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金英,张晓飞
(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2020 年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把劳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1],对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做出了整体部署。由此可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劳动教育。新时代,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成为一项重大且紧迫的课题。
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是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形成纵向衔接、横向融通、纵横相接的教育体系。该体系以大中小学学生为立足点,以劳动教育为引领,以提升各阶段学生劳动素养与劳动能力为宗旨,兼具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阶段性与综合性,突出不同学段的差异性与系统性,体现劳动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征性与共通性[2]。因此,深刻理解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的内涵,是进一步探讨其价值、原则与路径的有效前提。
国内外学者对劳动教育及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相关内容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梳理前人已有的学术成果,有利于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卢梭(1983)认为,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使孩子在生活中更加自主独立[3]。费希特(2003)认为,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在劳动教育的影响下,人能够在生活中更加自主独立[4]。徐溪远(2017)认为,在劳动教育中锤炼意志、掌握技能、激发潜能是劳动教育的目标[5]。班建武(2019)分别从劳动教育的立场、劳动教育的内容与劳动教育的实践等多角度对其内涵特征做了系统的表述[6]。顾建军和毕文健(2019)挖掘了劳动教育的独特功能,并从政策保障和文化环境两个角度分析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构建的内容[7]。王玲(2020)基于新时代劳动教育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明确提出了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的路径[8]。李成(2020)认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教育的内容应从三方面要求着手,主要包括层次性要求、主体性要求与保障性要求[9]。徐曼和张治夏(2022)认为,要以学生身心发展、立德树人、劳动教育为规律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同时也强调了加强整体统筹的措施[10]。
综上所述,相关学者对劳动教育及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引导与理论基础。但从目前来看,相比于劳动教育,相关学者关于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实施路径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需要进一步扩展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的研究视角,以大学、中学、小学三阶段为研究对象,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可行的实践路径。
“劳动教育必然要体现劳动之于人的存在、之于人类社会的改造价值,否则既可能失去‘仰望星空’的站位,也可能失去‘脚踏实地’的品格。”[11]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既有利于构建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也有利于提升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提出了培养时代新人的目标,还提出了劳动一体化建设的新要求,这为新时代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指明了方向。在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能够引导各阶段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增强青年学生的劳动文化认同感,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具备创新性的劳动技能。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能够在青年学生的整个受教育阶段,通过劳动教育构建具有时代精神和劳动精神的成长体系,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劳动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真知识,这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劳动既包括脑力劳动,也包括体力劳动,青年学生能够在多种形式的劳动中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并在劳动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劳动教育一体化不仅使各阶段学生体悟到劳动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幸福感与获得感,还能加深其对劳动教育培养时代新人的认识,激发艰苦奋斗的精神动力,成为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时代新人。教育对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加大对劳动教育事业的重视,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人才资源支撑与创新动力。通过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各阶段学生可以在劳动实践中培养自身的主动性与创新性,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规划未来的职业方向。因此,坚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可以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担当精神与合作精神的时代新人。各阶段学生要不负历史使命,不负时代托付,始终坚定前进信心,努力争做有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12],这充分表明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同时劳动教育在培养造就合格人才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新时代,国家提出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是为了使学生从小接受劳动教育,以培育更多具有劳动精神、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因此,在进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大中小学各阶段的育人价值。一方面,这有利于为立德树人创造精神动力。