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研究

2023-09-29 00:58陈秀珍张淑燕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15期
关键词:饮食护理康复效果慢性心力衰竭

陈秀珍 张淑燕

【摘要】  目的    研究饮食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中山陈星海医院治疗的12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4例。对照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饮食护理,对比2组护理前、护理2周、护理4周后Memorial心力衰竭症状评估量表(MSAS-HF)分值,护理依从性与住院时间,护理前后老年抑郁量表(GDS)与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分。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MSAS-HF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依从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84.33%,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GDS评分低于对照组,SA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饮食护理可以缓解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护理依从性,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缓解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老年患者; 饮食护理; 康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15-0090-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15.030

心力衰竭会导致人体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异常、血液循环困难,临床主要表现为水肿、呼吸障碍、劳力性呼吸困难[1]。慢性心力衰竭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致死率高等特点,由于老年群体心脏功能受年龄影响,发生不同程度的衰减,故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随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上升。慢性心力衰竭会导致患者静脉血液浓稠、肝肿大及胃肠道水肿等,机体无法正常吸收营养成分,机体免疫力下降,一定程度上加重临床症状,提高病死率[2]。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提供饮食护理,在缓解心力衰竭症状、降低病死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常规康复护理多以合理安排休息与饮食健康宣教为主,部分患者重视程度不高,依从性低,影响干预效果。饮食护理可以做好饮食控制,增强机体免疫力与心肌收缩力[3]。本研究选择12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旨在观察饮食护理对其康复效果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中山陈星海医院治疗的12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4)与观察组(n=64)。对照组男34例,女30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67.12±2.62)歲;病程2~14年,平均(6.65±2.34)年;心力衰竭原发病:高血压20例,心律失常12例,冠心病16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扩张型心肌病10例。观察组男33例,女31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67.32±2.52)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6.60±2.30)年;心力衰竭原发病:高血压19例,心律失常13例,冠心病15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扩张型心肌病9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原发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患者意识清醒,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年龄>60岁;(3)影像学检查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45%;(4)无认知、意识及沟通障碍。排除标准:(1)免疫系统异常且经治疗后仍无法控制者;(2)严重认知障碍且依从性较低者;(3)严重消化道疾病者;(4)慢性心力衰竭终末期者。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护理。患者卧床静养,保证每日睡眠时间至少8 h;每日打扫1次病房,更换1次床单,保证病房洁净舒适,空调保持在27 ℃为宜;告知患者以膳食纤维丰富的饮食为主,保持大便通畅。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饮食护理。(1)进行营养评估,制定护理方案。患者入院后发放微型营养评定调查表评估其营养状况,该量表含饮食结构、用餐情况及小腿周径等18项指标,分值≤17分为营养状况差,分值18~23分为轻度营养不良。针对营养状态差的患者予以间断胃肠营养支持,以20~30 mL/d为宜,总热量≤1 500 kJ/d,4 h后测定胃残留量,若残留量<50 mL则逐渐加快速度至100~125 mL/d,若残留量>50 mL则需减慢速度或暂停滴注。根据营养分值、家属反馈及医师意见、病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综合分析其营养需求,拟定饮食方案,简要列出饮食搭配,并每日督促患者按要求完成膳食计划。(2)护理人员需熟知膳食种类,教会患者及家属做好合理搭配。膳食主要为三类,一类是基本饮食(普通米饭、半流质、流质饮食),一类是治疗饮食(低脂、低盐、低钠),一类是试验饮食(干食饮食),根据病情需要及时而准确地供给不同类别饮食。做好荤素、粗细粮的搭配,晚餐适当减少食量。适当补给定量维生素B1与维生素C。(3)饮食护理措施:保持进餐环境卫生,缩短膳食发放时间,协助患者饭前洗手、取舒适体位开始就餐。针对可在床上自主进食的患者,将食物与餐具置于其方便取到的位置,多鼓励患者自主进食;针对消化道疾病严重的患者,给予鼻饲高营养的流质饮食。协助患者饭后漱口或刷牙。(4)提供饮食指导:在护理期间观察患者饮食爱好与进食情况,告知其饮食与营养需求是治疗中的重要部分,使其自愿接受提供的饮食,指导其如何选择科学的膳食结构、烹调方式等。2组护理时间均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2组护理前、护理2周、护理4周后采用Memorial心力衰竭症状评估量表(MSAS-HF)评估心力衰竭症状,该量表含有胸部疼痛、平卧时呼吸困难等32个条目,分值范围为64~128分,评分越低表示症状越明显[4]。(2)观察患者的依从性,评定标准如下:严格执行护理人员要求的膳食计划为完全依从;1周内完成3次以上膳食计划为部分依从;上述情况均未出现,或患者食用辛辣刺激性性食物为不依从。(3)记录患者住院时间。(4)分别于护理前、护理4周后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评估2组抑郁状态严重程度,该量表含有情绪低落、易激惹、活动减少等30个条目,分值范围0~30分,<11分:无抑郁,11~20分:轻度抑郁,21~30分:中重度抑郁[5]。同时期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估2组生活质量,该量表含有疾病认识程度、躯体活动受限程度等19个条目,分值范围0~100分,评分越低提示生活质量越差[6]。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护理前后MSAS-HF评分对比    2组护理前MSAS-HF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周、4周后,观察组MSAS-HF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护理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8.13±1.47)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39±1.5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47,P=0.004)。

