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天骄
摘要:导读任务卡是为迎合新课标而开发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它能够更好地凸显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沿着科学的路径展开自主阅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导读任务卡”巧妙地对学生自主阅读英语文本的细节进行优化,让学生依托“导读任务卡”更好地学习英语知识,不断提升英语综合能力。
关键词:导读任务卡;小学英语;自主阅读;课堂教学
知识的获取过程应当是积极获取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收的过程。小学英语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引领学生依靠自身的力量构建知识体系。但是,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习惯于采取口述、说教等方式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难有发展空间。新课标的实施使导读任务卡式的教学应运而生,这让教师眼前一亮,也让课堂呈现出新颖、别致的模样,并让学生拥有了更多自主探究的机会。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妨围绕阅读课的内容,为学生设定导读任务卡,让学生依靠导读任务卡进行英语阅读学习,尽情享受自主阅读英语语篇的过程。
1 课前导读,奠定自学基础
课前自学环节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然而,在过去的英语阅读教学前,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的自主学习资源只有课本,导致教学资源过于单一、枯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让学生迷失了自主学习的方向。导读任务卡能够为学生提供依据,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让学生的自学“有据可依”。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前,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优化导读任务卡的设計,并发挥现代科技的优势,询问学生填写导读任务卡的实效,以全面把握学情,科学安排后续的教学工作。
1.1巧妙设计任务卡
要想让导读任务卡发挥其价值,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导读任务卡进行细化设计。在设计任务卡之前,教师要明确导读任务卡的作用是“导”,目的是让学生以导读任务卡为依据,有序开展自学活动。因此,教师要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科学安排导读任务卡上的内容,细化导读任务卡各个板块的要求,并在最开始标明设计导读任务卡的目的,让每个学生在达到导读任务卡上的要求后,获得相应的成长,更好地掌握英语阅读的内容。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I can play basketball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对“Story time”进行学习时,可以先将导读任务卡分为“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语言演练”等多个板块,为学生的自主阅读奠定基础。在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板块进行浏览,使学生认识到自主阅读本篇文章需要达到的状态,如“B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text…”。随后,在“自主学习”板块,教师设计“Can Wang Bing play basketball?”等问题,指导学生展开自主分析,促使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抓住阅读内容中的关键信息。在“合作探究”板块,学生则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角色扮演活动,集中力量加快阅读的进度。如此,学生便能全面把握阅读内容,提升自主阅读的实效。可见,教师对导读任务卡上的内容进行精心安排,能为学生的自主阅读铺路,让学生沿着科学、正确的方向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从而在逐一完成导读任务卡中的任务之后,提高自主阅读的质量。因此,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精心设计导读任务卡,让学生的英语学习更有方向性、目的性、层次性,从而助力高效英语课堂的构建。
1.2发挥线上交流优势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由于班级学生较多,上课时间有限,教师通常不能顾及班级内的所有学生。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以此来保证课堂的完整性,最终课堂的教学效果不会很理想。与此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不会有所提升,不利于长期发展。而如今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为教师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交流工具,与学生搭建交流平台,鼓励学生在平台上反馈自己依托导读任务卡自主预习的实效,以便教师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在课堂上实现精准指导,大幅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比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Whose dress is this?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先围绕课文内容,以及课文中涉及的英语知识点,如trousers,gloves,so等,为学生设计导读任务卡,并将设计好的导读任务卡分发给学生,请学生根据导读任务卡上的要求展开自主阅读。当学生依托导读任务卡完成自主阅读后,教师再围绕导读任务卡上的内容进行调查问卷,并借助即时通信技术向学生分发调查问卷,请学生根据自主预习的实际情况填写调查问卷。之后,教师回收学生填写的调查问卷,以便通过调查问卷上安排的“I have mastered this knowledge.”“I am not clear about this knowledge.”等板块,对学生自主阅读的实效进行判断,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从而做好准备。可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引入导读任务卡,并借助线上渠道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自主阅读的实效,能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避免在课堂上措手不及,错过最佳的教学时机。
