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于生命深处的岁月之歌

2023-09-28 13:51陈夫龙孙欣
百家评论 2023年4期
关键词:生命体验

陈夫龙 孙欣

内容提要:简默的散文集《时间在表盘之外》凝集了他几十年的人生经验和生命体验,在理性哲思中从个体书写升华为社会忧思。作者以《人间》《风物》《远方》三辑作品串联起人生的成长历程,从个人苦难出发书写日常变故对生活的篡改,字里行间含蕴着浓重的苦难感和历史感,在哀伤与绝望的情绪中传达出深刻的生命质地与哲理意蕴。在对苦难的体认和反思中形成了大爱精神和悲悯情怀,表达了深沉的生命情感和对世人的怜悯同情,具有深刻的人性内涵。作品汲取和继承了中国古典诗学的艺术手法和言志传统,并将之与个人的生命体验紧紧勾连,在时间的变换中奏响了一曲流淌于生命深处的岁月之歌。

关键词:简默 《时间在表盘之外》 生命体验 人性内涵

引言

从某种意义上讲,作为一种文体,散文是最能体现人的真诚、真情和真实的,来不得半点虚伪和虚构的杂质,书写真实的情感和真实的境遇是其基本特征,倘若在真实与虚构之间犹疑徘徊,或者为现实利益的考量被虚构所左右,可能会丧失散文的本性和作者本身明净的心性。以此来审视简默的散文集《时间在表盘之外》,会发现这是一部流淌于简默内心世界的属于他自己的岁月之歌,含蕴着作者从儿童到成年后几十年丰厚的生存经验和深刻的生命体验,在生活真实和心灵真实的辩证结合中提升为艺术真实的特质,其中浸透着苦难和疼痛的底色。简默在自序中坦言:“父亲的病倒与去世,是一剂催熟针,我仿佛一夜之间成熟了,比同龄人更早更多地想到了生死问题……我真实地感到了失怙的苦难,以及植根其上的疼痛,这给我的写作打上了苦难和疼痛的底色,也让我推己及人地唤起共情,将这底色延伸和拓展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各色人等。”a这是一种最朴素的人道主义悲悯情怀,这种情怀贯穿散文集的始终,成为一种潜在的支配着作者以散文叙述的方式贴着时间向前行走的精神动力。每个人都在自己有限的时间表盘中走着或走完属于自己的那段生命历程,有一天由于种种原因弦断表毁了,时间仍然按照其自然规律不紧不慢地前行,谁都无法阻挡,在漫长的时间的洪流中,这也是谁都概莫能外的规律。表盘内的时间构形了每个人的有限人生,而“时间在表盘之外”则构筑了无数生命多姿多彩的无限风景。

散文集《时间在表盘之外》包含《人间》《风物》《远方》三辑作品,基本上遵循着时间的脉络和空间的位移,串起了简默成长历程中的各个面向。懵懵懂懂不谙世事、欢乐而充满恶作剧的童年,青春期的躁动,求学时期的挫折坎坷,家庭的变故和人世的沧桑,城市化进程引发的生存感喟,追寻精神高地的青藏高原纪行等,在作者的追忆、回望和惦念中幻化为一道道质地坚实而气韵生动的生命风景。作者游弋在时间的长河之上,打捞着记忆的珍珠,他像一个刻舟求剑者,在悄然流逝的光阴中画着虚拟的刻度、寻找着生命的意义,冒着徒劳无功的风险,以散文写作承载着生命的价值之舟,顺着时间的长河直下,执着地建构起个人与世界的结构性关系。简默对诗歌的热爱让他在散文创作中不自觉地融入了中国古典诗学精神,既表现在创作技巧上,也熔铸于对现实的深刻体验和真诚观照中。失怙的苦难使简默散文的字里行间浸透着苦难感和历史感,哀伤绝望的情绪和苦难挣扎的意味充盈于文本,散文叙述带有深刻的生命质地和哲理意蕴,在对生命的哲思中透露出大爱精神和悲悯情怀,表达着深沉的大爱情感和对人的怜悯与同情,具有深刻的人性内涵。值得注意的是,简默散文中蕴含的理性哲思和人性内涵是他在古典诗学精神影响下以散文介入社会、批评社会的生命表达,也是古代言志传统在简默心灵深处获得整合、重构后的艺术确证。

