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格霖
摘要: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应当加强与其他教育学科的交叉融合,更好地把握中国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模式的优势。深入挖掘专业教育岗位需求,明确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与目标,从而有效推进中国音乐教育专业模式的变革。本文基于思艺“双才型”人才培养导向开展“音乐+文科”的育人探索,从育人关系、育人形态和育人体系三个维度开展“三维共进”育人研究。更好地定义音乐教师的培养目标,与需求接轨,帮助学生深入学习,提高音乐思维能力。
关键词:新文科;“双才型”人才培养;音乐教育专业
自提出新文科概念及公布 《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 以来,不少学校在传统教学模式、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完善,通过有效地将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提升高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还能够优化高校的学科结构,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深入研究音乐教育专业的发展趋势,本文旨在“新文科”背景下,探究“思艺融合”的“双才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正确认知,拓宽教学视野,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进音乐教育专业的建设,从而激发出更多的教育改革活力。
一、金声玉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双才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價值
(一)思艺双动塑造“双才型”人才培养的动机
1. 以“思”蓄力夯实高校学生的专业基础
专业的音乐知识是优秀音乐教师所必备的,同时也是决定未来音乐教学、实习课堂质量的关键因素。扎实的音乐素养不只包括传统的音乐理论,也包括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拥有的专业技能。此外,还需具备良好的审美品位、敏锐的听觉以及出色的鉴赏能力。为满足专业需求,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当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包括中西方音乐史、音乐欣赏、艺术理论、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复调、指挥等音乐素养。还需掌握乐器演奏、歌曲创作、舞蹈表演、乐队编排等方面的音乐技巧。具有扎实音乐素养基础的教师,能在一堂音乐课中提供更多的选择,且不会局限于某种固定的教学方式,从而促使学生未来从事音乐教学能够与国际上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思想保持一致。
2. 以“艺”赋能培养高校学生的多维能力音乐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孩子们的美感、快乐情绪、自信心以及创造力与实践能力,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要以“艺”赋能,通过多种音乐表现形式,引导学生享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包括课程设计和实施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新颖的方式将课本中的音乐与时下流行的音乐相结合,并从中得出自己的想法。这不仅仅是传授音乐知识的渠道,更是激发他们潜能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多元化能力,在音乐课上强调将音乐、戏剧、美术、诗歌等多种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欣赏到音乐的精髓,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并培养出良好的空间感知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网络教学能力,通过使用多种在线平台,如云课堂及慕课,来提供音乐教学。
(二)新文科建设下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需求
1. 音乐教育专业“人格与素质”培养需求
音乐文化在高校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既能展示民族文化的团结性,又可以为提高国家的竞争力提供支持,还可以作为传播软实力的主要渠道,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新文科”建设在各大高校的全面启动,也为音乐教育专业艺术人才的培养注入新的理念和契机。其主要宗旨为打破传统文科界限,强调多元融通,以培养学生综合性、复合型、跨学科的学习能力。
2. 音乐教育专业“创新与开拓”培养需求
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应当致力于培养综合能力,探索不同专业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教师缺乏这种能力,往往只停留在学科专业知识的探索上。为了实现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必须将培养实用型人才作为目标,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积极建立一个开放、合理的教师队伍,以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
二、追根溯源:新文科建设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机理
(一)高校“音乐+教学”人才培养的育人弊端
1. 主观层面缺少学习意识
根据最新的调查结果,许多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教师都会寻求客观原因来应对学校与专业未来的挑战。尽管这些挑战确实存在,但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往往忽略了自身的能力,并且对自己的角色与责任缺乏深刻的理解,未能真正意识到教育的核心应该是教师。如果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将无法清晰地了解专业、院系及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师,应当拥有终生学习的态度与意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丰富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
2. 客观层面缺少发展目标
当前许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师,把职务与职称的提升作为最重要的任务,而忽略了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导致他们对专业发展的认识模糊,定位偏离,无法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同时,有些教师并未真正理解教学相长的重要性,只是把教学看作一种给予,没有考虑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力。如果没有明确的专业发展目标,会导致职业规划出现偏差,而且教师也无法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作用和角色,这将严重阻碍他们的专业技能的提高与职业发展。
