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凤
摘要:弗里德里克·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作品《c 小调革命练习曲》以直指人心的革命激情和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练习曲的技术性为人们所喜爱。本文以分析肖邦音乐作品《c 小調革命练习曲》为主要切入点,通过对肖邦所处的浪漫主义时代背景以及肖邦对祖国的情感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分析作品中运用的音乐语言,探讨肖邦在《c 小调革命练习曲》音乐创作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音乐作品对当代艺术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肖邦;爱国主义情感;艺术教育
弗里德里克·肖邦,波兰著名钢琴家,是历史上最受欢迎的音乐家之一,也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音乐创作多以钢琴作品为主,因此他被誉为“ 钢琴诗人”。肖邦出生在波兰,波兰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面对着俄罗斯、普鲁士、奥地利三个强国的多次瓜分,波兰长期处于一个血雨腥风的状态,但是这个可歌可泣的民族并没有灭亡。19世纪上半期波兰人民奋起反抗,同时进步的文化思想对革命斗争产生了巨大的帮助。最明显的就是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思想对波兰人民反侵略战争提供了帮助。19世纪上半期浪漫主义思潮涌入欧洲,产生了一大批进步的思想家和艺术家。肖邦的音乐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在人民的角度来书写作品,这为肖邦以后的艺术思想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肖邦的艺术极具个人风格,其主要创作为钢琴作品,有夜曲、练习曲、回旋曲、谐谑曲等,因此,肖邦成为具有独立精神和诗歌精神的作曲家。其中玛祖卡舞曲、波罗涅兹舞曲等,虽然取材于民间传统舞曲,但是在创作中肖邦用高度的艺术化的、完整性的音乐语言,充分体现了波兰的民族精神。在鉴赏作品《c 小调革命练习曲》 (又名华沙的沦陷)时,紧张激烈的情绪中带有对祖国沦陷的悲愤之情,无论是紧张的节奏,还是流畅的旋律线,都让人产生华沙沦陷的画面感,同时把欣赏者带到肖邦的主观情感中来。对于肖邦心系家国命运的音乐创作思想,对当代艺术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启示。在新时代经济水平飞速发展的今天,探讨艺术教育的发展以及肖邦的艺术思想对当代艺术教育的影响和启示。
一、肖邦生平简介与浪漫主义时代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推翻了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波旁王朝。成为整个欧洲的转折点。过往的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冲击,旧的观念逐渐被全新的观念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民主思想所代替,浪漫主义时代随之而来。提起浪漫主义不得不说起贝多芬,贝多芬的音乐创作摆脱了古典音乐形式对音乐创作的限制,创新了乐器演奏技巧。例如贝多芬是西方音乐史上专门为大提琴写作奏鸣曲的作曲家,并且改良和提升了它的演奏技巧与方法,创新了和声表现方法,具有了浪漫主义的和声色彩。在音乐史上,贝多芬是“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音乐大将。
但是真正将“浪漫主义” 发挥到极致的是肖邦。被誉为“钢琴诗人” 的福列德里克·肖邦于1810年3月出生于波兰华沙附近的采拉左拉莫拉村,幼年时期的肖邦就显示出了很高的音乐才能,尤其是对钢琴产生了非同寻常的迷恋。肖邦的父亲尼古拉·肖邦是波兰籍的法国人,参加过多次革命起义。肖邦的母亲贾斯蒂娜出身贵族,能歌善舞,修养颇高,有较深的文化内涵。这样的家庭无疑对肖邦产生了潜移默化的艺术影响。与此同时,肖邦的创作才能也开始显露,他在七岁时就创作了第一首作品《g 小调波兰舞曲》。为了自己的艺术追求,肖邦决定出国深造。1830年11月,肖邦临走时带走了一抔故乡的泥土,离开了华沙。可以说肖邦的音乐是伴随着家国命运的变化而进行创作的,肖邦将自己的爱国情感融入艺术作品中,这种艺术创作思想是有力量的。1831年7月,肖邦在去巴黎途中,获悉起义受到镇压,内心受到强烈震撼,陷入了极大的悲愤与痛苦之中,满怀激情的写下了《c 小调“革命”练习曲》和《d 小调前奏曲》。后来肖邦来到巴黎,在这里度过了他的下半生,主要从事钢琴演奏、教学和创作等工作。此时巴黎已经成为艺术的交流中心,在这里肖邦多次参加艺术沙龙,世界著名的艺术家聚集在此。他与当时许多著名的诗人、文学家、画家、音乐家都交往密切。包括诗人海涅、文学家雨果、巴尔扎克、音乐家柏辽兹、李斯特等人。后来经过钢琴家李斯特的介绍,肖邦认识了法国女作家乔治·桑,两人相爱十年。肖邦与乔治·桑的爱情,使得肖邦生活稳定,精神愉快,这段时间是他创作的高峰期。后来,与乔治·桑分手,肖邦的艺术风格发生变化。1848年,他在巴黎举行了最后一场音乐会。回到巴黎后,于1849年病逝。朋友们按照他的遗嘱,将肖邦的心脏运回波兰,现在肖邦的心脏陈列在华沙圣十字教堂里。
