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卫娟
【摘要】 医养结合模式是近年来养老行业新兴起的热点,也是适应养老事业发展的趋势,各地都在加大对其研究。了解本地区本区域医养结合现状研究,有助于为政府、机构、高校、社会人士、老年人群及其家属提供视角、参考及发现问题。本文罗列出研究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策略和改进建议,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中较为突出的医养结合问题(即养老和医疗问题)贡献力量。
【关键词】 医养结合;健康养老;现状研究;老龄化
Study on present situation of medical service technology and old-age security model combination in Weinan urban area
Xi Weijuan.The Weina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Weinan,Shaanxi 714026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combination of medical service technology and old-age security model has become a new hot spot in the elderly care industry, and it is also a trend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elderly care. Understand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Medical Service technology and old-age security model in this region, which is useful to provide perspective, reference and find problems for the government, institutions, universities, social personages, the elderly and their families. This article set out the prominent problems found in the research, analyzed them, proposed strategies and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and contribute to solving the more serious problems on providing for medical service technology and old-age security model combination (i.e. the aged and medical service) in the series of aging problems.
【Key Words】 Security model combination;Health and retirement;Study on present situation;Aging
中图分类号:R19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05-0104-04
DOI:10.19435/j.1672-1721.2023.05.035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康养领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从2013年医养结合第一次被提出,截止到2018年短短5年时间里,发表相关论文的数量过千,这一现象说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逐渐进入研究者视野,成为我国养老模式研究的新热点。
就全国范围来看,朱凤梅等[1]研究发现医养结合政策执行浮于表面较多,刘维等[2]发现医养结合知晓率较低,有研究[3]指出,医养结合的人才方面存在人员配备少、职业资质低、专业医护背景人员少等特點,孟海英[4]发现洛阳市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存在定性不清楚、保障体系不完善、医养风险高等问题。
医养结合是一种新型养老模式,是将现代化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相结合,尝试用来解决人口老龄化引发的具体康养问题。2018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就进一步发展养老产业、推进医养结合和提高老有所养质量进行了安排和部署。我国医疗养老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必然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各地都在积极进行探索和尝试。
目前,我国的国情是大多数医院除保障每日正常运营外很难再拓展养老业务,而大多数养老院又存在硬件不达标、人员不够资格,以及自身办院资质问题难以开展医疗服务。在我国现有行政管理体系中,医疗业务涉及的主管部门为各级卫生和健康管理部门,养老业务涉及的主管部门为民政部门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医养结合模式相当于组合了两个机构,同时又受多部门管理监督,这样可能会存在部门之间衔接不紧密,体制组合存在障碍等问题。
