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辉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江苏 扬州 225100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的健康。近年来,因为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不良事件在高等院校时有发生。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教育者和引导者,应自觉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驾护航。大学生(尤其对于刚迈入大学校门的新同学)处在一个人际关系与社会环境相比较简单的校园环境中,缺少与社会环境的接触,面对大学生活会有种措手不及的感觉。新环境的陌生感、学习方式的变化等,都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对学生的情绪产生影响。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家庭因素,学生成长的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等;再如社会因素,网络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等。又如学校因素,学生的学业、就业压力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有或多或少的影响。
对于大学生而言,生活环境的变化也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首先,大学生来自全国不同的省市,地理上生活环境的变化、饮食习惯的不同甚至同学们不能很好使用普通话,沟通交流的不顺畅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其次,部分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没有住校的经历,对于群体生活的方式、如何与室友相处等都有畏惧情绪。在日常学生管理中,高校辅导员也应该重点关注这一部分学生,及时化解学生在生活中出现的负面情绪。
首先,新时代大学生个性鲜明、思想独立,在与人交往上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加上有些学生在上大学之前面临的更多的是学习的压力,在上了大学后会因为处理宿舍成员关系、班级同学之间的关系、社团学生会等关系而感到有压力,产生焦虑的情绪。笔者在学校心理健康中心接受咨询时,大多数学生都是因为面对上述关系不能得到恰当的处理而产生了不良情绪,逐渐影响自己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其次,因为学校较多为独生子女的原因,学生缺乏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遇事容易情绪化,这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些影响。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公办专科院校,生源主要有中职对口单招、中职注册、高中提前招、高中统招等几种类型。不同生源类别之间的学生在学习成绩、学习习惯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差异。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普遍学习成绩较不理想,面对大学里专业知识、技能等的学习,会出现畏难情绪。尤其对于大学英语四六级、专业技能证书、专转本考试等存在一定的困难。还有部分同学面对自己和朋友之间存在不同的学校层次、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时,有一定的落差感,导致学生在学习上出现一些负面情绪。其次,受毕业生就业人数逐年增加等因素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也存在不小的挑战,学生的高期待与现实就业环境形成了一定的差距。应届毕业生在面临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压力巨大,这也导致了学生迷茫、焦虑的情绪状态。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教育者和引导者,作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普及心理知识,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辅导员九大职责之一,开展此项工作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既可以使学生的情绪得到疏解,又可以给学生普及心理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在获得帮助,有了一定的心理知识积累后,又可以去帮助自己身边的人,更好地应用心理学知识。
辅导员与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对学生心理健康程度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辅导员通过采取专业的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树立信心,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更加顺心[1]。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时,辅导员可以从多角度与学生交谈,以朋友的身份倾听学生诉说自己的困惑与委屈,以老师的身份给予学生建议,这样才能尽可能地为学生解决问题。
和谐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严重的心理问题而诱发一些校园危机的事件时有发生,这对构建和谐校园非常不利。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为频繁的教职工之一,要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掌握学生心理动态。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对有困扰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让学生的负面情绪得到疏解。从而减少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导致危机事件的发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渐凸显,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应当担负起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任。但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的。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还有待于完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配备不足、专职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不佳等。
目前,大多数高校在招聘辅导员时对专业背景没有过多的要求,这也导致了高校辅导员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笔者所在学校在2022 年招聘的新任辅导员有体育、艺术、水产等不同的专业,很少有心理学、教育学相关专业的,这就使得辅导员队伍整体对心理学相关知识比较缺乏。在学生遇到心理健康问题时,高校辅导员不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疏导,仅凭工作经验处理问题缺少一定的科学性,尤其对新入职的辅导员而言,工作经验欠佳,在处理学生问题上就显得更为生疏。
