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种养活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利用种养活动引导幼儿认识自然,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教师可以结合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理念改进种养活动,让幼儿更充分地展现自己,在种养活动中快乐地学习,在玩耍的过程中获得多样化的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种养活动;“六大解放”
作者简介:陈安(1995—),女,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第一实验幼儿园。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等文中提出了“六大解放”的著名论述,认为在培养幼儿创造力时,教师要尽可能地解放幼儿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和时间,这样幼儿的“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发挥出来”[1]。幼儿种养活动可以锻炼幼儿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但在目前的幼儿教育实践中,部分教师组织的种养活动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比如种养活动的空间过于狭窄,幼儿的探索受到限制;种养活动的时间不足,幼儿无法完全了解相关种植知识,进行实践尝试;缺乏专业指导,这也会影响幼儿对种养活动的理解,降低幼儿的学习质量。为提高种养活动的质量,让种养活动充分发挥作用,教师可以在“六大解放”的理念下开展种养活动,让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展示,使幼儿充分享受种植带来的快乐,更主动地探究相关知识。
一、解放幼儿的头脑,让他们思考
解放幼儿的头脑,就是让幼儿积极地思考和提出问题。喜欢思考、提问是幼儿的特点,教师应当发挥幼儿这方面的优势,给幼儿更多思考与提问的机会,让幼儿在种养活动中得到锻炼,同时培养幼儿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心和热爱,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鼓励幼儿进行观察和实验,并适时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倡导幼儿合作与交流,让幼儿通过探究掌握科学知识。
在一次种养活动中,幼儿给种植区的花草浇水时,发现几只蜜蜂飞来了。于是,幼儿好奇地盯着这些蜜蜂,有些幼儿开始讨论蜜蜂是从哪里来的。笔者随即开始提问,引导幼儿细致地观察蜜蜂的外貌特征和行为,让幼儿进行进一步思考。笔者先问:“孩子们,大家仔细看看蜜蜂是什么颜色的呢?”一开始,幼儿都说蜜蜂是黄色的,笔者鼓励幼儿继续观察蜜蜂,在悉心观察后,幼儿发现蜜蜂身上还有一部分是黑色的。接下来,笔者继续提问:“那么蜜蜂是怎么叫的呢?”幼儿随即侧着身子听蜜蜂发出的声音,然后开始模仿蜜蜂“嗡嗡”的叫声。笔者再问:“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蜜蜂是怎么过来的,它们是单独行动的吗?”幼儿仔细观察了蜜蜂的行为,回答道:“蜜蜂是一起飞过来的,不是单独行动的。”在笔者的引导下,幼儿愈发关心眼前的蜜蜂,对种养活动也愈发感兴趣。但笔者提问“那么蜜蜂是来干什么的呢”后,幼儿由于缺乏生活体验,不知道如何回答,于是笔者换了一个问题—“蜜蜂喜欢停留在哪儿”。幼儿观察后回答:“蜜蜂喜欢停留在花朵中间,不停地动着。”在得到这一结论后,有幼儿反过来问笔者:“老师,蜜蜂这是在干什么呢,它们这么做不累吗?”笔者趁此机会告诉幼儿:“蜜蜂是在采蜜,这就是蜜蜂过来的原因。蜜蜂其实每天都在辛勤工作,但是我们可以看出来,它们并不感到疲惫。”
在上述活动中,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一步步深入思考与蜜蜂相关的知识,这样的活动可以解放幼儿的头脑,让他们的思维动起来,从被动接受知识转變为主动学习知识,也可以有效培养幼儿思维的独立性。
二、解放幼儿的双手,让他们实践
合适的种养活动可以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另外,在亲身体验种植和养殖的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触摸、感受和操作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习性等,幼儿对植物和动物的理解会加深,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对自然的敏感度也会得到培养[2]。
一次,幼儿发现自己种植的玉米、茄子、辣椒等被风吹倒了,纷纷手忙脚乱地想要扶起自己的植物。笔者发现这一情况后,先引导幼儿寻找合适的支撑物,如木棍、竹竿、筷子等,然后引导幼儿根据植物的大小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支撑物。接着,笔者示范了如何将木棍等支撑物插在植物旁边,使支撑物与植物尽量贴合。笔者还提醒幼儿,插入支撑物时要用力,以确保支撑物稳固。随后,笔者引导幼儿调整植物的位置,将植物与支撑物固定在一起,并提醒幼儿调整的动作要轻和慢,让植物保持直立,避免伤害植物。最后,笔者告诉幼儿,植物被风吹倒也会导致植物周围的土壤松动,幼儿可以用玩具铲子轻轻地将土壤填回原位,再用手将土拍平整,使植物的根部紧密贴合土壤。
在这样的种养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感知和理解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奇妙。在这样的动手训练后,幼儿会更加享受种养活动,也更能发现种养活动的乐趣,从而更加愿意参加种养活动。
三、解放幼儿的眼睛,让他们观察
观察是幼儿探索和发现的起点,通过观察,幼儿可以积累大量的感知经验,建立对世界的基本认知。教师可以营造有趣的观察环境,在种养活动中给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观察材料,引导他们多观察,从而有效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构建良好的认知,实现全面发展。
