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科老年患者护理风险干预效果分析

2023-09-29 00:58李娜娜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15期
关键词:术后并发症护理风险护理干预

李娜娜

【摘要】  目的    分析开展护理风险干预对中医骨科老年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1月—2020年6月厦门市中医院中医骨科收治的8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接受护理风险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指标、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观察组压疮、跌倒、坠床、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32.5%(P<0.05)。观察组下床活动次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护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风险干预可提高中医骨科老年患者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中医骨科; 老年骨科患者; 术后并发症; 护理风险;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15-0054-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15.018

老年人身体素质差、免疫力低下,因此其患病的概率明显提高。一般情况下,在中医骨科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多需要卧床休养等[1],但是由于患者自身情况会导致术后卧床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较高,所以需要配合合理的护理措施。根据中医骨科的临床治疗以及护理经验,需要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风险评估,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的临床护理[2]。本次研究针对老年患者在中医骨科临床护理中采用护理风险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2020年6月厦门市中医院中医骨科收治的8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3~87岁,平均年龄(74.82±1.52)岁,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61~86岁,平均年龄(74.77±1.51)岁。2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老年患者风险因素包括:(1)自身因素。老年患者相对来说生理、病理状态非常特殊,在患病后行动能力会明显降低,加之其存在不用程度的意识或视力问题,很容易发生跌倒、坠床、磕碰等现象,明显增加护理风险。(2)护理人员因素。部分新入职护理人员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期间容易出现问题,比如因表面伤情影响到对患者骨伤的判断、在搬运过程中操作失误、患者病情出现变化后没有及时进行处理等,导致延误最佳治疗时机,为意外事件的发生埋下隐患。(3)环境因素。此类患者大多行动不便,如果病区地面湿滑、灯光过暗或卫生间内没有安装相关辅助设施(如报警器、防滑垫等),容易导致护理风险。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1)患者因为长期卧床,皮肤会发生不良反应,可能出现压疮。另外患者年龄较大,恢复能力较弱,可能会跌倒、摔伤。老年患者皮肤敏感性差,出现骨损伤恢复慢,这一状况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护理人员如果对骨科护理流程了解不足,就不能发现救治患者期间的潜在风险,选择护理方法时可能出现错误。基于此,需要全面分析患者病情,提出针对性护理意见。(2)协同护理观察。观察患者皮肤情况,记录翻身情况,记录患者皮表变化,进行合理健康宣教。控制护理细节,对患者饮食状况分析,整理护理报告。护理人员协同合作,记录患者血液循环情况,督促患者完成肌肉锻炼,使患者机体功能恢复,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3)心理疏导。与患者积极交流,让患者拥有良好心态,防止患者出现心理障碍,控制负性心理。老年患者情绪较为敏感,需要合适的心理护理路径。注意老年患者和其他患者的区别,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健康教育,使其适应自身角色。帮助患者构建合适的人际关系链,保证医患关系和谐,让患者适应新的环境。老年患者心理状态较差,进入患者角色后,人际关系发生较大的变化,患者不能适应新环境就会产生心理问题,所以需要给予患者合适的治疗路径,确定心理护理方式,保证心理护理高效性。

观察组接受护理风险干预。(1)加强护理管理:要充分做好相应的医院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系统完善的风险防护制度和应对机制,着重做好护理人员的各项培训,确立长效培训机制。应重视教育护士的信息披露义务,确保制度内容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有效落实,同时有效加强监管,确保相关人员能够严格按照相对应的岗位职责和任务要求,落实各项工作。同时要建立准入制度,制定管理措施,严格遵循护士条例,完善护士准入制度,禁止护士执业无照;对于未取得执业资格和执业护士、实習生等人,必须由注册护士进行指导,不参与临床治疗操作。对新项目实行严格的技术准入,提高各级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和技术能力,并根据护士的能力合理安排护理工作。(2)预防压疮: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在检查身体状况的时候要仔细观察患者局部皮肤的颜色,触摸皮肤来感受弹性,以免长期卧床休养导致压疮;同时还要嘱咐患者陪护人员定时给患者翻身并且按摩,保证患者皮肤清洁;适当固定好石膏等夹板,必要时给予气垫床,减轻或避免局部受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3)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如果患者需要长期卧床治疗,护理人员必须要嘱咐患者定时翻身,同时根据下肢情况采取下肢气泵设备进行治疗;入院后即采用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血栓风险评估,对于高危患者给予骨科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一喝二抬三运动”,即多喝水,抬患肢、抬臀,踝泵运动、深呼吸及咳嗽运动、患侧肢体主动、被动运动;术后患者给予持续被动运动(CPM)机辅助患者进行被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及肌肉关节功能恢复。(4)预防便秘:嘱咐患者多食用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适量增加运动,尤其锻炼腹肌力量,也可每日增加提肛运动,从而促进肠胃蠕动。(5)预防尿潴留:采用中药热奄包腹部热敷预防尿储留,将粗盐200 g、吴茱萸200 g、茴香200 g、干姜200 g放入布袋中放置在微波炉加热,待温度适宜后放置在患者腹部,持续20~30 min。指压穴位法:分别按压中极、曲骨、关元及三阴交,力度以酸、胀、麻为宜,每个穴位持续1 min。(6)耳穴埋豆止痛:选择硬质光滑的小粒种子——磁疗贴或者王不留行籽压贴刺激耳穴,选择患侧的神门、肾上腺、皮质下等穴位,选择最敏感的痛点,在疼痛剧烈的时候每个穴位按压3~5轮,每轮30~50次,埋豆时间为3 d。(7)预防肺部感染:指导患者抬高床位30°,勤翻身叩背,多饮水,多做深部咳痰动作,尽量把痰液咳出。(8)康复护理:术后1~2周,可施行活血化瘀和行气消散治疗,如当归、蜂蜜、黄芪、桃仁和莲藕;术后3~4周,调整为舒筋活络和接骨续筋类食物,常见骨头汤、动物肝脏或鸡汤、枸杞子;术后5周,可食用猪骨汤、养骨汤或杜仲牛膝,起到强筋壮骨的目的。若表现为肝肾不足,可食用羊肉、甲鱼和鸡肉等;若表现为术后便秘或冷秘,可食用红薯糖水,热秘患者可改为鸭梨粥。借助情志相胜、暗示和发泄疏导、五音疗法等方式,做好患者情志护理工作,明确负性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例如:指导患者和病友、家属间做好交流,合理宣泄内心感受,再联合舒缓音乐、幽默视频的播放,调节患者情绪,鼓励其回忆人生过往,必要时还可借助书法比赛、歌唱比赛或绘画比赛等方式陶冶情操。餐后取陈皮水予以漱口,可有效预防术后失眠,还可施行穴位压豆,保持气血畅通。若表现为肢体肿胀或疼痛,可将当归、杜仲、独活和川牛膝、路路通、骨碎补和延胡索等中药置于酒精内浸泡,再对患处予以涂擦。若患者卧床时间相对较长,可指导其定期翻身、正确深呼吸、有效咳嗽与横膈运动,还可联合中药热敷、涂擦等,施行腕关节、踝关节或股四头肌主被动锻炼。术后应依据患者骨折恢复情况,施行坐位、蹲起或跨步、静蹲等训练。可有效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直、静脉血栓或骨质疏松等状况。

