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龄 曾立
摘 要:遵循“理论基础—逻辑体系—现实问题—实践策略”的研究思路,综合探讨数字技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和路径选择。通过对数字赋能的高质量发展以及为发展赋能的数字技术展开论述,阐释数字技术对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用,从优化发展过程、颠覆发展方式、获取发展先机等维度验证数字技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逻辑。从现实维度出发,分析数字技术助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创新任务艰巨、产业转型受阻、数字布局失衡、异化问题放大、各类风险交织等困难挑战,并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协同等角度入手,提出新阶段利用数字技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针对性策略措施。
关键词:数字技术;高质量发展;数字赋能;质量效益;数字化
DOI:10.6049/kjjbydc.Q202207016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23)12-0012-11
0 引言
高质量发展与数字时代不期而遇,形成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经济发展密切融合的良好局势。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发展任务、目标内容、具体方式都包含提升质量效益的内在要求,需要在认清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基础上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加公平的发展。数字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资源要素,在现实发展中广泛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各领域,既不断推动建立新的生产函数,又为解决生产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提供新思路,在深度赋能实体经济中促成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新兴数字技术构建出万物互联的网络机制,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和优化生产结构,引领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从而对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当前,我国正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通过综合考察数字技术对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能够更好地发掘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矛盾及其原因,进而根据现实需要提出实践优化策略,为世界经济强国建设提供有力参考。
数字技术作为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支柱性力量,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密切关注。李晓华[1]基于数字技术在连接、数据、算法、算力上的优势,对数字技术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问题进行分析探讨;Blichfeldt等[2]分析数字技术在工业4.0范式中的作用效能;周念利等[3]指出数字技术具有更迭周期短、扩散效率高、影响范围广的特征,是一种引领智能工业革命发展的新技术。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在经济发展水平低于门槛值的地区,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力更强[4],相对落后地区应在科技成果转化中把握数字技术发展的机会窗口[5],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数字技术发展与国家发展大局息息相关,提升企业数字化程度是从粗放型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6]。同时,数字技术能够优化创新发展生态,从而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7],对于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具有积极作用。
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中国经济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特征,受到学界广泛关注。王锋等[8]基于对高质量发展研究的聚类分析,梳理总结高质量发展提出的背景、内涵定义、评价标准,进而提出实践优化策略;黄东兵等[9]从人工智能创新角度诠释高质量发展,指出创新组织应强化外部竞争和内部生产,通过人工智能创新提升发展质量;李梦欣[10]从时间动态性和维度分割性出发,在剖析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弊端的同时,突出高質量发展的重要性;罗斌元等[11]通过实证分析新兴技术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发现在优质营商环境支持下,数智化发展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不难发现,当前学界主要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义出发论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策略方法上强调依托高新技术推进具体发展过程,对本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也突显出聚焦先进数字技术探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价值。
