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永昌县第七中学 庄爱华
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对古诗词、古散文及古说理文等短小篇章的教学比较重视,而忽略了文言小说尤其古典章回体小说的教育与教学价值。 事实上,古典章回体小说的独特价值不容小觑。 跌宕起伏的情节、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完整的内在逻辑与结构、深刻的思想与丰富的情感等,都对学生有一定的浸润与影响,能够更全面地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全面感应世界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循点带面”的方法,让古典章回体小说阅读有效落地。所谓“循点带面”,即由“点”到“面”,全面把握,整体阅读。“点”为关键点、关键线索、关键事件;“面”为文本的整体背景、整体思想与整体艺术成就。“循点带面”,不是仅仅抓住一个“点”进行碎片分析,而是在整体把握的“面”上进行全面领悟。下面仅以古典章回体小说《西游记》的阅读为例进行探析。
古典章回体小说人物多、情节多、故事发生的地点多,“篇幅长、难点多、时空距离感强”[1]。 这样的文本体裁对初中生而言是一个挑战。开始阶段,如果缺乏整体规划,学生阅读时出现虎头蛇尾与费时低效的现象就是必然的。我们的做法是通过精心分组, 以点面结合的方式布置阅读任务,激活阅读兴趣,落实阅读效果。
“内容梳理是章回体小说阅读推进的基础工作”[2]。 梳理到位,能够为学生轻松阅读奠定基础。如何梳理?我们的做法是通过分组布置阅读重点,一方面减轻学生的阅读负担,另一方面保证阅读的方向。
“取经组”:主要梳理孙悟空、唐僧等五个(包括小白龙)取经角色的性格,要求学生能用几个简单的词概括这些角色,归纳角色的基本性格,如孙悟空足智多谋、神通广大;沙和尚老实善良、任劳任怨;猪八戒热情好客、喜欢美食……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我最喜欢的西游记人物”评选活动,引领学生为自己喜欢的人物写写小传,陈述自己喜欢的理由,以此激发阅读兴趣。
“妖魔鬼仙组”:主要梳理小说文本中的仙魔世界,包括自己最喜欢的神仙,自己最讨厌的鬼怪;包括天庭律法与森严的等级(与人间相似,不能以下犯上),牛魔王的喜新厌旧(如同人间的喜怒哀乐);包括人性与神性的结合、奇幻与真实的结合……不妨组织学生侧重于上述的某一个“点”进行细微梳理,为以后的深度及持续阅读奠定基础。
“环境组”:主要梳理重大事件发生时的重点地方,通过画一画路线图了解师徒几人西天取经的大致方向。仙地佛境与龙宫冥府这样的地方能够强烈吸引初中生; 黑风洞、通天河、琵琶洞、豹头山、虎口洞等展示出大自然的奇幻美,奇人、奇事与奇境熔于一炉,让学生百读不厌,流连忘返。 这样的路线图除了为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外,也极大地唤醒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与热情。
上述三个组可以互换,比如,“取经组”梳理完自己组的内容后,可以完成“妖魔鬼仙组”的任务,“环境组”的同学完成自己组的任务后,可以完成“妖魔鬼仙组”的任务。教师还可以鼓励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主动完成三个组的任务。 在此基础上,组与组进行交流分享,由点到面,整体梳理,为下一步深度阅读奠基。
古典章回体小说阅读中,开始阶段必须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杜绝无序、低效与半途而废的现象发生。教师要引领学生懂得初次读大部头小说,以往的那些阅读方法可能有不适合的地方。唯有根据章回体小说的独特性而采取灵活多样的阅读方法,才能解决诸如半途而废与费时低效等问题,进而达到乐读与深读的目的。 以下两种方法适合于古典章回体小说的阅读,应该大力提倡。
图文结合法。 初中生对图文并茂的文本比较有兴趣。通过图文结合能够达到以图制胜的效果。《西游记》有多种版本,教师不妨给学生推荐图画版与青少版的《西游记》,通过对比阅读,把这本书的插图与另一本书的内容联系起来,既聚焦了某一个“点”,又统一在一个整体的“面”上。如此,通过“循点带面”的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理解了小说的故事情节。
