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囊扩张术联合腹式呼吸治疗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的研究

2023-09-29 08:35吴玮刘华袁建徐冬梅章娜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22期
关键词: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

吴玮 刘华 袁建 徐冬梅 章娜

【摘要】  目的    探讨球囊扩张术联合腹式呼吸在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依据治疗方式将其分成2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2组基础上加以球囊扩张术联合腹式呼吸,于治疗15 d后对各项指标进行评估,包括临床疗效、吞咽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较对照组的76.1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Burke吞咽障碍筛查量表、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内各维度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以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内各维度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urke评分、SSA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低,BI评分与GQOLI-74内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球囊扩张术联合腹式呼吸在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能够减轻患者吞咽障碍,促进吞咽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提升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  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 球囊扩张; 腹式呼吸; 吞咽功能; 生活质量; 日常生活能力

中图分类号:R76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22-0043-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22.014

环咽肌失弛缓症属脑卒中多发的并发症之一,患者有吞咽困难等表现,易导致肺部感染、营养不良与水电解质失衡等,从而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较多危害,导致不良预后[1-2]。既往临床主要通过吞咽基础训练、进食训练等进行治疗,旨在通过针对性训练缓解患者症状,但短期内效果不甚理想[3-4]。因此,需探寻更为有效的方式以强化治疗效果,尽早改善患者吞咽功能。近年来,球囊扩张术已在解除环咽肌失弛、改善吞咽困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腹式呼吸可提高呼吸肌肌力与耐力,对于缓解吞咽障碍至关重要。但临床关于两者联合在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治疗中的研究报道较为缺乏。本文以84例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球囊扩张术联合腹式呼吸治疗的临床效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项目已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相关检查确诊;病历资料完整;依从性优良;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神经疾患者;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意识障碍,无法进行正常沟通者;既往有口腔、食管等结构异常史者;恶性肿瘤者;有酒精、药物依赖史者;有全身性感染者;合并免疫系统病症者;既往有或同时合并影响吞咽功能的其他疾病,如食管肿瘤、重症肌无力等。依据治疗方式将其分成2组,各42例。对照组中女性23例,男性19例;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50.59±5.41)岁;病程5~28 d,平均(16.49±4.17)d;体质量指数(BMI)19~27 kg/m2,平均(24.89±1.05)kg/m2。

观察组中女性25例,男性17例;年龄30~67岁,平均年龄(50.43±5.30)岁;病程6~30 d,平均(16.61±4.25)d;BMI 20~28 kg/m2,平均(24.93±1.08)kg/m2。2組

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1)吞咽基础锻

炼。采取口面肌群运动锻炼,主要包含唇、舌、软腭、下颌运动锻炼;呼吸、咳嗽锻炼;感觉刺激锻炼,如冷、热、拍打、挤压、不同味觉刺激与语言、文字、手势刺激等;门德尔松手法治疗,发音训练等,20 min/次,1次/d。(2)进食锻炼。依据患者患病之前的饮食习惯,充分运用食物质地、温度等对治疗性饮食进行设计,采用最易吞咽的食物,如菜泥、蛋羹等,逐渐转换至固体食物;患者在进食时,选取合适的体位、餐具与进食方法,以一口量为原则,饮食锻炼方案依照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

