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康养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2023-09-25 19:35崔雪娇
经济师 2023年9期
关键词:康养旅游模式

崔雪娇

摘 要:随着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康养旅游作为一种创新的旅游方式,已成为推动未来发展的主要力量。对于山西省来说,根据康养旅游发展情况,研究如何充分整合利用地区资源,因地制宜开发特色,形成适合山西省康养旅游发展模式,对于推动旅游行业的发展以及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康养旅游的发展模式将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康养旅游 模式 存在的问题 康养产业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9-146-03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全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养生、长寿的追求越来越高,康养旅游逐渐成了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分支。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后,人们对健康和生命更加重视,康养旅游的需求量更是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康养旅游的市场前景一片光明,全球康养旅游市场的规模将在未来几年内持续壮大。对于山西省来说,根据康养旅游发展情况,研究如何充分整合利用地区资源,因地制宜开发特色,形成适合山西省康养旅游发展模式,促进山西省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更高的旅游经济收入。

什么是康养旅游?在欧美国家,新生词汇“Wellness”(康养)起源于1961年,该概念由美国医生Halbert Dunn提出,他将‘Well being’(幸福)和‘fitness’(健康)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这一概念[1]。2016年原国家旅游局正式颁布了《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定义了康养旅游(health and wellness tourism),简单来说就是以健康为主题的旅游消费,定义为通过养颜健体、营养膳食、修心养性、关爱环境等各种手段,使人在身体、心智和精神上都达到自然和谐优良状态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和[2]。康养旅游往往需要建立在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基础上,综合康体、休闲、游乐等多种业态[3]。与传统旅游相比,康养旅游注重的是旅游的过程中,让人达到康体、养生的效果。康养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具有独特的健康疗养效果、愉悦性和互动性以及可持续性,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健康、快乐、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一、山西省康养旅游融合模式选择

康养旅游的发展,是在积极应对市场环境的挑战,通过不断拓展区域资源的开发范围,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品创新速度,来提供各类综合旅游产品,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在发展过程中,康养旅游产业涉及许多不同的产业类型和行业领域,根据核心资源的质量、融合程度以及实施主体等方面的不同,主要的发展模式有三种。

(一)产业重组模式

山西素有“北药宝库”之誉,具有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山西省的中医药康养旅游主要分布在晋中市、晋城市以及其他一些城市,这些城市都在积极发展中医药康养旅游。从当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山西的医疗康养旅游并未能清晰地通过整合全市的医疗、保健、文化、旅游等资源来展现其特色。医疗产业和旅游产业是两个完全独立的产业系统,各自有着独特的功能和特点。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健康养生的需求日益明确化、具体化,这两个产业开始发生了融合。

(二)功能联合模式

山西省在运动休闲型康养旅游方面,晋城市的发展较为突出。晋城市下辖城区、泽州县、高平市、阳城县、陵川县和沁水县,个别县(市、区)在康养产业方面都各有千秋,如以徒步休闲为切入点的龙隐山居、龙隐田园和徒步休闲步道三个板块的建设等。根据当前的发展状况,尽管山西部分地区在运动型康养产业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其影响力尚未达到一定规模。康养产业所处的环境条件仍需改善,并通过融合具有共同功能的产业,实现功能的叠加和延伸,将此劣势转为优势,从而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和更高的产业效能,形成功能联合模式。

(三)一体化发展模式

山西现已初步建立森林康养旅游体系,但区域发展不均衡,90%的中国森林康养人家位于晋城市。省内部分地区优良的森林资源未被有效地开发与利用、旅游产品不丰富,一直依靠单一的森林景观优势吸引游客,大多数景区没有开发更多的有游客参与互动的旅游项目,旅游开发模式相对单一,旅游产品还不丰富。生态类康养旅游类型应用康养旅游一体化发展模式主要是将旅游业与健康产业相融合,以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中医药旅游等功能为基础,结合各自的特色和资源,整体性开发出具有健康养生和休闲娱乐功能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为了构建康养旅游一体化发展模式,需要从需求分析、资源整合、产品创新、服务提升等方面入手[4]。