关于数字时代的高质量发展问题,张腾等[12]通过实证检验的方式探讨数字化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邝劲松等[13]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数字时代的内在要求,提出在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中打造数字产业生态;王右文[14]等认为应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中推动高质量发展;吕铁等[15]提出数字技术推动高质量发展遵从“连接—挖掘—优化—管控—增效”的基本逻辑;Marco[16]通过分析数字技术过度使用的内生和外源因素,对科学合理的数字化发展作出整体描绘;林勇等[17]通过论证信息技术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认为要在完善自主创新和纠正市场失灵中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整体看,当前已有部分研究论及数字时代的高质量发展问题,主要提出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赋能实体经济、数字技术助力发展质量提升等观点,但是缺乏数字技术支持下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变革的针对性研究。
综上,学术界对高质量发展和数字技术进行了相对丰富的研究分析,但鲜有文献直接论述数字技术在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未能清晰阐释二者间独特的作用机理。同时,较为有限的研究也都侧重于通过实证方式探讨数字技术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对其内在作用机制论证不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增长测量方法之间存在一定不匹配性,而在现代西方经济学分析框架中,质量总是被忽略或抽象掉的因素[18],价格往往成为主要衡量标准,并不能有效反映高质量发展水平。因此,采用高度抽象化和简单化的实证研究只能完成某个维度的论证,难以切实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旨及其与数字技术的相互作用关系,自然不能以辩证方式清晰阐释可能存在的矛盾问题,也难以基于中国实际情形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建议。
深入社会生产生活各领域的数字技术究竟对高质量发展有何影响?数字技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实践基础是什么?在现实发展中面临何种困难挑战?如何持续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充分发挥其在高质量发展实践中的作用效能?这是本研究的逻辑路线和意义所在。
1 理论基础:数字技术赋能高质量发展
探究数字技术助推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首先要明确其理论逻辑和内涵特征。如图1所示,广泛存在于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识别挖掘、提取集成、人机互动过程中发挥实际效能。高质量发展预示着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能革新,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数字技术正是通过促进资源高效流动和降低要素成本推动发展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在实现高水平供需平衡中推动高质量发展。
1.1 数字赋能的高质量发展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也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需要在探索发展新路径中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19],能够为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提供基本指引,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高质量发展包含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内容,即在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下推进各领域、各地区协调平衡,着重在继续扩大开放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绿色发展,进而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并共享发展成果。在数字时代,充分性、协调性、开放性、可持续性、创新性等高质量发展特质,要求在数字技术赋能支持下提升发展质量效益,积淀有力消除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动力源泉。
高质量发展蕴含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和单位生产损耗降低的内在要求,是经济数量规模膨胀和质量效益提升的有机统一体,数字赋能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在社会生产落后的情境下,人们注重大量物质生产,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和急剧膨胀是中心任务。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升,人们的需求转向更高层次的美好生活需要,产品使用价值的重要性突显,需要市场的高质量供给更好地匹配人的高水平需求。作为一种高知识密度的经济形态,高质量发展强调由资源、劳动力、资本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集中表现为从粗放式增长转向提质增效、结构升级的集约式增长[20],涉及驱动要素、发展方式与目标的整体跃升,势必依赖于能够推动实现万物互联的数字技术。数字赋能是高质量发展在智能时代的常态选择,能够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产生深刻作用力,促进各方有机协同和发展效能提升。
1.2 为发展赋能的数字技术
数字技术是一种对产生于人机交互和物联网中的数据进行识别挖掘、提取集成、统计分析等的技术手段[21],其运作过程十分复杂,能够同时为多方主体提供智能决策服务。以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主要代表,数字技术的突出特征在于需要依托计算机加工处理完成具体工作,与传统技术具有明显区别,具备同时提高虚拟空间真实度和改造现实空间生产过程的作用效能[22],呈现出服务对象多元化、作用空间虚拟化、实际运作协同化、组织生态系统化特征。通过推动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产生更多交集,数字技术创设出万物互联的基础条件,也为多方交流互通提供基础数据平台,在与生产环节结合的过程中实现庞大数据价值。伴随数字技术广泛渗透到生产生活各领域,衍生出的数据信息逐渐成为重要生产要素,而数字技术赋能具体产业发展也成为实现生产力效能颠覆性变革的关键。
数字技术具有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提升人民消费体验的作用功效,能够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鲜活动力。基于作用范围的广泛性和作用效能的彻底性,全国各地的创新主体都是数字技术的潜在服务对象,有助于在数字化发展中生成多方融合与突破发展的创新轨道,從而激发各环节发展潜力,营造良好的发展态势,提高各类市场主体乃至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技术革新可为社会经济突破性发展提供根本驱动力,作为低层次动态能力的数字技术能够协同其它高层次动态能力[23],建立市场主体持续创新突破的稳固根基,为更多价值创造积累优势资源。数字技术能够加快各类信息的加工处理和存储传送,极大拓宽信息交互渠道,依托人机高度协同构建高效社会网络,从而有效进入生产领域,赋能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同步推动经济数量增长和质量提升。