1.3    观察指标    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压疮、跌倒、坠床、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下床活动次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护理指标,以及生理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生活等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    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的压疮、跌倒、坠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护理指标    观察组的下床活动次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护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生活质量    观察组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生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论

老年人是骨科疾病多发群体,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自身免疫功能也会随之下降,对激素分泌水平造成影响,导致骨质呈现不断退化,所以很容易发生骨折等疾病。骨折患者往往需要长期住院疗养,很容易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导致意外事件发生,如跌倒坠床、压疮等。因此,为使意外事件发生率降至最低,首先需明确老年患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再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对策。在患者住院期间,需进行护理分析,建立心理、风险、协同护理路径。记录患者心理治疗状况,做好护理干预评估、降低风险、平复负性情绪。对患者进行健康引导、跌伤控制、并发症预防,记录骨科疾病特征,对护理人员进行合适的管理及培训,对患者进行合理帮助,促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加强事故风险管理,进行意外事件调查。

在中医骨科的日常护理工作中,不仅要做好基础护理工作,还要通过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来提高整体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带来的并发症;同时要做好护理风险评估报告,根据患者自身的疾病情况制订出个性化护理风险干预方案[3]。根据临床中医骨科对收治的骨科老年患者的调查和治疗发现,骨科老年患者存在的主要护理风险有以下几点。(1)老年患者的行动能力比较低,同时在视力以及意识等方面存在不足,经常会出现坠床、跌倒、磕碰等不良情况。另外,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如果出现病房的地面没有放置防滑措施、物品安置不合理、家属解除下床的防护栏以及约束、护理人员工作不到位等情况,就会增加患者的护理风险[4]。(2)老年患者由于需要长期卧床休养,所以很容易导致局部皮肤长期压迫导致压疮及肺炎等,所以要嘱咐陪护人员多帮助患者翻身以及按摩,鼓励多饮水,多做深呼吸,必要时适当放松约束带以及夹板。(3)下肢静脉血栓是卧床治疗的骨科患者最常发生的一种并发症,主要是由于下肢长期不活动,导致下肢的血液流动变缓,长此以来就会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所以要指导患者采取“一喝二抬三运动”等预防措施,术后还可以使用下肢空气泵等仪器来改善患者下肢血液循環情况。(4)便秘也是老年骨科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长期卧床导致患者胃肠道蠕动变缓。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适当指导患者进行锻炼[5],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方式;另外还要结合饮食护理帮助患者多摄入一些膳食纤维,从而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5)也要注意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可以通过叩背、翻身等来帮助患者保持正常的肺功能。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压疮、跌倒、坠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下床活动次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护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生活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总而言之,将护理风险干预用于中医骨科老年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长期卧床治疗而出现的并发症,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泳仪,杨碧清.中医骨科老年患者临床护理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及措施研究[J].饮食保健,2019,6(51):113-114.

[2]    熊彦辉,黄佑艳,周捷.老年患者在中医骨科临床护理中存在的护理风险与干预措施[J].饮食保健,2019,6(15):188.

[3]    邱美芳,唐海燕,林君渝.中医骨科老年患者临床护理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及其护理措施分析[J].健康必读,2019,27(4):164-165.

[4]    郭园园.老年患者在中医骨科临床护理中的存在的护理风险与干预措施[J].家有孕宝,2020,2(4):144-145.

[5]    王祝云.老年患者在中医骨科临床护理中存在的护理风险与干预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8):170-171.

(收稿日期:2023-02-13)

猜你喜欢
术后并发症护理风险护理干预
青光眼滤过手术常见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探讨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神经外科护士的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
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
论综合性ICU的护理风险与防控
循环内科常见护理风险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