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对于国家、社会及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劳动精神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为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因此,立足新时代,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与个性化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引领学生涵养劳动精神。引导小学生树立劳动意识,摆正劳动态度,了解劳动属性;引领中学生培养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技能;引领大学生积极培养创新创业、艰苦奉献、勤俭节约的劳动精神。总之,坚定不移地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使劳动精神在整个社会范围内更好地传承,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面,有利于为立德树人架构品质桥梁。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是劳动教育的价值所在,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能够使学生在整个教育阶段的劳动教育影响下,积极树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劳动观念,主动与不愿劳动的错误观念做斗争,自觉抵制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为立德树人架构品质桥梁。为了培养勇担重任的时代新人,要坚决落实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对青少年从小进行劳动教育,以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综上所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并积极推进。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13]。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能够形成一条贯穿于学生整个教育阶段的劳动教育链,使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能接受到具有层次性的劳动教育,从而在实践性、创新性等层面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力的支撑。这不仅对促进各阶段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还是形成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够通过劳动活动形成初步的劳动认知,并且在活动中锻炼自身的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而劳动认知的确立与基础能力的培养能够为学生接受更高层次的劳动教育提供准备条件,从而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中学阶段的劳动教育要求更为明确,其重点会逐渐转向职业技能与实践操作等层面,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劳动提升职业素养及对未来职业发展做好规划的能力,这为学生成才奠定了基础。大学阶段的劳动教育既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水平,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参与创新创业、实习实训、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中涵养其独立思考、创新精神、甘于奉献等重要素质,以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目标。因此,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能够从多层次为学生构筑一个无缝连接的教育平台,它的有效推进是构建全面发展人才培养体系的条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工作的有效落实,能够将劳动教育融入到各阶段学生的日常学习和实践活动中,进而让各阶段学生学以致用,并将学科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从而更好地促进各阶段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需针对大中小学不同阶段开展劳动教育,最终落脚到广大青年学生能够对“劳动”有所体会、有所了解、有所行动,从而展现良好的劳动教育效果。劳动教育目标的优化与劳动教育内容的完善,是取得劳动教育整体效果最优化的重要步骤。一是从劳动教育目标角度而言,根据国家所提出的“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目标,坚持以劳动为核心理念,对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学的阶段性目标做好明确规划,坚持整体统筹,使小学以学生对劳动意识的启蒙作为阶段性目标、初中以学生对劳动知识的深化作为阶段性目标、高中以学生对劳动素养的提升作为阶段性目标、大学以学生对使命担当的强化作为阶段性目标。二是从劳动教育内容角度而言,劳动教育内容与劳动教育效果是存在内在联系的。“内容设计有偏差,必然会影响实施的成效。”[14]因此,为了提升劳动教育一体化效果,需要对各阶段劳动教育的内容进行科学的设计。为了更好地完善各阶段劳动教育的内容,需要以学生为立足点,依据各阶段学生的特点设计劳动教育内容,使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学阶段的教育内容分别以“启蒙性”“体验性”“常识性”“理论性”“创新性”为主。探寻各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层层递进的模式优化劳动教育内容体系。综上,实现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能够科学规划各阶段教育目标与内容,进而提升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效果,推动劳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深刻把握其在实践过程中所遵循的劳动教育方向的一致性、劳动教育内容的衔接性、劳动教育方法的适配性与劳动教育过程的贯通性原则,以便更好地促进劳动教育在大中小学各阶段中的深度融合与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15]此论断为劳动教育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方向指引,因为育人方向是否正确对各阶段劳动教育的实效性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只有把握好各阶段的育人方向,才能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因此,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的实施需要各个阶段始终秉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指引下全面开展劳动教育。具体来说,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下的劳动教育应注重各阶段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形成以奋斗精神为重点的价值观。此外,社会主义教育内容的完善离不开劳动教育内容的补充,且劳动教育对各阶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要在社会主义理念指导下积极发挥劳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作用,为我国的未来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坚持衔接性原则是保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内容连贯性的重要引领,但注重衔接性并不意味着各阶段劳动教育内容完全一致,而是坚持劳动教育内容的有序性,即根据各阶段学生的发展规律与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因材施教,实现有效衔接。