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国越,何文美
(1.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办公室,广西 南宁,530008;2.广西中医药大学 图书馆,广西 南宁,530001)
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身心健康是职工持续开展工作、促进组织永续发展的重要前提。随着事业单位“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以高校为代表的事业单位“非升即走”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实施,教职工不仅面临职务职称晋升的压力,也面临教育教学逐步加码的问题,其精神压力和思想负担与日俱增,出现了一些高校多名英才突然离世的事件[1]。近年来以高校为代表的事业单位职工职业健康和劳动保护问题成为了学术界讨论的重要话题。
加强全体国民的身心健康是推进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托底性工作,一定程度上影响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质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2]。国家先后于2016 年10 月、2019 年6 月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明确,要突出“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建设健康中国战略主题,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控烟、心理健康促进、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癌症防治等15 个重大专项行动,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高人民健康水平[3]。这些重要制度文件,进一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在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全面加强全民身心健康建设发挥了“四梁八桩”的重大作用。在党和国家的高位推动下,地方政府把健康中国建设纳入地方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出台了相应的落实健康中国建设实施方案。加强以高职院校为代表的事业单位职工心理关爱问题逐步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坚守防控一线的职工身心健康问题受到了各级地方政府和工会部门的高度重视,通过建立心理关爱驿站等加强关心关怀,助力推动我国疫情防控平稳进入防疫政策转变阶段。
当前,我国人口出现了61 年来首次负增长,叠加劳动年龄人口下降、消费能力乏力,未来人口红利可能消失,面临人口“灰犀牛”风险逐步增大。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急需从依赖劳动人口数量向劳动人口质量加速转变,急需通过深入实施健康中国建设,有效破解当下人口“灰犀牛”问题。然而,在加强事业单位职工心理关爱体系建设中,各高职院校的重视程度不一,出现工作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政策执行存在不同程度的虚化。国家不断加强职工心理关爱政策供给,以此来提高各地政府加大健康中国建设的力度。但囿于财政投入有限、创新开展不足、治理能力不高等,事业单位职工心理关爱方式较为单一,仍是依赖上级指令,被动落实工作要求,无法结合本地实际进行自我探索与创新。加之缺乏社会组织与广大职工的积极参与,不仅导致职工心理关爱被排斥在单位的重要事项之外,也因关注度不足而存在被“边缘化”的风险。
自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国家战略,健康水平、健康生活、健康服务、健康保障、健康环境、健康产业和健康文化等主题成为了当前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已有研究不仅全面阐述了健康中国的内涵与实现路径以及健康中国战略的地位、作用与基本要求[4],还在推动体医融合[5]、全民健身[6]、太极拳健身[7]、健美健身[8]、全民医保制度改革[9]以及健康管理体系健全[10]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研究成果。在健康中国建设这个场域中,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职工身心健康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尽管如此,围绕加强以高职院校为代表的事业单位职工心理关爱主题的研究成果不多,已有研究更多地从工作实践角度对事业单位职工心理关爱的做法进行宣传,对工作实践中形成的经验亮点进行介绍,而从纯学术的角度探讨加强事业单位职工心理关爱研究还有待深入推进。
首先,第一类研究聚焦落实全方位关爱主题,加强职工身心健康全周期建设,不仅要给予其良好的工作环境,更应该注重加强与员工心灵的沟通。温莹莹(2022)认为要围绕职工心理健康、冬奥会环卫保障等主题,举办职工心理健康服务活动,定期开展“关爱共行动、幸福在身边”职工心理健康服务活动,让单位职工感受家的温暖和关爱[11]。工会博览编辑部(2021)认为要鼓励职工参加国家统一职业技能鉴定心理咨询师职业考试取得职业资格,把职工培训成为具有专业心理咨询知识、能胜任企业EAP(员工援助计划)项目的心理咨询师。[12]。
