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导向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框架研究

2023-09-30 15:15杨灵
南北桥 2023年19期
关键词:优化建议财务风险公立医院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公立医院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问题不断增多,类型更加复杂,对内部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立医院要以风险为导向对内部控制体系進行持续优化,全面梳理财务管理模式,对运营管理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防控,为医院的改革转型奠定基础。本文阐述财务风险导向下公立医院加强内部控制的意义,并结合具体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优化的策略,希望为公立医院内控框架的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财务风险;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框架;优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志码:A

作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核心内容,在人民群众健康保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药品加成的取消、支付模式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公立医院面临的财务风险不断增多,对内部运营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各级公立医院开始积极完善内控体系,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是在内控环境、风险评估、业务控制、审计监督等方面依然存在各种问题,限制了内控作用的发挥。基于此,针对财务风险导向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框架建设策略进行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财务风险导向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意义

1.1 有效规避财务风险

内部控制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风险干预手段,能够帮助公立医院对财务事项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对风险节点进行动态监控,从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为财务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助力,避免风险问题给医院带来巨大损失[1]。通过内部控制,公立医院可以建立完善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总结机制,对经济事项的各个环节进行动态监督,对所有流程进行科学管理,对内外部环境变化进行实时关注,从而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决策的调整和流程的优化,为医院的健康发展提供助力。

1.2 梳理财务管理路径

在传统模式下,财务管理工作的关注点都放在经济事项的事后阶段,缺乏对事前和事中的控制。通过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公立医院可以利用预算管理工具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总结,推动财务管理工作向着精细化和规范化转型升级,为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指引和助力。比如在医疗内控中,管理人员可以对预期成果进行预测,利用预算管理工具对内控路径进行梳理,通过内控理念的宣贯、DRG支付的管理、随访管理等工作,有效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在内部控制开展过程中,公立医院可以加强财务和业务部门的沟通交流,通过信息系统的对接和应用,使财务管理工作覆盖到业务流程当中,使其导向和支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有效控制医院成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业务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助力。

1.3 促进医院改革转型

在新医疗体制改革政策中,要求公立医院改变过去的盈利属性,向着公益属性转型升级。在这一背景下,公立医院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有效控制运营成本支出,降低对财政资金的依赖,为公益性医疗定价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撑,为患者就医负担的缓解奠定基础。通过内部控制工作,医院可以建立标准化的经营管理活动路径,在医疗和诊疗方面形成规范化的临床模式,减少不必要的就医环节,使患者获得更加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从而按照新医改精神要求实现改革转型[2]。

2 财务风险导向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现状

2.1 内部控制环境基础薄弱

许多公立医院将工作重心放在医疗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上,缺乏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未能认识到内部控制在医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没有设立专门的内部控制管理机构,没有结合内部控制工作实际需求对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进行合理设置,缺乏完善的培训和激励机制,无法激发所有员工参与内部控制的积极性,影响了各项工作的执行力度。

2.2 风险评估管理不到位

一些公立医院未能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没有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各项工作由财务部门负责,受到员工素质、思想意识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对资产购置、资金管理、医疗活动等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没有对风险出现概率和危害程度进行准确评估,也未能结合不同风险实际情况建立有针对性的预警机制,增加了医院风险问题出现的概率,容易给医院带来巨大损失。

2.3 业务活动控制不足

许多公立医院未能在业务活动各个环节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无法对经济事项的各个环节进行动态控制,影响了内部控制优势的发挥。比如,在预算管理方面,医院缺少专门的管理部门,预算编制方法过于固定,目标设置过于随意,执行力度有待加强;在收支业务方面,资金审批不够规范,收入核算不够准确,划拨记账不够及时,容易出现资金闲置或者浪费问题;在资金管理方面,货币资金支出授权审批不够严格,风险管理不够科学,容易出现徇私舞弊风险问题;在物资采购方面,合同管理不够规范,缺乏对供应商信用的准确评估和采购后续环节的有效控制,无法控制物资采购成本,无法保证物资的高效利用。

2.4 内部审计监督有待加强

审计部门不但能够保证管理层获得财务、内控、管理信息的真实性,而且能够对医院日常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是内部控制体系优势发挥的重要保障。但是许多公立医院未能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审计工作由财务人员负责,缺乏专业的审计知识储备,无法对业务实现的合规性进行判断,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

3 财务风险导向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框架建设建议

3.1 夯实内部控制环境基础

内控环境是医院内部控制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基础保障,对于公立医院内控框架建设的成效具有决定性影响。公立医院要积极夯实内控环境基础,提高所有员工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为内部控制的实施提供保障。首先,公立医院要加强对领导层和管理层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树立正确的内控意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进行各类资源的调配,从战略层面对内控体系进行整体规划,为内控框架建设提供支持。其次,公立医院要对医护人员进行知识宣贯,定期邀请内部控制领域的专家到医院举办讲座,解答员工在内控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讲解实际的内部控制案例,使他们认识到内部控制在个人成长和医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他们参与内控框架建设的积极性,为各项工作的高效落实奠定基础[3]。第三,公立医院要将风险管理纳入医院文化,提高所有员工对风险管理的认同度和关注度,调动所有医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将风险管理工作覆盖到医院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最后,公立医院要结合内部控制工作实际要求对组织结构进行优化,对不合理的科室设置进行调整,设立专门的内部控制管理部门,结合各个部门的工作情况对他们在内部控制中的职责权限进行明确,通过激励奖惩机制的应用,引导各个层级管理人员深入了解自身定位,避免出现责任推诿情况。