二、肖邦的爱国主义情怀与根源
肖邦的创作生涯以1830年为界,大致可以分为华沙时期和巴黎时期。波兰共和国,首都华沙。16世纪的波兰已经发展成为东欧的封建强国,领土面积居欧洲第三位。波兰曾三次被俄罗斯帝国、普鲁士王国和奥地利大公国三次瓜分,而最后一次瓜分则直接导致了波兰的灭亡。波兰的历史,让每一个波兰人心中痛苦不堪,渴望独立自主的愿望,早已深深地根植于每一个波兰人心中。直到1918年波兰才恢复独立。肖邦创作的起点是华沙时期,寄托着对祖国的热爱与憧憬,民族风格突出,例如《d 小调波兰舞曲》 《C 调妈祖卡舞曲》。华沙起义时期,这一时期是肖邦风格的突变,创作出强烈爱国主义内容与高度完美艺术形式统一的作品。例如《c 小调革命练习曲》。此时的肖邦,用自己的音乐来表达出对革命事业的支持。此刻革命的风暴席卷欧洲,夹在德国和俄罗斯这两个“战斗国家” 的波兰注定会增添悲剧色彩,德国纳粹入侵波兰,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华沙民族起义的浪潮,也激起了对祖国的热爱和亲人的思念。巴黎时期,肖邦娴熟的演奏技巧与敏锐的创作才能显示出强烈的民族特色以及自己对革命事业的支持。肖邦涉猎了不同的体裁,练习曲、波兰舞曲、谐谑曲、玛祖卡舞曲等,其中《降 A 大调波兰舞曲》 尤为突出。在肖邦创作后期,形式创作明显减退,主观情感明显上升。尤其是《幻想波兰舞曲》为重要代表。
1848年2月16日,肖邦在巴黎举行了最后一场音乐会,但是此时的肖邦已经是病痛缠身。但是演出却是异常地成功,扣人心弦的演奏,感情的真挚流露,对于祖国和亲人的思念让人流连忘返。演出结束后,静穆的音乐厅传来雷鸣般的掌声,演出获得巨大成功。肖邦在病危之际依然心系祖国,对祖国的归属感已经成为肖邦弥留之际最大的心愿。1849年10月,年仅39岁的“钢琴诗人”肖邦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根据肖邦的遗嘱将他的心脏放在匣子里,从巴黎运回了华沙。肖邦的心脏被安置在华沙圣十字大教堂,这颗赤子之心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肖邦艺术创作的话题永远离不开对祖国华沙的爱国情感,但是在这个爱国主义情感的背后,是深深根植于肖邦血液里的民族文化。肖邦艺术创作体裁中民族风格的体裁主要有波罗涅兹舞曲、玛祖卡舞曲等。其中玛祖卡舞曲是其典型代表。玛祖卡舞曲是波兰乡土舞曲的一种,发源于三种三拍子的乡村舞曲,比圆舞曲要慢,重音强音落在第三拍或者第二拍。玛祖卡是波兰民间舞蹈的名称,起源于波兰。玛祖卡舞蹈是波兰民间舞蹈的一种,18世纪流行于欧洲各国。玛祖卡舞是波兰玛祖维亚地方的民族舞蹈。提起玛祖卡,首先想到的就是肖邦,肖邦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升华,将原来的节奏、旋律和声严谨化,将玛祖卡舞曲高度艺术化,具有高度的波兰民族文化色彩。
三、爱国主义音乐语言的运用
肖邦被称为“钢琴诗人”,“诗意”贯穿肖邦作品的始终。著名钢琴家傅聪认为肖邦之所以被称为“钢琴诗人”是因为他的作品是最接近于诗的。
但昭义认为肖邦作品中的诗意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情境一脉相承。肖邦作品中的诗意归根结底还是情,一种民族之情,一种爱国之情。在节奏上作品《c 小调革命练习曲》(又名华沙的沦陷)是肖邦心系祖国,在华沙革命失败之时所创作。结构宏大,气势磅礴。作品音乐语言丰富,最典型的就是节奏的运用,尤其是十六分节奏型连续的运用,使人产生一种紧张感,同时产生共鸣,想投身到肖邦的主观情感中去。紧张的节奏连续进行,革命的紧张感扑面而来,产生一幅激进的革命战士为自己祖国的革命事业而献身的画面,肖邦用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来书写自己的革命与爱国情感。在这个作品中,肖邦那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清晰可见。
见谱例1:
