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CFPS 的实证研究

2023-09-26 06:36陈俊慧
山东工会论坛 2023年5期
关键词:养儿防老社会保险养老保险

陈俊慧,姚 虹

(河南大学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党的二十大提出构建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我国已基本建成覆盖全民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灵活就业人员是提高参保率的“最后一公里”[1]。社会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不同,其更容易出现个体短视行为[2]31,一方面因为养老风险长期性、延时性的特征导致灵活就业人员养老风险意识淡薄[3];另一方面因为灵活就业人员考虑社会养老保险金费率与替代率关系,担心缴费水平与待遇水平不对等[2]28。这促使我们以发展的眼光审视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养老保险参保问题。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2020 年数据,将研究对象界定为15—60 岁的灵活就业人员,运用二元Logistic 模型探究何种因素影响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何种原因造成灵活就业人员不愿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灵活就业人员不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会造成何种问题?同时以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为导向,基于实证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一、文献综述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型灵活就业人员兴起。灵活就业人员的队伍不断壮大,面临的风险层出不穷。相对传统就业方式而言,灵活就业具有就业形式多样性、就业规律流动性、群体结构复杂性、经济收入复杂性、劳动关系不稳定的特征[4]。该特征的出现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出巨大挑战,加大了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的难度。目前,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问题已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问题

全国总工会的报告指出灵活就业人员中未参保人群是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难啃的“硬骨头”[5]。养老保险的身份差异性和地域性造成社会保险参保质量不高,灵活的就业方式使灵活就业人员身份不断转换,导致社会保险断保现象频发[6]。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还面临缴费基础高[7],缴费比例与灵活就业人员承受能力不对等[8]问题。灵活就业人员经济压力大再加上非强制性参保,导致养老保险参保积极性低。

(二)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影响因素

学者多从个体特征、工作因素、主观态度方面探究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影响因素。多数学者认为年龄、受教育程度、户籍制度是影响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重要因素。阳程文基于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行为模型得出年龄和文化层次与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率正相关[9]225;孙涛、谢东明基于社会融合视角提出户籍制度对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有显著影响[10];有学者认为收入低导致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低[11]。灵活就业人员选择参加职工养老保险还是居民养老保险也受工作收入影响,工作收入高则缴费能力强,更有可能选择职工养老保险[12]102。还有研究将主观态度因素视为影响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因素。灵活就业人员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信息了解程度的高低对参保行为起重要作用[9]225;孙萌以呼和浩特市为例指出除年龄、收入、受教育水平,政策了解程度也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意愿产生正向显著影响[13]。

(三)提升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的对策

针对灵活就业人员参保问题学者提出社会养老保险改革,此次改革要构建带有激励作用的缴费机制,对经济困难人群加大补贴力度[14],提高个人账户基金收益率[15]。构建灵活就业人员社保“三方机制”,由政府、主要用工方、灵活就业人员共同承担社会保障义务[2]100。加快养老保险统筹账户基金的全国统筹建设,建立社会保险信息库实现地市、省市的信息共享[16]。从观念、服务两方面改进养老保险管理机构的管理方式,树立灵活就业人员为主要参保对象,用人单位和个体劳动者为管理服务对象的观念。在服务方面要简化参保程序,改进服务手段[17]。

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多数学者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的研究集中在参保现状、制度改革等方面,部分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影响因素的研究采取案例分析方法,少有研究采取实证分析方法。在已有的实证研究中,多数研究将个体特征如年龄、户籍、受教育水平,工作因素以及主观因素纳入实证检验,忽视了社会保障因素以及养儿防老观念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本文试图对以往的研究进行补充和解释,并在内容上有一定的创新。

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基于具有全国代表性的2020 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利用二元Logistic 模型实证分析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影响因素;在借鉴已有文献的基础上从工作因素、保障因素、主观态度因素、个人内在因素四个层面中选取14 个解释变量,探究各解释变量是否影响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最后,通过组间均值差异检验和组间中位数差异检验进一步证明社会养老保险参与率低易造成收入不平等问题。

二、数据、变量与模型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该研究基于2020 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简称CFPS),该数据是一项全国性的、大规模的社会跟踪调查项目。该数据的样本规模达16000 户,覆盖25 个省/市/自治区,具有全国代表性。其问卷包括个体、家庭、社区三个层次,能够反映人口迁移、工作情况、社会保障情况、家庭关系。

