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村志编纂的有效路径研究

2023-09-24 12:58仲英涛苏玉娜
传播与版权 2023年17期
关键词:村志有效路径乡村振兴

仲英涛 苏玉娜

[摘要]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村志编纂工作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体现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前,村志编纂存在以下问题:村志编纂的理论研究不全面,现有村志内容编纂质量不高,村志的发行普及率不足,村志作用得不到明显发挥。乡村振兴战略对村志编纂的有效促进作用包括:为村志编纂提供高素质人才,为村志编纂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为村志编纂提供充足的经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志编纂的改进路径为:明确村志编纂的定位,优化村志编纂的流程,丰富村志编纂的内容,精炼村志内在表现形式,创新村志外在传播方式,以激发村志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

[关键词]乡村振兴;村志;编纂;有效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其意义为使我国由传统农业大国逐步建设成为农业强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鼓励乡村史志修编”,在政策层面首次将乡村振兴和村志编纂摆在一起。村志是以自然村为记述范围,系统记录乡村发展历史,梳理乡村地理、经济、物产等方面的现状,汇集乡村文化资源,展现乡村地域特色的资料性文献。村志所具有的“存史、资政、育人”功能必将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村志编撰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收效明显[2]。笔者立足乡村工作实践,通过分析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和底层逻辑,探讨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有效促进村志编纂以及开发利用。

一、当前村志编纂存在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党和政府对村志编纂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村志编纂工作在最近三十年获得快速发展。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村志编纂工作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体现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村志编纂的研究现状来看,当前村志编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村志编纂的理论研究不全面

20世纪80年代,随着村志编纂工作逐步展开,越来越多的学者参与到村志编纂研究工作中,村志的编纂体系在逐步完善。业界学者总结归纳了村志编纂过程中一些常见的问题,即:体例篇目套县区志、宗族家谱记述失度、人物入志门槛较低、重大历史事件缺失、重要史实缺乏出处、文体文风把握不准等。笔者通过在中国知网上用“主题”和“篇名”作为检索项进行检索,从已发表的相关文献来看,目前业界对村志的编纂方式以及村志编纂的历史意义等方面的论述较多,对村志后续的发行传播、开发利用、持续更新等问题的研究非常少,村志编纂的整个生命周期理论体系不够全面。

(二)现有村志内容编纂质量不高

笔者深入乡村实地开展调研,认为现有村志的编纂普遍存在长期模仿县志的问题,亟须解决。县志是详细记载一个县的历史发展、地理地貌、风俗人情等方面的专业书籍,其编纂需要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然而这是当下我国多数村庄所不具备的编纂条件,也是现有村志编纂面临的主要矛盾。以县志为模板来编纂村志极易造成村志在内容方面与村庄实际情况的失衡。

村志应该突出村庄的区域文化和经济特色,宜小而精,村志编纂工作者在编纂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村民的主体意识。主体意识是村民特定历史条件下对事物的综合认识和自我意识[3]。对新时代的村志编纂,村志编纂工作者要关注村民的主体意识,编纂出让村民看得懂、能领会、可落实的村志。

(三)村志的发行普及率不足,村志作用得不到明显发挥

村志在編纂、印刷完成后除了少部分被送入县区的档案馆,大多数村志只在本村内流转,用以满足少数村民的收藏与阅读需求,普通村民往往接触不到村志,甚至很多地方的村志在编纂完成后因资金问题而难以出版。传统村志内容庞杂,再加上村志的编纂质量、可读性以及多数村庄难以承受的出版费用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小部分村志得到出版发行。目前市面上流通的村志售价普遍在一百元以上,相对较高的价格进一步增加了村志的传播难度。

村志作为一种公共文化产品,其不仅前期投入很大,而且在后期开发利用中很难发挥应有的价值[4]。村志编纂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然而其开发利用现状一定程度上背离了村志“存史、资政、育人”的编纂初衷。编而不用,用而不广,成为目前村志编纂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乡村振兴战略对村志编纂的有效促进作用

(一)为村志编纂提供高素质人才

村志编纂工作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人才。《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逐步完善的政策体系所释放的长期红利必将吸引大批有理想、有文化的年轻人回到乡村,投身乡村建设,进而从根本上解决乡村空心化、土地撂荒化等问题。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推进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意识到乡村巨大的发展机遇,他们希望回到乡村发展,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们也是村志编纂的参与主体之一。

(二)为村志编纂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

乡村振兴战略所包含的组织振兴、文化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赋予了村志编纂工作新的意义和使命。组织振兴关乎政策执行效率,可有效降低制度成本;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魂,村民文化素养的提升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村志编纂的初衷;产业振兴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活动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生态振兴反映了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成色,同时也是村志编纂的重要内容,全方位记录乡村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既有利于保护乡村环境,又能起到监督作用;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各种政策的制定、实施和社会活动的开展都需要有人才支撑,村志编纂的最终目标之一就是能够成为各行业人才了解乡村的重要途径。

(三)为村志编纂提供充足的经费

乡村要振兴,最重要的是要有产业提供支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各地不断探索三产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如合作社加电商平台加地方特色产业模式,民宿加乡村旅游加产业带动模式等,其最终目的都是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各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聚集,使乡村居民获得更多二、三产业的增值收益,不断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村集体收入的增加为村志编纂提供了经费上的保障。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志编纂的改进路径