1.3 数字技术对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用
数字技术可为各类信息资源高效流动提供优质平台,有效降低创新主体的信息获取成本,有助于在既定条件下实现更多高端价值创造。高级生产要素会对低级生产要素产生较大的渗透作用,低级要素需依托高级要素实现升级[24],作为典型的高级生产要素,数字技术对资本、劳动力等优化具有积极影响。数字技术在赋能传统生产过程中助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保障市场主体在掌握更多精准信息后作出战略决策判断,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紧密联系搭建桥梁,由此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框架和良好根基。除提高信息流动效率、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增强知识溢出效应、丰富要素组合外,数字技术对政府宏观调控也具有积极作用,通过赋能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新兴产业数字化发展,对资源配置过程产生广泛影响,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新动能。
数字技术引领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动力源泉。数字技术及其创新能力事关数字产业乃至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能够有效弥补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缓慢和新兴产业数字化发展不足的缺陷,实现“创新—发展—创新”的正向有机循环。如图2所示,在中国专利密集型新兴产业中,2020年新装备和新材料制造业虽然在总增加值中占据较大比重,但较上一年仅增长0.6%,而大量应用数字技术的信息通信制造业和服务业不仅在总增加值中占比达到21.8%和19.9%,增速也高达15.7%和5%,说明数字技术具有支持高质量发展的优质现实基础。数字技术赋能发展能够解决关键问题,技术与产品之间存在高度供需关联性,即一个产业的生产需要其它产业提供技术和产品支持[25],数字技术通过深入生产各环节,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减少能耗,有效缓解经济发展下行压力,保证高水平动态供需平衡。
2 逻辑理路:数字技术支持发展体系全面革新
数字技术推动高质量发展蕴藏着清晰完整的逻辑体系,如图3所示。数字技术在快速迭代更新中优化发展过程,在革新范式中获取发展先机,在广泛融合中颠覆发展方式。数字技术在赋能实体经济过程中为各方主体提供同质化优质服务,有利于生产循环和价值实现,也为创新发展提供巨大可能性空间,助推市场主体提升创新发展水平,在扩大知识溢出效应中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多样性创新支持和战略性发展机遇。
2.1 在快速迭代更新中优化发展过程
数字技术能够最大限度挖掘各方共性、充分考量特殊需求,根据经济周期变化趋势赋能现实生产环节,有序保障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基于缩短时空轴、非连续性跳越、以未来调整现在等特性[26],数字技术在综合多重价值目标过程中不断更新创新变量,依托万物互联的网络体系集聚各方数据信息,充分了解各方多样实际需求,从而为不同创新发展主体提供差异化服务,有效集聚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力量基础。各类高端数字技术通过协同作用搭建多方参与、实时互动的基础创新平台,促进信息资源高效流动与配置,为各市场组织跨越边界走向融合发展提供基本支持。技术持续更新有助于广泛汇聚知识信息,在充分发挥新兴技术优势的同时,淘汰效能低下的传统技术,建立适应数字化生产的机器设备体系,推动整个社会生产过程发生实质性变革,有效满足高质量发展的动能转换要求。
数字技术追求新事物层出不穷和快速迭代,能够在自身快速发展中不断生成新的生产要素,扭转消费、投资、进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推动发展质量效益变革跃升。数字技术通过赋能社会再生产过程,从监管、主体、权利、权能出发构建数字科技治理体系[27],促进各个社会生产部门职能分工和协作,有效提升生产发展和组织管理效率,从而生产出更多高新技术产品,引领新兴产业发展,为社会经济循环提供不竭动力源泉,营造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氛围。同时,数字技术为重复使用相关信息和共同参与技术研发提供了广阔的可能性空间,帮助各方充分获取高质量发展的海量数据,为解决社会发展各领域问题矛盾提供直接方案参考,对发展过程产生系统性作用。通过具体方案与现实需求的快速配对,数字技术能迅速拓展作用范围和整合社会资源,推动国家整体获得更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2 在广泛深度融合中颠覆发展方式
数字技术附着虚拟空间存在,通过与实体经济广泛融合发挥作用效能。基于数字化转型过程,数字技术成为由劳动者掌握和使用的重要劳动工具,以平台经济、共享经济、零工经济、协同众包等为载体推动生产要素和生产过程持续变革[28],驱动生产力效能升级。这一过程以数据为主要媒介,强调虚实结合,能够更多考虑人民现实需求,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淘汰一批过剩产能和低端生产力,在融入生产体系过程中创造更多市场产品。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生产者能够对消费者行为进行综合分析,深入了解消费者偏好,充分反馈市场信息,进而建立符合市场实际需要的生产发展体系。通过持续优化服务,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引导多方主体参与创新创造活动,促进优势资源要素流向实体经济,促成更多原始创新,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
由于囊括多种前沿先进技术力量,数字技术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相互适应将产生广泛性、深刻性、战略性影响,全面激发创新发展活力。数字技术通过有效连接政府组织、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各阶层的信息传播和创新扩散活动[29],构建信息数据传输、处理、交互的全新机制,为广大社会群体提供同质化数字服务,推动社会公平性跃升,为高质量发展的协调平衡维度作出重要贡献。数字技术通过赋能现实生产过程,推动生产组织结构深刻调整,在改变原有投入产出方式的过程中提高资本周转循环效率,有助于加快社会再生产运转和降低生产发展成本,从而使数字技术渗透到社会经济发展各领域,形成驱动发展的新模式和新动力。由此,数字技术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各个要素发挥作用,积淀发展方式变革的支柱性力量,引领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
