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福玲
黑河学院理学院数学系,黑龙江 黑河 164300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线上教学已成为当下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线上教学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开放性等特点,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改善因各地教育资源分布和发展不平衡而产生不利影响,有利于个性化教育和因材施教。且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线上教学已成为不可替代的教学手段之一。
然而,很多线上教学的教师由于线上教学经验不足,导致线上课程开设情况不一,问题较多。如部分教师线上教学准备不充分,上课期间出现网络或平台问题时只想如何进行调试,不知变通,耽误了课程进度,影响学生学习效果;部分使用其他院校慕课资源的教师过度依赖慕课,上课期间发布若干指令任务后,便让学生自学去了,学生处于无管理状态。一方面,教师不知道学生是否在学习课程内容,或者不知道完成课程任务是否为学生本人;另一方面,学生究竟会不会、懂没懂、掌握多少,不能仅通过课程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判断。因为,网络背景下的学习是一种多向信息交流活动,学生之间传看答案在所难免。因此,采取此种方式教学的教师很难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很多采用直播授课的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一味播放课件,很少安排辅助性教学活动,由于不用板书,课件播放得较快,根本没给学生预留思考时间,有的老师播放课件时甚至是整页播放,没有对课件中的内容进行出场安排,尽管附有老师的解说,但不利于学生厘清知识结构,循序渐进地掌握所学内容;无论采用哪种平台上课,许多教师为了避免麻烦或对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过度自信,只交代学生自主复习、预习,不重视任务的考核和督促,忽视学生的课后的辅导和答疑工作,一些学生自然就会对学科有所忽视,投入到本学科的精力也就减少。
线上教学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既要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保证学生学习效果,又要充分利用线上课特点,优化线上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线上课不同于线下课,它受网络环境、教学平台的稳定性、教学平台功能,教师操作技能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很可能会在课前或课中发生断网或卡顿,教学平台不稳定或线上操作失误等突发状况。这就要求教师事先要准备备用的教学平台以备切换,要准备能够及时与学生联络的方式,在课前要有预备措施,尽量保证在网络不畅、没有办法正常上课的情况下也能够联系到学生,布置线下学习,避免因平台不稳定而造成无法上课或较长时间延迟上课现象。
要在课程开课前把教学资源发送给学生,所发送的资源内容要详尽,例如课程大纲、教学日历、教案、讲稿、教学课件、章节测试训练题、相关案例、相关网络教学资源等内容。[1]要建立微信联络群或QQ 联络群等,并交代学生留意此群,一旦发生突发状况,教师一般可通过手机就当节课程内容在联络群中给学生发布自学任务,任务一定要涵盖当节课的主要内容,难易度要适中,要求学生根据教学资源中的教学日历、教案、讲稿等内容,带着任务学习。教师要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检查或考核,以督促学生认真自学,待到可正常上课后,教师应针对要求学生自学的内容进行查漏补缺,并就重难点内容进行讲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了学生一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又能够保证教师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发送充足的教学资源不仅可以应对教学突发状况,如大纲、教学日历、教案、讲稿、教学课件等资源,还能够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科信息,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了解学科知识框架、重难点等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在网络上查询学科信息指明了方向,帮助学生克服了因网络信息过于繁杂而造成的漫游现象。章节训练题或相关案例等更有助于学生巩固复习学科内容,对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和升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信息时代,网络是大众获得资源的常用方式。网络资源因为它独有的交互性和开放性,能够高效满足学生知识面拓展的需要,更是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构架的常用方式[2]。应充分发挥互联网在高校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3],现如今,“让名师名课充分共享”已成为认可度最高的线上教学优点之一[4]。可见,充分的教学资源准备是学生能够有效进行线上学习的必备条件之一。
当然,掌握必要的线上教学技能对教师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和掌握灵活多样的线上教学技能,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度加工、合理安排和灵活操作,不仅能够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提升课堂质量,更能够开阔学生视野,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灵活掌握知识的能力。
注意营造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氛围,采取有效措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尽可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效果。
在课堂中,可根据课程内容情况及学情适当穿插课堂讨论,在授课平台上进行,教师针对讨论情况予以更正和点评,选用的平台最好能够把讨论情况及教师点评结果当作成绩,自动计入平时成绩中,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在介绍课程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借助线上课程优势,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程内容,并就部分教学内容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及教师提供的资源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自学,自学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检查,并针对其中存在共性的问题予以解答。也可随机指定个别学生代替老师讲授自学内容,老师和其他学生要指出该生在讲授过程中存在的错误或疏漏之处。这样的过程,既利于老师及时了解学情,使教师更能够有的放矢教学,又能够让学生能够以老师的视角去了解自己及其他同学的学习状态,认识到自己发光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借鉴。
