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诗创作的点滴体会

2023-09-28 13:51朱建信
百家评论 2023年4期
关键词:军旅诗人创作

朱建信

吕老师好!

非常感谢您耗时阅读拙作并撰写长评,您的肯定是奖品,批评是补药,我都照单收下。

以往和吕老师见面机会颇多,却很少就创作问题进行交流。借此契机,谈谈我对战争、军人和军旅诗的理解,以及这本小书里的相关篇什的写作初衷和写作过程,以期在和吕老师的交流中学到、悟到的更多知识。

战争几乎和人类社会同步诞生,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发生战争的年份远远多于没有战争的年份,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作为一种职业,一个国家的军人和另一个国家的军人没有个人恩怨,战场上对阵交手,守护各自国家的领土和主权,乃是天职。军旅诗的母题应该是生、死、爱和悲悯,可惜我写的不够好。这本小书的书名,可以说就是我对军人,特别是军旅诗人及其作品应有品质的概括:生命具有钢铁一样的硬度,又包含热血和热泪,以及不可或缺的悲悯情怀。

《钢铁的血液或泪水》原本是一个系列组诗,当初发表时每一组都有一个相同的副题“甜腻绵软的时代里,我最大的愿望是:让自己的诗生出血和骨头”。2005年《诗刊》拟在“每月诗星”栏目重点推我,编辑约我写一篇创作谈,即本书附录中的《给诗以温度和硬度》,文中大致表达了我当时对军旅诗创作的认识和对自己的实践要求。《军旅诗人自白书》是我写的比较用力又比较顺利的一首诗,可看作是我对诗的“硬度”要求的一次写作实践。结尾几句我自己有一点点喜欢:“在我生前或死后,化浆池/吞下一本印有我名字的小书,/造纸厂的胃/突然被刺出血来。”此诗被收入《诗刊50周年诗选》,受到诗界多位师友的鼓励。

《光荣与疼痛——致冯思广》这首诗,吕老师一眼便看出了要害,十分准确。这是一首“任务诗”。为了完成任务,我专门到烈士所在部队(我在飞行部队工作过十年,就在该部)采访、开座谈会,了解烈士生前大大小小的事迹。诗和“任务”捆绑在一起,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最终在结构和叙事上动了些心思,写了一周多时间才交差。

《魂语》一诗,“你说我是一柱碑”中的“你”,喻指祖国、山河大地。“我”即碑,亦即“语者”。“我”(魂)认为军人的骨头化成了碑,因而有血,因而“变热”。既是魂、且热,当然可以“走动”,可以“穿过”。既然“我”能穿过人群,相对来说,或者从相反的向度说,人群也能“穿过”我。假使我不是“魂”,而是一个肉身普通人,仰望一座纪念碑时,灵魂受到震撼,也会有一种被英雄魂魄穿身而过的感觉,这是我原本想表达的意思。吕老师的批评很重要,至少说明我的文字未能完全实现写作初衷。

《把那幅画挂起来》这首诗我自己并不看重,出版社约稿时,我最初提供的篇目中也没有这一首。责任编辑在处理书稿过程中,从一篇评论文章中读到了与此诗和《无题》《小女兵》两诗相关的一段文字,打电话问我能否发给她加入书中。编辑喜欢,书出版后她在一篇数千字的“编后记”中又谈到了这首诗。一首诗不同的读者和评家读出不同的意蕴很正常,评价存在差异甚至存在重要分歧也很正常。但有一点是确定的,这样的诗一定不够好。真正的好诗,是能够得到广泛认同的,那些经过时间淘洗的中外经典,无一不是如此。吕老师的批评弥足珍贵,这样的批评能帮助我进步。

我相信不仅是诗人,从事其他文学门类的创作者,包括音乐家、画家、雕塑家和设计师等等,也都认同灵感的存在,都对它秉持追崇之心并期待它常伴不弃,只不过在诗人的创作中灵感显得更为明显和不可或缺。灵感应归属想象力的范畴,是诗人必备的才情。灵感是想象力达到极致时的一种情态,是想象力的峰巅。灵感的发生,灵感来临的频度和强度,都会对诗的品格和质地产生重要影响。作为一种奇妙的思维现象,灵感在发生、显现和经由文字实现出来之前,事实上已经作为潜能存在于写作者的意识深處,这是上苍(自然)赐予人的隐形珍宝。和人体所有实体器官及其功能相比,灵感是形而上的部分,平时无影无形,突然来临,光华耀眼。灵感的发生是刹那间的奇迹,如同闪电劈开云层,迸发出炫目的光焰,把一首诗或一首诗的某些局部照亮。所谓“神来之笔”,“有如神助”,表达的或许就是这种情形,即灵感突降并附丽于意象或语句之中。灵感“附体”的文字,因为“分有”了人的精神和灵魂,仿佛拥有了生命。

灵感这一概念源自古希腊,柏拉图借助苏格拉底之口,称此现象为“迷狂”,是“神的禀赋”,“神性的着魔”,如果没有这种迷狂,诗歌之门不会对写作者敞开。灵感被译介到中国应是新文化运动之后的事,最初被译为“烟士披里纯”,后改译成灵感。梁启超先生是不是首译者我未考据,但他对“烟士披里纯”的表述却很精当:“发于思想感情最高潮之一刹那顷。”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虽无灵感这一概念,然而关涉这种创作状态的描述并不鲜见,其中尤以陆机在《文赋》中的描述最为生动贴切:“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风发者,猝然而至;泉流者,清亮甘冽。

我个人的感觉是,从总体上说灵感不太具有持续性,随机性和偶发性才是它的显著特征,“来不可遏,去不可止”(陆机)。真正的天才诗人、大诗人,如李白者,可能例外。这类诗人想象力超强,灵感发生的频度更高,情贯古今,思接霄壤。

