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怡 马熙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层之间的分离,属于严重的致盲性眼病,最终可致失明[1]。该疾病的认识不断加深和手术技术及设备的不断更新,使治疗主要采用眼内填充术、玻璃体切除术、巩膜外路环扎术等,选择具有多样性,手术成功率也较高,但仍有部分患者视网膜脱离术后出现复发,而复发后患者病情发展较快,处理困难,预后效果较差[2-3]。因此,如何减少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的复发,进而改善预后是临床研究的重点。目前,临床虽有关于影响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因素的研究报道[4-5],但仍缺乏系统性地报道,有待临床的进一步探究与完善。基于此,本研究探讨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借鉴。
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月在医院行视网膜脱离术的587例患者为调查对象,将其中术后复发的52例患者纳入复发组(病例组);未复发的535例患者纳入未复发组(对照组)。纳入条件:患者因各种原因导致视网膜脱离,在医院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硅油填充术,且手术均成功进行;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条件:术前视力无光者;严重眼外伤所致硅油依赖眼患者;合并恶性肿瘤;合并免疫系统疾病和凝血功能障碍。其中男249例255眼,女338例340眼;年龄29~51岁,平均39.72±4.18岁;体质量指数(BMI)20.32~27.42,平均24.36±2.04;合并糖尿病119例,合并高血压286例。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原发性疾病[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视网膜脱离、眼外伤致视网膜脱离、其他]、术前PVR分级(≤C级、>C级)、黄斑状态、下方裂孔、高度近视、硅油填充时间、视网膜脱离手术次数(<2次、≥2次)、硅油取出术前晶体状态(透明晶状体、白内障、无晶体状态、人工晶体状态)、术后残留玻璃体皮质、术后眼底出血等。587例行视网膜脱离术患者手术成功1个月后,根据超声检查,再次出现视网膜脱离[6]即为术后复发。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性别、BMI、高血压、黄斑状态、高度近视、硅油填充时间、硅油取出术前晶体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男性、糖尿病、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PVR、术前PVR分级>C级、下方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次数≥2次、术后残留玻璃体皮质、术后眼底出血占比均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的单因素分析
将视网膜脱离术后是否复发作为因变量(是=1,否=0),表1中P<0.05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变量赋值见表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PVR、术前PVR分级>C级、下方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次数≥2次、术后残留玻璃体皮质、术后眼底出血均是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2 变量赋值表
表3 影响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视网膜脱离患者脱离部分的视网膜无法感知光刺激,导致眼部呈现的图像不完整或全部缺失,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水平,并且部分患者在行视网膜脱离术后因各种原因导致复发,加大了治疗难度,再次手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影响预后[7]。相关研究指出[8],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率为10%,而本研究术后复发率为8.86%,与上述研究结果相近,均提示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风险相对较高。因此,探究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从而减少复发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男性、合并糖尿病、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PVR、术前PVR分级>C级、下方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次数≥2次、术后残留玻璃体皮质、术后眼底出血占比均高于未复发组 ;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显示,合并糖尿病、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PVR、术前PVR分级>C级、下方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次数≥2次、术后残留玻璃体皮质、术后眼底出血均是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复发组男性患者占比高于未复发组,但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并不是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这可能是受中介变量的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较高,会导致血流改变和血小板聚集,进而持续对微血管造成损害,长时间会引起视网膜的病变[9],致使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风险增加。PVR是一种由多源性细胞介导的损伤后过度修复机制,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是其形成过程中的主要细胞成分,其特征是不含有血管的纤维性增殖膜[10],而膜的形成和收缩是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当细胞增生膜收缩时会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进一步刺激了眼内炎症反应,导致血-视网膜屏障遭到进一步损坏,加重视网膜脱离情况,形成恶性循环[11]。因此,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PVR原发性疾病患者术后复发风险较高。另外,术前PVR分级在C级以上的患者往往是延误治疗时机所导致的,很多患者是在发病数月甚至1年以上才来治疗,这类患者术中RVR C级以上的增殖膜并不能完全去除或有所姑息,致使手术疗效不佳,术后复发风险较高;另一方面,患者术后增生的组织可与玻璃体基底部发生联系,向前可达到睫状突、虹膜后表面,甚至瞳孔缘,而增生组织对附着的视网膜给予前后和向心两个方向的牵拉,使前部视网膜产生环形褶皱,并向前移位[12],进而极易引发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下方裂孔的处理向来是临床手术中的一大难题,术中虽使用硅油填充眼,但术后硅油界面和视网膜之间始终存在间隙,若此间隙由水填充或下方裂孔闭合或愈合不佳,则会出现“漏水”[13],形成视网膜脱离。具有手术史的患者再次手术时巩膜的暴露较困难且危险,容易损伤涡静脉,而且因巩膜变软而难以可靠缝合,增加了手术意外的危险性,并且既往手术常采用的冷凝会造成严重的脉络膜和色素上皮萎缩[14-16],若该区域视网膜再次脱离,视网膜会变薄,患者预后差,复发风险越高。术后玻璃体皮质残留会对视网膜产生牵拉力,导致眼内填充硅油对视网膜色素上皮产生的压力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影响手术效果,增加复发风险,此外,残留的玻璃体皮质也为血管内皮细胞、纤维胶质细胞及玻璃体细胞的增殖提供了支架,进而引发术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17-18],增加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的风险。术后眼底出血提示患者血-眼屏障遭到破坏,这与PVR的发生密切相关,此时血清成分进入眼内,眼压升高,压迫损伤涡静脉,造成脉络毛细血管内压力升高,引起渗出,促使玻璃体内发生增殖,视网膜前膜形成[19-21],增加视网膜脱离复发风险。
根据上述影响因素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护理干预对策:①术前、术后针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PVR、PVR分级、下方裂孔、手术治疗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相关疾病知识进行健康宣教,树立正确的认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②医护人员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疏导,增强其战胜疾病的自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术后护理工作,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③密切关注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面对术后出现残留玻璃皮质或眼底出血等情况时,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或缓解措施,以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合并糖尿病、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PVR、术前PVR分级>C级、下方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次数≥2次、术后残留玻璃体皮质、术后眼底出血均是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临床可针对上述高危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加强关注,以降低术后复发率,改善患者预后。但本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关于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的具体机制、如何对患者实施有效的个体化预防仍需临床进一步研究,以从根源上解决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的难题,减少术后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