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战略传播体系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2023-09-25 00:18:00王岩宁雨奇
对外传播 2023年9期
关键词:国际传播中华文化

王岩 宁雨奇

【内容提要】2023年6月18日至19日,2023战略传播论坛在江西景德镇举办。各领域专家学者、多位驻华使节围绕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全球文明倡议落地落实展开深入研讨。与会专家认为,要立足于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不断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以理论创新、叙事创新、实践创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凝聚多元主体合力,拓展高水平文化交流与文明交融;把握数字化创新,以科技赋能全链条国际传播,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关键词】战略传播 国际传播 中华文化 交流互鉴

2023年6月18日至19日,由中国外文局与江西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和中共景德镇市委、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江西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景德镇陶瓷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承办的2023战略传播论坛在江西景德镇举办。论坛以“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景德镇陶瓷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为主题。来自塞浦路斯、意大利、约旦等约10个国家的近20位驻华使节,以及中央国家机关、智库高校、媒体机构、科技企业等领域专家学者共200余人参会,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深世界文化交流交融贡献真知灼见。

立足新时代文化使命,汇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力量

党的二十大对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作出战略部署,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提出了重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①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新的中国方案。2023战略传播论坛加强主题谋划、资源整合、形式创新,着眼于汇聚力量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动全球文明倡议落地落实。与会专家立足新时代文化使命,为构建适应国际形势变化的战略传播新格局提供思路,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力量。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强调了中国特色战略传播体系與新时代文化使命相结合的重要意义,指出构建战略传播体系要立足于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庄兆林强调,要坚持国家站位、全球视野、地方特色,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凝练赣鄱文化的国际传播价值,努力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贡献江西力量。

构建中国特色战略传播体系,要深刻把握新时代文化使命的理论根基与实践要求,深入理解“两个结合”的重要逻辑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意义,深度践行全球文明倡议筑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石。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认为,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和做好国际传播工作,需要在深化中外沟通过程中遵循公平原则、突出对话特色、秉持共情心态。明晰的自我定位和明确的行动目标,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跨文化传播能力,促进各国彼此理解和包容,共同增进社会福祉,推动高质量发展,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邓显超认为,中国共产党精神是世界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基因密码,红色文化中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华文明与人类文明的时代精华。实现红色文化国际传播需要将陈情与说理、红色故事与中国思想、革命精神谱系与人类共同价值相结合,实现叙事主体全员化、叙事内容全息化、叙事传播全程化、叙事功能全效化,全面提升红色文化国际传播效能。②

紧扣主题主线,以理论创新、叙事创新、实践创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2023战略传播论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总要求“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为基本遵循,不仅注重对国际传播、战略传播、中华文化“走出去”等理论问题进行探索思辨,丰富传播学理论体系的内涵和外延,还紧扣主题主线推动主题教育不断向纵深发展——组织开展景德镇陶瓷文化专题走访、“洋景漂”交流对话等调研活动,以实践探索搭建起中外文明对话的桥梁,在新时代推动世界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构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新格局。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高岸明表示,江西景德镇生动展示了陶瓷文化的传承、创新,彰显了用鲜活的陶瓷语言,让中华文化润物无声、直达世界的江西实践;为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全面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提供了生动案例。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会顾问周树春认为,要在弘扬传承和创新发展中推动“自强不息”“海纳百川”“立己达人”“和而不同”“开新进取”“美美与共”的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为我们在新的历史高度增强文化自信,奠定了前所未有的坚实基础。

要加强理论、叙事与实践创新,打造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靓丽名片,需要将强化理论创新作为出发点与基石,将话语创新作为实现路径与方式,将实践创新作为方向和最终目的,使理论、叙事与实践的融合共进。新华社对外部副主任陈瑶认为,景德镇在历史与现代、本土与国际、传承与创新的交融交汇,探索一条既坚守传统,又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路径。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必须深刻把握国际传播规律,以理念创新为引领、以内容创新为根本、以叙事创新为关键、以融合发展为路径、更加生动讲述中国故事,更加响亮发出中国声音。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高金萍表示,要创新国际对话交流形式,深化中华文化走出去,助力全球南方合作,把中华文化元素、中国文创作品同世界各国共享,推动国际传播破除困局、开创新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国家传播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李沁指出,要建立新知识,构建文明互鉴自主知识体系;构筑新格局,激活文明互鉴的整体系统;激发新效能,以叙事创新提升文明交流互鉴的吸引力,攻克文明交流的壁垒与障碍,做好顶层设计、实现精准传播,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构建平台发挥合力,拓展高水平文化交流与文明交融

