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中国风动画在国际传播工作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诗画二十四节气》作为一个技术驱动型的动画国际传播项目,着眼数字赋能国际传播,运用创新的技术表现,融合中国诗词、绘画、节气、美学等元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高密度传播,也为中国风动画的国际传播实践提供了内容方向、技术革新、渠道铺设的新尝试和新探索。
【关键词】中国风 动画 中华传统文化 国际传播
动画因其形式新颖、内容生动,在国际传播实践中容易让人印象深刻。特别是中国风动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海内外海量动画作品中辨识度较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有效载体。《诗画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外文局煦方国际传媒推出的技术驱动型动画国际传播项目,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精选与节气内涵和意境相符的知名古画、古诗,运用三维转二维技术,对古画进行修复与后期制作,并配以内容相符、意境美好的英文版古诗词,使古画、古诗词在新媒体技术的加持下“动起来”,以中外年轻受众更容易接受的动画形式,传播中国独特的节气之美、诗画之美、意境之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高密度传播实践。
一、动画、中国风动画及其艺术流变
动画的概念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动画片。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它是集合了绘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传播作品开始尝试运用动画形式讲述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传播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中常见的动画形式大致分为四类:一是数据动画,即结合图表、图解、动态地图等形式,突出重点数据,直观表现数据变化,并解读数据背后的意义。例如,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制作的英文动画《轻现金时代》和《北京2022:关于京张5G高铁的一切》,都是用可视化的数据展现中国经济活力;二是信息动画,这是国际传播中最常见的动画形式。顾名思义就是用动画的形式传达信息,包括深入浅出地解释复杂的概念、形象化的展现抽象的组织结构等。例如,中国国际电视台制作的英文动画《夜行中国》(This is China),是用中国风的绘画风格,介绍何为国潮;三是动画宣传片,是用动画的形式塑造形象、宣传理念、传达情感。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3D动画宣传片《哪吒蓉宝奇遇记》,借助哪吒的三维IP形象,串接大运会的各项运动和不同场馆,向世界宣传成都大运会;四是故事动画,故事是打通世界最有效的叙述方式之一。中国外文局煦方国际传媒有限公司为国家开发投资集团定制的动画《做自己世界里的孙悟空》(阿语版),讲述了一位约旦小男孩与孙悟空成为朋友的故事,将中国家喻户晓的IP形象,与阿拉伯国家广为流传的阿拉丁神灯、魔毯、辛伯达航海记等传说关联起来,讲述中阿友好故事。
中国风动画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概念,一般是指运用水墨绘画、剪纸皮影、年画壁画、木偶戏等传统的绘画手法,以及民间流传的艺术形式制作出来的动画。②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动画曾诞生了《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三个和尚》等一大批经典作品,中国传统文化借助动画艺术,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作的数百部动画片中,有30余部在各类国际电影节获得了40余个奖项。依托这些令人瞩目的优秀作品,中国动画学派以坚定的文化自信、鲜明的艺术风格,为我国动画艺术的长足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
近年来,随着国潮的流行,中国风动画涌现出一批佳作,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大鱼海棠》《白蛇:缘起》《姜子牙》以及最近热映的《长安三万里》,都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深厚底气,表达出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追求和精神追求。③这些作品创作之初,虽然并不以国际传播为主要目的,但相关的影视片段、主题曲等在优兔、抖音海外版等平台被二次传播,吸引了更多海外受众的关注。由此可见,专门制作面向海外受众的中国风动画,综合性地宣介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广阔的传播空间。
二、《诗画二十四节气》的技术创新与精准翻译
《诗画二十四节气》通过中国外文局重点短视频传播品牌视界中国(China Matters)账号,在脸书、优兔等海外社交平台落地,并由欧洲的德新社、美洲的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官网、亚洲的蒙古通讯社、非洲的加纳通讯社、大洋洲的澳大利亚联合新闻社等全球五大洲国家级通讯社和主流新闻网站发布,被299家外媒网站报道和关注,海外阅读量达1630万人次。《诗画二十四节气》还在新西兰国家级英文电视台KORDIA TV夜间黄金时段播出,覆盖450万当地受众。
《诗画二十四节气》将水墨画风、新媒体技术与许渊冲先生诗词译作紧密结合起来,是把AI新媒体技术应用到传统文化国际传播上的一次创新实践。《诗画二十四节气》作为动画作品,所有原画均来自中国的古画。中国古画是中国艺术的瑰宝,具有极高的审美旨趣,在世界艺术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从古画中选择与节气相对应的作品,需要匠心独运。一方面,古画风物要与节气相呼应。小寒节气冰天雪地,《诗画二十四节气》选用的是明代谢时臣的《峨眉雪图》,山峦被白雪覆盖,天寒地冻,山下有文士踏雪寻梅。雨水节气,空气暖湿,细雨绵绵,而清初画家恽寿平的《湖山春暖图》正是描绘了这样的美景:一江春水向东奔流,两艘画船漂流江上,山雾弥漫,春雨过后潮湿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每一幅古画与节气的匹配都经过精心的揣摩和考证;另一方面,二十四个节气,二十四集节目,古画的风格也会有动态的变化,让受众保持新鲜感。例如,立春节气春寒料峭、梅花迎风开放,作品没有用传统的水墨图,而是选用《探梅仕女图》,聚焦一树梅花,描绘一个妙龄少女踏青郊外伸手采梅的景象。再如,谷雨节气,古画放大了郎世宁笔下的猎犬,这种融合西洋画法的绘图,与传统的中国画截然不同,给受众带来眼前一亮的视觉感受。