2.3 在革新创新范式中获取发展先机
数字技术将改变科技创新范式和战略重点,能够依托自身广泛的适用性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升级,更好地获得协调联动的高质量发展先机。数字基础设施和信息环境能够加速数字信息产生与传播,通过增强知识溢出效应促进经济快速协调发展[30],有效解决发展动力不足和发展质量效益低下的问题。在数字技术支撑下,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高,可为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造优良的外部环境,使企业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制定具体策略措施,促进企业创新发展,为新一轮科技突破创造物质前提。数字技术具有高效整合各方的功能特质,能够广泛推动各领域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通过与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相结合,突破创新发展的时空限制,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更好地找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驱动力量。在不断获取创新发展先机的过程中,关键核心技术获得更多“弯道超车”机会,在革新创新范式中实现发展方案创新。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环节是促进更多新兴技术创新,数字技术提供的优质数据资源成为组合式创新的基本着力点,有助于国家敏锐捕获科技前沿发展动态,占领新科技发展制高点。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是数字技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渠道,在与核心技术分门别类融合过程中获得前沿领域产品和服务创新的丰富方案,通过多次技术融合有序推进系统性科技创新,为巨额财富与价值创造提供源头活水。基于快速迭代更新的优质性能,数字技术能够广泛渗透到各环节和各领域,从而有效适应不同层次需求,保障新发展理念落地实施,确保整体创新发展过程更加符合新发展阶段要求。该模式也是推动内外部市场顺畅衔接进而顺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能够在內外协调联动中极大丰富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从而更好地抓住产学研升级的战略机遇,完善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框架。
3 困难挑战:数字技术助推发展质量跃升任重道远
数字技术方兴未艾,对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面临一系列问题矛盾。中国面临来自西方国家严格的技术封锁,在核心数字技术上存在“卡脖子”难题,国内仍然存在注重数量增长、忽略生态民生的问题,加之原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市场主体的数字化转型面临多重阻碍,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内生的异化问题不断加剧,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交织,数字技术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整体过程仍然面临复杂多样的困难挑战。
3.1 面临技术封锁,创新任务艰巨
数字技术助推高质量发展面临较为严峻的外部环境。伴随新科技革命兴起的是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加剧,西方国家“逆全球化”思潮愈演愈烈,加之各国意识形态和基本制度存在差异,经济发展所处阶段也各不相同,合作共赢的国际合作遭受打击。如图4所示,2012—2021年,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多个年份是负值,对GDP的拉动也长期低于2%,特别是在美国对中国进行贸易战和科技脱钩形势下,中国产品附加值难以提升,未能进入世界产业链高端环节。投资和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除2020年外(主要与当年新冠疫情相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总体贡献最大,表明中国内需市场规模庞大,突显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性,也对数字技术自主创新和自主可控提出了新要求。
由于本土性高端自主研发能力薄弱,中国在世界数字技术发展中的话语权较小,自主创新任务十分艰巨。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依赖于大量资源要素投入,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日渐匮乏、两极分化突出、发展瓶颈难以跨越,亟需转换发展动能和优化经济结构。由于创新主体在思想认识方面存在一定偏差,一度认为高质量发展就是围绕高精尖产业展开,忽视了自身资源禀赋特性,自身未能形成科学合理的定位,导致在数字化转型实践中付出较大成本,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也遭受打击。数字化转型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高额投入,固定成本较高,边际成本接近于零,在发展前期的物质回报相对较少,后期则容易被其他主体“搭便车”,从而挫伤中小企业积极性,难以形成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统一体系。
3.2 产业转型受阻,结构矛盾突出
数字产业发展迅速、体量庞大,但结构性问题矛盾也较为突出。如图5所示,2011—2020年,聚焦高技术产业的大中型企业发展迅速,凝聚起强有力的创新力量,相应地,R&D经费和新产品开发经费也逐年增加,为高技术产品研发提供了稳定支持。然而,人员全时当量的变化趋势与研发经费增长、机构发展之间并未高度协同,2017年研发机构数量达到峰值,但当年实际科技人力投入并未达到最优,说明数量规模庞大与质量效益提升之间存在较大落差,需要在现实发展中进一步优化高技术产业资源投入结构。同时,数字企业国际化程度较低,高层次人才短缺,核心技术攻关进程缓慢,特别是科技体制改革成效尚未达到预期,仍存在产权归属不明确等问题,市场整体信用水平有待提高,创新成果转化渠道不畅,高质量发展受到多重干扰。