本文根据灵活就业的定义来界定灵活就业人员。灵活就业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不存在正式劳动关系、独立于用人单位之外的就业形式[18],以灵活就业方式获取劳动报酬的就业人员属于灵活就业人员。在问卷基础上保留在业人员数据,剔除男性60 岁以上的劳动者,女性55 岁以上的劳动者。在对年龄筛选后,剔除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员,剔除农业工作者、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军人,再剔除缺失值后得到7462 个样本。

(二)变量说明

1.被解释变量

被解释变量为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此参保行为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灵活就业人员是否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二是基于参保行为考量参保率,参保人数占灵活就业人员总人数的比例即为参保率。

选取问卷中“您是否参保了基本养老保险?”这个问题来衡量。问卷中基本养老保险包括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本文将其称为“社会养老保险”。

2.解释变量

在相关文献的研究基础上选取保障因素、主观态度因素、工作因素、个人内在因素四个维度。保障因素含有三个评价指标:医疗保险参保情况、商业养老保险参保情况、工作保障。主观态度包括调查对象对政府信任程度、对养儿防老观念的认同感以及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认可度。工作因素由工作安全满意度、年工作收入、工作总体满意度三个解释变量组成。个体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户籍所在地四个解释变量。变量的具体解释见表1。

表1 变量解释

3.变量描述性统计

在选取的样本中,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有437 人,占比6.05%。具有工作保障的灵活就业人员占3.19%,没有工作保障的灵活就业人员占96.81%。参加医疗保险的占90.48%,可见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参保率较高。商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35 人,占比1.87%。工作收入的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3,均值为1.58。说明灵活就业人员工作收入集中在中低水平。样本统计结果显示年龄均值为2.24,年龄在15—30 岁的灵活就业人员占比18.75%,31—45 岁占比38.71%,45—60 岁占比42.54%。可以得出灵活就业人员多集中在中老年群体。教育程度的均值为2.11,说明灵活就业人员的教育水平集中在初中上下。灵活就业人员样本中男性人数占比58.85%,女性人数占比41.15%。农业户口有6338 人,占比85.09%。非农业户口即城市户口有1102 人,占比14.79%。具体样本描述性结果见表2。

表2 样本描述性统计

(三)模型设定

由于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情形仅有参加和不参加两种情形,为二项分类变量,因此本文采取的研究方式是二元Logistic 回归。基本回归方程如下:

连接函数即对一件事情的发生比(odds)取自然对数,基本回归方程进行自然对数单位转换后得:

其中,Xn表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n表示解释变量的个数;β0表示常数项,βn表示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反映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意愿的方向和程度。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回归系数每增加一个单位,logit(p)也随之增加。若logit(p)随之减少,则证明回归系数为负。回归结果以风险比(OR)的形式呈现。OR>1 时,说明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正相关,反之则负相关。解释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被解释变量会增加OR-1 倍。

在研究解释变量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因素时,建立四个模型进行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实证分析步骤如下:第一步,在模型中引入保障因素变量(工作保障、医疗保障、商业养老保险),得到模型一和回归结果;第二步,在模型一的基础上引入主观态度因素变量(养儿防老观念、社会保障认可度),得到模型二和回归结果;第三步,在模型二的基础上引入工作因素变量(工作收入、工作安全满意度、工作总体满意度),得到模型三和回归结果;第四步,在模型三的基础上引入个人内在因素变量(年龄、受教育程度、户籍所在地),得到模型四和回归结果;最后对四个模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若P>0.05 证明拟合状况良好。

三、实证分析

(一)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

将解释变量分为四个维度,运用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法探究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的相关度。对相关系数和显著性进行判定,剔除与被解释变量无关的解释变量,通过检验的解释变量可引入回归分析模型。

1.保障因素与被解释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如表3 所示,工作保障、商业养老保险的显著性均在0.01 以下,医疗保障的显著性在0.05 以下。说明这三个变量可能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行为有显著影响,均可引入Logistic 回归模型。

表3 保障因素与被解释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2.主观态度与被解释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在主观态度方面,如表4 所示,养儿防老观念认可度在1%水平上显著。其系数为负,说明养儿防老观念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行为有负向影响。政府信任度、社会保障问题认可度的显著水平在10%以上,未通过检验不能引入Logistic 回归模型。