一、苦难感和历史感:哀伤与绝望中蕴含的理性哲思

简默的散文带有一股厚重的苦难感和历史感,苦难来源于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体认与观察,一方面表现在生与死之间的变化无常,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日常生活中的变故对人生的篡改。《医院》写出了医生创造生割舍死的矛盾,医生以救死扶伤为天职,拯救了无数病人,却拉不住朝向天堂的凋零。作为医生的父亲在医院中救死扶伤,作为病人的父亲却只能一步步走向死亡。父亲的病故带给简默的是最直接的生命痛点,是哀伤与绝望的生命底色,也是对生命的体悟和反思。《生命凋零》中重复叙写父亲亡故、卫东纵情享乐罹患胃癌而离去、群力在与妻女散步时车祸身亡、晓义一次次让妻子堕胎等,生命的無常给活着的亲友带来了最直接的疼痛,也给他们带来了对死亡的恐惧。简默透过人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的留恋,书写疾病、车祸及自我作贱给人带来的苦难。亲朋的死亡尤其是父亲的病故让他在切身之痛中反复体味死亡的残酷,在空荡与虚无中深感对死亡的恐惧,也尝试抗拒并最终战胜死亡。死亡书写给简默的散文带来了浓重的无法驱散的苦难感,他在苦难中挣扎浮沉,思考着生命的原初意义,也拾取了“人就像一辫辫大蒜上的一个个蒜头,揪一个少一个”b的民间智慧。

如果说死亡带来的是最直接且激烈的疼痛,日常生活中的变故对人生的篡改则是另一种绵延不绝的痛感,它与生活时刻相伴,并在不经意间昭示着自己的存在。《时间在表盘之外》中因情感挫折造成精神失常而住进了精神病院的孟国庆,《一夜沧桑》中的疯子孔平、被逗弄欺辱的傻子、精神失常的亚子、引火烧身而精神失常的春霞,《篡改》中自由恋爱被阻的马疯子、对酒狂热依赖而丢掉清醒的段疯子。他们遭遇的可能只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故,却因此脱离了正常的人生轨迹,而走向另一条岔路口。或许是在教室勇斗歹徒时被板凳砸中了头颅,或许是因偷窥某老师妻子换衣服而被痛骂狠揍一顿,一个错误、一次挫折开启了亚子的另一条道路,也成为他苦难人生的转折。简默散文的苦难感来源于他真实的人生经历和生命体验,在对人生的洞察中展开了另一番哲思。原本具有正常精神的人,在某种变故中,成为了我们所定义的“精神病人”,既被日常生活的事件“篡改”,也同样“被我们无声无息地‘篡改着”。c简默从人生苦难出发,追溯社会对精神病人的偏见与歧视,展示人类对另类群体的隐喻与排斥,进而展开对生命的哲学叩问。简默的散文没有宏大叙事,都是日常生活中底层人物的苦难人生和不幸命运。作者以底层视角关注底层人物的命运,以真诚的叙述触摸生命的本相,使散文叙述带有深刻的生命质地和哲理意蕴。简默的散文在对底层人物的深切观照和对岁月交替的深沉感喟中生发出深刻的苦难感和历史感,并紧紧围绕着“时间的表盘”进行了深刻的理性哲思,在时间的变换中奏响了一曲流淌于生命深处的岁月之歌。