业界对村志的编纂研究虽然已日渐完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面临执行层面的各种问题。以传统类比法参考县志编纂思路开展村志编纂工作,比较难以适应乡村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因此,村志编纂工作者有必要从村志编纂的整个生命周期出发,寻求创新性的改进路径。

(一)明确村志编纂的定位

当下,村志编纂工作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因此村志编纂工作者要充分重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城乡融合发展趋势和传统村庄日益空心化的矛盾问题,村志编纂的最终目的应定位为加速城乡融合发展并服务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同时,村志编纂工作者要明确村志编纂完成以后开发利用的工作内容。为方便村志后续的开发利用,村志编纂必须在考虑经济性的同时兼顾可读性、易于传播和可扩散性等特点。村志应该成为一张展现乡村区域历史文化特征,展现地方经济特色和具有浓厚地方人文色彩的靓丽名片。

(二)优化村志编纂的流程

一本优秀的村志将成为众多乡村振兴参与主体了解乡村的重要媒介,这也对村志的编纂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乡村振兴战略为村志编纂研究、开发利用工作提供了方向,因此村志编纂工作者有必要从组织、文化、产业、生态和人才视角重新审视村志编纂流程,以便为乡村居民提供文化指引,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信息支撑。村志编纂工作者要充分考虑到除少部分得到重点关注的乡村外,多数乡村普遍存在人力、物力、财力等相对匮乏的现实问题。在明确村志编纂定位的前提下,村志编纂工作者有必要重新梳理村志编纂的组织流程、财务支出结构,以最优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达到村志编纂的最终目的。

(三)丰富村志编纂的内容

新时期的村志编纂不仅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而且注重乡村各类资源的详实记录[4]。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5]村志应全面真实地记录乡村各类资源要素,为各类组织、机构、投资人了解乡村提供可靠的基础信息。经济学定律萨伊定律揭示,要有增量财富,必须是自由交换。全面真实的记录鄉村各类资源要素是实现自由交换的前提条件,这也是村志编纂的基本要求。

乡村资源要素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乡村基本情况以及地域文化要素。乡村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乡村历史以及乡村人口数量、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等。地域文化要素主要包含各类非遗传承、民间艺术、民风民俗等。二是乡村所处区域的自然资源要素,主要包括乡村的土地资源、能源矿产、动植物品种等。三是乡村在发展过程中由社会活动所形成的各种产业要素,主要包括乡村所辖各类工商企业;国家投资的基础设施资产,如道路、桥梁、水电、天然气等公共基础设施;农业第一、二、三产业,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等产业[6]。

(四)精炼村志内在表现形式

与传统村志编纂时间漫长、动辄百万字的篇幅和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相比,当下,村志编纂工作者创新推出了“微村志”这一村志表现新形式。2014年,桐庐县提出了“微村志”概念。微村志通过言简意赅的图文展示乡村的发展和特色,既遵循了村志编纂的基本原则,又对体例加以创新。基于“微村志”模式所编纂的村志篇幅虽然只有两万字左右,但内容展现了乡村的特色,极具可读性和传播性,对已发布的信息,村志编纂工作者也可以随时补充添加并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大大减少了编纂时间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当然,每种村志的编纂方式都有其优缺点,村志编纂工作者不能忽视传统村志在内容表现上的全面性、深刻性等特点,其应结合乡村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村志编纂方式。

(五)创新村志外在传播方式

村志编纂工作的完成只是一个开始,后续还要面临如何体现村志内在价值的推广传播和因乡村的发展变迁而导致的村志阶段性更新问题。在村志推广传播方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顺应国家数字化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战略,由各地方政府牵头建立乡村振兴网络平台,通过该平台进行一系列乡村振兴政策和各种民生信息的发布,同时,通过该平台建立地方村志数据库共享平台,使村志的存储、检索、更新、推广与传播更为便利,既可以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还可以解决村志的阶段性更新问题。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化工具被广泛应用于解决村志编纂工作的传统问题,如村志编纂工作者借助二维码将传统纸质村志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不仅可以使村志的展示更为立体,而且更加方便了村志的传播,使其易于被更多读者接受和喜爱。

四、结语

文章在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总结了村志编纂、开发利用现状,并探索有效的改进路径。笔者从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出发,多视角思考新时期村志编纂、开发利用新模式,对新时期村志编纂的内外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期能给村志编纂工作者和乡村振兴工作者一些启发。

[参考文献]

[1]王伟光.志书古今 启迪未来[N].人民日报,2016-05-27.

[2]马林.编撰村志助力扶贫兴村[J].保密工作,2020(02):74.

[3]李成旺.历史唯物主义生成路径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张丽.村志编纂方法探究:以《前登瀛村村志》编纂为例[D].青岛:青岛科技大学,2017.

[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6]管志钢.常州市农业标准化现状及发展分析[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8.

猜你喜欢
村志有效路径乡村振兴
“一域全景式村志”的编纂模式探索
江苏省张家港市村志编纂调查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把村志打造成村民的“传家宝”工程
——江苏省张家港市较大规模推进村志编纂的调查
新时期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路径研究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及其路径选择
关于村志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