首先,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信息理解能力相对薄弱,在小学阶段加大劳动教育的实操强度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这一时期的劳动教育内容以“劳动与生活”为主,引导小学生在生活中树立劳动意识;其次,中学阶段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且学习能力强,这一时期的劳动教育内容以“劳动与技能”为主,提升中学生实际劳动技能水平,为大学开展劳动教育工作奠定基础;最后,大学阶段的劳动教育更加注重对大学生关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等价值观的培养,这一时期的劳动教育内容以“劳动与社会”为主,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奉献社会的劳动实践中汲取经验,涵养劳动精神。“劳动与生活”“劳动与技能”“劳动与社会”体现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内容的阶梯式深化,这个过程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既保证了各阶段教育内容的衔接性,也发挥了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
各阶段劳动教育的方法是受教育内容与教育目标影响的,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都能呈现出明显的特征差异,而实现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三者相互匹配,是推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关键要素。要根据各学段特征,从学生视角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劳动教育方法,坚持适配性原则,以强化各阶段教育方法与教育内容的契合度。根据小学阶段学生对劳动缺乏系统的了解,即劳动认知尚浅的特点,对其采用鼓励教育法,以鼓励的方式指导学生参与劳动,提高学生的劳动热情,增强学生的劳动体验感;根据中学阶段学生对劳动有了基本认知但在劳动实践中分析问题能力不足的特点,对其采用实践教育法,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明辨是非;根据大学阶段学生善于创新的特点,对其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以开设劳动教育课与社会研讨的形式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
推进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要坚持教育过程的贯通性原则,这主要围绕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进行。一方面,从劳动教育的横向来看,促进各阶段劳动教育在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连通”是时代所需。立足家庭、学校与社会,强化劳动教育在三者之间的合理融入,形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综合育人模式,充分发挥三者合力的作用,增强各阶段劳动教育过程的贯通性,以达到育人的目的。另一方面,从劳动教育的纵向来看,促进大中小学各学段劳动教育之间的“连通”是现实所求。连通与断层相对应,即遵循学生于各阶段发展的规律性,科学设计教育内容并强化内容的衔接性,实现劳动教育内容与其他育人内容良性协同,促进劳动教育整体性与阶段性的有机统一。
为了更好地推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工作的开展,要在深刻掌握其实践原则的基础上,完善劳动教育一体化保障机制,搭建劳动教育一体化课程建设体系,形成劳动教育一体化协同育人格局,构筑劳动教育一体化资源共享平台,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工作具有周期性长的特点,这项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需要行政手段的宏观调控。因此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通过政策保障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工作的平稳运行,用政策来“明确不同学段劳动教育的层次性、衔接性,确定各学段劳动教育的要点”[16],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作用至关重要。这主要从教育内部与教育外部两个角度深入。一方面,建立以师资培训一体化为核心的反思型保障机制。不难发现,大中小学各阶段的师资力量与质量都处在一定的困境之中,合理推进大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是确保劳动教育有效推进的关键举措。当前“双减”政策在我国正盛行,这对于劳动教育来说既是一种优势也是一种挑战。因为在此政策影响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渐增多,而各学段师资力量会显得短缺。因此,为了全面提升各阶段教师的劳动素养,要加大对大中小学师资培训方面的力度,将劳动教育融入到专门培训实践中,从而保障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建立以经费投入为基础的生态型保障机制。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必然涉及经费、资金的问题,政府要加大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财力方面的重视程度,通过政府拨款、企业赞助与直补到校的方式加大校内外劳动教育场地建设投入力度。各部门明晰责任所在,全力完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保障机制。此外,还应该构建劳动教育一体化安全保障机制。为了提高大中小学学生劳动安全意识,增强学生科学评估劳动任务与劳动实践活动风险系数的自觉性,政府应该统一制定相关劳动教育安全保障制度,以确保劳动教育在大中小学各阶段得到有效实施。同时,科学制定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行前备案与活动风险应急预案对保障大中小学各阶段学生安全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制定劳动教育一体化安全保障机制主要是为了提高大中小学各阶段学生的安全意识与技能,进而增强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这不仅需要政府的切实努力,也需要家庭、学校的共同参与及协调配合,使政府、家庭、学校各方落实落细相关责任,共同为学生排查安全隐患。这是因为制定劳动教育安全保障机制只有在政府、家庭及学校各方中形成共识并切实执行,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譬如:为了使孩子在参与学校或社会组织的各种劳动实践活动中具有一定的安全保障,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孩子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险,这无疑是一种有效的保障措施。总而言之,健全系统的劳动教育机制是发挥劳动教育育人功能的支持和保障[17]。为了推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的全面落实,必须重视加强以师资培训一体化为核心的反思型保障机制与以经费投入为基础的生态型保障机制及劳动教育一体化安全保障机制建设。只有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才能更好地保障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顺利推进。
完善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体系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内容,促使劳动教育内容与其他育人内容形成协同效应,以确保课程资源的丰富性。
