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林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应充分把握这一“黄金期”,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运用这一教学策略,让学生快乐阅读、勤于阅读,最终爱上阅读,让阅读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伙伴”。本文以小学三年级为切入点,探究了快乐阅读的积极影响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开展阅读教学的科学措施。
一、小学语文快乐阅读教学方法的积极意义
(一)顺应了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理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与“双减”政策的落实推进,素质教育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传统的应试教育难以满足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理念,也无法保障学生阅读能力的切实提高。快乐阅读的教学方法以“快乐”为重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课程设计,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同时,快乐阅读的教学策略也为学生营造了积极、快乐的学习环境,确保阅读教学的灵活性。快乐阅读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活跃了教学气氛,是对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理念的强烈呼应。
(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阅读虽是教学的“重头戏”,但也是学生眼中的难点。在阅读学习中,不少学生都存在着畏难情绪,为阅读教学带来了不少阻碍。三年级,是小学阶段重要的“过渡期”,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这一时期,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那么便能够为学生未来的阅读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快乐阅读教学法打破了传统阅读教学中单一刻板、固守陈规的形式,构建出了一个充满趣味与活力的课堂,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理解力、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的逐步提高。
(三)为阅读教学的革新提供了发展机遇
快乐阅读教学方法是对传统阅读教学形式的挑战,为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了让这一策略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教师应树立创新意识,运用科学策略对教学活动进行革新。快乐阅读教学法以“快乐”为重点,将“快乐”视为阅读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课程设计,促进课堂教学朝着多样化与趣味性的角度发展,为阅读教学的革新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小学语文快乐阅读教学设计所应当遵循的原则
(一)循序渐进原则
小学三年级是绝大多数学生阅读学习的起步阶段,更是学生阅读畏难情绪的“高发期”,一旦处理不好容易让学生对阅读活动产生负面感受,影响未来的教学活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顺应学生的思维与学习能力发展趋势,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科学合理地展开教学活动。基于此,教师应当时刻秉持着循序渐进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情况、学习能力,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搭建起阅读活动的“学习支架”,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提高学习能力。循序渐进原则既不会让学生因为较难的教学内容而丧失学习兴趣,又能够创设出“够一够能摘到桃”的局面,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真正感受到阅读活动的乐趣。
(二)切适性原则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落实与推进,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都意识到了快乐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地用丰富有趣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然而,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过度追求教学手段的新奇化与多样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教学内容,但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导致课堂效率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基于此,教师在快乐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当时刻遵循切适性原则,让教学策略时刻与教学内容相匹配,成为提高教学成效的重要阶梯。切适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立足于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阅读的魅力,享受快乐课堂。
(三)趣味性原则
小学阶段,兴趣是学生自觉主动开展学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三年级是很多学生开始系统化、科学化阅读学习活动的初级阶段,决定了学生对阅读的态度与感受。基于此,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充分遵循趣味性原则,结合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充分考虑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实现寓教于乐的学习效果。趣味性原则要求教师摒弃“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时刻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展开教学设计。
三、小学语文快乐阅读的实践路径探究
(一)运用多媒体设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学生阅读积极性及阅读兴趣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不仅有助于提高學生综合素质,而且有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小学三年级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处于发展时期,理解能力与抽象思维都有待提升,对阅读文本很难准确理解其真实含义。为了保障学生能够在阅读教学中读得懂、读得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阅读文本所描摹出的场景与影音视频相结合呈现到学生的面前,为学生搭建出一座沟通抽象与具象、文字与画面的思维桥梁,使学生能够对文本内容有清晰的认识,从而激发对文本阅读的兴趣。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4课《火烧云》的教学为例。这篇课文以“火烧云”为写作对象,描绘了其绚丽多姿的特点,充满了大胆想象,是一篇优秀的写景之作。然而,只是通过文字描写,很多学生难以想象出火烧云的形态样子,也因此难以深入理解并欣赏课文之美。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视频图片与课文内容的结合,引导学生感悟阅读之美。例如:很多学生都对文章开头所写的“霞光笼罩万物”之美难以想象,教师便可以通过课件制作,模拟霞光笼罩的情景,通过动物变化、人物变化以及事物变化感受霞光的神奇,体会人们的喜悦之情。部分学生对“火烧云形态变化的神奇”难以理解,教师便可以搜集相关资料,利用拍摄火烧云变化的动态视频,展现火烧云变化的迅速,促进学生对文中“一会儿、忽然、又来了”等词语的理解,展现火烧云的神奇形状,深入理解“马、狗、狮子”等句子。此外,教师可以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配以悠扬典雅的音乐,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多媒体设备与阅读教学的结合,能够让“冰冷”且枯燥的文字变得“热烈”又活泼,将文中所描绘的画面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积极性,让学生在欣赏影音视频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字描写的精准与奇妙,从而在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二)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感受阅读的魅力
小学三年级阶段,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与精彩纷呈的内心世界。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们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喜好。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部分教师为了促进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保障课堂教学的纪律性,而采用照本宣科、问答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的自主性与探究精神。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当利用快乐阅读教学策略,这一教学策略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的阅读活动创造了一定的自由与空间,引导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感受阅读的魅力。基于此,教师应在快乐阅读教学策略的应用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机会品读所学文章,让学生畅所欲言,真正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3课《荷花》的教学为例,以“荷花”为写作对象,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促进学生想象力的提升。教师可以在展开教学活动之前,先让学生通读文章,并且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说出原因。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受应试教育与固定答案的限制,能够纯粹而彻底地欣赏所学文章,真正感受阅读的魅力。同时,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理解与标准答案之间的区别,对所学内容进行更为深入的理解与感悟。
又如:在三年级上册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完成后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与思考价值的问题:“如果你在街上遇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会怎么做呢?”“我们如今的生活环境与卖火柴的小女孩所处的环境有什么不同呢?你们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满意吗?”这些问题将所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引发学生的自由思考,让学生感悟到阅读文本与自身的联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能够打破应试教育对学生的思想桎梏,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并且以阅读为乐。
(三)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受阅读趣味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的教学形式固化单一,学生难以从中品味阅读的趣味。快乐阅读教学策略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现状,教师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就必须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出有很强趣味性和高效率的创新性课堂。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3课《父亲、树林和鸟》的教学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分组扮演文章中的各个角色,通过表现演绎来加深对所学课文的理解,感受人物的情绪,体会每一句话的思想内涵。通过这个思维动画过程,引导学生把阅读之美挖掘出来,让书本上的文字“活”起来,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文本意境“美”展现在语文阅读课堂上,把课文中描写的画面,生动具体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既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让学生在实践演绎中体会到了文字的价值与魅力。
又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的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树木生长与成长的纪录片,拓展学生的思维,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然后,教師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风声、雨声、树叶沙沙声,幻想如果自己变成了一棵树将会是怎样的情景,以此让学生沉浸在具体情境中,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并且对此感同身受。
趣味化的教学情境,是引导学生感受阅读趣味的重要保障,也是快乐阅读教学策略得以实施的重要支点。作为教师,应当结合不同课文的个性特点,创设不同情境,彰显文章魅力,以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和实践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快乐阅读教学策略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脚步,是阅读教学革新的重要“支点”。实施快乐阅读教学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始终遵循着循序渐进原则、切适性原则以及趣味性原则,树立创新意识,运用科学手段,通过运用多媒体设备、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以及创设教学情境等方法,保障这一教学策略的实际效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能阅读、会阅读、善阅读并且爱阅读。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