国内市场普遍存在数据保护和流动受限现象,各方主体对数字技术的关注度和熟知度尚难以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由于竞争者窃取、模仿、复制成本较低,导致创新型企业主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意愿不强,加之配套政策体系、支持措施、规范制度、管理体制还不健全,企业现有运营模式难以适应数字化发展要求,产业链上下游间存在技术标准各异、建设目标分离、运用程度不同等问题,难以实现数字技术聚集性突破。数字时代,信息资源构成更加错综复杂,需要将大量人力、物力耗费在信息归类整理和深度清洗工作上[31],信息共享供给与需求之间出现结构性矛盾,阻碍高端产业转换升级。此外,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对外依赖度较高,自主创新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数字资源在三次产业之间分配失衡,数字赋能过程缓慢,数字技术推动高质量发展困难重重。
3.3 赋能过程复杂,发展格局失衡
由于运作机制复杂和外部环境多变,多数情况下创新水平提升并未对高质量发展产生同等贡献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如图6所示,从纵向看,各领域高新技术产品整体呈现出明显的逐年递增趋势;横向看,电子通信、医疗器械、医药制造领域的高新技术产品规模较大,而雷达、广播电视、计算机等行业的高技术产品基数和增速都相对较低,表明科技资源倾向于流入与数字技术高度关联的领域,预示着数字化发展的良好势头。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原有潜在风险可能转变为现实风险,原有零散风险可能转化为系统性风险,发展的复杂性不断加剧,使得部分市场主体望而却步。此外,数字化发展还容易催生诸多新的道德和法律问题,而支持数字技术发展的完备制度体系尚未建立,整体研发和运用过程面临诸多有形和无形困难。
数字技术并非独立生产力,需要与人类具体劳动实践相结合才能产生实际效用,但是多数劳动者缺乏经验、技能,数字赋能过程往往曲折坎坷。数字时代,数据呈现爆炸性增长,海量数据的处理和管控难度增大,数据从形成到指导实践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工作,对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综合推动软硬件结合、体系重构、平台升级,在有效解决多重矛盾中实现均衡发展。整体看,我国不同区域、领域对数字技术的运用程度不尽相同。由于当前数字化转型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信息壁垒普遍较高,在数字化快速推进而地区差距增大的现实情境下,创新主体间容易形成恶性竞争,通过降低边界成本提升生产效率的难度较大,数字时代的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
3.4 异化问题放大,各类风险交织
数字技术本身潜藏着数字异化风险,在赋能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容易放大缺陷,催生出新问题和新矛盾。数字技术支撑推动的发展往往具有虚拟性和现实性交织的特征,信息泄露、隐私曝光、真假难辨等问题激增,而传统监管治理模式无法满足现实需求,进一步增加了网络空间治理、数字主权维护、知识产权保护难度。虽然数字技术能够促进产出提高和分工深化,但自身发展尚不具备规模形态,赋能产业发展的成本负担较重,在实际发展中难以真正实现生产要素种类丰富和质量提升。同时,由于难以通过正常国际交流合作獲得关键技术,坚持依靠自身创新是必然选择,这是一项涉及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长期性复杂工程,面临较大困难挑战。
数字技术发展具有开放性和协同性,但各创新主体间信息资源未能高效流转,导致“数据孤岛”在现实发展中频繁出现。由于数字技术在不同行业和领域的运用比例失调,高端数字科技人才的地区分布失衡,容易对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发展造成潜在不良影响,阻碍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体进程。数字技术在推动大量数字化平台涌现的同时也增加了上当受骗和信息泄露的可能性,特别是在数据共享机制不成熟而传输复制成本降低的情形下,违规违法、组织混乱、权责不清等问题更加凸显,容易对技术创新者的基本权益造成损害。数字时代,诸多现实关系被数据连接关系代替,以自我为中心的情绪加剧,人与人之间的共情力下降,对社会和谐稳定产生一定损害,高质量发展过程更加复杂。
4 现实优化:依托数字技术贯彻高质量发展策略
基于上述关于数字技术助力高质量发展机理和逻辑的综合论述,本文认为应从4个维度促进实践发展。如图7所示,应加强数字技术的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不断优化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关系,构建合理有效的数字赋能发展格局;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化解问题矛盾中推动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效能。
4.1 基于数字技术创新,完善现代经济体系
切实增强数字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实力,将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筑牢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坚实基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稳定、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在各创新主体间建立高效交流互通机制,提高资源信息共享程度,搭建支持高质量发展的高端数字服务平台,促成更多关键共性技术的颠覆性创新,不断提升核心数字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从政策、制度、人才等维度同步出发,通过数字信息技术优化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加快高新技术产品替代传统产品,推进全行业技术进步。丰富生产投入品种类,促进专业化分工[32],激发数字技术垂直创新和水平创新活力,不断拓展创新的可能性边界,拓展数字经济发展范围,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
推动数字技术有效赋能实体经济,健全高质量发展的配套创新体系和产业体系,引领产业链整体迈向世界高端水平。积极推动数字技术融入农业、工业、服务业发展,根据各地自然资源禀赋建立一批数字产业集群,通过集聚大量要素资源形成经济发展的新业态,促成更多脱离物理接触的商业行为落地实施。根据地区差距和领域差异,因地制宜推进数字化转型,培育多主体合作、多维度共享的发展共同体,营造良好的数字生态环境。同时,统筹优化与完善产业体系、市场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以摩尔定律、吉尔德定律、梅特卡夫定律(网络世界的三大基础定律)中蕴藏的基本原则为指导,加强数字技术创新,奠定新兴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4.2 根据新发展理念,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
