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薇 于战华 张沥丹
[摘 要]课程思政对学生的价值观具有引领作用,微积分课程是学生的大学第一课,有必要在微积分课堂上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文章通过对授课过程中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调查,从学生的视角定量分析了影响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因素,并对关键因素进行了教学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以促进后续教学改革方案的调整并为相关课程教师提供可供参考的教学案例、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学生视角;课程思政;影响因素;微积分;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11-0097-04
2020年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中提出:希望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新的起点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书育人、科研攻关等工作中,不断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微积分是高等院校理工类专业大一本科生重要的一门数学公共基础课,该课程对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创新思维具有重要地位[1]。而该课程也具备进行课程思政的优势[2]。一直以来,微积分课程思政存在思政元素与微积分知识体系融入不充分的问题,所以要解决好课程内容讲授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
目前关于在微积分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研究主要包括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路径探索、教学案例实践与教学评价方法等[3-10],例如彭双阶等探讨了大学数学类课程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3-4],杨玉浩对课程思政的评价模型进行了研究[5],王书臣等对具体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进行了教学探究与实践[6-10]。总体来看,从学生视角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者较少。为了从学生的角度反馈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笔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搜集了某学期课程思政教学的学生反馈情况,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及效果的影响因素并给出教学建议,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微积分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作用。
一、微积分课程思政授课效果的定量调研反馈
(一)课程内容融入思政元素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6份,回收126份,有效问卷126份,有效率为100%。在调研该门课程“除了课程专业知识,任课老师引入哪些思政内容?”时,选择“数学文化”的人占87.3%,选择“科学思维方法”的人占86.51%,选择“世情国情、家国情怀”的人占73.81%,选择“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人占73.02%,选择“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人占68.25%,选择“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的人占61.9%,选择“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占61.9%,选择“法制教育、道德修养”的人占56.53%,位居前四位的因素也是学生最喜欢的四个思政元素。
(二)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结合情况
课程思政重在润物无声,教学方法贵在灵活巧妙。表1给出了调查各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结合的频率和结合程度时,选择“经常结合”“结合紧密、自然”(多选)的学生百分比,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认为任课老师经常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结合,并且结合得很紧密、很自然。
(三)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及价值观引领
大部分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予以认可。表2给出了课程思政元素和學生价值观塑造的相关性分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世情国情、家国情怀等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结合授课的频率越高,越能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认同;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知识结合授课的紧密程度越高,越能促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改变,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追求真理、认真严谨的学术态度;思政元素“科学思维方法”与专业知识结合授课结合得越紧密,越能使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理论与实践,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法制教育、道德修养与专业知识结合授课的频率越高,越能够全面塑造学生的价值观。
(四)课程满意度影响因素探究
为了探究哪些课程思政元素及其运用程度会影响学生课程满意度和教学方法满意度,笔者以课程思政元素的运用作为自变量,以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作为因变量做回归分析,用逐步回归法将思政元素、专业知识结合频率和结合程度(自变量)、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因变量)等做回归分析,回归方程为“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满意度=0.665+0.214 X1+0.150 X2”,结果如下:
调整R方为0.214,即模型解释力为21.4%。方差分析表中F检验是对回归方程整体是否有意义的检验,其显著性小于0.05,说明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回归方程具有显著性。t检验是对模型中的系数进行逐一检验,各系数检验的显著性均小于0.01,表示各解释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且各自变量系数为正,均为正相关,如表2所示。
在A老师的课堂上,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知识结合授课的频率、家国情怀与专业知识结合授课的紧密程度是影响学生对该门课程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且为正向影响。
从以上的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基于学生视角的影响思政元素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有数学文化、科学思维方法、世情国情、家国情怀、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心理健康教育等,下面将从这几方面研究相应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二、微积分课程思政元素及教学案例