文明交流互鉴过程中,构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新格局,要着力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统筹安排和资源分配,建设机制化平台来促进各国各界共同交流、共同研究、共同理解中国发展理念。论坛期间,多位专家学者不约而同地强调了高水平文化交流过程中,多元主体发挥合力的重要作用。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指出,国际传播高质量发展是跨界问题,需要多元主体从不同维度提出解决方案,需要各行各业坚定共同目标,应对复杂舆论环境。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社长、教授张毓强认为,要激活国际传播资源,鼓励更多主体参与,凝聚城市、智库、高校等多类主体国际形象建构合力,把各地的优秀传统文化当中具有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有效地提炼、展示和讲述。哔哩哔哩党委副书记朱承铭表示,新媒体时代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呈现视频化、社交化、年轻化特点,建议更好地利用年轻化表达,吸引青年群体成为中华文化传播者。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2023战略传播论坛启动景德镇陶瓷文化国际传播合作计划,配套举办“如‘瓷’多彩 共谱文明交流互鉴新篇章”驻华使节对话会和专题调研交流活动,以论坛为载体,搭建起走进中华文明、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交流平台。与会驻华使节和专家学者回顾中外悠久的文明交往史,认为中华文化在对外交流过程中丰富了人类文明形态,推动了人类文明共同进步。当代著名诗人、中国作协原副主席吉狄马加认为,立足中国、心怀人类的中国诗人通过诗歌接纳并拥抱了世界。与世界不同区域的人民和文化平等广泛交流,才能构建起尊重不同文化价值选择,具有文化多样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塞浦路斯驻华大使玛莎·玛夫罗马蒂表示,建立在人类文明多样性基础上的交流与沟通,是历史演进和社会发展的不竭源泉。意大利驻华大使安博思表示,陶瓷是文明互鉴互惠的重要案例,是中意两国新时期和平友好关系要牢記的优秀案例,需以此推进人文交流、经济发展,更好促进两国关系和文明发展。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局长李立认为,驻华使节通过在景德镇的深度考察调研和对陶瓷文化的沉浸式体验,进一步了解中国、熟悉中国,对话会系列活动通过深入的双向互动,推动与各国的相互了解和交流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把握数字化创新,以科技赋能全链条国际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③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的深入融合提升了文化生产力,丰富了新形态,增加了新体验,也在塑造新的传播格局。生成式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技术通过互动式传播、再创作等方式发挥乘数效应,从全链条赋能国际传播实践,不断拓宽受众覆盖面、增进受众认识、理解与认同,达到提升国际传播效率、增强国际传播效能的效果。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副主任闵令超认为,“数字”是数字时代最鲜明的特征,“文化”是对外交往交流的重要载体和方式,“国际传播”则提醒我们要以国际视野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这三个关键词不仅是对外宣工作者提出的战略任务,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时代课题。

技术赋能是国际传播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这要求时刻跟进国际传播领域数字化建设的最前沿动态,推动数字技术在国际传播实践中落地生根,深化对外宣传工作数字化转型。同济大学文化产业系长聘教授、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文化元宇宙专委会常务副主任臧志彭提出,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驱动全球数字文创产业呈现十大趋势,人机合作生产已经成为数字文创产业的主要生产方式,“跨模态内容生成”将成为数字文创产业的主要生产逻辑,文化IP与品牌价值将由用户对其AIGC的广度和深度所决定等前沿观点。中科闻歌舆情事业部副总经理、中科智库研究院院长吴晓飞表示,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为赋能城市全链条国际传播带来新的机遇。基于多语言内容理解、复杂场景信息抽取、多模态内容生成、实时联网问答、领域知识问答等五大核心能力,对于赋能智能选题策划、媒体矩阵运营评价、传播影响力评估、传播策略优化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为创新国际传播叙事,打造城市国际特色名片提供技术支撑。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靳军围绕从实现不同维度的古今互动、呈现传统经典的文化内涵、文化与科技的美学交汇、古典精神的当代再造等角度回答“传统经典艺术如何在当今时代重新焕发光彩”,认为传统艺术数字化再造应坚持“经典文化在科技中的呈现”“传统美学的当代元素构建”“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创新”三大理念。

王岩系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长略舆情项目部内容总监;宁雨奇系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国际舆论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注释」

①《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cn/xinwen/2023-03/15/content_5746950.htm?eqid=a804c4940 0015fed00000006645cfa31,2023年3月15日。

②贺欣怡、张毓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全球视野中的地方传播实践》,《对外传播》2023年第7期,第63页。

③《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国政府网,https://www. gov.cn/xinwen/2019-05/15/content_5391787.htm,2019年5月15日。

责编:霍瑶

猜你喜欢
国际传播中华文化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华人时刊(2022年9期)2022-09-06 01:01:52
华侨图书馆将建海外漂流站 让中华文化传播海外
华人时刊(2021年21期)2021-10-21 07:56:28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世界新格局下中国武术国际传播方略研究
武术研究(2016年7期)2016-12-15 08:42:13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中华文化反思
新时期长征精神国际传播要素分析
今传媒(2016年10期)2016-11-22 12:23:13
全球化与国际传播:媒体与公民的世界性互动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54:17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