简默散文中的历史感并非来自宏大的历史,而主要是个人的成长史、精神史。作者拨动时间的表盘,在《三线流水》中回望自己的童年,春节在外婆家围炉烤糍粑、收压岁钱,上小学时在东方机床厂子弟学校做游戏、搞恶作剧。童年是简默成长的起点,对童年的回望揭示了作者开始了有意味的生命旅程。几十年丰厚的生存经验和深刻的生命体验让简默从时间的维度上重新审视过去和自我,试图捕捉与世界的连接点,重建自我精神高地。《三张床》写了三张不同时期的床,童年时期的床带来亲情的温馨与童年的无忧,青年的床带来青春的热烈和欲望的张扬,成年的婚床则带来身份的转换和家庭的建立。三张床构成了个人成长的缩影。简默表面上写的是陪伴他成长的床,实际上是把床作为锚点,试图通过床这一现实的存在物在流淌的岁月中捕捉过去自我的蛛丝马迹。《三盏灯》从遥远的煤油灯写起,煤油灯照亮了童年朴实无华的生活,也照亮了前往露天电影的路,那是最初的精神家园与高地;从贵州回到山东后的台灯照亮了书写的一方天地,那是自我追寻和深度思考的空间;过年前后的红灯是对死亡的战胜,也是内心宁静与超脱的标识。三盏灯代表了简默不同时期的精神境界,以灯为锚点串联起整个的过去岁月。不管是床还是灯,作者对它们的书写过程就是对自我的不断追寻和重新审视的过程,以三个阶段的现实事物暗示人从孩童到成年的成长历程,也揭示出自我精神不断向上与超越的轨迹,这种对个人成长史和精神史的追溯使简默的散文透出历史的厚重与深沉。

在自我追溯中剖析心灵,从失怙的苦难蔓延到底层人民的苦难,使简默的散文蕴含着哀伤绝望的情绪和苦难挣扎的意味。简默通过对生命本相的思考和还原,既能站在底层人民的立场上来观照底层的生存境况,也能以超脱的视角,关注生命的存在形式和真实底色,从而在苦难书写中展示出超凡的大爱精神和悲悯情怀。

二、大爱精神和悲悯情怀:同情与怜悯中寄寓的人性内涵

简默的散文在对人与物的同情和怜悯中寄寓着深刻的人性内涵,他在苦难中看见人,思考人,以一种博大的悲悯情怀看待在时间洪流中苦苦挣扎的人类,体现了平等、包容与大爱精神。他在《一夜沧桑》《篡改》中写疯子、傻子、精神失常者,但并未将这一群体视作异类,而是以一种真诚的同情直面并反思“疯子”和“正常人”这组概念的界定。正是在这种平等包容与理性反思中,简默看到“在他们眼里,我们是不正常的人。在我们眼里,他们是不正常的人”。d人们对精神病人的嘲讽、偏见与歧视是一种在自我中心思维主导下对话语的建构与掌控,以无形的社会潜规则造成了对同类的戕害。简默将这种思考从精神病者放大到普遍的疾病,“看出一类特别能引起共鸣的、令人恐惧的隐喻的实施过程”,e以尖锐的洞察力对这一隐喻进行了揭示,也对隐喻的实施过程进行了批判。

除了《人间》辑中作者直面人间苦难所秉持的大爱与悲悯之外,《风物》辑主要写了羊、牛、刺猬、蝈蝈、蜻蜓、猫、玉米、树等动物和植物,通过写动物植物的命运和现实处境,引发对人和社会关系的思考。简默在《蝈蝈纪事》和《蜻蜓记》中回顾与蝈蝈、蜻蜓相伴的欢乐而充满恶作剧的童年,其中暗含对童年无知状态下戕害生命的反思,但更多的是对乡野环境中人与动物相伴玩乐这一诗意生存状态的向往,由此引起对现代文明社会中动物被人无情残杀这类行为的批判。《河上漂下一群羊》中安静善良的羊群被屠杀剥皮制成筏子,成为人类渡河的工具;《一辆牛车进城了》中牛群被宰杀进入人类餐桌,成为人类新陈代谢的消耗品;《薄如大地》中在原野自由自在的刺猬被人捕捉贩卖,最终被汽车无情碾压;《与寓言有关》中的猫从人类的陪伴者变成了治病的偏方,变成了猫皮夹克。如果说以上散文仅是对动物的命运展开了反思,着重于人对动物残忍屠杀的描摹,那《扛一株玉米进城》和《三棵树》等篇则将该命题进行了扩大与深化,通过伪装的蔬果和消失的树,探讨了人与大自然从和谐共生到对抗性关系的演变。简默以一种大爱精神,重新思考城与乡的关系,关注城市文明形态下动植物的生存困境,揭示城市的人类中心主义对动植物的工具化危害,通过对工具理性的批判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与同情。