(二)高校“音乐+文科”交叉融合的学科问题
1. 观念视域下“专业”标志的认识偏差
由于缺乏有效的教育政策和措施,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方法与理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许多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缺乏明确性及独特的优势与长处,专业设置过于一致。大部分音乐教育专业都是模仿专业音乐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安排,更侧重于专业课的教学,而忽略了更为丰富的教育理论,从而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忽略了音乐教育专业的两个主要类别:表演型和师资型,可能会误解“专业” 中音乐技能的重要性。在新文科发展的观念下,应当加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以促进音乐教育专业的发展。
2. 组织视域下“跨界”融合的实施困境
高校教育活动通常以学院或系为基础组织,因此可能会导致信息交流与组织方面的分割。目前,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这个领域里,很少有人研究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因此,在进行学科交叉融合时,需要打破传统的界限,建立一个团队来协作。当前,如何有效地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学术资源、开展多元化的学术活动,已经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和监督,实现个体与个体的融合式研究仍然具有一定的挑战。
3. 管理视域下“成果”发表的两个极端
融合是一种合作的过程,然而,在职称评定、教师考核、学术成果计算等领域,文科专家只按照第一作者的贡献以及第一完成单位来衡量与认定。这样一来,就严重阻碍了不同主体之间进行交叉研究的机会。音乐属于艺术,是广义上的文科,文科的评估标准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这一点也清晰地反映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中。
三、改辙易途:“双才型”人才培养导向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创新方向
(一) 双才教育——理念创新
以新文科语境为指引,结合跨学科核心理念,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与综合素养,同时要求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参与专业实践与产业项目,以此增强创新创业能力。在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通过不断完善音乐教育专业的“思艺融合”教育新理念,充分与实践需求相接轨,为社会培养出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双才型”音乐人才。
(二)推陈革新——模式创新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鼓励探究、开放与独立的学习方式。改进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主导者。这意味着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其主体性,尊重其思维方式。通过校企合作提高教学质量,并且能够充分利用多年来与中小学校、高校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更好地融入社会。
(三)结合实际——方法创新
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灵活改变教学方式,以满足求知需求。一方面,针对学生个体差异,采取一对一或小组教学模式,让“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得到有效的落实,让教师的角色从传授知识转变为指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与自主性。另一方面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针对学生喜好,致力于研究如何以智慧、愉悦和轻松的方式进行教学。在信息化教学形势下,采取“微视频”、课后云课堂等多种教学模式,将线上和线下教育有机融合,以确保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和提升学习效果。
(四)专业优化——课程创新
在新文科教育背景下,为满足社会对音乐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对主辅修课程的比例进行了更加合理的调整,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精简陈旧内容,以满足当下社会的发展需求,开设更具创新性的课程。对原有的课程进行大幅度的改革,删除内容相似、重复性较强的课程,并增加与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课程。
(五)学科应用——实践创新
通过将多学科的教学方法融入实际教学,实现跨学科学习,并建立协作学习机制,以满足我国音乐学科的发展需求。这种机制既能够促进学科与行业间的合作,也能够拓宽学习范围。积极推行“双学位” 模式,帮助学生在第二学位课程中,不仅仅局限于音乐,还可以深入探索其他第二个领域,从而为职业发展铺平道路。从综合多种学科知识与技术的运用角度,为学生打造一个全面的音乐创新创业环境,以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发掘自身潜能。
四、躬行实践:高校“音乐+文科”的“三维共进”育人的优化路径
(一)一维育人关系构建——双才理念促进音乐教育专业人才蜕变
1. 重塑双才理念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双才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致力于促进个人成长与可持续发展,其中重点关注课程与教学改革。音乐教育专业的学习应当紧密结合“双才”教育,以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求。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调整专业课程安排,构建一个全面的联合培养体系。激发创造力,让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拥有更多可能性。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个人潜能,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校际、国际双创竞赛,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借助创新平台的支持,更好地发挥学生才华。同时,学生也应当根据艺术类专业的特点,努力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2. 耦合“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关系