渭南市也积极响应相关号召,积极寻求一条适合本地发展的路线。自2017年起,渭南先后在潼关建成首家“医养结合”养老院、渭南市第三医院康复养老中心、渭南杜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养结合单位。渭南市于2019年被确定为全国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在主城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产业总体布局,良性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涌现了一批“杜桥养老模式”“临渭模式”。截止2021年10月,以渭南主城区即政府机构所在地临渭区为例,现有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22.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主城区人口呈现空巢、失能及半失能老人增幅大的特点。基于这么庞大的市场需求,医养市场配置和供需及医养意愿也是需要研究的重点。
1 医养结合现状
1.1 国内医养结合现状 纵观国内医养结合认知发现,郑玥[5]将国内医养结合总结为五种模式: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模式、养老机构增加医疗服务模式、养老机构进驻医疗机构模式、商业化养老社区、家庭购买简单医疗服务模式。赖敏清[6]认为,随着家庭养老功能削弱,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难以满足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及医疗服务需求,而“医养结合”机构养老将作为一种正式养老形式。倪语初等[7]阐述了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发展现状及其实现途径,指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存在如下问题:(1)养老服务供需不平衡,政府管理机制不健全;(2)筹资机制不完善,服务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3)准入标准难统一,专业人员缺乏:(4)信息化建设滞后等。刘巍[8]以哈尔滨市16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为研究对象,分析养老机构建设现状、入住者对机构养老意愿和服务满意度,结果显示,老年人有入住“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需求的占比66.4%左右,无自理能力老人有更强的“医养结合”方面的服务需求,服务类型主要体现在健康监测、康复训练、功能检查和失能护理四个方面;老年人认为机构服务供给方面的“医保政策”“医疗设施”“服务人员素质”及“服务费用”均需得到改善。
1.2 渭南市医养结合现状 渭南市医养结合机构中既有政府出资兴办或者转型而成的,又有民间力量兴办的,分别对公办医养结合单位和民办医养结合机构进行调研,相比于普通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机构基础设施要好很多,规模也较大,管理也更为规范。以及有居住室、卫生室、娱乐室、活动室、餐厅,以及安全消防设施,在公共区域有监控和呼叫系统。居住室有两人间和单人间,一般生活能自理的为两人间,不能自理者为单人间,房间就像宾馆的基本设施,内有卫生间、空调、暖气、呼叫设备,卫生间有防滑垫,有扶手,建筑外部有多个通道及残障通道,一些市中心地段机构由于选址及区域发展桎梏,规模及容纳量有限,一些地处郊区的机构,其规模、绿化更好。医养机构基本由医疗部门和养老部门有机结合,区域相对独立且职能紧密联系。医院改造而成的机构,在保留基本医院的部门和绿化外,针对老年人的常见病、易发病分类设置科室,方便老人就医,园区绿化好,对于能自主活动的入住者,由专人定时组织作日常健身、锻炼、做操。对于不能自理者,工作人员协助、推送老人坐轮椅进行观看娱乐活动,以及协助监督老人自主活动上半身及上肢功能锻炼。针对卧床的老人,加强照护级别,专人负责,为老人进行擦洗、翻身、进食、排泄,让老人接受床上被动活动,防止肌肉萎缩。针对一些医养结合做得比较出色的机构,经常有当地或者外地学习者参观学习,可以给入住老人带来一部分礼品来补充老人生活所需,使之体会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在人员配备方面,公办的医养结合机构比民办更有优势。公办医养结合中大部分人员享受国家事业编制,工资由财政发放,政府可以通过事业单位招考等方式补充编制,相较于医院合同制工作,事业单位招考更有吸引力。而民办的医养结合机构更重视成本,会有一些城市下岗职工、农村闲置劳动力引入,特别是45~60岁的中老年妇女,她们在进行生活照料方面得心应手,但在学习新知识,技能强化方面存在一定劣势。生活照料方面工作人员以女性为主,有个别男性工作人员实际更受欢迎,他们在体能方面更有優势,有些人能把技能和生活相结合,加上敏锐的观察力,在行业内很受欢迎,有客户指定工作人员为其服务,甚至有早早预约、排队等待服务的现象。
在渭南市现有医养结合模式中以渭南市临渭区杜桥医养中心为例,该机构是市内发展较好的医养结合机构之一,2022年获批为全国第二批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试点机构。其业务用房共3 000 m2,床位100张,其中医养床位80张,日间照料床位20张。打造出微负担养老、专业化养老、零距离就医、全程化护理、个体化宣教、多元化活动、人性化关怀的养老一体化杜桥服务模式。
以临渭区老年公寓为例,也是医养结合产物,该机构不仅提供对入住老人的日常照顾、护理保健、娱乐生活,还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保健、康复、陪伴就医、临终关怀、丧葬服务等,真正做到全程、全项目为老人及其家庭服务。对于一些瘫痪及自理能力全部丧失或部分丧失的老年人,能够做好基本生活护理医疗服务,对于一些失能的老年人,更注重提供专业化医疗护理服务。在基础设施方面更为用心,切实保障入住老人的身心健康。
从收费标准来看,公办收费比民办机构同类型同标准略高,平均高200~300元之间,在调查中发现,就环境、设施以及服务质量而言,公办医养结合机构更具有优势。
2 医养结合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医养结合机构不足 国家规定每1 000名老人15张病床的要求,渭南主城区目前远远达不到这一标准。在一部分人固有传统观念不愿选择机构养老情况下,医养结合的供需双方依然存在不平衡性,即现有机构不能满足老年人实际需要。