对动植物生存环境的探讨也勾连着人类的生存困境。这里人与动植物之间形成了一种隐喻对应关系,表面上写动植物,实质上是在写人及人所处的时代、社会。如作者所言,人与动植物的关系,“一直是一个有关伦理道德的命题。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進程的推进,这种关系处于不断调整之中,人也在其中寻找和重构自我的价值与意义”。f这意味着动物或植物其实是人的一种镜像,借此映照出人的另一张面孔。作者秉持对生命的虔诚和敬畏之心,在书写动植物的过程中书写人性,表达了对人类的批判和悲悯。

《远方》辑中9篇散文,看似写高原纪行,实则在写精神、信仰,“珠峰”“寺庙”“狮泉河”都是鲜活生动、意蕴丛生的精神意象。作者到日喀则采访山东援藏干部,当他体验到自己的生存极限只是藏族同胞的生存底线时,顿时对生活在西藏的人们有了崭新的认识,不仅懂了他们,也理解了蕴含在他们骨子里的人性之美和精神之魅。《神山脚下一夜》记录了在神山冈仁波齐的故事,藏族先民们在与大自然相处中形成了对神山圣湖的崇拜与信仰,也以这种虔诚和敬畏维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藏民们以转山的方式进行修行,在挑战身体极限的同时升华信仰、洗去罪孽。对信仰的坚守带来了他们笃定、虔诚、沉稳的内心,与都市中人的浮躁、凌厉、敷衍形成了鲜明对比。在人们奔波于物质生活而淡忘精神生活的同时,藏族人民以对信仰的持守而始终保持一种淳朴的人性美,成为精神上的富足者。路上产生的矛盾与嫌隙在经过神山一夜后得到了消解,简默的高原之旅,成为了一次精神的净化提升之旅。《信仰如灯》中磕等身长头的残疾者、用绳子牵连在一起的母亲和女儿、安静祥和的甜茶馆、失而复得的钱财,都是鲜明生动的精神符号,藏族同胞们以信仰为利刃,刺穿了世俗的欲望与野心,始终固守自我的精神高地,在喧嚣浮华的人世间留守一方净土,不卑不亢,平静充实,展示出绚丽的人性之美。

简默的散文始终以人为关注的中心,从苦难的立场怜悯人、从自然的立场批判人、从精神的角度反思人,具有深刻的人性内涵。他从自身的生活体验出发,展开了关于生命的思考,体现出广博的大爱精神,而知识分子的身份,让这份大爱与悲悯时刻与反思、批判相伴,在怜悯人类苦难的同时反思疾病隐喻的生存困境,在同情动植物生存困境的同时映照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失落,在赞扬藏族人民人性美的同时建构自我精神高地,以大爱和悲悯之心赋予了散文生命的厚度与人性的深度。

三、赋比兴与诗言志:对古典诗学精神的汲取和传承

诗歌在简默的创作中具有重要意义,他爱读诗写诗并被诗启蒙着走上文学之路。即便简默由诗歌转向了散文创作,但仍受诗歌影响颇深,汲取和传承了古典诗学精神特质。简默一方面继承了古典诗学中的赋比兴手法,尤其是比喻手法的运用极为老道;另一方面则汲取了美刺教化的言志传统,主要体现为对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展开的反思与批判。