在“走进秋天”活动中,笔者便将幼儿领到户外,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加深他们对季节变化的理解。到了户外,笔者提出问题:“大家认为我们现在是在什么季节呢?你们注意到这个季节有什么特征了吗?”幼儿很快回答道:“这是秋天,因为地上有许多落叶。”听了幼儿的回答,笔者称赞道:“是的,大家观察得很仔细,发现了秋天的特点!秋天还有其他特点,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吧!”在笔者的引导下,幼儿注意到秋天会有金色的南瓜、火红的枫叶、高而笔直的向日葵、弯下腰的稻穗……此后,幼儿又发现了水边有农民伯伯养殖的螃蟹,笔者立刻鼓励幼儿上前观察,然后出示了一幅螃蟹的图片,让幼儿思考这幅图跟眼前的螃蟹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很快发现,真实的螃蟹是八只脚,图上画错了。在这个观察活动中,幼儿不但发现了秋天的特点,还掌握了观察的技巧。
在组织种养活动时,教师要鼓励幼儿多观察,这能让他们发现自然的奥秘,更愿意参与种养活动。幼儿还不具备较好的观察习惯,但他们愿意认真观察,教师应当悉心引导他们,让他们从观察中感受到更多乐趣,这样,他们才愿意睁大眼睛进行更深层次的
探究。
四、解放幼儿的嘴巴,让他们表达
让幼儿表达对种养活动的看法和期待,能够提高他们的活动参与度和参与兴趣,他们会更积极地投入种养活动。给幼儿表达的机会,也会让幼儿知道自己的声音是被重视的,这能增强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另外,通过表达,幼儿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提升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有效学习科学知识,积累生活经验[3]。因此,在种养活动中,教师要给幼儿更多张开嘴巴的机会。
在组织种养活动时,笔者鼓励幼儿根据动植物的色彩、形状、大小等给它们起名字,创作关于它们的故事或者画作。在一次种养活动中,笔者拿出十颗种子,然后鼓励幼儿试着分辨这些种子,说出这些种子的名字。幼儿由于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无法说出这些种子的名字,于是笔者又展示了这些种子长大后的图片,幼儿很快就猜到了这些种子的名字。随后,笔者鼓励幼儿根据图片构思这些种子生长的过程,并用第一人称叙述自己创作的故事。在幼儿分享前,笔者进行了示范:“老师想到了这样的故事—我是一个小豆芽,在阿姨的关照下慢慢长大,我有修长的身材,好看的样子,希望大家喜欢我!”有幼儿随即分享了自己的故事:“我是向日葵,我喜欢太阳,我个儿很高。”
在组织种养活动时,教师应当鼓励幼儿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能够满足幼儿的表达需求,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还能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
五、留出更多空间,让幼儿走向自主
教师应明白,如果幼儿有机会选择,他们会更愿意参加活动,也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种养活动中,教师还应为幼儿提供开放、宽敞的环境,让幼儿有足够的空间选择和探索,自由地使用相关工具和材料。同时,在活动中,教师还要鼓励幼儿进行合作与交流、探究与发现。当然,教师也要仔细观察幼儿的选择,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并据此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在拔萝卜活动中,笔者提前准备了适合幼儿的不同型号的小铲子,给幼儿分发了用来装萝卜的多种外形的篮子,并告诉幼儿,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与谁合作以及要选择什么工具完成拔萝卜的任务。在幼儿讨论如何完成拔萝卜任务的同时,笔者在一旁引导幼儿分析从哪个萝卜开始拔、如何去拔更好,这样不仅可以确保幼儿有足够的自主选择权,也可以确保幼儿进行相对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在讨论后,有幼儿得到了这样的拔萝卜方案:拔萝卜时先在萝卜周围用小铲子松土,再用力拔。这名幼儿认为这样做更容易拔出萝卜。笔者随即引导道:“其实你们也可以一起松土、一起拔萝卜,这样会更加容易。”在笔者的引导下,幼儿顺利地完成了拔萝卜任务。在活动最后,笔者还引导幼儿回顾和反思这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种养知识。
留出更多的活动空间,可以推动幼儿逐渐走向自主、独立。在组织种养活动时,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参与更多的环节,确保幼儿成为种养活动的主人,在种养活动中发展多方面的能力。
六、留出更多时间,让幼儿充分体验
由于幼儿的经验少,做事的节奏慢,如果教师给的时间少,幼儿就不能充分地体验种养的乐趣[4]。因此,在组织种养活动时,教师还应根据幼儿的表现及时调整种养活动的时间,确保幼儿进行充分的探究和学习。
在喂养金鱼活动开始之前,笔者先准备好喂养金鱼需要的食物和工具,然后让幼儿自主选择如何参与活动。在幼儿喂养金鱼的过程中,笔者顺势鼓励幼儿观察金鱼的行为,记录金鱼吃食的过程。为确保幼儿能够充分探究喂养金鱼的知识,笔者告诉幼儿,他们可以依据自己的意愿观察和记录,比如有幼儿喜欢看金鱼吐泡泡,他们可以观察并记下这一内容,不必担心探究时间。
在这一活动中,教师给幼儿留下了足够的活动时间,让幼儿自主完成种养任务,这样做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提升幼儿对动物和自然的兴趣。当然,在留给幼儿足够的时间之外,教师也要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让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要尝试的种养活动。
结语
有效的幼儿种养活动能开阔幼儿的视野,发展幼儿多方面的能力。为提高种养活动的质量,教师需要学习各类学习理念,找到能够优化种养活动的方法,以推动教育改革,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六大解放”视域下的种养活动能为幼儿提供更宽广的发展空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能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可以根据这一教育理念优化种养活动,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阮素莲.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与儿童创造力培養[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45-46.
[2]任东隅.具身认知视角下师幼共创支持性种养环境的实践研究[J].教师,2023(7):84-86.
[3]韩婷.幼儿园劳动教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J].好家长,2022(30):39.
[4]陆志坚.幼儿园开展种植特色课程探究[J].广西教育,2021(25):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