回目跳读法。 古典章回体小说中,回目、人物、情节之间互有联系。 有时一个章回就是一个故事,但有时一个故事分布在不同的章回中。基于此,我们应秉持以下观点:循点带面,聚焦回目,以“目”导读。一方面可以借助回目进行整体概括,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回目进行检索与猜读。比如,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第一次在哪里借,如何借;第二次呢?第三次呢?学生带着猜想通过回目检索,在不同的章节中梳理相关内容,既聚焦了一些重要的“点”,同时做到了一个“面”上的搜寻,达到前后呼应的目的。 通过猜想与实际对比,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猜想果然是有限的,而小说作者吴承恩的想象之丰富令人惊叹;学生更是意识到诸如孙悟空变成虫儿钻到铁扇公主的肚子中折腾,借到“假扇”,猪八戒、牛魔王与孙悟空为了真扇变来变去等,都是回目中几个字无法涵盖的。 于是,借助回目进行精读的想法油然而生,通过回目进行猜读、对比、预测等行为成为常态。
以上两种方法都离不开“循点带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古典章回小说阅读中人物形象分析难、 情节连缀难、写法归纳难等问题。 可见,循点带面,整体把握,适合于古典章回体小说的阅读,能够提升学生的迁移力与阅读力。
古典章回体小说阅读应该做到“将大部头的作品往‘小’里读”[3]。 所谓“小里读”,并非专指抓住关键情节进行细读。 这里的“小”还指以“微小任务”促整体阅读。 对于初中生而言,面面俱到的阅读应摈弃,“循点带面”的阅读应提倡,真正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教师要整体设计一些“微小任务”,通过任务驱动促使学生持续阅读下去,达到整体阅读的目的。一方面,教师要分组分层达标设置“微小任务”,具有针对性与具体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到“微小任务”的趣味性、聚焦性与拓展性,让学生读得有滋有味,以保证阅读的长效性与高效性。
针对上面提到的三个任务组,我们选取《西游记》第一回到第二十二回的内容进行以下驱动任务的设计(包括作用)。
取经组:《西游记》 中的语言很有特色, 真正做到了“雅”与“俗”的结合——诗词、口语、方言、佛语等,丰富而又恰当。 请你细品其中的语言特点,熟练借鉴其中的语言特色讲述《西游记》前二十二回的某个故事情节。 通过细读,学生梳理出如下几个方面:《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善用俗语,如“山中无甲子”“一打三分低”。 善用“方言”,如“师父果有些滴㳠(啰嗦)”……此举引领学生从一个“面”上去阅读、讲述,做到枯燥的讲述情趣化、生动化。 这既激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保证了阅读的有始有终。
妖魔鬼仙组:给优等生布置以下任务:细品《西游记》前二十二回,针对妖魔鬼怪写一段外貌、动作或心理等描写,然后在课堂或钉钉家长群中呈现出来,让中等生与学困生进行有奖竞猜:此妖怪是谁?依据是什么?此举会推动所有学生再次细读,通过梳理相关线索为竞猜做准备。 还可以针对神仙与妖魔鬼怪的武力值、法术、法宝、神通等方面进行排名活动。谁是第一、谁是第二等并非随意排名,而是有依据、有支撑性观点和确凿的事实,能够让所有熟悉西游记故事情节的学生产生信服感。如有的学生认为太上老君应该排第一名,其理由是开天辟地与炼石补天都曾是他的化身所为。 不管排名对不对,但学生根据驱动任务进行持续深度阅读的行为值得提倡。或许排名的对错并不重要,在此过程中,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阅读过程的连续、阅读品质的提升,才是古典章回体小说阅读中更加重要的境界。
环境组:针对那些“《西游记》迷”和爱看影视剧《西游记》的学生,不妨布置以下驱动任务:花果山被称之为通天福地的依据是什么? 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的主要场域——火焰山有什么特点? 在电视剧中,以上两个场景选在我们国家的哪个区域?这样的问题促使学生再读原著,通过上网查询等方式,进入到更深层次的探究中。时机成熟时,教师组织“师徒取经经过地名知多少”竞猜活动,组织学生利用框架路线图反映取经方向及经过, 用特殊符号注明关键地点与核心事件。 学生可能画不出九九八十一难图,但诸如五行山下收悟空、流沙河中收沙僧、五庄观中偷人参果、白虎岭上三打白骨精、豹头山上大战黄狮精等简单的路线图还是能画出来。 这样的任务驱动让学生的阅读有方向、有目的,为学生的持续阅读与结构性阅读奠定了基础。
以上驱动任务做到了循点带面,整体推进了学生的阅读进程。 其中的一些任务趣味性较强,强烈地激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缓解了学生阅读古典章回体小说的疲劳感与乏味感,促使学生向着阅读的深处挺进。