一方面,科学构建“劳动教育+X”课程内容框架。实现将劳动教育与其他教育相互融合,加大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之间的联系,避免因劳动教育的散点化导致课程之间出现断层。譬如,以思想品德课与思想政治课为基点,实现劳动教育与其协同育人,既培养了各阶段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又能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此外,将项目教学法融入到劳动教育中,打破“课”的边界,整合资源,建立课程理论—校内工坊—实践基地互相配合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劳动体验中将知识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同时,应该加大对“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劳动教育+职业规划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视。目前,职业规划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中小学阶段相对不足,这不能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功能,因此加大推进大中小学职业规划教育一体化与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同样重要。应当在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中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使学生在加深对职业了解的同时树立积极劳动的意识。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以鼓励多方力量积极参与配合,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另一方面,变革劳动教育一体化课程评价方式。“结合劳动教育本质,劳动课程的评价方式不再局限于量化的试卷考察,而是将日常观察、发展评估、综合素质、质化考量纳入其中,切实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用、有所行。”[18]在评价的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各阶段劳动教育课程的特点设定不同级别的评价标准,这主要以层次化的形式呈现。同时要坚持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同频共振,二者的结合不仅能够使大中小学各阶段的课程目标与内容衔接性更强,还能进一步优化劳动教育课程的整体效果。
众所周知,家庭、学校、社会对办好劳动教育都有责任。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坚持以学校为主阵地,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新格局至关重要。首先,以发挥家庭滋养力为基础,促使劳动教育一体化由外源转为内生。家长要有角色意识,为孩子做好榜样示范,积极培育孩子在大中小学各阶段尊崇劳动、热爱劳动的优良家风。父母要多为子女创造劳动机会,让子女在日常劳动中体验劳动状态,提高其自觉参与劳动的热情,使劳动教育由“学习劳动”转为“学会劳动”。其次,以发挥学校育人能力为主导,促使劳动教育一体化由守旧转为创新。学校是发挥立德树人功能的主阵地,要注重创新育人内容与形式,通过在校内搭建劳动实践场所的方式营造学校劳动氛围。一方面,通过组织邀请劳动模范进校园的活动来宣传劳动精神,让各阶段学生切身体会劳动最光荣的价值,以奋斗精神和工匠精神为引领,通过列举生动案例教育各阶段学生掌握精神内涵与实质;另一方面,通过利用草场、林场等自然资源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为学生营造校园劳动环境。最后,以发挥社会影响力为辅助,促使劳动教育一体化由知行脱离转为知行合一。社会各阶层要肩负育人责任,共同营造劳动教育育人氛围,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社会公益组织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为大中小学各阶段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劳动实践机会。同时,社会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劳动技能大赛与劳动创新创业能力大赛,以比赛的形式促进劳动教育的发展,夯实青年学生的健康体魄。总之,新时代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需要形成劳动教育一体化协同育人格局,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协同育人格局的形成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的相互配合与协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形成协同育人的氛围,从而促进劳动教育在大中小学各阶段实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
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是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各级部门要坚持开放共享的原则,拓宽经验分享领域,实现各阶段区域学校间资源共享。一方面,依托互联网,构筑线上网络空间平台。以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特点为依据,建设开放的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使各阶段劳动教育优质课程资源与创新项目案例在App、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得到传播,从而使大中小学教师相互借鉴教学经验,为其更新知识结构、加大知识储备提供丰富的资源保障。依托互联网搭建线上网络空间平台,可以促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的有效推进。相关的教学资源可以通过此平台打破时间与地域的限制,实现资源共享与传播,从而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便捷和多样化的学习机会与体验。同时,为了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实时互动、远程授课等操作,使教育变得更加灵活、可持续。另一方面,完善劳动教育一体化管理机构建设,加强线下研讨沟通。通过举办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研讨会的方式分析劳动教育的相关政策,分享优秀的教学案例和具有代表性且能够反映劳动精神的经典事例,使劳动教育工作得到实质性进展。同时为了更好地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工作,应该以开放的心态比较国内外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实现在比较中创新,在创新中进步。此外,可以在大中小学不同阶段选择优秀教师到国外交流学习,相互研讨教学经验,以提高其协同劳动教育的能力。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在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各阶段学生劳动素养水平的提升具有直接的影响。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的实践原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积极倡导全社会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努力营造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协同、综合育人的良好局面,使劳动教育在大中小学各阶段真正发挥育人作用,以助推个人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