积极从工业化思维转向数字化思维,以发展理念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探索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坚持创新发展,依靠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培育新动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弘扬科学家精神,培育高水平数字创新人才和高素质数字劳动者,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主体力量;完善科研资助体系,引导更多资源向数字技术创新领域集聚,为产业数字化提供稳定的技术基础,提升创新发展整体效能,实现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坚持协调发展,继续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从宏观上营造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良好环境,挣脱经济发展失衡的桎梏,搭建各地相对平衡发展的数字产业支持体系,促进数字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流动,同步推动新兴产业和夕阳产业数字化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发挥数字技术本身具有的降低能耗、环境友好特质,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解决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依托数字化发展推动建立绿色生产体系,明确市场主体的环保责任,加大可循环和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力度,提升数字化发展的可持续性。坚持开放发展,依托数字技术本身的连通性和开放性,以更加包容开放的态度推进双边和多边合作,根据国家发展实际调整进出口政策,注重在参与国际合作交流中维护自身数字主权,有效扭转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不利地位,营造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坚持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完善城乡区域一体化的公共服务,推动数字资源共享,不断拓宽数字技术赋能范围,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保障人民从产业数字化转型中获得更多幸福感和安全感。
4.3 推动政府与市场结合,构建数字赋能发展格局
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确保资源要素高效配置,真正发挥数字技术的生产力效能。根据中国经济发展实际和市场需求状况,在适应竞争环境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产权制度、供求与价格制度、生态文明制度、对外经济体制和收入分配制度[33],完善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各类市场主体应积极运用数字技术手段分析掌握市场信息,敏銳洞察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所在,避免盲目跟风。在多主体跨界融合中激发创造活力和市场潜力,为社会经济数字化提供优质平台和良好环境。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推进数字化商业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格局。
从宏观调控和顶层设计出发,对数字经济整体发展过程进行统筹规划,为助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政府应在市场作用相对薄弱的环节充分发挥作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要求,积极引导市场主体转变发展理念,创新绩效评价方式,为市场中的数字化发展行为提供基础政策支持,明确产权界限,保护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基本权益,有效清除抑制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同时,充分释放政府掌握数字信息的作用潜力,提高数字化治理能力,缓解“数字鸿沟”、创新不足、产业差距、人才短缺等问题,搭建政府与市场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基础桥梁,为市场提供更多有力、有效指导。此外,建立包容审慎的监管体系,在有效激励创新的同时,防止系统性风险发生,积极推进智慧管理、高效治理,同步激发企业数字发展效能和居民数字消费潜力,构建数字技术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稳定格局。
4.4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风险交织问题
建立健全数字技术发展体制机制,将数字技术作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动力,更好地提升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深化各项改革措施,将长期以来改革深水区和攻坚区的难点问题作为战略重点,以民众实际需求和国家发展需要为基本考量,科学把握数字技术助推发展中的各类风险挑战。对生产体系进行综合调整,淘汰过剩产能,优化供给体系,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增长动能效应,在深入化解各类风险的基础上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效能。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全局,聚焦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将数字化生产体系部署到国民经济发展各环节。推进生产方式变革,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效能,确保数字产品能够满足民众多样化的高端需求,从而激发国内市场消费潜力,在刺激消费的同时,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实现高水平的动态供需平衡,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动力源泉和间接动力基础。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技术支撑发展提供实质性保障,有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数字化社會发展快速推陈出新的需要,积极开发前沿领域的先进数字技术,避免陷入“未使用已落后”的困局,从而在既定条件下促进现有产出尽量靠近生产的可能性边界。正确把握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之间的关系,基于数字技术对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重塑,增进上下游主体的协同合作,从而获得更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和质量效益提升。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有力推动关键数字技术突破创新,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多元融合。注重提高各方人才的数字技能,构建行政认同、市场协调和学术本位之间的合理张力[34],充分释放数字技术的知识溢出效应,从根本上奠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5 结语