其次,第二类研究聚焦实施精准化服务主题,注重为特定群体的职工提供针对性、专业化的心理关爱服务。北京市怀柔区总工会(2020)认为要开展“弘扬抗疫精神,护佑心理健康”职工心理专项服务活动,邀请专业心理咨询老师为广大职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13]。工会博览编辑部(2018)认为通过手指操热身等方式自我调节、自我放松,加强压力测试及结果的分析,学会用专业的方法指导积极应对工作压力,提高职工综合心理素质[14]。颜琴(2003)认为要组织开展生活困难职工群体再就业援助活动,推动“送温暖工程”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和社会化,加强对生活困难职工的再就业宣传教育工作[15]。
再次,第三类研究聚焦提升综合素质能力主题,加强职工身心健康的内生动力,开展定期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等,全面提升职工综合素质能力。庞思颖(2022)认为开展“关爱共行动、幸福在身边”职工心理健康服务月系列活动,邀请专家讲授“心理健康及其影响”“认知调适与健康”“情绪调适与健康”“行为调适与健康”等,全面提高心理健康应对技巧[16]。汤琰君等(2012)认为实施“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职工关爱行动,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关爱机制,促进职工自身、职工之间、职工与企业的和谐[17]。茅健(2014)认为要鼓励、支持女工干部参加心理咨询师课程的学习与考试,培养女职工阳光心态和沟通协作,提高心理抗压能力、挫败能力,提升对职业的自信和对企业的忠诚度[18]。
最后,第四类研究聚焦建设心理健康平台主题,前置职工心理健康品牌建设,让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有平台有抓手,促进职工身心健康。周立强(2021)认为制定验收标准和激励政策,创建“职工心灵加油站”,开辟线上职工心理关爱专栏,绘制最大直径“慧心”圆[19]。廖巧玲等(2020)认为要启动“心灵护航·娘家人与您同在”职工心理关爱行动,通过多种形式帮扶互动,让职工从认知和行动上享受了一次彻底的“心理按摩”[20]。
总体而言,加强职工心理关爱主题的研究成果不多,鲜有以个案进行尝试性研究,更多地从工作实践角度对职工心理关爱的做法进行宣传和经验介绍,为加强事业单位职工心理关爱提供一些感性材料。加强事业单位职工心理健康建设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宽积累:一是目前的研究往往更多地带有宏大叙事取向,更多地从一般化、共性的角度进行研究,所获得的研究成果鲜活度和适用性不足,难以回答加强职工心理关爱的现实问题;二是单位职工心理关爱研究多停留在个别地方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缺乏具体场景鲜活个案的分析向度。高职院校是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反映了事业单位职工心理健康建设情况。本文以桂南N 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通过田野调查和问卷访谈,采取以点带面,解剖麻雀的形式,了解当前教职工心理健康的状况,系统分析高职院校教职工心理关爱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心理关爱体系建设的优化路径,为其他地区高职院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样本。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在其经典著作《企业的人性面》中对管理领域的终极问题“人到底是创造价值的机器,还是可以根据需要削减的成本?”进行了深刻阐释,倡导要对组织的管理采取一种新的注重人性的态度,也就是批判企业界普遍流行的“X 理论”的人事管理的传统理论,形成适应后工业时代企业管理的“Y 理论”,积极推动企业管理向人性管理转变。
“X 理论”的人事管理传统理论的主要任务是按照组织的要求来利用人的能力,把人当作一个推一下动一下的被动的工具,没有充分意识到人的需求层次性、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人的创造性。随着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的转变,人的需要内容更加丰富、层次更多样、获取信息渠道更加多元,继续推行“X 理论”就会困难重重。麦格雷戈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在批判“X 理论”的人事管理的传统理论中指出,人是一种有需求的动物,一旦一项要求得到了满足,又会产生新的要求,这个需求得到满足又不断产生新的需求;一旦需求得到满足就不再能激励人的行为。如果关爱等社会性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那么这些需求将成为人的行动的主宰。这就是麦格雷戈倡导的“Y 理论”,具有鲜明的特征:(1)管理部门负责把生产企业的各方面包括金钱、物资、设备、人力组织起来以求实现经济的目的;(2)人并非生来就趋于被动,对组织的需求抱有对抗的态度;(3)每个人身上都有努力的动机、发展的潜力和承担任务的能力,都愿意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尽力;(4)管理部门最根本的任务是对组织环境和工作方式做出合适的安排,使人们在努力完成组织交付任务的同时也能实现自己的目标[21]。当然,麦格雷戈也提出,如果员工参与与企业为敌的工会,组织利用“Y 理论”很难达到既定的目标。因此,他在“X 理论”衍生出的阶梯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融合原则,即是要创造条件,使组织成员达成自身目标,同时努力追求组织的成功。