表4 主观态度与被解释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3.工作因素与被解释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工作因素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体现在工作安全满意度、工作收入和工作总体满意度三个方面。如表5 所示,工作安全满意度、工作收入在1%水平上显著,工作总体满意度在5%水平上显著,均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具有积极影响。

表5 工作因素与被解释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表6 个体因素与被解释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4.个体内在因素与被解释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个人内在因素中教育程度、户籍所在地两个变量在1%水平上高度显著,说明这两个变量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有显著影响,可将其引入Logistic 回归模型中。性别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将其剔除。年龄变量虽未通过相关性分析,但已有研究证明年龄是影响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因素,因此将其引入回归模型。

5.方差膨胀因子检验

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出10 个解释变量,分别是工作保障、医疗保障、商业养老保险、养儿防老观念、工作收入、工作安全满意度、工作总体满意度、教育程度、户籍所在地、年龄。由于解释变量数量过多,为避免解释变量之间相互干扰影响显著性,选择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显示VIF =1.14 证明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问题。

(二)回归结果分析

通过Stata16.0 软件对四个模型进行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各解释变量的显著性反应其研究意义。霍斯默-莱梅肖(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见表7)均大于0.05,表示接受零假设,即回归模型拟合状况良好。逐步加入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加入新的解释变量能够证明不存在遗漏变量偏差造成的内生性问题。因此,模型四能够较全面地反应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影响因素,适宜作为最终研究的回归模型。

表7 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 回归结果

1.保障因素

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灵活就业人员的工作保障(P<0.01)、医疗保障(P<0.05)对参保行为有显著影响,商业养老保险没有显著影响。具有工作保障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概率比未参保者高5.37(OR=6.3675)倍,即高出537%。参加医疗保障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概率会比未参加医疗保险的高0.71(OR=1.7055)倍,即高出70%。

商业养老保险不再显著可能是商业保险属于商业行为,缴纳保费的额度高。灵活就业人员多为中低收入者,因此参加商业养老保险的人较少。首先与商业养老保险相比,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由国家给予一定补贴,体现社会共济的特点。其次社会养老保险的风险小,灵活就业人员的老年收入更有保障,是中低收入灵活就业人员的更优选择。

拥有工作保障与医疗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具备更高的社会保险意识。这是因为缴纳医疗保险和享有工作保障的灵活就业人员能够体会到社会保障分散风险的作用,对社会保障的认可度会更高。因此他们对社会养老保险的需求会更大,参保意愿更强烈。该研究结果证明,加大社会保险的宣传力度从而增强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意识,有助于提高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率。

2.主观态度因素

在主观态度因素中,养儿防老观念(P<0.01)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有显著影响。认同养儿防老观念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概率是未参保的0.71(OR=0.7073)倍。说明养儿防老观念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概率呈现负向影响,认同养儿防老观念的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概率更低。

养儿防老观念有明显的代际差异,年龄越大养儿防老观念越强[19]。灵活就业人员中31—60岁的人数占80%,对“养儿防老”具有一定的依赖性。他们依然将养儿防老作为一种养老策略,倾向于家庭养老,由子女提供代际支持、精神慰藉。因此,对养儿防老观念持认可态度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意愿低。郑志丹、郑研辉基于IV-Oprobit 模型证明“养儿防老”与“社会养老”并非替代品,而是呈现出共同促进效应[20]。相关研究结论也表明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能够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21],因而应让认同“养儿防老”观念的灵活就业人员认识到社会养老保险“锦上添花”的作用。

3.工作因素

在工作因素中,工作收入(P<0.1)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有显著影响,工作安全满意度与工作总体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工作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概率会增加0.15(OR=1.1484)倍。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一个理性的消费者会根据其一生的收入安排自己的消费和储蓄。灵活就业人员收入水平低且每月收入和支出都具有不确定性,只有在收入结余的情况下才会产生预防性储蓄行为,才有可能考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因此,收入水平与养老保险参保行为成正比,工作收入高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概率更大。

当前的社会保险制度加剧了收入不平等与收入差距[22]。对于中低收入的灵活就业人员而言,社会养老保险的福利效应是具备不确定性的,若未来收益低则会降低灵活就业人员的福利。同时缴纳社会养老保险对生活消费产生挤出效应,灵活就业人员的缴纳成本太高,因此收入低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概率更低。未来,灵活就业人员的规模会持续增大,因而要降低社会养老保险费率,加大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与激励。