2.2 资金短缺及来源单一 从这点来看,公办医养结合机构会好一些,从场所来源及修建、基础设施、人员工资方面政府能够出资一部分,机构承受的压力会低一些。相对而言,民办机构承担的生存压力、竞争压力更大,忙于应付基本开支,在机构长远发展、质量提升方面精力有限。整体而言,现有的医养结合机构没有结合其他养老产业链,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特别是吸纳慈善及公益机构,来进行多方筹集资金。虽然政府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但是资金短缺和来源途径有限依然是限制医养结合机构良性发展的枷锁。
2.3 医养结合兴办受到桎梏 医养结合是养老产业发展的新形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由于举办耗资较大,产业进入门槛较高,以国家为主体兴办更切合实际,或者可以因地制宜引入集体所有制,或者引入第三方资本进入,个体承担局限性较大。目前该地区某些医养结合机构探索实行了医联体及双向转诊制度,能切实解决其医疗条件局限及满足自身业务发展的需求。下一步也可以和当地高校如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增进联系,加强专业技术指导。
2.4 医养结合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防护用品不普及 有些医养结合机构是在医院基础上改建的,存在一些设施不合理的地方,可以逐步改善,如公共通道的防滑设计,生活用品的防滑处理。在和机构工作人员访谈中得知,医养结合机构留不住人的现象十分普遍。据了解可能与以下问题有关,如工作人员认为器具及智能设置应用不足,翻身等操作依靠人力,造成工作效率不高,防压疮成效不大及工作人员体力透支过大等。因此,需大量投入专为老年人设计的一些防护用品,如防跌倒马桶、智能护理床翻身装置、智能帮助肢体功能锻炼装置。这需要机构和产品研发部门合作,逐步形成具有上下游的完整养老产业链体系。
2.5 医养结合机构整体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对于失能老人进行延缓病情发展的相关药物治疗,以及补充营养,认知训练、康复锻炼、体育锻炼等,根据每位老人的具体情况,在工作人员协助下进行适当社交活动。老年人群中慢性疾病高发[9],且患病率还在不断上升[10-11]。因此,具有专业慢性病管理经验、康复功能锻炼指导、专业心理医师指导,在一些老年人常患病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症、阿尔茨海默症等;心脑血管类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骨骼类疾病如关节炎、痛风中建立及培养一支优秀的医护队伍,打造自身品牌优势及口碑,后期人们在选择医养机构时必然会在这些方面增加考量。整体医疗护理服务质量也是医养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2.6 医养结合机构收费相对较高 相较于普通养老院,医养结合机构运营成本更高,因此在收费上也会受到影响。这类机构前期投资很大,投资回收周期长,因此运营利润不高。即使政府给以专项资金支持或政策扶持,也存在多部门审核,有些部门职能交叉,有些职能之间缺乏连接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医养机构没有过多结余,有些老人及老人家庭对费用支出显现微词甚或不满。而有些政策又没有用活用尽,没有使各方享受到政策红利。
2.7 普遍存在对医养结合认识不足的问题 一部分人即使患病还抱有居家养老观念,即使在很不便利的情况下仍坚持不入住医养机构养老;一部分人嫌医养机构费用相对较高,在疾病得到控制或者缓和后便转到普通养老院,使后续治疗中断或者不能很好地衔接。这样的现象需要跟进,了解深层次的原因,探讨怎样为老人提供一些性价比更高的医护服务,实现“以老年人为中心”目的。党瑞英等[12]以35家养老机构的324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老年人的“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及对养老服务的建议,认为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是推动“医养结合”机构发展的有效措施,至于在本地区是否能够依靠护理保险制度解决问题需要后续进行研究。
2.8 医养结合机构中专业人才缺乏 相较于传统的养老院,医养结合更为专业和规范,对于工作人员的来源、构成、结构、性别需求也有所不同。比如,除了对老年人进行日常生活照料外还有更多的医疗干预和护理操作,这就需要有医疗护理背景的人员参与进来,具有专业知识的智慧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士更受欢迎,在此类人员不足情况下社会层面上养老护理员培养为其补充途径。既懂机构运营和管理又懂专业基础和技能知识的人员,成为决定整个机构能走多远的主要因素。在有些操作方面,由于男性体力较好具有优势,如协助不能自理老人翻身擦洗、协助老人进行康复功能锻炼等。这些供需信息定位也为人才定位指明方向。
3 医养结合专业人才培养途径
专业的医疗护理队伍是老年人健康养老的技术保障基础,专业人才需要专业院校培养,针对专业机构中不同人才层次定位需求,职业院校须进行系统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的实施。渭南本地市属院校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在2019年获批智慧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可以便利地为本地区培养急需专业养老人才。
由于医养结合机构中失能及半失能老人入住相对较多,整体护理服务强度较大,刚毕业的学生没有耐心,能吃苦耐劳的中老年护工又缺乏专业知识,一时难以打通两者之间的界限融合和各自优势。加之工作人员所得薪酬与医院相比较低,个别专业人才工作价值得不到认可,另有人们的思想观念狭隘,专业人才社会认可度较低,个别人思想上觉得选择医养结合机构上班好像低人一等,这一系列的现象是新专业在发展初期的必经阶段。所以需要政府提倡、媒体发力进行医养关注点导向、职业院校进行专业宣讲和发展较好的智慧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现身说法。为服务于本地产业发挥更大作用,解决目前老龄化发展困境,解决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中存在的多重问题,将行业发展壮大。同时鼓励依托公办职业类学校、技校类具有办学资质单位承担起社会责任,面向社会人群,提供师资、场所、设备等,用于培养短期就能结业,能够将技能应用于老人的养老护理员。更要鼓励社会第三方组织“老年人能力评估”等类似培训班,因为科学正确评估老人问题和状态,是正确对待,科学分级,采取合理措施的第一步。