总体而言,无论是“X 理论”还是“Y 理论”,它们的行动背后都有一种人性和人性行为的假设:任何管理者在制定和实施管理措施时,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对人的本性、本质有所看法、假设,并根据这些看法、假设,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管理领导风格。从人生厌恶工作、人要在控制下工作、人总是回避责任向人天然喜欢工作、人会自我管理、人愿意承担责任等的转变,说明了时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人的思想认识也在进一步提升。从实践角度看,事实上人性本来就没有善恶之分,只是人们为了方便分析复杂事物而将复杂的世界简单化了,但是必须承认人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在管理实践中,工会在引领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加快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探索[22]中加强教职工心理关爱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如果没有及时确保人的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而开展大量的管理领导实践,那将是一个事倍功半的失效管理、失败领导。任何一个组织要永续发展、行稳致远,必须把人的心理关爱这个先导性、基础性的需要满足好。组织发展既要坚持融合原则,寻找一种最理想的“融合程度”,在实现组织发展目标的同时要实现个人职业发展,做到两者兼顾;也要加强对个人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教育引导,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把个人的发展积极融入组织发展全过程。概言之,组织的发展要善于加强组织目标认同管理,在关切个人身心健康等利益的前提下,把组织目标融入个人目标之中,在实现组织长远发展永续发展中实现个人发展目标。
桂南N 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广西南部,属于公益二类的职业院校,是广西和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下设12 个二级学院、15 个直属部门,2022 年在校生近2.1 万人,教职工930 多人,收入总预算4.1 亿多元。2022 年6 月经过机构改革和管理人员精简后,行政管理人员减少了20%。近年来,该职业院校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把重视人的基本特征和满足人的基本需求放在重要位置,注重加强教职工身心健康与劳动保护,通过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团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加强教职工合法权利保护、常态化开展劳动慰问活动、开展常规年度健康体检等,不断提高广大教职工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为进一步加强教职工身心健康,该职业技术学院积极用好自身师资力量优势,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加强人员配备、加强业务能力培训等形式,全面加强教职工身心健康,推进心理关爱体系建设。一方面,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的现有基础,成立了人文教育学院,不断壮大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队伍尤其是心理教师的配备,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 ∶350 的比例,目前,专职思政课教师数达到45 人,其中心理教师7 人。另一方面,加强教职工心理关爱帮扶。每年结合“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月活动,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状况排查、心理专家讲座、特色心理咨询活动等,全方位为教职工提供心理咨询引导服务,促进其身心健康。
总体而言,桂南N 职业技术学院比较重视加强职工心理关爱,善于结合自身优势,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为职工身心健康保驾护航。尽管如此,从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高度来看,尤其在学校建设发展目标中融入个人的成长计划方面,桂南N 职业技术学院在顶层设计、系列配套措施、职工广泛参与、引入社会力量等方面推进职工心理关爱还存在许多短板和不足,个别教职工出现了常年抑郁而无法在岗正常履职的现象。
加强教职工心理关爱中,桂南N 职业技术学院做了一些探索实践,取得了一些工作成效,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合力。课题组于2022 年6 月随机抽取桂南N 职业技术学院141名教师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就一些问题与部分教师代表展开交流,在总结材料的基础上,尝试从麦格雷戈提出的“Y 理论”角度诠释职业院校教职工心理关爱体系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
1.工作霸凌问题有所抬头
在当前科层组织体系中,工作岗位无法明确的情况下,一人多岗问题是始终存在的,工作中出现临时安排工作或突击安排工作任务现象,以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优化工作环境,打造责任明确、分工合理的任务体系显得非常重要,也是职业院校加强内部管理必须重视的一个重大命题。毕竟教职工是推动办学治校各项工作的决定性因素,必须把工作任务明确好,把职责分工细化好。六成的教职工认为曾经遭受过工作霸凌(被排挤、安排额外工作等)问题。当问及“您曾遭受过工作霸凌(被排挤、安排额外工作等)”问题时,75 名被调查者认为偶尔或经常遭受过工作霸凌(被排挤、安排额外工作等),占60.71%。正如SYDWXLGAYJ1①认为的,“不要形式主义的口头关心,要真正关心职工,为职工减负,降低劳动强度,专人专用,专人专事,不要一人多岗。减少课时任务量,不以追责、扣钱等方式强迫教师完成临时安排的紧急任务。要根据教职工意愿举办相关活动,不强迫参与,不做形式主义”(访谈笔记整理,20220917)。建设示范院校、抓好“双高计划”和筹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等多重压力、多方任务的多层叠加,使很多工作无法按照职责分工明确落在哪位教职工肩上,教职工要完成临时的、额外的工作成为一种常态,工作霸凌(被排挤、安排额外工作等)逐渐增加。一些不在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会分派给一些能干的职工来完成,对此这些职工颇有怨言和较大意见。因此,如何达到麦格雷戈所指出的在完成组织工作的同时也能实现个人目标,成为了当前高职院校面临多重任务压力下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即是说,高职院校要创造条件,使学校教职工达成自身目标,同时努力实现学校的长远发展。
