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 翔
金华开放大学
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我国职业教育领域重点追求实现的目标。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将职业能力培养作为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在这方面,教师普遍认为以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为代表的职业能力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同等重要,需要在课程教学中平等对待。但是,在目前的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会由于种种原因而忽视对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能力培养过程和结果出现不均衡的情况,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扎实,却缺乏将所学本领运用到实际的职业发展中。鉴于此种情况,教师应当在课程教学的各环节流程中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初级会计实务》为例,在平时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在重视培养学生对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能力、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等各种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专业能力均衡发展。
课程考核评价作为《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除了对学生前一阶段的课程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评价,明确教学活动的主要成果外,还侧重于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总结、反思,并针对性地探索和提出问题解决方案,促进课程教学的进一步优化。随着以网络为载体的教学软件、教学模式在《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课程考核的方式也逐渐向“互联网+”延伸,进而形成了以网络教学平台为支持,贯穿课程教学、课程讨论、课程考核、课程评价全过程的教学新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学模式更加灵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得以更大的发挥,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都可以得到更好培养。并且,各种网络教学平台,如超星学习通、云班课、雨课堂都智能地记录了每位同学的学习时长、课程参与度与活跃度,为课程考核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就《初级会计实务》课程的考核而言,虽然“互联网+”带来了方式的改革,丰富了考核的形式,但教师仍然是课程考核的主体,即“考核什么”“如何考核”等课程考核的关键任务仍然保留在教师手中。并且,“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冲击了教师的课程考核思想,使教师对职业能力与专业能力考核的关系与区别的认识、把握和处理更加模糊,甚至不知道如何进行有效的课程考核。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对自己原有的《初级会计实务》课程考核思路和考核方法进行革新,进而适应“互联网+”背景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程考核要求,在课程考核环节实现专业能力与职业能力培养并重的目标。
作为高职会计学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初级会计实务》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分析能力外,还重视对学生业务核算等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在当前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背景下,《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教学的情况,直接影响着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而影响到其毕业后的职业发展能力与结果。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教学模式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广泛而深入应用,《初级会计实务》课程逐渐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型教学模式得以有效开展。但是,与课程教学模式实现了明显的改革与创新相比,课程考核评价的改革却相对滞后,即除了在方法上引入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外,在考核评价的内容方面仍然遵循传统的方式,即按照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各占一定比例的考核机制进行考核评价。从《初级会计实务》课程考核的结果来看,现有的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存在诸多的问题。
目前,《初级会计实务》课程考核中的过程性考核更多地体现为学生参与课程学习过程的考核,并且是以诸如出勤率、作业提交次数等可以简单、直接量化统计的指标为主。在这一考核方式下,教师在核算学生的平时成绩时基本以学生的出勤率、作业的及时性、正确性为考核依据,学生较轻松就能获得一个较好的平时成绩,使平时成绩成为变相提分的手段。在该种评价体系下,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与职业相关的态度、行为难以完全准确地掌握和评价,导致过程性考核中关于职业能力发展过程的评价相对缺失,背离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初级会计实务》课程考核要求。例如,在以提交作业的及时性和正确性为考核标准的情况下,一些学生会通过抄袭别人作业的方式应付,并取得高分,这显然是违背了诚信、认真的职业要求的。
目前,教师更多地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初级会计实务》课程的教学。在课程考核环节,教师也会结合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通过设计一些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等题目对学生课程学习的结果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就具体考核的内容来看,多是课堂教学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侧重的是对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核,对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会计问题则缺乏相应的考核,这就导致学生虽然在考核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真正到职业发展环境中,却并不能准确掌握和有效解决现实性的问题。