二、山西省康养旅游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康养产品类型单一,层次低

针对已经发展较成熟的目的地,对当前产品体系的升级、深化和创新,引入扩展更多的元素,提高市场竞争力。山西康养旅游产品类型单一,层次低的主要根本原因是其在旅游产品开发和创新方面的不足。山西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缺乏前瞻性和创新性,这使得其旅游产品相对单一,缺乏独特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此外,山西的康养元素在内容上的融入较少,导致其康旅产品在吸引力方面相对较弱,尚未形成关联度高的康养旅游产品体系。尽管在市场需求刺激下,部分实力雄厚的房地产企业已经开始涉足康养旅游市场。然而,目前大部分进入该领域的企业只是以康养为噱头,实质上是在进行房地产开发,真正体现康养旅游主题的产品业态非常稀少。已经布局康养旅游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养老房地产这一业态的探索上,而针对不同人群的多样化康养旅游产品业态供给严重不足。可以通过深入挖掘山西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和地方特色,开发出具有独特性和差异化的旅游产品,如推出以山西面食、醋文化等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增加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也可以通过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提升旅游产品的设计水平,增强旅游产品的专业性和吸引力,从而打造出关联度高的康养旅游产品体系,提升其在旅游市场中的竞爭力,如推出以文化遗产、历史遗迹等为主题的深度游产品,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和有深度的旅游体验[5]。

(二)硬件设施保障不健全

完善的硬件设施是推动康养旅游快速增长的基石和支撑。这些硬件设施包括区域交通设施、住宿设施、餐饮设施、医疗设施、通信设施以及娱乐设施等多个方面。它们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康养旅游的发展质量与速度。目前,山西省康养旅游的基础硬件设施还存在较大的不足,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一些康养旅游资源丰富的市县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没有形成高效便捷的交通体系,导致自由行游客在出行时面临诸多不便。例如,一些康养旅游目的地甚至缺乏公共交通,这使得游客无法轻松到达目的地,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出行意愿,也对山西省康养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巨大阻碍。为了推动山西省康养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加大力度完善相关硬件设施。首先,应当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市县地区之间的连通性和可达性,形成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同时,还应完善住宿、餐饮、医疗和娱乐等配套硬件设施,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此外,还可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提高通信设施的覆盖率和稳定性,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和安全的旅游环境。硬件设施的完善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相信山西省的康养旅游产业将能够克服当前的困难,实现硬件设施的完善和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为当地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就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三)缺乏专业的康养服务和管理人才

山西省的康养旅游发展一直以来都面临着缺乏专业的康养服务和管理人才的挑战。由于康养旅游的特殊性质,需要既具备医疗保健专业知识,又具备旅游服务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6]。然而,在当前的山西省康养旅游市场中,这类专业人才的数量非常有限。首先,康养旅游对服务和管理人才的需求高度专业化。不仅需要对康养旅游者的健康状况有深入的了解和评估,还需要提供个性化的康养方案和旅游服务,包括饮食、运动、按摩、心理疏导等多个方面。这些服务需要由具备医疗保健、营养搭配、心理健康等多个领域的专业人才提供。其次,康养旅游管理需要具备高度的综合性和灵活性。这些管理人员需要了解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掌握不同类型游客的需求,还需对康养产业政策有深入的理解,并能根据政策变化做出及时调整。同时,他们还需要具备强大的组织协调能力,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顺畅,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康养旅游体验。然而,当前山西省的康养旅游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山西省在医疗保健和旅游管理领域的人才培养上相对滞后,缺乏跨学科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机制。另一方面,相较于其他发达地区,山西省在康养旅游领域的吸引力相对较弱,对于高素质的人才引进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以通过与高校、医疗机构等合作,设立跨学科的康养旅游专业,培养具备医疗保健和旅游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强化对兼具医疗保健和旅游管理能力的综合型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就企业管理的层面而言,引入尖端的技术和管理方式是必要的,有助于提升服务品质和效率。山西省有望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进入康养旅游领域,从而推动该产业的持续发展。

(四)中医药康养旅游品牌未转换为发展优势

山西省在中医药方面有着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传统,包括道地药材、中药材种植面积、传统名品聚集、中医药企业、中医药教育和研究机构以及中医药文化遗址等。如广誉远,它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曾与同仁堂、胡庆余堂、陈李济并誉为“清代四大药店”,其龟龄集和定坤丹的处方及炮制工艺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优势可以为康养旅游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市场份额,但实际上,其品牌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许多旅游线路和产品仍以传统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为主,未能将中医药康养文化作为重点,因此无法吸引更多对此类旅游体验有需求的消费者。在发展中医药康养旅游方面也缺乏创新和特色。许多旅游产品和服务与其他地区存在相似之处,面临着同质化竞争,缺乏独特性和吸引力。这使得山西省的中医药康养旅游品牌在市场中难以脱颖而出。山西省中医药康养旅游品牌未转换为发展优势是一个需要引起关注的问题。