灵感属“思”,它的发生恍若神启。它只在思维主体(诗人)所思过程中,受到某种外部信息触动和激发时,方能出现。这种外部信息——诗人所思的对象,具有一定的朝向性,和思维主体呈反向关联,它们分别向对方“奔赴”,双方相遇相拥的瞬间,灵感绽出,如同几近虚无的沉沉夜幕上猝然绽出星光。

诗人之思,是对表现对象潜心凝神的持续关注。灵感是创造力的体现,是一种“再造”或“新构”的能力。诗人在诗中造景、造象、造境,若无灵感助力,都无法实现。不思、无思之人,不会得到灵感的眷顾。

“灵感是无上矜贵的,只在清新的心智湍流处,它才偶尔轻轻掠过……灵感是最难邀请的。”(木心)灵感对于诗人极端重要,某种情况下,它甚至能帮助诗人实现“无中生有”。亲临其境,亲眼所见,亲身感受,在写实主义散文家眼里,这些都是落笔前必备的功课,否则无法“记录已经发生的事”,是对创作规律的背叛,但在诗人这里并非必不可少。典型的例证是没有登过岳阳楼,也没到过岳阳的范仲淹写出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据说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全部素材,就是滕子京托人捎去的一幅《洞庭秋晚图》。我自己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没到过青海海西蒙藏自治州,却写过一组与海西相关的诗,受到师友们的肯定,其中有一首还获得了《诗刊》优秀作品奖。那组诗系应友人之约勉力完成的一次写作,是“神游”海西的收获。当然,这种没到过现场,没经过“深入细致的观察和体验”,全靠一点知识和灵感救驾的创作,实属不得已而为之,不值得提倡。

灵感固然重要,但对于大多数诗人来说,写诗并不能完全依赖灵感,更不能坐等灵感来临再写。灵感在对所写之物的“思”中孕育产生,不思、无思,灵感不至。具体到一首诗的写作,从落笔到成稿、定稿,即诗人自己认为无须再改或“改不动”为止,这一过程并非自始至终都由灵感支配。灵感以脉冲状、间歇性闪现,一般情况下它只猝发在某个、某几个重要节点上,翩若惊鸿,难以久驻。结构安排,锤字炼句等等,都由理性统摄,写好一首诗,往往要经过数次修改。“诗千改,心始安”,“两字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卢延让),贾韩“推敲”的典故等等,也都表明冥思苦吟是多数诗人的写作常态。

但是也必须承认,在有些情境之下,诗人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写出比较出色的诗,激情澎湃,一气呵成,比如雷抒雁的《小草在歌唱》,叶文福早年的反腐诗等等。读者可能猜想是诗人灵感持续喷发所致,我觉得是诗人处于一个“激情高原期”,一种持续不断的“情不自禁”,诗情汹涌,浩浩汤汤,席卷着词语奔跑,其中真正的灵感——情感的高点,一次又一次闪现,而灵感闪现之处的诗句或段落,往往是诗中最“打人”的部分。这类诗作的诞生一般都有特殊的时代背景或事件背景,诗人有感而发,激情难抑,挥笔成篇。多年前我在飞行部队工作时,“傻大兵”是当时社会上许多人对军人的蔑称,一位勇敢的女大学生投书报刊,表示愿意选择一位军人做伴侣。有感于此事,午饭后我写了一首近百行的诗,题为《军营的回声》,下午寄给了《解放军报》,十几天后“长征”副刊在头题位置推出,编辑处理得醒目大气,加了题图和尾花。数位青年诗友读后激动不已,剪下来贴入自己的剪贴簿,其中一位诗友后来成为获得鲁奖的诗人。第二次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有天晚上我写了一首近二百行的诗《心里有一颗太阳》,次日寄给前线省份云南的《春城晚报》,发表后编辑给我写信,说昆明街头许多人拿着报纸朗诵这首诗。即使是这类诗作,写作时也非一蹴而就,灵感是分波次来临的,一个小节或段落写毕,多半会静坐冥思或起身踱步,灵感再次光顾时继续奋笔。这种急就章式的诗作,因其特殊的写作背景和强烈的情感流泄,很容易拨动大众读者的心弦,引起共鸣。理性审视这类诗作,会发现其时代意义大于诗艺本身,是特殊的背景成就了它们,和那些经过斟词酌句、反复推敲的诗不属同一类型,因而不应被看作是诗歌创作的一般规律。

作为思维和精神层面上的一种现象,灵感的非物质性决定了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气质不同、知识结构不同的诗人,写作时灵感的隐现节律和阈值也存在差异。“艺术是理性的感性显现”(黑格尔)。每一首诗的创作中,事实上都暗藏着理性关照,只是诗人自己未必觉察得到。每一首由灵感催生的诗,都是感性、知性和理性的统一体,内中隐含着诗人的价值观和美学取向。

苏格拉底说“写诗源于诗神”,“迷狂胜于清醒”,人的思想或灵魂,因受到宁芙(缪斯)的“勾引”而“受孕”,于是写诗,如同对示爱女神的回应。诗几乎是美的代名词,美的基础和前提是真。真和善是同一体,真导向善,善导向美。倘若从词源上追索、考据、论证和推理,灵感这一概念和求真、求知、爱和“愛智慧”,存在关联的概率很大。或许我对“诗神”不够虔敬,因而没能写出特别好的诗。

班门弄斧,就此打住,请吕老师赐教。

2023年5月20日

2023年7月17日续改

猜你喜欢
军旅诗人创作
军旅青春正步走
胸怀军旅梦
本期主题:军旅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一墙之隔》创作谈
林宥嘉:军旅回归,重新上路
创作随笔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