4.个体内在因素

模型四在保障因素、主观态度因素、工作因素的基础上,引入个人内在因素。其中,户籍所在地(P<0.01)、教育程度(P<0.01)和年龄(P<0.05)均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有显著影响。教育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概率会增加0.44(OR=1.4359)倍。户籍所在地每增加一个单位,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概率会增加2.83(OR=3.8306)倍。年龄每增加一个单位,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概率会增加0.18(OR=1.1780)倍。

当灵活就业人员把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看作一种储蓄行为时,受教育水平影响他们更愿意选择短期投资或银行储蓄来获取即时利益。样本中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6560 人,占90.48%。医疗保险参保率高的一个原因是其能够在短期时间内享受到医疗保险的保障功能,养老保险的长远利益则不能提高灵活就业人员的积极性。

灵活就业人员样本中85%为农村户口,他们往往选择年轻时在城市打工,到达一定年龄后选择回老家养老。同时他们还存在自饱自足的小农思想,认为自己的储蓄能够支撑年老时期的消费,因此并不愿意分出一部分储蓄缴纳社会养老保险。

灵活就业人员年龄越大越倾向于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当年龄逐步攀升,灵活就业人员所获得的收入会因时间或身体状况等原因逐渐减少。年龄越大,他们对养老风险的感知越强烈。为了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目标,他们会提前考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

(三)稳健性检验

部分可观测的二元Logistic 模型存在样本损失问题,可能会产生基准回归结果不稳健的问题。本文通过更换解释变量和增加控制变量的方法检验基准回归结果的稳健性。

1.更换解释变量

医疗保险包括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不同于基准回归中参加医疗保险赋值为1,这里缩小医疗保险范围,将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赋值为1,其他的赋值为0。个人工作收入高低的自我判断也可能影响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的选择,因此选择问卷中“收入在本地的位置”来替代工作收入这一解释变量。表8 第二列为更换解释变量后的回归结果。系数正负、估计值和解释变量的显著性与基准回归结果基本一致,证明基准回归结果具有稳健性。

表8 稳健性检验结果

2.增加控制变量

针对可能存在的遗漏变量问题,通过加入更多的控制变量来缓解此问题。根据中国传统观念,家庭成员人数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自身健康状况也可能会影响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决策,身体欠佳的会更倾向于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表8 中第三列为增加控制变量后的回归结果。系数正负、估计值和解释变量的显著性与基准回归结果基本一致,证明基准回归结果具有稳健性。

(四)进一步讨论

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低会导致养老金收入不平等,拉大收入分配差距。表9 报告了2020年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和未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员的年税后工资收入、年福利金额与社会保险支出。从均值和中位数可以看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具有更高的工资收入、福利金额和社会保险支出。高收入的灵活就业人员具有更高的社会保险支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概率也更高,那么低收入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概率会偏低。社会保险有助于缓解老年客观贫困,社会养老保险更是起决定性作用[23]。收入低的灵活就业人员不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老年消费依赖于存款或子女经济支持,容易陷入老年贫困。由此看来,在工作时期的收入差距会一直延续到老年时期,社会养老保险还会拉大年老时期的收入差距。

通过组间均值差异检验和组间中位数差异检验可以得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和未参保者的各项收入和社会保险支出均值、中位数差异显著,具体检验结果见表10。进一步证明灵活就业人员中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往往是收入高、福利金额高、社会保险支出高的那部分群体。灵活就业群体中社会养老保险呈现出“富人俱乐部”现象,易产生公平性问题。如果能够提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促使收入高和收入低的灵活就业人员都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他们的老年收入差距会缩小,问题会有所缓解。

表10 组间均值差异检验和组间中位数差异检验

(五)研究结论

运用2020 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的数据研究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保障因素中的工作保障、主观态度因素中的养儿防老观念、个人内在因素中的户籍所在地和教育程度在1%的水平上正向显著影响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概率,工作收入高、受教育程度高、非农村户口的灵活就业人员更倾向于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个人内在因素中的年龄和保障因素中的医疗保障在5%的水平上正向显著影响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概率,参加医疗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同时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概率更高;工作因素中的工作收入在10%水平上负向显著影响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概率,不认同养儿防老的灵活就业人员更愿意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此外,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和未参保者在老年时期的收入差距会拉大,易造成老年收入不平等问题。

