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梅 魏淑琴 崔晓林 王常鸿
(青岛市中医医院(市海慈医院) 1健康管理科,山东 青岛 266033;2神经内科;3针灸推拿康复中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作为临床上一类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较高,且发病年龄开始呈现低龄化,以不同程度的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慢性气道阻塞性炎症为主要的症状及改变,对患者生命质量造成了较大影响〔1〕。临床资料显示,由于慢阻肺的病程较长,治疗难度较大,合并疾病也较多,均对其相应的康复治疗方法提出了较高难度〔2,3〕。鉴于当前临床工作中所采取的常规康复治疗效果较为一般,部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肺功能仍然较差,生活质量未能得到有效改善。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框架指的是一种从生物-生理-社会角度、身体功能、身体结构、活动与参与、社会环境与个人健康行为共4个维度出发的可对患者康复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的方法,以达到评定康复效果的目的,在既往临床工作中已被应用在心脑血管病及骨科疾病患者的康复效果评价工作中,但其是否适用于慢阻肺患者仍需要分析〔4〕。本文拟分析基于ICF框架下的肺部综合康复治疗在老年慢阻肺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1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青岛市中医医院自2020年2~4月收治的90例老年慢阻肺住院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60~72岁,平均(65.25±2.01)岁;病程2~7年,平均(5.33±1.23)年;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61~75岁,平均(65.33±2.06)岁;病程1~8年,平均(5.25±1.20)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诊治实践指南》〔5〕中诊断标准;当前病情稳定;知情同意本次实验。排除标准:合并存在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者、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肢体功能障碍性疾病、精神类疾病、恶性肿瘤性疾病或因其他原因无法完成研究者;因各种原因导致的临床资料缺失者。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基础指标监测、心理疏导、指导患者遵循医嘱用药等〔6〕。在其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基于ICF框架下的肺部综合康复治疗:(1)成立慢阻肺自我基于ICF框架下的肺部综合康复治疗小组,小组内包括呼吸科副高级以上医师1名、护士长1名及5名责任护士,共同参与专家的函询问卷调查,小组内成员根据ICF框架中指标的含义,结合临床实践及有关文献对问卷进行编制,专家函授问卷总共包括3个部分:①对专家的基本信息进行整理与核对(涉及的专家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年限及职称信息等);②构建指标体系表:将ICF框架作为依据及基础,共涉及以下4个维度,身体功能、身体结构、活动与参与、社会环境及个人健康行为,共包括27个二级指标,并结合专家的专业意见及解释,对上述总结出来的二级指标合理性进行妥善评估,指标权重越高,同时指派专家结合当前疾病情况补充目前遗漏的二级指标;③专家权威程度自我评价量表:聘请专家对本研究内容进行判断,对判断依据(Ca)及熟悉程度(Cs)打分,Ca取值范围0.6~1.0分,Cs取值范围0.2~1.0分〔7〕。②专家函询:指导专家通过采用结合自身的情况使用电子问卷完成咨询工作,并利用专家函询问卷的形式完成发放与回收工作,函询期间需要避免不同专家之间的相互打扰,可在独立条件下完成对问卷的填写。(3)指标的合理筛选:通过利用界限值法,借助第一轮专家函授的结构对指标进行筛选,同时聘请专家对上述筛选出来的指标合理性进行评估及判断,同时可做到对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合理性及满分频率等进行科学评估及判断。规定指标的剔除标准可总结为以下几点:①合理性评分的计算标准大于全部指标合理性评分均值与标准差的差值;②变异系数需要大于全部指标变异系数均值与标准差的合计;③满分频率需要小于全部指标满分频率〔8〕。在对筛选的指标进行判断时需要同时满足上述3条标准,通过借助专家的帮助判断商讨是否符合本研究,同时,由专家根据不同指标间的测量结果进行重新定义及评估,由此构建基于ICF框架下的肺部综合康复治疗方案,由此所制定的肺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需要围绕二级指标进一步展开及强化〔9〕。在身体功能方面,不仅加强呼吸功能及呼吸肌功能的锻炼,还有情感功能、睡眠功能及痛觉方面的处理及治疗;在身体结构方面,增加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处理及治疗;在活动与参与方面,增加对日常事务、日常居家生活、娱乐休闲等方面的关注;在社会环境与个人健康行为方面,增加对患者个人日常生活方面的干预,例如营养水平的治疗、杜绝吸烟等。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康复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1)采用肺功能仪检测患者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C1)及6 min步行距离(6MWD)。(2)采用慢阻肺患者自我管理量表进行评价,评价项目包括症状管理(8个条目)、日常生活管理(14个条目)、情绪管理(12个条目)、信息管理(8个条目),每个条目采取1~5分评分法,得分越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越强〔10〕。(3)采用我院自制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评价项目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每个项目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11〕。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
2.1两组肺功能指标对比 康复治疗后两组FVC、FEV1、6MWD明显较高,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肺功能指标对比
2.2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对比 康复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管理、日常生活管理、情绪管理、信息管理评分明显高于康复治疗前及对照组康复治疗后(P<0.05)。见表2。
表2 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对比分,n=45)
2.3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康复治疗后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评分明显高于康复治疗前及对照组康复治疗后(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分,n=45)
慢阻肺作为临床上一类以气道炎症反应性疾病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肺功能造成了较大影响,同时也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2〕。既往临床工作中的常规康复治疗方法仅能够满足患者在治疗及康复期间的基本需求,忽略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13〕。近年来,随着“以患者为中心”的康复治疗理念不断发展,既往临床工作中所实施的常规康复治疗已从被动康复治疗开始转变为主动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工作也开始从个体实际情况出发,从科学合理的角度拓展各个方面的康复治疗环节,以最大程度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且有针对性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4〕。
在相关理论研究上,本研究所构建的ICF框架本身能够从各个维度及角度出发,由此做到对患者当前各类功能状态的全面评估及评价,从而符合对慢阻肺患者所需要的肺部康复评估需求。当前有关研究已经有临床工作者及相关学者开始将ICF框架应用在慢阻肺中,并由此研制出了第一版适合中国人的慢阻肺综合性及简明性的ICF核心分类量表〔15〕。不过处于文化背景及环境上的差异性,不同国家的慢阻肺患者利用该工具也可能出现出部分条目无法适用的问题。本研究中,我院结合老年慢阻肺患者的特点采用了两轮专家的函询方法,并对二级指标做出了进一步诠释,由此帮助临床工作者对测量工具及测量结果进行了科学有效的判断,最后构架了具体而量化的基于ICF框架的慢阻肺患者肺康复评估工具。在获得基础评估指标之后进一步科学并强化了肺康复治疗方法,以获得更好的预后〔16〕。本研究结果显示,基于ICF框架下的肺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的应用可更好地从科学角度出发,更加全面对慢阻肺患者的特点进行分析,通过结合这些指标的合理构建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