《周礼·春官》有言:“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g最早提出了“赋比兴”的概念。此后,《毛诗序》用此来阐释诗,后来郑玄、孔颖达、刘勰、钟嵘、李仲蒙等人均对“赋比兴”进行了论述。历代学人对“赋比兴”的阐释各有侧重,朱熹在继承前人研究基础上,总结出一套自己的学说体系,并为后世所普遍接受。他在《诗集传》中明确提出了“赋比兴”的概念,“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h“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i“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j朱熹既以具体诗歌为例,分析赋比兴手法在诗歌中的独立性与实际运用,也看到了三者之间的融合与转化关系。对诗歌意旨的个人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赋比兴手法的辨认。总之,赋比兴是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范畴,简默在散文创作中对传统诗歌的汲取和继承,集中体现在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上。《溯河洄游的乡愁》开头先写青海湖湟鱼洄游时“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奇观,湟鱼是一种文化动物,湟鱼洄游也有其文化意义,鱼卵孵化时,“它们像一个个音符,纤细、稚嫩、欢快,游弋在河流的五线谱上。”k朱熹曰:“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l简默写乡愁,但并没有开篇即写乡愁,而是以湟鱼溯河洄游隐喻人的思乡并渴望归乡的乡愁。湟鱼一年一年地溯河洄游,从咸水游到淡水,是在一遍一遍地努力寻找自己的故乡,重温过去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人也是如此,无法割舍对故乡的留恋,一遍遍重返故乡,正像不知疲倦的湟鱼。《三盏灯》中开头先写灯:“如果说屋子是天空,安居其间的一盏盏灯就是星星……正如最高的天空是留给星星的,最高的屋子留给了灯。”m表面上写的灯,实际上是对人生历程的捕捉与回顾,这里的母亲、妻子、儿子被写成前生、现世与来世之灯,这三盏灯隐喻人与时间的关系。

简默擅长运用比喻,这一点在多篇散文中有所体现。在序言《贴着时间走》中,他写小镇沙包堡的环境:“春回高原,映山红开了,化作红彤彤的火烧云,熊熊燃烧着一座座山,蔓延到天边,点亮我童年的灯盏……”n语言具有诗意,既有色彩的渲染,也有视觉的交错,充满了诗情画意,写出童年时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三线流水》中,简默写在外婆家过春节,一家人围坐在炭盆边,烤火取暖,架起铁笼子烤糍粑吃,“黏黏稠稠的可以扯很长,像冒着热气的白布。”o上学路上野桃林花落结果时,“毛茸茸的小桃,鱼眼般大小,等待一抹初红点染桃尖。”p回忆童年玩伴时,写道:“罗平挽着他的女朋友,像一张纸飘了出来。罗平瘦瘦高高的,像一竿被风刮得摇摇晃晃的竹子。”q比喻手法的运用非常巧妙形象,视觉交错与色彩渲染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审美体验。

除了对古典诗学手法的汲取和继承,简默的散文始终带有一种超越性的批判意识,从私人领域出发,扩展到社会领域,对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进行批判性反思,这种意识来源于古典诗歌的言志传统。《尚书》有言:“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r“诗言志”中的“志”可以理解为志向和抱负,这种志向和抱负主要表现为美刺教化,即通过诗歌以譬喻的手法进行讽谏。“诗言志”的传统,将诗人的歌咏从私人领域扩展到社会领域,自觉参与到社会事件中,以诗文批评社会。简默在多篇散文中表达了对城市化进程所带来负面效应的反思与批判。《K15路车》从一成不变的公交路线说起,到不断覆盖电线杆的广告,再到侵入乡土田园的城市。K15路车的前身是一条蛇,在乡间自由自在地爬行,而在泥土不断消失的当下,人们只会喊着,兔子快跑。K15路公交车的譬喻也直指人类的失根,在现代化冲击下从自由自在的蛇变为不断奔跑的兔子。城市化进程确实带来了种种快捷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浮躁喧嚣和麻木刻板。《薄如大地》中原本生活在鄉野的刺猬被农人捕捉,成为市场上的贩卖品,成为治疯病的偏方;哪怕侥幸逃脱也会迷失在城市的灯光和道路中,被汽车无情碾压;远离了乡村田野,刺猬等大地上的生灵也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只能任人宰割。刺猬如此,人也一样,城市化挤压了乡土的空间,长久以来生活在乡间的人们就像是被捕捉进城的刺猬,在灯光和道路之间迷失。《扛一株玉米进城》中被水泥地灼伤的玉米,《三棵树》中失踪的老白果树,无不充满了隐喻的况味。简默以动植物的失根状态隐喻人类的失根,表达了对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忧虑与反思。