2.工作任务强度比较大
随着机构改革的纵深推进,人员的进一步精简,行政管理人员进一步压缩,很多职工身兼数职,工作强度进一步加大,工作的质和量成为了当前职工心理压力的第一主要因素。当问及“您目前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哪些环境因素”问题时,111 名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强度,占79.29%;81 名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时间,占57.86%。正如SYDWXLGAYJ2 认为的,“管理更人性化些,老师首先是个人然后才是老师,多关注关爱长期加班的同事,加强人文关怀。工作强度太大,工作流程烦琐,人际关系复杂,让人心力交瘁。要减少工作量,降低工作压力,加强引导疏通,避免管理内耗。减轻底层无意义的繁复工作,加强人文关怀,提升职业价值感和荣誉感”(访谈笔记整理,20220917)。高职院校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教职工反映工作强度超强的问题,不是教职工事业心出了问题,就是在管理服务出现了问题,正如麦格雷戈所指出的“如果员工表现出懒散、态度冷漠、逃避责任、拒绝合作、缺乏创新,那一定是因为管理没有采取恰当的组织与控制”。因此,工作强度过大过强成为了职工心理压力来源的头号环境因素,如何善于用好弹钢琴方法处理好纷繁复杂的工作任务,减少工作压力,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工作观、价值观,提升自我认识、加强心理免疫力建设,则成为了加强高职院校职工队伍建设的努力方向。
3.心理关爱服务方式单一
心理压抑是21 世纪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心理关爱服务涉及比较广,不仅包括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心理测评、心理讲座及培训等,还包括建立合作医疗机构提供专业建议等。在这方面,当前的建设跟职工的需求有很大的距离,43.57%的教职工认为没有这方面的服务。当问及“您在所在单位接受过哪些心理关爱服务”问题时,61 名被调查者认为没有服务,占43.57%。正如SYDWXLGAYJ4 认为的,“几乎没有感觉到对教职工心理有哪些具体措施和帮助。要加强调研,从实际出发,注意业务开展的专业性,避免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建立健全职工关爱体系,不仅要在环境上关爱教职工,还要在心理辅导、在技术职称等方面加大对管理型教师的心理关爱力度,让管理更人性化些,让人感觉更温暖一些。”(访谈笔记整理,20220917)。心理关爱体系建设是促进教职工持续保持高昂工作热情、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服务保障,具有建设长、成效慢、利长远的突出特点。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从变革趋势来看,管理方式已经从“刚性”转向“柔性”,更加强调组织软实力建设,更加关注职工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很多时候,一些教职工离职不是因为不喜欢教师这个职业,而是无法接受和认可学校营造的工作氛围,即学校在技术职称、管理晋升、人文关爱等方面没有提供配套的制度安排。因此,要建设一支堪当推动高质量发展重任的干部队伍,加强心理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成为一个组织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
4.宣传教育引导有待加强
随着工作和生活压力的持续增大,职业院校教职工心理压力导致的精神问题和心理问题进一步增多,心理宣传教育帮扶跟不上日益增多的心理帮扶需要,出现了半数人员不会通过外界资源排解精神问题和心理问题。当问及“您过去任何时候因精神或心理问题去哪里寻求过帮助”问题时,69 名被调查者认为从未求助过,占49.29%。正如SYDWXLGAYJ8 认为的,“压抑的工作与仁爱的关怀根本就是两个世界,不要相互干扰,以免挨批判。要针对教职工开展心理讲座,多深入基层,了解教职工需求,开展加强业余运动等强身健体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与辅导等关爱活动,实施公平公正管理,开展减压活动”(访谈笔记整理,20220917)。《劳动法》《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等都明确了要加强职工心理关爱措施落实,加强职工心理关爱宣传教育等要求。正如麦格雷戈所指出的,人为了达到自己承诺的目标,要加强宣传引导,坚持“自我指导”“自我控制”,解决好压抑的工作与仁爱的关怀之间存在的张力,加大人文关怀力度。可以说,抓好工作和加强关爱是组织发展的一体两翼,绝对不能把组织变成只完成任务的组织,必须重视加强包括心理关爱在内的人际关系建设,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帮扶,引导职工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解决心理问题和精神问题。
