺乏团队意识、集体意识的情况,在校内期间的生活将会出现一些偏差,仅从外部进行约束将无法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此时,高职院校可在学生管理中逐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扭转学生思想上的不足和偏差,使其能更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

二、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一)生活学习节奏引发的心理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的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在长期宠爱的情况下不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对于外界的刺激将会产生较大反应。在中学、小学相对较为封闭的成长环境中,学生未能经常接触社会环境;在进入高职院校后,学生无法尽快调整生活状态、学习习惯等,容易出现焦虑、迷茫等心理问题;并且高职学生不具备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无法正确排解各种负面情绪,最终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

(二)网络导致人际交往障碍

在当前的信息时代下,人际交往障碍逐渐成为全新的社会问题,也是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人们无法正确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无法友好地进行面对面交流,或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攀比现象。各种问题的存在导致学生逐渐失去自信心,产生较为强烈的自卑心理,也就无法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更愿意在虚拟世界中寻找朋友。这种情况在年轻人群体中非常普遍。因高考成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高职学生非常容易出现缺乏自信心的情况,在与人交流时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因而在生活中逐渐出现社交障碍。

(三)面对各种压抑容易出现焦虑情绪

高职学生的知识基础相对较为薄弱,学习积极性较差,综合素养相对较低,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导致学生出现一系列的连锁问题。相对于本科生来说,高职学生所承担的压力更大,这些压力不仅来自学业,还来自就业。在激烈的岗位竞争和市场竞争中,高职学生缺乏较强的学历优势,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在种种压力下,学生非常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的情绪,甚至还会出现抑郁的情况。

三、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策略

(一)完善制度,提质增效

相对于普通大学生来说,高职学生的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学习能力相对较差,非常容易产生自卑感[1]。这一心理的存在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会导致学生产生自我否定的心理,最终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要想改变这一情况,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高职院校应从制度保障入手,围绕着心理健康教育制定切实可行的奖惩措施、考察培训制度、监督管理体系、岗位责任制度等,促使全体教职工都能认识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为学生管理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二)提高认知,全面发展

虽然当前高职学生的生活条件较好,但部分学生仍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严重时还会出现自杀、自残等情况[2]。从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情况来看,很少会经常围绕着心理健康问题开展教育活动,在校内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等;有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但教师通常都是由思政教师担任,但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诸多不同之处,二者不能混为一谈,教育效果自然也不够理想。在此背景下,学生无法在第一时间解决各种心理问题,最终造成一系列的严重后果。要想从根本上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高职院校必须要尽快更新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正确看待心理健康教育,聘请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更加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进行强化性引导,从更多角度和层面解决当前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在学生工作例会上,高职院校需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集中分析学生近期出现的心理问题,集中教师智慧寻找解决方法,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能逐渐渗透到所有的育人环节中,不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紧密融合。

高职院校应打造出高质量、高能力的教师队伍,积极开展不同主题的培训教育活动,逐步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专业素养;所有教师都应秉承终身学习意识,积极学习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内容,并利用多种方式了解当前学生的心理状态,深入分析、总结、归纳、整理各种问题和数据,探索出更适合高职学生的教育方式和管理方法。

只有高职院校的所有领导、教职工都能正确看待学生管理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才能准确分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围绕着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借助治标治本的教育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保证其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三)社团活动,朋辈辅导

在高职院校中,社团活动是最常见的校内娱乐方式,也是学生进行社交、思想交流的关键平台,不仅能够让学生的校内生活、课余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还能结交更多有相同爱好的朋友,实现人际交往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管理时,就可发挥校内社团的积极作用,鼓励社团指导教师开展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社团活动,利用新颖的活动形式吸引更多非社团学生的加入;借助朋辈交流的方式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力,使越来越多的学生都能在同辈交流中解决心理问题,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社团指导教师应进一步完善社团结构,努力营造出更加轻松、友爱、团结的朋辈辅导环境[3]。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微信、抖音等全新的新媒体平台,征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社团活动的意见,或者建设心理社团的建议,让学生能从多角度了解朋辈辅导,主动参与到有趣的社团活动中。在实际开展社团活动时,教师就可从自身角度出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还可以鼓励学生成为主讲人,自行搜集与社团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素材,促使学生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相对于教师开展的社团活动来说,学生自行开展的活动更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可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辱感。这是因大部分学生都非常尊敬教师,但内心深处仍旧畏惧教师,存在防御机制,尤其是在涉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很多学生都认为心理问题是一种非常羞耻的存在,进行心理咨询更是一种不光彩的行为,存在较为严重的抵触心理,不希望被他人所知。朋辈辅导的方式可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畏惧感,使其逐渐放缓情绪、放松心情,主动与朋友说出自己的问题,并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稳步提升,同时也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

(四)学科渗透,传递能量

与其他学科相比,《心理健康》课程具有较强独立性,但又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存在紧密关联[4]。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教师不仅需开展更加专业的教育活动,还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所有的教学环节中,渗透到每门学科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从多层面看待和分析心理健康问题。例如,在制图教学中,教师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讲述世界各地设计师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无论是能力差,还是能力强的人,都会遇到各种问题,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积极面对问题,寻找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案例讲解、视频播放、趣味活动等方式,磨炼学生的意志,使其感受到运动员的精神,能正确看待各种困难与磨难。为了更好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应定期开展课程研讨课、集体备课等,鼓励学生发现专业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联,并根据专业特点构建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保证学生能顺利积累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形成良好的意识与观点。

(五)职业规划,建立自信

高职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学习非常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了能在日后更高效地进行工作,实现职业理想[5]。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决定了日后是否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中。普通院校的大学生会面临多个选择,一个是选择就业,另一个就是继续学习,而高职学生大多是要在毕业后进行就业。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格外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带领学生进行新的职业生涯规划,逐步增强其自信心,正视自己的不足。

学生大一期间,教师就需在第一节课中分析本专业的特点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并询问学生是否了解自己的职业,是否拥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再与学生一起根据本专业的情况设定简单的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学生的规划意识,明确其发展方向。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多肯定和鼓励学生,使其认识到任何时候学习都不晚,借此调整心态,敢于面对学业与人生。在日后的教育中,教师应当带领学生不断完善和优化职业生涯规划,结合市场现状进行分析,缓解学生过重的就业压力,并督促学生借助自主学习提高自身能力和素养。针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教师可集中讲解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提供一些真实的案例,并有针对性地讲解不同心理问题可采用的应对措施。针对一些较为特殊的学生,教师则需采用匿名交流、一对一交流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制定出更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出解决个性化心理问题的多种建议和方法。这不仅可有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隐私,还能更好、更快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六)开展讲座,拓展知识

心理健康教师可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在校内网站、心理咨询中心成立专门的窗口,定期借助微信公众号、校内广播等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除了在日常学生管理、教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外,高职院校还可不定期邀请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家、知名学者等来校开展专项讲座,并借助校内广播、微信、抖音、校内网站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由此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其中,进一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也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知识。

四、结语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高职学生对自己缺少正确认识,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高职院校应根据本校学生的心理特质,量身打造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开展不同主题的教育活动,形成长效机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身心健康。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院校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