高校辅导员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咨询等九大职责,但在日常工作中,高校辅导员注重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如学生宿舍工作、资助工作等,却最容易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缺乏从学生日常生活、行为、学习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的意识。部分辅导员甚至直接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引导,或者在学生出现一些情绪问题时就简单地概括为“心理问题”。虽然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但是繁杂的日常工作,使辅导员研究心理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受到一定的影响。部分辅导员提及“心理工作”不知如何开展工作,也就大大降低了工作的积极性。
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发展过程中担任着多种角色,日常事务较为繁杂。目前,笔者所在学校还没有独立配备足够的心理健康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多是由专职辅导员兼任,因为不是独立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多而杂地工作状态下,再面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对于新入职的高校辅导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容易产生疲惫情绪,尤其部分对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不了解的“新人”,在正式工作后会有一定的落差感。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教育主管部门也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是此项工作的重要人员,有义务也有责任去了解大学生的学生问题动态,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不断变化,辅导员不再是简单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问题,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目前,绝大多数高校辅导员都具备硕士及以上的学历,学习能力相对较强。因此,辅导员应该保持终生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及能力。尤其一些没有教育学、心理学背景的高校辅导员更应该学习相关的知识,如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以便更好地服务学生。高校辅导员还应该开拓自己的创新思维,可以在自己所负责模块化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自媒体平台,开展多样性的心理知识科普,帮助有需要的同学解决心理问题。另外,在工作中辅导员要充分了解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掌握学生的成长规律,才能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工作。
发现一些“特殊群体”并多加关注,是高校辅导员要做好心理健康工作重要的关键环节,能够重点对“三困生”进行关注和帮扶。[2]在日常工作中要对“学业困难”“经济困难”“心理困惑”这三部分学生进行细致的摸排,弄清楚学生是因为何种原因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针对不同问题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进行引导,做到“对症下药”。在工作中,也要对“特殊群体”建立“一生一策”个人发展档案,详细记录学生的问题和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以便及时有效地跟踪学生近期的问题,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高校辅导员也要依托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平台,将“特殊群体”问题进一步反馈以寻求帮助。针对“学业困难”学生,可以建立学业帮扶,为学生指定帮扶教师,帮扶教师在日常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有无心理问题。针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可以在资助工作中进行开展,资助工作通过心理和物质上的援助,帮助学生解决一定的问题。[3]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是孤立独立的,应融入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当中。[4]当下,大多数辅导员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了解都停留在依靠心理普测结果。心理普测确实可以反映出一些问题,但绝不是全部问题。针对普测的结果,辅导员应该对出现预警人员及时了解并长期的回访。但辅导员更应该从日常学生管理以及日常基础课教学中,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解决。笔者在从事心理健康工作时,会每天走访学生宿舍与学生进行交谈,了解学生近期思想动态,辅导员更要多与学生交流。充分发挥班委的作用,可以每个班委对应负责十名左右同学,通过班委这一中间桥梁了解学生动态。同时,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工作要依靠团队的力量,个人的力量永远比不上团队的力量,在日常工作中借助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学院心理专员、专任教师、班长、心理委员等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辅导员要有自己的信息员队伍,这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普测是对学生心理状况的有效反馈,[6]但我们作为辅导员绝不能仅仅依靠心理普测活动来了解和调适学生的心理问题。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应该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活动,来帮助学生缓解压力。笔者在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曾举办过“21 天心理健康打卡”“心灵驿站”“心语咖啡屋”等特色活动,其中“心灵驿站”以学生熟知的“菜鸟驿站”为模型,为学生提供一个“解忧杂货铺”。该活动被“学习强国”平台、《扬州日报》等媒体报道。开展丰富的心理健康活动,有利于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得到情绪的宣泄,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同时我们还借助“525”心理健康月开展系列活动,助力大学生成长。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大学生尤其是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更要重点关注。高校辅导员作为“育人”工作的主体,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本文就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以及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对高职院校辅导员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提出了几点建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道阻且长,需要所有一线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多方力量形成合力,共同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