三、构建山西省康养旅游发展新模式

(一)科技赋能——深化型模式

近年来,在国家战略的推动下,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新时代康养旅游发展赋能助力。科技的赋能在康养旅游中为参与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一是,智能化的旅游服务成为现实。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旅游服务提供者可以更深入的理解游客的需求和偏好,为他们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例如,虚拟现实(VR)技术在康养旅游中的运用引人注目。通过VR,旅游者可以在家中或者旅途中体验到异国他乡的风光,甚至参与虚拟的康养活动。这不仅让旅游者能够提前体验到目的地的魅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实际旅行中的身体压力。也可以运用智能化的旅游APP,根据游客的喜好与需求,推荐合适的康养旅游行程,提供精准服务。二是,科技在康养旅游中的运用还可以优化旅游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通过云计算、大数據等技术,可以对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的监测和分析,从而更好地掌握资源的分布、使用和保护情况,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三是,科技还可以为康养旅游提供更加智能化的安全保障。通过智能识别、物联网等技术,可以实现对旅游场所的实时监控和预警,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保障游客的安全。例如,通过社交媒体、在线评价等技术,可以实时获取游客的反馈和评价,从而更好地了解游客的需求和意见,及时调整和改进服务。四是,科技在康养旅游中的运用还可以促进旅游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和创新。例如,可以将康养旅游与教育、艺术、体育等行业相结合,创造出更多元、更有趣的项目体验;此外,科技在康养旅游中的运用还可以推动公平与包容性在旅游领域的实现。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等手段,可以打破地域和信息的不平等,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康养旅游的乐趣和益处;同时,科技也可以帮助旅游服务提供者更加公平地分配资源和服务,避免资源的浪费和不均衡。科技的飞速发展,康养旅游得以实现更为优化与高效的能量传递与体验。科技的赋能为康养旅游带来了诸多可能性,使得身心健康的发展更为丰富与完善。

(二)复合融资模式(PPP、BOT模式)

近年来,随着国家战略的推动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康养旅游的发展也得到了赋能和助力。科技的赋能为参与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推动了康养旅游的深化发展。同时,康养旅游的融资模式也呈现出复合化的趋势,其中BOT和PPP模式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康养旅游的PPP模式是一种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而BOT模式则是一种市场化的旅游开发模式。此外,旅游竞合发展模式也是一种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模式,它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些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将有助于推动康养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1.BOT模式。康养旅游BOT模式是一种市场化的旅游开发模式,其中BOT(Build-Operate-Transfer)指的是建设—运营—转让[7]。BOT模式是一种被国际社会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常见模式,通过行政权力的运用,引入外国或本国非政府组织的企业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在双方协议的约定时间内,由该企业对指定的设施按照双方一致同意的经营方法进行经营。1984年土耳其首次运用BOT模式,这种模式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得到了推广和改良,例如美国的“BOO”模式、英国的“BOOT”模式、澳大利亚的“BBO”模式等等。BOT模式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和普及,尤其是在亚洲国家的应用。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引入了BOT模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种模式的引入为中国的经济起飞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在康养旅游项目中,BOT模式可以发挥其优势,通过政府和民间资本的合作引入资本,这些资本能够为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提供重要的财务支持和资源,共同推进项目的建设和经营。此模式还能够降低或者避免政府投资可能带来的风险,从而降低单一方的风险压力。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地解决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同时亦是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趋势。

2.PPP模式。PPP又称公私合作模式。康养旅游的PPP模式是一种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8]。运用这模式优势:一是更高的投资规模。可以通过多个项目和多种方式筹集资金,例如政府可以向私营企业出售资产或股权,或者向私营企业发行债券或股票,或者与私营企业签订长期合同来提供资金支持。这些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投资规模,从而更好地满足项目的需求。二是提升财务运作效率。私营企业可以通过采用更加高效的管理策略和运营模式,实现项目财务效率的优化。私营企业可以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例如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此外,私营企业还可以通过更有效的市场营销和销售渠道来提高项目的财务效率。此外,私营企业还可以通过更有效的管理机制来提高项目的效率和效益。