四、促使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相关建议

(一)提高灵活就业人员收入水平

工作收入对灵活就业人员有显著影响,提高工作收入是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的根本之策。可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或提供就业支持。企业或当地政府可以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职业培训,激发自我成长动力。灵活就业人员通过培训获得专业技能、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人力资本的增加,改变其收入上的弱势地位,预防就业困境。对于高收入的灵活就业人员,政府要引导其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薛惠元通过多个养老金测算模型得出在同一缴费水平下,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替代率、投入产出比、养老金水平都高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2]96-100。政府也要加大对缴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的补贴力度,提高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积极性。

(二)改善政策宣传方式,降低文化程度对参保行为的影响

依据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灵活就业人员处于次要劳动市场,教育和培训对灵活就业人员的收入提高作用微小,且灵活就业人员学习动力不足,社会保险知识培训对他们而言见效甚微。相较之下,采取灵活易懂的政策宣传方式,减少文化程度对参保行为的影响。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宣传社会保险政策,改变他们社会保险无用的观念;通过短视频平台讲解社会保险的缴费比例、缴费年限、待遇水平,使灵活就业人员在空闲之余学习社会保险知识。同时,政府要做到政务公开透明,让缴纳社会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了解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情况,增强政府信任度。政府可以开通政策反馈渠道,鼓励他们提出关于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的意见,逐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

(三)打破户籍壁垒,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

养老保险仍为省级统筹,属地化管理体制造成不同省份经办标准、经办效率、缴费规定、业务流程无法达成一致。灵活就业人员跨省份缴纳养老保险需要建立新的社保账户,将异地账户进行转移,但仅限于个人账户金额。同时,灵活就业人员受个人能力和知识水平限制,在转移接续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阻碍,易出现脱保现象。

我国养老保险统筹政策于2022 年1 月落地,在推进养老保险统筹的过程中对社会养老保险实行“垂直管理”。一是要完善转移接续制度。城乡之间、不同省份之间在管理社会养老保险时要使用同一套管理办法、管理标准与管理系统,待遇水平可根据不同省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适度调整,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折算。各省份通力合作,改变以往各省份社会保险独立运行的局面,排除户籍、居住地对居民参保的阻碍。二是要建立全国性的社会保险服务平台。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优化服务事项,对服务系统全面升级,将省级、市级、县级的社会保险数据汇总,纳入全国社会保险数据库,实现全国社会保险数据实时传递和共享。而研究证明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导致征缴积极性下降,财政负担增大[24]。因此,应尽快出台激励机制规范征缴行为,提高征缴积极性。

(四)合理确定养老保险缴费基数,降低养老保险费率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行为是一种有限理性行为,不仅受个人内在因素影响还受养老保险政策等外部政策影响[25]。养老保险政策中的社会养老保险缴费总额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养老保险缴费总额离不开费基与费率。在缴费基数方面,我国下限为社平工资的60%,上限为社平工资的三倍。灵活就业人员中的低收入群体的月收入远低于社平工资,会造成沉重的缴费负担。孙涛利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系统测算,在放开参保限制允许补缴15 年保费的假设下,按照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100%、60%、40%缴费都能够保证基金收支平衡且略有结余[26]。基于此,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可实行弹性缴费方式。缴纳社会养老保险可选择按月、按季度、按年缴纳,低收入群体可低于60%的下限按实际收入缴纳,高收入群体可超过上限多缴纳一定额度。

在费率方面,我国低收入群体的实际费率高于名义费率[27]。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费率偏高对基金平衡产生负向影响,降低费率会提高基金平衡能力,促进基金的可持续性[28]。为避免依附财政且兼顾公平,应允许灵活就业人员根据自身月收入自行选择缴纳比例。目前河南针对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政策中提到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可按20%的比例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设置了15 个档次可自行选择。对灵活就业人员中的低收入群体应设置更灵活的缴费机制,但是要注意针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缴费机制既要保持独立性也要与现有的缴费机制有效衔接,保持统一的给付水平。

猜你喜欢
养儿防老社会保险养老保险
社会保险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THEBUSINESS OF BEING BORN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现代戏曲——养儿防老
社会支持对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退休后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