2 课中导读,精准分析内容
导读任务卡不仅在课前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课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要想让导读任务卡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持续绽放光彩,使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教师有必要立足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为学生组建合作探究小组,鼓励学生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导读任务卡上的任务。同时,教师要在导读任务卡中设定多样化的活动,促使学生依据导读任务卡上的要求,有序地开展活动,完成阅读文本的自主分析,提升学习实效。
2.1立足学生差异,组建学习小组
陶行知先生将学生比作花木,认为教师应当像培育花木一样培养和教育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拥有独自绽放的机会,让整个校园变得姹紫嫣红。但是,在指导学生以导读任务卡为媒介开展自主阅读时,教师会发现,有些学生在短时间内就掌握了阅读内容,而有些学生在耗费了较长的时间之后依旧跟不上其他学生的步伐,呈现“掉队”的状态。因此,在鼓励学生利用导读任务卡开展阅读学习时,为了彰显自学的优势,让每个学生的阅读过程都更加顺利,教师有必要为学生组建学习小组,使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完成导读任务卡上的任务。在不同的想法进行碰撞时,学生也能对导读任务卡上的学习任务进行深入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不难发现,教师先对学生的英语素养进行分析,再依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科学原则,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保持不同小组之间的均衡性,使全体学生能够依托导读任务卡完成阅读任务,让自主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2.2安排多样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学习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学生对学习活动感兴趣时,他们会自觉消耗精力、时间参与学习活动,而当他们对学习活动不感兴趣时,会在心底竖起心墙,降低学习的欲望。因此,在设计导读任务卡时,教师也应当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在导读任务卡中为学生安排“角色扮演”“合作探险”等活动,变换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内容的方式。如此,学生在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的同时,会更加主动地利用导读任务卡开展阅读活动。
3 优化细节,提升英语素养
在将导读任务卡引入英语阅读课时,存在许多细节处理不到位的问题,影响了英语阅读课的进度,也阻碍了学生英语素养的提升。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通过学习英语阅读的方式提升自学能力,教师应当聚焦教育细節,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并带领学生做好总结梳理、拓展延伸活动,帮助学生适时地基于英语阅读文本对课本内容进行延伸,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
3.1明确教师身份,实现精准答疑
在将导读任务卡引入英语课堂后,许多教师对自己的角色进行了错误定位,认为自己只需要扮演旁观者,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即可。甚至有些教师认为,为了给学生营造更加自由、宽泛的自主阅读环境,教师也可以离开教室,让学生全权主导整节课。显然,这些想法高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低估了教师在英语课上的存在价值。在新课标中指出,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辅助者,能引领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并辅助学生解决探索之路上的疑难问题,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变得更加顺畅。因此,在带领学生依靠导读任务卡进行阅读学习时,教师应当密切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当学生需要帮助时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在精准答疑中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3.2总结梳理内容,做好适时延伸
教材是学生汲取成长养分的源泉,但是,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加快,倘若教师仅依靠教材指导学生展开阅读,势必会限制学生的发展,阻碍学生阅览更加丰富的内容。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利用互联网学习成为一件十分普遍的事情,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能够轻松地利用互联网搜集自己想要的信息,从而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在学生以导读任务卡为媒介开展英语自主阅读时,教师可以在导读任务卡上安排拓展延伸板块,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相关资料。
总而言之,导读任务卡的存在,让教师摆脱了原本枯燥、乏味、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能按照自身的节奏逐步完成自学任务,让阅读课变得更加精彩。但是,教师要认识到,导读任务卡的应用仍旧存在许多不足,导致学生的自主阅读依旧难以获得理想效果。因此,教师要继续围绕英语阅读课的教学特色,以及学生的阅读水平,做好导读任务卡细节的优化、调整,从而让导读任务卡充分发挥作用,提高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俞辰.浅谈小学英语阅读自主型课堂的构建举措[J].智力,2022(10):142-144.
[2]王玮.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J].才智,2020(20):150-151.
[3]周芬.提升小学英语自主探究式阅读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考试与评价,2020(5):123.
[4]潘爱玲.语用、思维、自主: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三法”探讨[J].家长,2019(36):119,121.
[5]朱金阳.“读”“说”“演”三部曲在培养小学生英语自主阅读能力中的运用[J].新课程(上),2019(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