由于年代久远,古画往往存在画面磨损、色彩暗淡、景物不清晰等问题,《诗画二十四节气》首先将古画高清扫描,还原其细节、鲜活其色彩、重现其魅力。在制作动畫过程中,将古画里的植物、动物、人物和场景等,用三维软件建模重塑,再通过手绘高清材质贴图,最终渲染成二维动画效果,将古画“复活”。这样的处理既贴近古画的质感,又增强细节感染力,移步易景,让受众有如人在画中游之感。复活之后的古画,鸟飞鱼跃、人喧马嘶、栩栩如生,中国风的动态美让人流连。例如,大寒节气选用唐伯虎的《柴门掩雪图》。画中山岭巍峨,大雪茫茫。在该动画作品中还增加了顶风冒雪的行人、摇头摆尾的家犬,以呼应诗词中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为大雪覆盖下的深山增添了勃勃生机,为人们留下了令人遐想的空间。
此外,《诗画二十四节气》还运用逐帧动画技术,细微地表现动作和表情。例如,惊蛰节气竹笋破土而出、虫子舒展跳跃,用逐帧动画更细致地表现出万物复苏、春气萌动的气候特征。三维转二维、逐帧动画等技术的运用,可以将“古画动起来”系列做成可复制的产品,拓展出古画里的民俗、古画里的节日等更多内容,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传播形态。
《诗画二十四节气》为每个节气选用一首古诗词,既能凸显节气特征,也具备文学性和艺术性。每首古诗词都选用精当的译文,降低了海外受众的接受门槛。例如,立夏节气的古诗选用宋代诗人杨万里的《闲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青涩的梅子,碧绿的芭蕉,懒懒的午睡以及纷纷扬扬的柳花,都与立夏时节的物候特征相对应。画作选用明代画家周臣的《闲看儿童捉柳花句意图》,图画内容完全契合诗歌中的“闲看儿童捉柳花”。孩子们在庭院中捕捉飘舞的柳花,芭蕉摇曳、杨柳生姿、远山含烟,动画作品中还增加了跳跃的松鼠、飞舞的蝴蝶,诗与画达到完美融合。
中国古诗词讲究平仄对仗,擅长以物言志,与西方叙事手法和文化传统有明显差异,如何准确传达古诗词里的语言、审美、文化、情感等要素,一直是个难题。《诗画二十四节气》中的诗词采用许渊冲先生的翻译。他的译作在意、音、形三个层面上能够保存并传递原诗的神韵,讲究韵律美,兼具传情和达意,用词精准传神,尽显中国诗词的精妙,再配以相应的动画和音乐,立体丰富地向国际受众传达中国文学之美和中国人民婉约充沛的情感。
例如,谷雨节气选用家喻户晓的古诗《春晓》,从学前儿童到耄耋老人都能脱口而出。许渊冲先生的译作如下:SPRING MORNING This spring morning in bed I’m lying,Not to awake till birds are crying.After one night of wind and showers,How many are the fallen flowers?译作用词简单,符合《春晓》原作的用词风格。前两句lying、crying结尾,后两句showers、flowers结尾,体现了中国诗歌讲究押韵的特点。内容行云流水,朗朗上口,体现了许渊冲先生所强调的诗歌翻译的“三美原则”,即“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④
三、《诗画二十四节气》的创新意义
1.突出中国特色,坚定文化自信。《诗画二十四节气》融合了中国传统的诗词、绘画以及节气等多种元素。特别是节气,二十四节气包含自然节律、天文历法、民俗农事等中华传统文化,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但在国际传播中该选题不多,相关国际传播作品数量较少、形式较为单一。在某种程度上,《诗画二十四节气》弥补了节气传播的不足,让国际受众领略到中国诗词与古画的艺术魅力,了解到节气、物候、天文、地理等中华传统文化。
2.制作成本低,传播效率高。相较于纪录片和综艺节目,动画生产周期短、成本低,传播效果却事半功倍。因为单个产品时长短,内容轻量化,更适合进行批量化生产,产品形式也适于社交平台传播,更容易吸引海外社交媒体用户的关注。
3.形式美与内涵美完美融合。与海报、图书相比,《诗画二十四节气》让古画动起来、让文字有声化,深入挖掘了节气、诗词与中国人民生活和审美的内在逻辑,以更加生动具体的形式承载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
4.面向海外受众,国际传播效果好。《诗画二十四节气》从策划之初,就以国际传播为导向,从诗词英文翻译到诗画背景介绍,都以海外受众的接受度为前提,旨在推动海外“Z世代”对中国传统文化萌生兴趣。作品加强海外分发,依托海外社交平台、国际通讯社、世界主流新闻网站等渠道,实现面向国际社会的广泛传播。
四、结语
在全媒体时代,国际传播受众大多是生于互联网、长于互联网的互联网原住民,他们对互联网具有天然的敏感性,早已不满足于单一、单向的产品。他们热衷于新兴技术,对产品的内容、角度、视觉呈现方式等都有着越来越高的期待。这就要求新媒体国际传播产品不能满足于既有形式,也决定了中国风动画技术与国际传播内容的结合不能局限于一种或几种套路,应当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在国际传播过程中,选取节气、民俗等具体主题和内容,分别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策划设计与创新呈现,实现技术驱动型国际传播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技术赋能国际传播的显著价值。
武宝贵系中国外文局煦方国际传媒融合发展部主任
「注释」
①[英]史蒂芬·卡瓦利耶:《世界动画史》(陈功译),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第54頁。
②代钰洪、罗斌:《从动画发展历程看中国动画》,《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第78页。
③刘毅青、廖芝林:《动画电影的中国气韵生成——以传统题材国产动画为例》,《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第86页。
④许渊冲:《翻译的艺术》,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17年,第95页。
责编:荆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