注意改革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提出有建树的问题,使得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相关问题,尤其是知识点中易混淆或易忽视或需要进一步引申和思考的内容,讨论这些内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厘清所学的知识点,保证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及时查漏补缺,从而准确把握所学内容,更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对于学生系统掌握相关内容起到重要作用。
线上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不同,教学设计也存在较大差异,应充分考虑到线上教学时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结合新模式的特点做好教学设计工作。
首先,要循序渐进拓展教学空间,采用常规在线教育+拓展线上教学的方式对教学流程进行合理安排。在课前要推送学习资源和学习任务完成课前引导,而后直播授课,讲解课本上的重点内容,教师讲解的时间一般在15 ~20 分钟,其余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开展线上知识讨论活动,也可以进行在线答疑,这是目前常规的线上教学方式。应在熟练运用相关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注重拓展创新,可通过提出疑难问题、互动研讨和展示、分享成果的方式解答疑难问题,还可采用评价点拨的方式来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实现线上教学的进一步拓展。通过线上教学流程的合理安排与设计可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其次,在实际进行线上教学时,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教学平台,并在教学期间形成独特的教学方法,这是有效开展线上教学的关键。线上教学质量效果与教师、平台和工具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应分析不同教学平台的功能,根据自身教学习惯和教学平台的可操作性以及学生的适应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在确定具体的教学平台后,可以研究相关功能模块,选择与自身教学相匹配的教学模式,而后逐渐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在使用在线直播平台教学时,也要实现教学管理平台的有效应用,便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统计分析,从而获得较为全面、准确的教学评估。
在实施线上教学的同时,教师应有效对学生课后线下巩固复习进行督促。事实上,线上教学不同于线下教学,教师与学生不易面对面交流,而依赖感觉和经验,以在线方式对一个人的判断大多是不准确的,教师不要想当然地认为线上表现好的孩子一定是爱学习、学习好的孩子,在课后也一定会努力复习巩固当天内容。而线上看上去沉默、表现不很积极、不突出的孩子,也未必在线下不刻苦不努力。无论是对哪一类学生,教师想要进一步了解和判断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布置相应的课后任务都是必要的。可就当天学习内容,在学习平台上发布课后讨论题,教师要对学生的回帖给予适当点评,可置顶有建树的回帖,经过适当设置,平台系统最好自动把学生回帖讨论情况计入学生平时成绩,给讨论注入动力,以激发学生回复热情,增强讨论效果。
作为教师对学生线下督促的重要方式之一,布置课后习题是重要的,教师需根据学情和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任务,可以以计分提问方式,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提问可采取课前随机点名方式进行,被提问者以上传图片、语音等方式,将答案发至指定师生共享平台上,这些答案可为学生提供学习借鉴材料,老师应就答案进行点评,也可让学生互评。无论采取哪一种方式,老师都要负责查漏补缺,并根据情况对所涉及的内容、方法等进行归纳延伸。在点评过程中,须对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或肯定,点评其亮点,增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及信心,久而久之会形成一定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线上教学中,受网络、教学平台功能等因素影响,师生的面对面交流容易不畅,学生遇到的某些问题往往不能够在平台上及时解决,这就需要教师选择适当的平台做好课后答疑辅助工作,学生可通过该平台以发送图片、视频、语音等方式,将问题发给学生或与老师直接进行视频对话。老师可利用在线板演、录制小视频、发送问题相关资料、发送图片等方式予以回复,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保障学生学习的顺利进行。教师也可通过课堂表现、完成作业等情况,对个别学生进行关注,通过与这些学生交流互动,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并根据反馈信息,对其中部分学生给予相适应的学习指导、推送学习资源或布置相应的训练任务,并设置一定的奖惩措施。这样既可帮助个别学生查漏补缺,掌握课程内容,更能挖掘个别优秀学生的潜能,让他们根据个人意向、能力去学习,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的培养,实现对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培养[4]。
为促进线上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应明确教学期间的注意事项。首先,教师要能够熟悉各种直播教学软件和平台的功能模块,根据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实现相关软件的合理运用,灵活选用教学方式,实现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一般会采用直播和录播的形式,前一种方式能够让学生们在互动参与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后一种方式则能够对教师直播讲授的内容进行整合与补充,通过合理设计提升线上教学的质效。其次,应将提升线上课堂学生听课效率作为线上教学模式中的重点内容,由于线上教学无法进行面对面管理,教学效率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教师可通过随机点名、随堂检验的方式来督促学生参与到线上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够防止学生出现上课挂机偷懒的情况。另外,教师要与学生及时沟通,获得线上教学开展反馈信息,并听取学生的合适意见,对线上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优化调整,进而提高线上教学有效性。
教育需要师生之间灵魂和情感的沟通,线上教学方式多样,教学手段千差万别,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和手段教学,教师在教学的同时都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时鼓励、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真正做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