3.2 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

风险评估和预警是内部控制框架的核心内容,对于医院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公立医院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风险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建立科学高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和评估体系,有效降低风险出现的概率,避免给医院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首先,公立医院要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小组,积极引入和培养高水平的风险管理人才,定期对所有员工进行风险管理知识的宣贯,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其次,公立医院要积极学习国内外大型企业的成功经验,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全面收集内外部数据信息,对财务和业务活动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梳理,制定风险清单,利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风险出现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结合风险问题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影响程度进行权重设计,确定风险问题的等级,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和规避措施,对于出现概率和危害程度较高的风险要优先进行处理,从而避免给医院带来巨大的经济和声誉损失。最后,公立医院要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应用,设置风险管理模式,根据各类风险的实际情况设置预警数值,当有关指标超出设定数值时,及时发出预警,提醒有关人员加强重视,对风险问题所在的业务环节进行动态监控,从而做好风险的防范,降低风险问题给医院带来的损失。

3.3 加大业务活动控制力度

3.3.1 预算业务

首先,医院要优化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组织结构,对所有员工进行培训,全面分析内外部环境,结合自身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科学设置预算目标,并将其细化为各个部门的工作任务,为预算编制的进行提供指引。其次,在预算编制环节,医院要以财务部门为核心,提高各个部门的参与积极性,保证预算内容的全面性。医院要对各个部门和科室在预算编制中的责任进行明确,根据财政部门的有关要求,合理设置收支分类,采用统一规范的表格,灵活选择预算编制方法,对经营收入、资金支出、物资采购等经济事项进行预算。第三,医院要结合审批流程、资金额度、业务事项重要程度等确定资金审批权限,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对预算实际执行与既定指标的偏差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措施,从而保证预算的高效执行。最后,医院要对预算执行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并将结果与奖惩机制进行对接,从而激发所有员工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为预算管理效用的发挥提供助力。

3.3.2 收支业务

公立医院要建立资金收支业务内控体系,保证各项工作的规范性和收支数据的真实性。在收入方面,公立医院要加强对收费票据的管理,建立规范化的医疗款、预收款等科目的会计核算管理流程,严格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要求对收入进行核算和分类,编制出科学合规的会计报表,为管理决策的制定和工作流程的优化提供依据。同时,公立医院要做好医疗款账目的核对和结算,加强对欠费的催缴和管理,避免出现坏账呆账问题,保证内部资金的稳定。在支出方面,公立医院要加强对资金申请和审批流程的管理,设置单独的财务经费支出业务管理岗位,确定其职责权限,保证资金支出的规范性。

3.3.3 采购业务

公立医院要按照国家集采政策要求,加强对物资采购价格和质量的控制,建立科学完善的采购内控制度和物资使用管理机制,为医院物资的安全高效利用提供保障。医院要在采购以前建立完善的供应商信用评估机制,对物资供应企业的综合实力、信用情况、履约能力等进行评估,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保证物资质量的基础上,有效控制成本支出。

3.3.4 资金管理业务

公立医院要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定期对资金进行盘点,对使用范围、闲置额度、提取审批等流程进行规范,预算资金需要获得院长、财务、科室主任审批以后方可使用,严禁无关人员在没有获得授权的情况下擅自动用资金。财务管理部门要对各类资金的流向进行动态监控,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及时发现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从而为资金的安全高效利用提供保障。

3.4 健全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公立医院要加强对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重视,设立单独的审计部门,提高审计工作在医院内部的战略地位,明确审计人员的职责权限,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审计制度进行优化,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首先,公立医院要对内部审计人员配置进行持续优化,适当提高招聘门槛,优化招聘流程,持续优化审计人员结构。其次,公立医院要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审计监督能力,提高他们对财务和业务活动的了解程度,为审计监督工作的开展夯实基础。第三,公立医院要设立审计监督小组,由医院领导担任组长,负责对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效果进行审计监督。最后,公立医院要对审计流程进行优化,按照规范化流程和标准化模式对内部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审查,改变过去的事后审计模式,向着事前规划和事中监督模式转变,不仅要定期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还要对经济事项进行现场检查,对内控制度建设和内控工作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合发现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帮助医院填补内控缺陷,优化业务工作流程,为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提供依据。

4 结语

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具有客观存在性,而内部控制就是对其进行防范和规避的有效手段。面对日趋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公立医院要结合医疗体制改革要求,以财务风險管理为导向,持续优化内控环境,加强风险评估预警,加大业务管控力度,完善审计监督机制,从而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框架,为医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邓园园.财务风险防范视角下县级公立医院内控体系建设探究[J].首席财务官,2022(15):129-131.

[2]攸美凤.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中财务管理风险管控的应用探讨[J].首席财务官,2022(9):136-138.

[3]章新拓.基于风险管理的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J].中国总会计师,2022(11):132-135.

[作者简介]杨灵,女,云南宣威人,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中级会计师,本科,研究方向:内部控制。

猜你喜欢
优化建议财务风险公立医院
关于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建议
我国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的意义
浅谈金华EMS网运能力优化建议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综述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
核电厂电气贯穿件密封性监测方法及分析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
离开公立医院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