教职工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主体,加强教职工心理关爱体系建设,促进职业健康与劳动保护,是推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也是贯彻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教职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与教职工个体的适应状况、人际关系因素等有关,也与院校营造的工作环境、制度保障等有密切的关系。要充分发挥“Y 理论”融合原则的强大作用,在强调实现高职院校高速度、高质量发展的大环境下,要坚持“眼睛向内”,把教职工全面发展融入学校改革发展全过程,使教职工在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同时也能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目标。
创设舒适的工作环境是麦格雷戈提出的“Y 理论”的重要内容,是把职工个人目标融入组织目标的重要前提。虽然作为个体在工作中所产生和感受到的沮丧焦虑紧张的情绪状态,以及适度的压力可以排除人们心中的空虚和郁闷,但过度的工作压力则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通过维护职工权益、落实关爱政策,打造“大家庭”氛围对于加强教职工心理关爱显得非常重要和十分必要。首先,要学懂弄通做实党的最新创新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站稳人民立场根本立场,树牢为人民谋幸福根本使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贯穿于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解决好教职工职业健康和劳动保护的思想认识问题。其次,要充分认识加强工作场所职业卫生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做好职工压力解压工作,加强职业健康和劳动保护,让所有教职工享有安全、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身心受到应有的关爱与保护,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最后,职业院校和教职工要认真学习《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涉及职业健康问题防治的条文和规定要充分理解和掌握,并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共同努力落实好国家《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等有关规定,深入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控烟、心理健康促进、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癌症防治等专项行动,积极开展教职工心理健康问题排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为职业健康保驾护航。
研究表明,职工认知方式、认识理解等不同会影响其对某件事的看法,进而可能导致不良的职业压力评价认知,出现不良的心理问题。教职工加强自我指导与自我控制要建立在通过加强心理教育促进身心健康这个重要的基础上。因此,针对目前心理教育引导方式渠道单一问题,要善于通过加强教职工心理教育,提高认知评价,帮助疏导不良情绪,纠正产生不平衡心理、抵触情绪,提高职工心理调适能力。首先,要制订教职工心理素质年度训练计划,将心理健康知识课程纳入职业院校单位职工培训主体班次,邀请心理专家举办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提高教职工防范意识和能力。加强与定点医院联系,建立事业单位职工心理健康咨询室,提前干预,打好主动战。其次,开通一线教职工心理援助专线,与医院、院校开展合作,坚持每半年对教职工进行一次心理测试,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针对教学任务、机构改革、职务升迁、家庭变故等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予以沟通和疏导,帮助及时调整状态,做好职工心理健康服务。最后,落实好定期随访跟踪制度,及时动态了解教职工的职业健康状况,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预警和干预,把不良情绪、亚健康甚至心理问题等消灭在萌芽状态,低成本解决好面临的问题,全力确保教职工身心健康。
宣传引导是感召激励的一种更加直观的表述,让教职工紧跟学校改革发展步伐就是要帮助他们看见和感受到自己的利益和抱负如何与学校建设目标紧密相连。职业院校出现教职工心理健康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家制定《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没有得到很好的宣传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没有很好扎根教职工心中。因此,加强宣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重要。