古典诗学精神支撑着简默散文创作的价值立场和思想倾向,也是其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动力源泉。简默将其与生命体验紧紧勾连,熔铸于对现实的深刻体验与真诚观照中。他从自身失怙的苦难出发,蔓延至底层人民的苦难,以悲悯情怀和反思意识,关注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人类的生存困境,并保有一种反思批判精神。这种将自我与社会相关联、以诗文介入社会的观念,便是中国古典诗学精神的生动体现。

结语

简默生于贵州都匀,成长于鲁南郭城,具有大山的性格和健壮的体格,给人的印象粗粝、豪放。他对世界和人生有着独立的观察思考能力与明确独到的认知,主要体现在对生活的勘察深入细腻,对人的现实处境和命运怀有真切的关怀,对时代社会发展保持一种清醒的理性。这源于他内心的真诚,也是他在散文创作道路上越走越远、越来越好的基本素质和动力。基于这份真诚,他从个人角度出发,以几十年的人生经历探索时间的规律。正如李健吾所言:“没有一件东西真正可怕,因为没有一件东西能够毁灭我们的灵性。只有一件东西是我们真正的敌人,是我们的世仇,不共戴天,而又携手同行,怕它而又无所用其逃避,就是那虚无一有,而又无所不有的时间。”s时间与人相伴,却不会为任何人停留,是最难以捕捉、难以超越的存在。简默执着地以床、灯、树等现实的存在物为锚点,在时间的长河中打捞记忆的珍珠,建立起个人与世界的连接点,既与时间同行,又执着地对抗时间的虚无。从自我出发,简默在与时间的相爱相杀中涤荡心灵,在理性哲思中不断提升精神境界,在对信仰的追踪中重建精神高地,从而在散文创作中成就一个独特的自我。

从书写个人到书写社会,对诗的热爱和知识分子的价值立场让简默始终怀有一种深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与个人生命体验的紧紧勾连中表现为深刻的生命质地和博大的悲悯情怀。个人的苦难挣扎与疼痛底色让他关注底层人民的生存困境,探讨生命的存在意义,并不断反思形成困境的根源。大爱精神与悲悯情怀让他将目光投向了现代化与城市化进程,以清醒的目光看到人们进退失据的生存困境。以动物或植物作为一种镜像,映照出人类在乡野生活失守的现状下物质生活向上而精神生活向下的现实图景。真诚是散文的灵魂,期盼简默在历史和现实交错的皱褶处深挖细掘,继续触摸生命的痛感,进入历史和现实的深处,以大悲悯和大拯救的情怀,拓展人生和人性的疆域,不断提升思想和艺术的新境界。

注释:

afn简默:《序言 贴着时间走》,《时间在表盘之外》,山东文艺出版社2021年版,第2页,第2页,第1页。

bcdkmopq简默:《时间在表盘之外》,山东文艺出版社2021年版,第87页,第107页,第100页,第57页,第75页,第2页,第3页,第5页。

e[美]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程巍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10页。

g〔清〕孙诒让撰,王文锦、陈玉霞点校:《周礼正义》卷四,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1842页。

hijl〔宋〕朱熹集撰、赵长征点校:《诗集传》,中华书局2017年版,第4页,第7页,第2页,第2页。

r曾运乾注、黄曙辉校点:《尚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22页。

s李健吾:《时间(代序)》,《李健吾文集》(李维永编),北岳文艺出版社2016年版,第120页。

猜你喜欢
生命体验
语文教育教学中应渗透生命价值
生命体验
优质阅读:高中“个性语文”课堂的回归
如何写出点真情真事
《九辩》中的时空意识探析
文本解读教学需要生命在场
论苏轼诗歌的孤独体验与归依体验
以“生活视角”唤醒本真课堂的实践研究
关怀式教育在我国高校德育中的缺失与对策探究
一道照亮童年的奇异光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