(一)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除此之外,还包括数学家、数学之美和数学教育。授课内容主要从数学家故事、学科发展史、数学之美三个方面来展现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微积分课程涉及很多中外科学家,比如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刘徽和赵爽,外国科学家牛顿、欧拉、莱布尼茨和柯西,等等,通过讲述这些科学家在发展微积分理论时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同时,可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数学家早于外国数学家利用极限思想求解实际问题的案例,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
(二)科学思维方法
科学思维方法是一种建立在事实、逻辑和不断验证基础之上,将理性主义和实践主义相结合的客观认识世界的方法。授课时主要通过数学建模过程,将实际问题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并用得到的数据解释实际现象和指导实践,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建模—求解—得出有效结论的数学思维。在讲授微分方程时,可将传染病的传播与防治这一热点问题引入课堂教学。通过建模、分析最值得知,当易感人群的比例降到某一数值以下时,传染病就会停止传播,这就是在新冠疫情时期,专家鼓励身体条件允许的民众尽快接种疫苗的原因。接种率提高到一定水平,就能对疾病传播起到有效的阻隔作用,这也是目前控制病毒传播最有效的途径。
(三)家国情怀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校友为祖国建设所做的贡献,并为学生讲述学校“八百壮士”立志强国、为国育才的故事,传承“八百壮士”的爱国奋斗精神。例如沈世钊院士的一生与新中国的发展建设事业紧密相连,无论是FAST项目、空间结构研究中心,还是石景山体育馆、朝阳体育馆、哈尔滨会展中心、鸟巢工程,无不凝聚着沈世钊院士的拳拳科技报国心。他带领团队设计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主动反射面结构方案,为中国“天眼”成功“开眼”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了感谢哈尔滨工业大学为FAST项目做出的贡献,2000年国家天文台特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哈工大星”。在讲到高阶导数的求法时,用“[(ex)(N)=ex]”引导学生像[ex]那样,坚定信念,百折不挠,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勇敢面对困难,克服困难,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八百壮士”中的张真教授人生中有三次重要的选择:一是离开家去延安,二放弃官位到母校求学,三是主动申请放弃养老金,给国家减轻负担,这些选择都是源于他从小就在心里扎了根的报国的初衷。做人不能违背初衷,张真教授把自己一生的情感、智慧和力量都献给了母校,他是我们坚持初衷的榜样,值得我们学习。
(四)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
利用与专业相关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理论应用于实践,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不只是抽象的符号,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例如,对于经管专业的学生,引入银行以复利计息方式作为揽储优势,之后提出问题:什么是复利计息?复利计息一定能使存款无限变多吗?可设银行的存款年利率為r,每年分n次支付利息,则实际的年利率[Rn=(1+rn)n-1],按中国银行整存整取一年期利率r=1.75%计算,可分别计算出每半年、每季度、每月和每天的利率。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即使按天计息,利率提高的幅度也不大,如果时间再缩短呢?可以用极限来算一下:[R=limn→∞Rn=limn→∞1++rnnrr-1=er-1],得[R≈1.765%]。虽然利率的变化不显著,但如果每天都在原有基础之上增加1%,或者减少1%,那一年之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1.01365=37.8,0.99365=0.03,每天进步一点点,那么一年之后积累的成果将是原来的37.8倍,反之,如果每天退步一点点,一年后的成果只是原来的3%,这也正应了那句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五)心理健康教育
微积分课上的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一样,课堂上更着重通过数学思维增强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从而使其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看待和解决问题,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从定义求二重极限非常困难,但是如果采用逆向思维,就能很容易说明二元函数在一点处极限不存在,即只需找到一条路径(反例)使得二元函数的极限不存在,或者证明沿不同路径(反例)二元函数的极限不同即可。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考虑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好与坏、有利与不利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正如老子所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三、结语
本文以某春季学期的课程调查为例,分析了学生最喜欢的四个思政元素,得出影响学生满意度的思政元素分别是数学文化、科学思维方法、世情国情、家国情怀、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心理健康教育,应将这些元素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并从学生的角度对学生价值观塑造能起到良好作用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实践分析,给出了可供推广借鉴的教学方法和案例。
[ 参 考 文 献 ]
[1] 秦厚荣,徐海蓉.大学数学课程思政的“触点”和教学体系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9(9):61-64.
[2] 陈航.数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20(11):44-49.
[3] 彭双阶,徐章韬.大学数学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实现[J].中国大学教学,2020(12):27-30.
[4] 冯颖,潘小东,田俐萍.课程思政融入数学素养教育的路径[J].教育探索,2019(5):74-77.
[5] 杨玉浩.基于学生发展的课程思政评价模型初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40(1):115-119.
[6] 王书臣,周文书,刘强.高等数学的课程思政[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12):72-73.
[7] 杨义涛,纪德红,李遵先.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探究[J].创新教育研究,2022(3):565-570.
[8] 黄炯.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基因植入式”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39):61-62.
[9] 从福仲,李雪飞.从历史和哲学视角看高等数学课程思政[J].高教论坛,2020(2):54-56.
[10] 吕亚男.从数学文化视角探讨高等数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J].西部学刊,2021(4):97-100.
[责任编辑:吴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