同时切分节奏的运用也是非常出彩,在连续的十六分节奏的运行中所产生的紧张感之外,肖邦还运用一些专属于这位“钢琴诗人” 的艺术特色。切分节奏的加入打破了常规的强弱规律。加入了浪漫的因素,在紧张的革命画面进行中,独特的节奏骨骼让音乐的情感更加细腻完整。加入细腻的情感流入,在浪漫主义时代背景下,作品始终带有浪漫主义因素的标识。在得知华沙沦陷之后肖邦内心十分痛苦,但是肖邦并没有就此悲伤沉沦,而是相信光明一定会到来。在旋律上,在肖邦的练习曲作品中,最大的特色是将作品的艺术性与技术性相结合,所以肖邦的练习曲依然可以成为音乐会上的演奏曲目。将练习曲的音型旋律化,在达到技巧练习的同时,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这也是肖邦练习曲作品区别于其他作曲家练习曲的原因之一。《c 小调革命练习曲》不仅仅是钢琴练习技术性必然会选择的一首曲目,而且还是音乐会非常喜爱的作品之一。作品在达到技术性练习的同时加入流畅的旋律,会让人在鉴赏音乐时进入到肖邦的主观爱国情感中去。见谱例2:
在和声的运用中,肖邦在音乐创作中,运用一些常规的和弦之外,还大量地使用不和谐的和弦,包括一些冷门的和弦,这些和弦的使用增强了肖邦的悲情意识。肖邦钢琴作品的真正成功其实在于和声的运用,艺术作品往往是和声的色彩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在《c 小调革命练习曲》 中,和声的和谐性与不和谐性的交错运动,在鉴赏音乐时形成一种多元的听觉体验,和谐性的和声运用是必然的,但是肖邦的练习曲的与众不同更多的是在于不和谐和声的运用,不和谐和声的运用,会让音乐之间的矛盾感加强,加强音乐的体验感,造成情绪波动。肖邦在运用一些常见的和弦,比如主和弦、下属和弦、属和弦等同时也会运用一些不常见的和弦,比如属变和弦、降六级和弦。见谱例3:
四、肖邦创作思想对当代艺术教育的启示
艺术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非物质需要。艺术属于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肖邦的音乐创作思想来自于祖国波兰革命事业的变化,创作的作品也是由于自己情感的波动而创作。包括对革命事业胜利的信心,以及在革命事业中所遭受挫折的痛苦感受,全部融入到音乐作品中去。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反映的是全面的社会生活,这是艺术的使命,也是艺术发生发展的规律。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和“艺考热” 的层出不穷。艺术也越来越普及化,艺术成为每一位学生的必修课,但是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也反映出问题,有一部分学生练成了一门技术却恨了一门艺术,成为了没有感情的练琴机器。在探讨肖邦艺术创作思想的同时带给我们对当代艺术教育的启示,肖邦作品中出现的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一生围绕着祖国波兰,在离开波兰定居巴黎之时带走了祖国的一杯泥土,肖邦因肺结核去世,最大的心愿是将自己的心脏送回祖国,肖邦一生为波兰而生为波兰而死。肖邦几乎所有的音乐作品都与祖国和民族相关联,他的音乐创作思想带给当下的艺术教育深深地启示。是让一个人的内心充满力量,更加关怀人民心系家国命运。在探讨肖邦的音乐思想时更多的是给予我们以爱国主义的艺术教育启示。
在西方音乐史的历史长河中,肖邦被誉为“钢琴诗人”,同时被舒曼评论为“ 藏在花丛中的大炮”。在短暂的三十几年岁月里,肖邦用羸弱的身躯扛起浪漫主义的大旗,成为浪漫主义时代一颗璀璨的明星。本文以肖邦艺术作品《c 小调革命练习曲》为切入点,分析肖邦的艺术创作思想,从而在当代的艺术教育领域得到一点启发。肖邦是波兰人民的骄傲,生于华沙,灵魂属于波兰,才华属于世界。纵观肖邦一生,以艺术为伴,家国为先。在进行艺术教育的同时将爱国主义情感作为艺术教育的必修课,是我们在肖邦身上值得学习的地方。
(作者单位:泰山学院音乐系)
参考文献:
[1]黄兴华. 《肖邦 C 小调夜曲 op.48no.1》创作与演奏分析[J]. 艺术大观,2023(03).
[2]王跃颖. 肖邦钢琴音乐的艺术特征及演奏技巧探析[J]. 明日风尚,2023(02).
[3] 陈思雯. 肖邦钢琴音乐的藝术特色及演奏技巧研究———以(升 c 小调夜曲)为例[J]. 艺术大观,2023(02).
[4]刘媛菁. 肖邦的音乐创作与波兰民族精神研究[J]. 黄河之声.2022(21).
[5]刘雨霖. 肖邦钢琴音乐的艺术特色及演奏技巧研究[J]. 戏剧之家.2022(25).
[6]蒋曦倩. 肖邦练习曲的演奏技巧分析[J]. 当代音乐,2022(09).
[7]韩锺恩. 哭也很美———于润洋(悲情肖邦)给出的美哭并及由此而流不尽的美泪[J]. 人民音乐,2022(08).
[8]沈婷婷. 肖邦幻想即兴曲乐谱与音响的分析启示[J].艺海.2022(06).
[9]丁超男. 从前奏曲“雨滴”看肖邦的诗人气质[J]. 大众文艺.2022(08).
[10]刘玮凝. 浅析肖邦夜曲的艺术特色及演奏特征分析———以 op.09. no. o1为例[J]. 黄河之声,2022(05).
[11]秦关. 论民间音乐节奏在肖邦钢琴作品中的呈现[J]. 当代音乐,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