“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设计、组织和开展《初级会计实务》课程考核的方式愈加灵活和多样,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方式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评价。但是,从行为的目标来看,课程考核评价是对学生《初级会计实务》课程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的考核,其考核的对象应当是学生,并且应当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评价。但是,在实际的考核评价中,教师多以自己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考核,忽视了诸如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其他考核评价方式的运用,弱化甚至限制了学生在参与课程考核评价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参与课程考核评价活动的动力不足,最终考核评价的结果也并未能真正反映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情况。例如,有些学生因为对教师没有好感,或者反感以提问的方式与教师交流,而不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到相关问题的思考、讨论和解决中,导致自己在职业能力方面的发展状况并没有真正展现出来,影响到课程考核的结果。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程考核改革,是教师在开展“互联网+”背景下的《初级会计实务》课程考核时,将考核的重点放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上,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过程和结果客观、全面地呈现出来,作为课程考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当前《初级会计实务》课程考核的现状来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程考核改革,重点遵循以下的思路。
本课题组首先确定了《初级会计实务》课程的考核目标,即在“互联网+”的教学背景下,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以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习惯为关注点,以多维度的考核评价方式,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为抓手,努力构建一套适合课程特点的综合评价考核体系,实现“知识、能力、素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考核的内容、策略、方法影响着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对学生日常学习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在设计评价方式时应改变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在充分考虑其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构建多维度考核评价方式。当然,在具体的考核评价活动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调整和优化评价方式,以强化职业能力在考核评价中的主导性。例如,可以将学生通过学习通的资源学习、完成前置作业纳入考核评价指标中,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知识理解能力;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交流为评价方式,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PPT 制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可以以思维导图形式体现的课业报告为考核方式,锻炼学生的逻辑概括能力,等等。
本课题组实施的《初级会计实务》课程考核改革实行教师评估、生生互评、自我评价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教师评价分值占综合评价的80%,教师评价主要体现在资源学习、前置作业、课堂互动、随堂测试、阶段测试、期末考试的评价。学习小组成员的生生互评,占比15%,为了更好地完成生生互评,设计了以思维导图形式的课业报告和对章节总结性的小组汇报等活动。学生自我总结性评价占比5%,体现在期末阶段,同学们通过自我总结性评价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能力提升进行回顾,以便学生及时地进行调整和改进学习方法。
在确定好《初级会计实务》课程考核改革思路后,教师就要制定和实施详细的课程考核改革方案,使课程教学中的课程考核环节能够紧紧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中心展开。具体来说,在实施课程考核评价时,教师要重点采取以下几方面的策略。
为了使资源学习、前置作业、随堂测试等有序展开,应先完善学习平台的各项学习资源。以《初级会计实务》为例,将学习内容分成较容易、比较难、较难三部分,并制作相应的微课。其中较容易部分属于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即能理解掌握。针对比较难部分制作的微课适合学生课前预习,提出问题。较难部分的微课适合学生复习并解决问题。
在对《初级会计实务》课程进行考核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职业能力为目标,设计出适合学生的作业形式,使学生在课程中应当或者已经学到的职业能力以合适的方式展现出来。在这方面,教师可以参照表1 所示的课程考核表格进行具体考核内容的设计。
表1 《初级会计实务》课程考核要点
在过程性考核中,教师要注意将学习通辅之以教学,实现对课程的过程性考核进行记录、分析与决策。超星学习是一款集移动教学、移动阅读、移动学习、移动社交为一体的免费App 应用平台。在保留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将超星学习通辅之以教学,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了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利用更多的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明显锻炼和提高。并且学习通对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可以提供有效的参考,它能实时地记录学生学习的过程性数据,并加以真实反馈。
例如《初级会计实务》长期投资这一部分的内容晦涩难懂,学生们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结合学习通进行教学,起到了较好的效果。课前,将教学任务书、PPT、微课等相关材料上传,向学生发放相应的预习任务。课堂上,可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平台设置主题讨论、提问、课堂练习、测验等教学环节。课后通过学习软件,将章节测试、作业等内容在平台中推送,及时批改。学习通平台将学生的学习时长、任务点完成数、章节测试、课堂表现等真实数据导出后,教师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期末考试是对本学期所学内容的整体、综合性的测试,较大程度地反映了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认知程度。课程采取过程性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时,过程性成绩如占65%,终结性成绩占35%,一个学生的过程性成绩为如为80 分,期末考试只须22 分,该学生的终结性成绩即为合格,而一个期末成绩只有22 分的学生,无论是专业水平还是职业能力都是无法达到要求的。为此设计期末考试“一条红线”制度:学生的期末考试必须达到50 分以上,方可通过该门功课的课程考核。
综上所述,虽然教师所遵循的传统课程考核方式能够起到一定的考核作用,但由于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过程性考核操作方式简单,随意性大,侧重于专业知识考核,忽视职业素质能力评价,评价主体单一,忽视学生课程考核参与主体的地位等问题,有必要结合“互联网+”背景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程考核改革的要求,对课程考核活动进行改革,以确定更加科学的《初级会计实务》课程考核方案。在改革中,高职院校和教师要重点按照确定《初级会计实务》课程考核改革目标,设计职业能力导向下的多维度评价方式,建立职业能力导向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具体思路进行规划。在具体的改革实施中,要做到完善学习平台的学习资源,科学设计课程考核内容,优化过程性考核方案,实行期末考核“一条红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