从这些方面也可以看出培养养老专业人才是多部门参与,分层发力,共同合力形成一群具有专业层次、层次递进,适合医养结合具体需要的,或參与居家养老或参与机构养老的,进行接诊、服务、照护、管理老年人工作流程的队伍。
渭南虽然与大城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近年来被纳入距离西安半小时经济圈,其与主中心城市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与日俱增,加上不断增长的生活质量需求,老年人在养老方式选择方面更为宽泛,而寻求一种自己和家庭经济能承受的、更能保障就医需要的或者医养条件中环境更好的、医护服务更舒心的机构,会是入住者需要考虑的重点。
4 渭南主城区医养结合现状突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4.1 做好政府统筹 政府出面加强监管的同时,缩短职能部门层级,精简一些中间手续和审批,加强政策扶持,以及国家在疫情期间出台的一系列让利于企业的精政减政之策,在土地出让及税收方面能够有所倾斜。鼓励多方资本进入医养结合领域,解决养老难问题,减少社会矛盾。
4.2 做好人才培养 政府统筹,发挥各层面各层级的优势,培养智慧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本科、专科人才,养老护理员人才,医学老年病方向人才、老年人护理专业人才,鼓励优先服务于当地,解决本地医养结合养老问题。
4.3 做到留下人才 鼓励医养结合机构和高校建立订单式培养意愿,在当今其他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营造出“一人优秀百家求”的场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影响力,加大社会对智慧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认识度。对于进入医养结合机构工作人员,管理者要将其薪金福利向医疗机构靠拢,建立人员晋升、职称认定、继续教育等一系列人才晋级体系。使其有信心、有希望继续在机构工作,稳定人员队伍。毕竟大部分专业人员还是希望能够以本专业谋生,希望在本专业有所建树。医养结合模式为新兴事物,能够满足个人成长需要,为自身发展提供东风。早期政府可以考虑发放急需岗位特殊补助津贴,对从业人员进行经济和心理双重慰籍。
4.4 做好舆论宣传 多方营造机构养老的优势,特别是具有医疗护理资质,具有专业养老人才的医养结合模式和机构更能满足有复杂基础疾病老人的需要,改变其传统居家养老打算,可以减少一定数量的老年人居家意外事故和伤亡。除了做好需求方舆情之外,还要加大对初中、高中学生和三校生做好选择养老方向专业的宣传,可以考虑对该类学生减免部分学费或奖助学金等方式,政府出资优选专业人才。因为所处地为北方,大部分人还有捧“铁饭碗”的思想,可以稳定一部分人才来源。
综上所述,通过对渭南主城区医养结合问题的调研和相关现状分析,希望引发相关领域的思考和引起多方关注。发现现存问题,探索寻求适合本地区的一些方法,用来解决建设、供需、人才培养、专业发展、行业发展中的矛盾,针对一些现状突出问题,给出解决方法和途径。本研究旨在铺平老年人“养老、乐老、平安老”的道路,为解决老龄化突出问题、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朱凤梅,苗子强.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的内涵、现状及其困境[J].中国卫生经济,2018,37(3):11-15.
[2] 刘维,周言,葛龙,等.克拉玛依地区老龄人口医养结合需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9,42(2):254-257.
[3] 马杰,唐靖一,殷志刚,等.构建医养结合照护人员培训体系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7):1-4.
[4] 孟海英.洛阳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困境的质性研究[J].全科护理,2020,18(7):874-877.
[5] 郑玥.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9.
[6] 赖敏清.老年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9.
[7] 倪语初,王长青,陈娜.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6,29(5):1-4.
[8] 刘巍.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服务满意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9] 宋佐东,翟风英,马爱国.论老年营养保障[J].营养学报,2014,29(1):1-3.
[10] 吴育红,张爱珍.我国老年人常见慢性病与保健食品[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4):3847-3848.
[11] 田慶丰,崔留欣,韩萍.老年人慢性病的社区医疗保健需求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6,27(11):1120-1122.
[12] 党瑞英,周燕,徐亮.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模式及对策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7,24(5):580-582.
(收稿日期:202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