数字技术推动高质量发展包含数字赋能的发展和为发展赋能的技术两方面内容,遵循在迭代更新中优化发展过程、在深度融合中颠覆发展方式、在革新范式中获取发展先机的内在逻辑。数字技术助推高质量发展具有远大前程,但实际运作过程充满艰难曲折,面临技术封锁、转型受阻、结构矛盾、格局失衡、异化问题、风险交织等现实困难挑战。中国经济发展实际利用外资整体规模非常庞大,保持逐年增长的发展势头,需要在自立自强和包容开放中确保内外协调联动,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完善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策略体系。
本文主要从宏观层面探讨数字技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机理逻辑,得到整体性、一般性结论,未来可进一步深入探讨不同行业、区域的具体情形,从而针对特定领域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措施。同时,本文分析所用数据样本主要反映过去的情形,而数字技术发展瞬息万变,限于研究手段和研究工具,难以获取反映真实情况的最新数据,可能导致结论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未来应继续密切关注数字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托一手资料获得更为准确的研究结论。此外,本文缺少对国外发展形势的总结分析,未来研究可以关注西方国家依托数字技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吸收借鉴各国先进做法,从而更好地聚焦世界前沿领域发展数字经济。由于对数字技术的深层结构原理缺乏专业认识,所提出的优化策略建议缺乏从数字技术本身角度的探讨,可推进更多文理交叉的跨学科研究,针对数字技术支持高质量发展提出更有效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李晓华.数字技术推动下的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J].改革,2021,34(10):72-83.
[2] BLICHFELDT HENRIK,FAULLANT RITA.Performance effects of digital technology adoption and product & service innovation:a process-industry perspective[J].Technovation, 2021,105:65-67.
[3] 周念利,吴希贤.中美数字技术权力竞争:理论逻辑与典型事实[J].当代亚太,2021,30(6):78-101,167-168.
[4] 方湖柳,潘娴,马九杰.数字技术对长三角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22,38(4):25-35,156-157.
[5] 贾利军,陈恒烜.数字技术助力中国技术赶超:理论逻辑与政策取向[J].政治经济学评论,2021,12(6):135-157.
[6] 陆岷峰,徐阳洋.构建我国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体制与机制研究——基于数字技术应用的角度[J].西南金融,2022,43(1):65-75.
[7] 王彬,高敬峰,宋玉洁.数字技术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来自中国细分行业的经验证据[J].当代财经,2021,42(12):115-125.
[8] 王锋,王瑞琦.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进展[J].当代经济管理,2021,43(2):1-10.
[9] 黄东兵,王灵均,周承绪,等.制造企业人工智能创新如何赋能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2,39(8):110-120.
[10] 李梦欣,任保平.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及其路径选择[J].财经科学,2019,63(5):26-40.
[11] 罗斌元,陈艳霞.数智化如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兼论营商环境的调节作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2,39(5):61-71.
[12] 张腾,蒋伏心,韦朕韬.数字经济能否成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J].经济问题探索,2021,42(1):25-39.
[13] 邝劲松,彭文斌.数字经济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阐释与实践进路[J].探索与争鸣,2020,36(12):132-136,200.
[14] 王右文,董生忠.以数字技术应用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J].学习与探索,2021,43(11):128-134.
[15] 吕铁,李载驰.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于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的视角[J].学术月刊,2021,53(4):56-65,80.
[16] MARCO FASOLI. The overuse of digital technologies: human weaknesses, design strategies and ethical concerns[J]. Philosophy & Technology, 2021, 34(4): 1-19.
[17] 林勇,张昊,黄欣.信息技术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兼论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38(23):20-29.
[18] 张涛.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阐释及测度方法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0,37(5):23-43.
[19] 秦放鸣,唐娟.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阐释及实现路径[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0(3):138-143.
[20] 贾洪文,张伍涛,盘业哲.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上海经济研究,2021,38(5):50-60.