古典章回体小说阅读到一定程度要进行交流,以达到互学、互通、互鉴的目的。高质量的交流既是推动阅读的需要,又是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需要。 高质量的交流同样需要“循点带面”,从整体上进行架构。
同样一部古典章回体小说,不同的学生阅读后会有不同的理解与感悟,正所谓:“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这正是有效阅读的应有之义。引领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尽可能实话实说,多元表达,能够达到印证、补充、勘误、矫正的目的,达到拓展视野、丰富体验、理解深刻的目的。交流前,教师必须引领学生做足一些准备活动,比如引领学生分组将取经图、人物关系对比图、重大事件脉络表等做成课件包或素材库,或以PPT 课件呈现出来,以便交流时能够熟稔运用。交流时,应重视学生的一些个性理解与独特感悟。毕竟,人云亦云,不只意味着学生没有尽心阅读,也意味着创新精神、批判精神及质疑精神的丧失。允许个性交流,注重多元品鉴,才是对学生阅读的真正负责。
比如针对猪八戒这个人物形象,有的学生认为他比较懒惰,有点任性,有点自私,有点愚笨,既是吃货的代表,也是好大喜功的代表。 但另一些学生提出相反的看法:尽管猪八戒有一些自私懒惰,但也有很多优点,不应“一棍子打死”。 比如猪八戒为人热情,性格开朗,既有老实憨厚的一面,也有大度忠心的一面。 鼓励学生尽可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做到“发人所未发”,如此,才是对学生阅读大部头小说的负责。这就要求学生由猪八戒这个“点”出发,从多个人物关系、多个事件冲突等这样的“面”上去探究,以此达到全面、科学、正确评价的目的。
由《西游记》原著阅读到欣赏电视剧《西游记》,受此启发,不妨引领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从阅读到表演,也是学生阅读力及创新力提升的过程。 可以大胆尝试课本剧、辩论会、演讲会等形式。 要想演得像,前期的角色揣摩不可或缺。 教师必须引领学生沉浸进去,反复涵咏其中的一些细节,通过具身体验加深文本理解。
比如,某小组进行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角色扮演。首先,小组长进行分工,安排同学扮演白骨精、唐僧、孙悟空,及白骨精假扮的村姑、妇人、白发老公公等角色,分清主次与详略。然后,各扮演者根据主要情节,聚焦矛盾与冲突,准备道具。 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表演。
看似一个简单的情境表演,但仍然需要学生通过“循点带面”的方式去厘清相关线索,比如,唐僧的心软与心善并不是一时的,而是贯穿于整部小说。 孙悟空利用火眼金睛看穿妖魔鬼怪的本相,也不是仅仅体现在“三打白骨精”中,也体现在整本小说中。由点到面,既检验着学生的阅读成效,也检阅着学生的表演成效。
交流阶段,还应实现“以读促写、以写带读的教学目的”[4]。由读到写,能够促进言语生命的再生。古典章回小说的读写联动,同样应该通过“循点带面”的方式做到“吾手写吾心”。 这里的“点”可以针对小说中的某个人、某个事件、某个写法、某个思想;这里的“面”,可以连古接今,拓展到生活、民族、国家等更广的层面上。以下是两个情境拓展活动及成效:
1.“我”是瑞士外交使馆的负责人。听闻大唐经济繁荣,政治开明,特别想了解其情况。 经瑞士高层批准,准备前往东土大唐拜访。“我”需要一个邀请函,上面请标明路线及通行工具,注意这张邀请函的制作时间是唐朝,因而不能出现现代化交通工具。 请同学们制作一张高质量的邀请函。
2.西天取经之后,经过八十一难后,孙悟空、猪八戒、白龙马、沙僧与唐僧开启了新的生活,请你以章回体的形式续写故事,创写新的精彩……此环节完全可以融入现代化元素,如他们拥有“5G”技术以后……
上述两个读写联动,也要注重“点”的聚焦与“面”的展开,既检阅学生的阅读力,也考量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文学素养、地理素养等。
上述三个阶段是一个完整的周期,互为促进,环环相扣。 做实做活这个周期,初中生能够实现阅读与学习的延伸。 尽管古典章回体小说很长,但我们可从一个有意义的“点”开始,进而演绎“面”的精彩与惊喜。 在循点带面方法的指导下,希望古典章回小说能够在初中生的阅读中焕发更强的生命力,初中生能够在古典章回小说阅读中积淀古文素养,厚实人文情怀,发生接地气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