2.4    2组护理前后GDS、SAQ评分对比    2组护理前GDS、SA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GDS评分低于对照组,SA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肠胃功能较弱,长期服用药物对肠胃造成刺激的同时机体无法吸收充足营养,就会加重营养不良,导致心脏功能减弱,增加病死率[7],故饮食护理在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中十分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MSAS-HF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饮食护理在缓解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方面更具优势。常规康复护理中忽视了不同病情发展的患者对营养的需求不同,所有患者均采取同样的膳食搭配。而饮食护理在全面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的基础上,结合病情及营养需求拟定饮食方案,并督促患者完成。饮食护理中帮助不同患者合理搭配饮食结构,能满足每一位患者的能量摄入需求,维持蛋白质代谢平衡,提高心功能储备力,进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8]。饮食过量会引发肠胃功能紊乱,对于心功能不全者会加重心脏负担。饮食护理中晚餐减量可避免胃部胀气对周围器官造成压迫,减少肠胃刺激,减轻心脏负担[9]。心功能受损者发生感染极易导致病情恶化,因此,需保持进餐环境卫生,严防交叉感染加重心脏负担[8]。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护理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饮食护理更利于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常规康复护理只适用于文化程度较高且治疗态度积极的患者,每个患者的接受能力不同会导致其执行难度增加[10]。饮食护理先评估患者营养情况,再简要将膳食搭配列出并指导其完成,患者可以细致地理解护理内容,从而提高依从性与执行力。另外,予以低脂食物可以减少饱和脂肪酸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负性影响,降低血管紧张度,患者在护理期间出现身体不适减少,故可提高护理依从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证实饮食护理对促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身体恢复具有积极意义。慢性心力衰竭心脏负荷量较大,因此,饮食护理中依据病情给予低钠饮食可以避免完全限制盐、钠的摄入造成的电解质紊乱,同时可以降低脑钠肽与醛固醇,减轻心脏负担。维生素B1是體内多种酶的辅酶,机体缺乏该物质时会影响糖脂代谢及水盐代谢功能,引起心肌细胞氧化障碍,而维生素C是高效抗氧化剂。饮食护理中补充维生素B1、维生素C,有利于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与组织损伤的修复,促进心脏恢复正常的收缩能力,恢复心肌血液循环,保护心肌功能。密切根据患者胃残留量限制蛋白质与热量的摄入,减少胃肠过度充盈及横膈抬高,可促进心脏功能恢复,住院时间也相应缩短。

慢性心力衰竭病情可持续性进展,患者可表现为劳累性呼吸困难、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两肺底细湿啰音、胃肠不适症状等,症状会随病情进展而加重,生理的不适会促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同时,目前慢性心力衰竭仍无法治愈,患者需要长期用药或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等手术治疗,治疗费用高,周期长,导致患者负性情绪加重,进一步降低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GDS评分低于对照组,SA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饮食护理可以缓解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情绪异常往往与机体内某些营养素缺乏相关,观察组在开展饮食护理前使用微型营养评定调查表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准确评估,根据其营养需求拟定个体化饮食方案,能够及时而准确地为患者提供不同类别饮食,补充机体缺乏的营养素。科学搭配食物、晚餐减少食物摄入量,能够有效限制胃内残留量,避免过度摄入对肠胃造成负担,预防胃部过度充盈压迫周围脏器,以此减轻胃肠及其他全身不适症状。此外,人体血清中的钠离子是细胞外液中含量最高的阳离子,也是维持血液中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其可维持细胞外液的容量,调节酸碱平衡及维持血浆的正常渗透压,机体钠含量过高容易引起外周血液循环的水分滞留。饮食护理中严格限制钠摄入量,可以减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液对水的吸收能力,避免外周循环中水潴留,进而减少心脏内血液量,以此减轻心脏负荷以及生理不适,生活质量相应提高[11]。

综上所述,饮食护理可以缓解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护理依从性,缩短康复周期,还可以缓解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杨亚,李民凤.血清Periostin蛋白,肝细胞生长因子对慢性心衰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J].心脏杂志,2021,33(2):156-159,164.

[2]    常兴.自制膳食营养处方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病情恢复及营养状态的影响[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10(5):1209-1213.

[3]    黄靖雯.个性化饮食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情况及MNA,MNA-SF评分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5):2413-2417.

[4]    孙璐,段忠燕,严琴,等.个性化饮食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情况及MNA、MNA-SF评分的影响[J].中医学报,2020,12(S01):192-193.

[5]    何晓燕,肖水源,张德杏.老年抑郁量表在中国农村社区老年人中的信度和效度[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5):473-475,543.

[6]    刘同想,孔素平,廖忠友,等.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对冠心病患者机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评估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7,6(2):127-128.

[7]    李涤凡,尹德荣,黄文伶,等.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现况调查和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20,20(3):360-366.

[8]    刘爽,朱路路,王晓云,等.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居家期间灵性照护需求及照护体验的研究[J].护理学报,2019,26(9):6-9.

[9]    肖婕,黎莉,邓智全,等.老年慢性心衰住院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30(1):82-86.

[10]   严伟,孙国珍,陈媛媛,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限钠饮食执行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9,34(17):29-32.

[11]    王倩怡,孙国珍,温高芹,等.基于盐味觉的限盐策略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钠摄入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26):3522-3527.

(收稿日期:2023-02-06)

猜你喜欢
饮食护理康复效果慢性心力衰竭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护理发展现状及趋势调查研究
全程护理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
糖尿病患者的中医饮食护理相关问题分析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研究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疼痛控制护理有效促进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效果评价
整体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肾综合征护理探讨
真武汤加减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