[21] 茹少峰,李祥丽,杜建丽.大数据时代我国新常态经济增长中技术创新的路径转型[J].人文杂志,2015,59(4):36-40.
[22] 吴江,曹喆,陈佩,等.元宇宙视域下的用户信息行为:框架与展望[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22,12(1):4-20.
[23] 张吉昌,龙静.数字技术应用如何驱动企业突破式创新[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2,44(1):69-83.
[24] 王娟.数字经济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素配置和戰略选择[J].宁夏社会科学,2019,38(5):88-94.
[25] 李辉.大数据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理、实践基础与政策选择[J].经济学家,2019,31(3):52-59.
[26] 曹玉娟.数字化驱动下区域科技创新的框架变化与范式重构[J].学术论坛,2019,42(1):110-116.
[27] 刘华,刘秀华,杨继文.数字社会建设中的科技治理问题及其法治保障路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2,39(14):114-121.
[28] 魏江,刘嘉玲,刘洋.数字经济学:内涵、理论基础与重要研究议题[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38(21):1-7.
[29] 刘志阳,陈咏昶.全数字技术—社会新范式:以区块链社会创新为例[J].东岳论丛,2020,41(8):113-124,191-192.
[30] 尹应凯,彭兴越.数字化基础、金融科技与经济发展[J].学术论坛,2020,43(2):109-119.
[31] 刘庆龄,王一伊,曾立.大国竞争下国防科技情报工作的优化策略研究[J].情报杂志,2022,41(10):1-8.
[32] 任保平,李禹墨.新时代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转换[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9,35(1):5-12.
[33]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9,41(2):5-17,91.
[34] 郭哲.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我国科技人才政策战略转型与变革逻辑[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37(20):76-82.
(责任编辑:陈 井)
The Mechanism and Strategies of Digital Technology's
Promotion 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Liu Qingling1,Zeng Li2
( 1.Military and Political Basic Education College,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2.Institute of Frontier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Changsha 410073, China)
Abstract: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ccupie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gital era, and promotes technologies including big data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be integrated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closely. Following the research logic of “theoretical basis—logical system—practical problems—practical strategies”, the internal mechanism and path selec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s promotion 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re comprehensively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and nature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mpowerment and digital technology empowering for development, this paper clearly explains the digital technology's important functions i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long with Chinese economy upgrading to a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hase from a high-speed growth phase, there is a fundamental requirement for formulating development thinking, enforcing economic policies, and implementing macro-controls by promot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refers to stable economic growth, balanced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gion, innovative driving force and green environment, so that the citizens can benefit from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more equitably. Development balance, growth stability,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and social fairness together constitute the cri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Correspondingly digital technology, presen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versified service objects, virtual roles, collaborative practical operations and organizational ecosystems, can provide intelligent decision-making service for multiple parties at the same time. T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can be improved by digital technology with the functions of promoting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es and optimizing people's consumption experience, for it could inject sustainable and abundant vitality into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he typical digital technologies like big data, cloud computing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lay practical roles in data identification and mining, extraction and integration, and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mpli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development mode, the optimization of economic structure, the innovation of growth momentum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s. Digital technology promotes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development by promoting the efficient flow of resources and reducing factor costs, thus creating a high level of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
With the dissection of the fundamental logic in which digital technology promote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omprehensive and rapid change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subversion of development methods and innovative support, the study confirms that digital technology optimiz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in rapid iterative updating, creates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in the innovation paradigm, and subverts the development mode in extensive integration; moreover it is conducive to production cycle and value realization, and can provide huge possibilities for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Besides in the digital age, the advanced digital technologies also help market player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provide diversified innovative support and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by the effects of expanding knowledge spillover.
This study deconstructs the difficult and complex environment, various barriers and new contradictions i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facilitated by digital technology. It is found that some of the prominent problems in China's efforts to break through technology bottlenecks are the overemphasis on quantitative growth and the ignoranc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eople's livelihood. Moreover,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market entities faces multiple obstacles due to the imbalance and inadequacy of the original development. Thus there are complex and diverse challenges in the promo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he specific strategies to promot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new stage are proposed.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development should be optimiz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novation,a modern economic system, new development concepts,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s, efficient markets and promising government coordination. It is important to focus on strengthening the original and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provide potent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economic system, and accelerate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i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new development concepts. In addition it is essential to build a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digital empowerment development pattern in the process of continuously optimizing the relations between effective market and well-functioning government, and further execut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and resolve contradictions.
Key Words:Digital Technology;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Digital Empowerment; Quality and Efficiency; Digit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