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球囊扩张术联合腹式呼吸。(1)球囊扩张术。选用14号导尿管,依照标准的鼻饲管操作插管,插管之前把球囊注水,使其完全充盈,检查球囊完整性,然后将水抽出;导尿管进入到食管30 cm且完全穿透环咽肌之后球囊中注水4~9 mL,然后用手顶住注射器针栓,轻柔缓慢地拉动导管,如若存在卡住感则用记号笔标记鼻孔导尿管,抽取适当水后,按环咽肌扩张水平调控球囊所处的部位,如若感到刚通过并存在阻力时,则表明球囊已抵达环咽肌,维持此种状态或轻柔缓慢地提拉导尿管,促使环咽肌交替放松。球囊注水量按0.5~1.0 mL/d递增,最终注水量不宜超过8 mL。术后采用糜蛋白酶等进行处理,预防水肿,1次/d,治疗10~15 d。(2)腹式呼吸。操作者的手放于患者上腹部,叮嘱患者以鼻吸气、口呼气,呼气结束后将手沿上方膈部的方向稍微用力,然后再次用此种方式呼气,1次/d,15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于治疗15 d后评估疗效,显效为电视荧光造影检查(VFSS)[5]可见口咽通过时间正常,且无造影剂残留与误吸;有效为口咽通过时间较治疗前减少≥50%,会厌谷与梨状隐窝区域存在少量造影剂;无效为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倒数+有效倒数)/总例数×100%。(2)吞咽功能。于治疗前、治疗15 d后以Burke吞咽障碍筛查量表[6]、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7]对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估。Burke吞咽障碍筛查量表包含进食时间延长、不能摄入正常食量一半等7个条目,各条目中所述情况若发生则计1分,分数越高则患者吞咽障碍越严重。SSA包含临床检查(7个条目,共23分)、吞咽5 mL水(3个条目,共11分)与吞咽60 mL水(12分),分数越高则患者吞咽功能越差。(3)日常生活能力。于治疗前、治疗15 d后以Barthel指数(BI)[8]评估,量表共计100分,分数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4)生活质量。于治疗前、治疗15 d后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9]评定,量表包含4个维度,74个条目,5级评分(1~5分),各维度最终评分=维度粗分-最低分,每个维度满分均为100分,得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对比    2组治疗前吞咽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 d后,观察组Burke评分低于对照组,SSA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日常生活能力对比    2组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对比    2组治疗前生活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 d后,观察组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脑卒中为突发且进展快速的脑缺血性或脑出血性病症,属临床多发病之一,具有高致残率、致死率等特点,病情变化多样,患者梗死或出血部位以及严重程度不一,病情的发展亦不尽相同。近年来因人们生活方式不断转变,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为脑卒中后脑干皮质延髓束到环咽肌的传导通络发生病变,皮质刺激诱发的环咽肌运动诱发电位缺失,促使环咽肌反射性功能亢进。环咽肌失弛缓症发生后会引起反复呛咳、进食吞咽困难等,易诱发肺部感染等,从而加重患者的病情,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同时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进食困难,若未得到及时治疗,易导致机体严重缺水、营养严重不良等,不利于病情恢复。因此,探寻安全有效的手段对此类患者进行干预,对于保障其身心健康、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既往临床针对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多通过持续吞咽训练进行治疗,但其仅对口腔与咽部肌肉功能异常起到训练效果,整体疗效欠佳。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GQOLI-74各维度评分以及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Burke指数评分、SS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球囊扩张术联合腹式呼吸治疗能够改善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的吞咽功能,加快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从而提升其生活质量。分析原因在于球囊扩张术经过个体化地对患者环咽肌施以机械性舒张与拉伸,通过增强环咽肌张力及强吞咽顺应度,从而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同时,球囊扩张术反复扩张环咽叽之后能够产生反馈信息,传输进中枢神经元,对脑干不同运动核予以刺激,然后传输到吞咽肌群,调控吞咽反射,进一步改善患者吞咽功能[10-11]。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患者的反射性活动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最终重新构造皮质与延髓通道,使得皮质对脑干吞咽中枢的调节得以改善,以此抑制环咽肌失弛,有利于吞咽障碍改善[12]。当环咽肌恢复后辅以腹式呼吸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呼吸肌肌力与耐力,减轻颈部肌肉紧张程度,提升潮气量与运动耐力,进而明显缓解食管下段括约肌、胃平滑肌收缩无力与活动紊乱情况,加快吞咽功能恢复。球囊扩张术与腹式呼吸联合应用,可互相补充、协同增效,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减轻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球囊扩张术联合腹式呼吸在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治疗中疗效确切,能够提升患者吞咽功能,加快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与生活质量改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珊珊,顾莹,苗莉莉,等.舌压抗阻反馈训练系统联合球囊扩张术在环咽肌失弛缓症治疗上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20,35(1):31-34.

[2] 刘玲玲,帅浪,张纯,等.一种吞咽障碍压力测定与扩张治疗仪对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34(6):636-641.

[3] 张学敏,毕胜,许亚飞,等.超声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脑干梗死环咽肌失弛缓症1例报告[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34(2):216-218.

[4] 阮传亮,林子涵,黄梅,等.应用肌骨超声观察电子灸对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咽侧壁活动度的影响[J].中国针灸,2020,40(2):119-122.

[5] 黄梦,杜丽洁.吞咽荧光透视造影检查对帕金森病吞咽障碍的诊断及临床意义[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7):962-966.

[6] 马军廷,袁燕.标准吞咽功能评估下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17):56-60,64.

[7] 马月利,张黎明,祝勤雅,等.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应用于高龄患者吞咽功能评估的信效度研究[J].护理学报,2012,19(5):65-67.

[8] 周静,刘芳,周明超,等.一种新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与Barthel指数-5项在康复科中应用的特征比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1,36(12):1529-1534.

[9] 李凌江,杨德森,周亮,等.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问卷在中国应用的信度及效度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3,36(3):143-147.

[10] 龍小娜,储浩然,孙培养,等.电针结合导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致吞咽障碍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0(5):45-48.

[11] 王伟,刘亚群,杨娜.导管球囊扩张术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致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1,43(8):717-720.

[12] 王宏涛,胡娜,高光.导尿管球囊扩张术辅助电刺激治疗环咽肌失弛缓症的效果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9,14(6):795-799.

(收稿日期:2023-05-08)

猜你喜欢
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脊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老年慢性病出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
早期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