首先,要加大关于心理亚健康、心理不健康等危害及基本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培训,积极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优势,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定期开展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教职工提高认知能力、增强自我调适能力和应对压力能力,形成人人重视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其次,要开展精准服务活动,围绕职业院校教职工关心的职业发展、婚姻家庭、子女教育、孩童照护、老人养老、医疗健康等方面问题,通过搭建就医绿色通道,开展子女寒暑假托管,开办养老咨询等援助手段,疏通社会绿色通道,帮助教职工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不断增强教职工的成就感、安全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让教职工在适合个人能力的平台建功立业对于加强其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即在职责清晰的岗位上发挥最大的作用,比加强其他方面的建设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加强职业院校教职工心理关爱、提升归属感离不开搭建建功平台,提供平台引导教职工成才成为了加强心理关爱的重要内容。首先,开展技能竞赛。组织教职工开展技术比武等劳动竞赛,促进教职工在比拼中锻造抗压能力实现成才成长。建立健全各项激励制度机制,积极畅通技术、技能、管理、劳模通道,搭建公平、公正的成才平台,让努力拼搏的教职工都有出彩的机会。其次,加强挫败教育。善于利用科学手段,通过举办心理培训课、社会心理健康讲座等提升教职工心理素质、保持良好心态,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勇于面对挫折的心态。鼓励教职工进行再教育再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和竞争实力。最后,加强帮扶工作。在加强物质帮扶的同时,要发挥精神帮扶作用,实施扶贫帮困、爱心互助以及“送温暖”工程,对于贫困、患重病、遇到天灾人祸的教职工给予帮扶救济,维护好困难教职工的生活保障权。加强精神帮扶,做好教职工心理健康服务。建立“职工减压活动室”,开通“职工心理咨询热线”,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开展“心理卫生沙龙”,让教职工心理积郁有处宣泄,排解压力,帮助教职工建立心灵堤坝,增强心理免疫力,促进身心健康成长成才。
完善的制度规定不仅是麦格雷戈“Y 理论”明晰化工作职责的具体要求,也是依法保障个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前提。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健全制度规范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在预防教职工身心亚健康或不健康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保障性作用。加强心理疏导、促进身心健康是组织关爱职工的重要课题。要从根本上消除教职工心理亚健康、不健康问题,加强职业健康与劳动保护,最重要的是提供一套促进加强教职工职业健康与劳动保护的保障制度。首先,要根据职业卫生防治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上级规定,以及《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等方案文件,进一步完善与国家《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配套制度,细化明确职业病保障的权利与义务,抓好职业病预防工作,为保障教职工安全健康提供制度支撑,切实保障教职工安全健康。其次,要严格按照职业卫生防治责任制的有关规定要求,明确相关责任、人员,加大执法检查督查力度,认真落实有关制度要求,高质量推进职业卫生防治工作。最后,在全面落实国家《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同时,尤其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要更多地关心教职工的身心健康,要在改善教学环境、管理环境尤其心理环境等方面重视职工的成长,打造有温度的教职工工作生活环境。
高职院校办学治校须充分应用好麦格雷戈提出的融合原则,在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寻找一种最理想的“融合程度”,使教职工在为学校效力的同时也能加强包括心理健康在内的自身发展。随着我国从快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等有关规定的深入实施,尤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渐次开展,人们不再追求吃得饱穿得暖低层次需求问题,而既要有野蛮其体魄的基本需要,更要有文明其精神[24]的强烈需要。本文基于个案分析法对桂南N 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考察研究,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教职工心理关爱体系建设还存在工作霸凌问题有所抬头、工作任务强度比较大、心理关爱服务方式单一、宣传教育引导有待加强等问题,提出了要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加强心理教育、强化宣传引导、搭建建功平台、健全制度体系等措施,健全高职院校教职工心理关爱体系建设,助力打造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当然,囿于样本量不足、代表性不够,本文所得出的结论和提出的建议可能存在一些局限性,这也是科学研究进一步精进的必经阶段,也期待有更多的科研力量一同关注和致力于加强高职院校教职工队伍建设研究,助力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注释
①根据科学研究规范需要,为了有效保护受访者的隐私权,SYDWXLGAYJ1 为本调研课题第一位受访者的匿名简称,SYDWXLGAYJ2 为本调研课题第二位受访者的匿名简称,以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