“新文科”旨在开辟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三位一体” 为基础,搭建一个有效的协同育人平台,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通过多方协作,以探索性学习为核心,以规范有效为要求,以多样性灵活为指导,深入推进音乐教学理念、模式、课堂、管理、评估等方面的供给侧改革,确保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应当重视对专业教师的职业发展,采取多种途径组建学术性团队,并与当地的中小学及社会性团体保持长期合作。打造以学生为核心,校企结合的“三位一体”协同教育模式。通过建立跨领域协作教育机制,打造适应当下社会需求的学习与实践社区。高校导师指引学生选择研究领域,并通过在实际工作场所的长期实践与研究来提升学生能力,培养能够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应用型和综合型音乐人才。
(二)二维育人形态构建——智慧课堂提升音乐教育专业人才水平
1. 创新“互联网+”时代课程形态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音乐教育专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音乐教师在智能时代的新变革中,不仅要传播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结合最前沿的知识技能、理念方法,打造一種数智化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利用网络课程平台,建立一种混合学习模式,充分利用线上优质课程资源,并利用智能教学工具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精准地指导、干预学生学习过程。另外教师应当从宏观角度来看待“思艺融合”,深刻理解当前社会对音乐教育专业的需求。注重专业与职业的结合,通过课程安排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态度,并朝着更高的水平发展。
2. 打造“金课”教学活动与路径
当前,“金课”教学实践旨在通过重构课程内容、挑选优秀课例、制定合理活动方案,来替代传统课程体系,并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在线资源,以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涵盖“课程” “课堂” “课外”“实践” “考评”五个方面的内容。采取“N 对1”翻转课堂教学方法,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与创新精神。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思维、方式、背景的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并且邀请多位專家共同指导一名学生,充分利用每位专家的专业知识与团队协作精神,将学生置于核心位置,帮助他们提升专业技能与教学水平。
(三)三维育人体系构建——制度管理强化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素质
1. 架构多维度结合的课程体系
“新文科”的成功实施需要将文科知识融入其中,“双一专多能”作为培养具有多元文理技能核心竞争力人才的重要手段。为培养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优化课程体系、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将课程设置与实践相结合,并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为了更好地构建“新文科” 的音乐教育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需提升教学资源库的完善,加强地方特色教学资源建设。重视培养教师的专业技能,完善主干课程,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不断探索新的课程,改善传统的课程,以期更好地满足基础音乐教育专业的发展需求。
2. 优化课程培养目标育人评价模式
随着当今教育环境的不断发展,建立一个完整且多元化的学科体系势在必行。音乐教育专业育人模式应当积极调整,加大教育实习力度,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为了更好地评估学生的成长情况,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包括科学性、流程性、发展性与创造性。在进行课堂评估时,需要重视每位学生的成长,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音乐整体能力,如理论、实践、完成论文等测试与评估。采用多主体的评价方式,将思维、情感、技能紧密结合,形成以激励为主的过程性评价模式。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和教师的评估,及时反馈课程的实施效果,并对方案进行调整,从而为音乐教育专业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环境。
五、结语
“新文科”旨在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将创造性思维转化为现实。本课题在“双才型” 人才培养导向下,根据“新文科” 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从“思”与“艺”两个角度设计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育人路径,通过育人关系、育人形态与育人体系三个维度,深挖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存在的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和改善,为提升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 营造 “ 音乐学习的生态系统”。通过学科融合,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核心素养,更好地将专业学科的能力与素养融入教学。在实践中深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提升道德修养,推动音乐教育专业在新文科建设中的发展。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名称:《“新文科” 视野下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1GXJK467】
(作者单位:星海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苟丽媛.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发展研究[J]. 大观(论坛),2022(12):134-136.
[2]刘钰滢. “新文科”背景下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师现状探究[J]. 艺术评鉴,2022(08):112-115.
[3]吕春媚. 礼仪文化引入高校音乐类专业通识教育课程探讨——以“新文科”建设为背景[J]. 山西财经高校学报,2022,44(S1):167-169.
[4]杨毅鹭,张春蕾. 新时代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艺术评鉴,2021(10):83-85.
[5]刘米娜.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音乐专业教育学科交叉融合的问题与对策[J].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12):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