在云南,这种PPP模式被广泛应用于旅游行业中,通过打造外延性环节业态和内涵型环节业态,形成产业集聚型PPP。康养旅游的PPP模式,可以实现政府、社会资本和旅游业的合作共赢,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康养旅游服务。同时也可以提升项目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实现康养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PPP模式与BOT模式在康养旅游方面的区别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组织机构设置方面存在差异。相对于BOT模式,PPP模式更加重视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以及长期的合作关系。在BOT模式中,私人企业通常需要承担更多的风险,而政府则会授予私人企业特许经营权。二是两种模式的参与方有所不同。这两种融资模式都包括融资人、出资人、担保人,但就特许经营权来说,BOT模式下是政府授予私人企业,而PPP模式下则未提及。三是项目运营方式。在PPP模式中,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负责项目的运营和管理,私人企业通常只是作为建设和运营的合作伙伴。而在BOT模式中,私人企业则需要自行承担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管理责任[9]。这些差异在康养旅游项目中可能会影响项目的实施方式、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等方面。因此,选择PPP模式还是BOT模式需要根据具体的项目情况和政策目标进行综合考虑。

(三)竞合(C-C)模式

旅游竞合发展模式(Cooperation-competition model,简称CCM)是一种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模式[10]。旅游竞合发展模式强调在区域旅游发展中,既要竞争,也要合作。形成一种“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的状态。竞争可以激发旅游经济主体的活力和创新,提高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和质量;而合作则可以促进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营销互动和客源共享,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可以通过开展联合营销、建立营销联盟等方式来实现。在竞合发展模式中,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展开合作,如资源共享、协同研发、联合营销、供应链优化等。通过这些合作方式,企业可以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品牌影响力等,从而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竞合模式在山西省康养旅游项目中的作用:一是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11]。山西省的康养旅游项目可以与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竞争与合作,形成互补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升整个旅游产业的竞争力。二是推动区域旅游的共同发展。通过竞合模式,与周边省份和其他旅游目的地展开合作,相互推广、共享资源,共同开发旅游市场,推动区域旅游的共同发展,如举办康养旅游节、相互推出联合旅游产品、组织联合促销等。三是建立合作机制。与周边地区的相关机构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形成稳定的合作机制,例如签订合作协议、设立联合推广机构等,以促进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业务合作。

竞合模式在山西省康养旅游项目中的应用,有助于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推动山西省旅游业的发展。山西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探索多元化的合作模式,例如开展产业协作、建设跨区域旅游项目、推动旅游扶贫等,以实现互利共赢。未来,山西省可以进一步深化合作、提高服务质量、拓展国际市场、创新产品以及推动绿色发展等方面进行努力,以实现康养旅游的持续繁荣。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康养旅游融合模式选择,结合山西省康养旅游的发展模式,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尝试提出了一些适合本地区康养旅游发展的新模式,以期能够推动山西省康养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笔者将继续关注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市场动态,不断调整和完善康养旅游的发展策略,以实现山西省康养旅游的长期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玲霞.象山县养生旅游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2] LB/T051-2016,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S].国家旅游局,2016-01-05

[3] 康養旅游正热:除了好山好水,还需要好的综合配套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6026044415639135&wfr=spider&for=pc

[4] 曾中秋.关于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兼谈安康乡村生态旅游发展[J].安康学院学报,2012,24(06):41-44.DOI:10.16858/j.issn.1674-0092.2012.06.012.

[5] 李文艳.呼包鄂地区旅游产品深度开发与区域经济影响力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6] 史晨旭.陕西秦岭北麓康养旅游发展策略研究[J].旅游纵览,2022(02):125-127.

[7] 李红星.中国林业利益机制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9.

[8] 李周成.民族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研究[D].吉首大学,2017.

[9] 王匡.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模式对比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6.

[10] 隋博文,李壮阔.产业集群视域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06):83-85.

[11] 易丽蓉.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模型及区域旅游产业“竞合”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7.

猜你喜欢
康养旅游模式
“大众旅游”背景下康养旅游的研究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四川康养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