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二外日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2023-09-23 05:37尹玉玲
幸福家庭 2023年11期
关键词:日语教学内容思政

尹玉玲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日语逐渐成为高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高校教师在培养学生日语语言能力的同时,应注重思政教育的融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目前高校二外日语课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教材选择单一、教学内容缺乏思政教育元素、学生对于思政教育内容的关注度不高等。这些问题制约了高校二外日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入推进和有效实施。本文分析了高校二外日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阐述了高校二外日语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并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对高校二外日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行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将思政教育融入日语教学,培养更具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

一、高校二外日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首先,课程思政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课题,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目的是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教育部的推动下,自2018年起,全国各地高校先后启动了课程思政的理论研讨和教学改革实践。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二外日语课程教师要加强日语教学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发挥日语课程的育人作用。

其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教师不进行正确引导,很容易使学生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二外日语教师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从文化自信的角度进行教学创新。

最后,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在众多课程中,二外日语课程作为高校公共必修类外语课程,开展思政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具有独特优势。

二、高校二外日语课程思政建设现状

笔者所在高校号召教师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多次组织培训研讨活动,使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但是,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一些教师的教学目标不够清晰,他们难以把握思政元素的准确性,课程思政的参与意识不高,个别教师认为课程思政应该是思政课教师的任务;其次,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专业教学内容过多,无法保证思政内容的有效融入,加上自身的文化素养不足,讲授内容无法与思政话题实现自然衔接;最后,在思政效果上,思政内容的融入较为刻意,时间比例分配不合理,学生的接受度不高。

三、高校二外日语课程思政改革的内容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师应在课程教学大纲中明确列出思政教育目标,并在教学设计中体现思政教学内容,实现知识、能力、思政育人的三方面联动。以笔者所在高校二外日语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新经典日本语基础教程第一册》第八课プレゼント为例,教学设计中除了设置学习基本语音的任务,还可以设置话题讨论、个人发表等任务。笔者设置的课程目标如下所示。

第一,知识目标,初步掌握这节课单词及语法的使用方式,熟悉课文内容;运用授受动词表达感谢、请求、邀请等不同的意图。第二,能力目标,通过课前预习、线上讨论等,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组队完成角色扮演、会话练习、讨论等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思辨能力;通过资料收集、对话编写等课内和课后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第三,思政目标,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思政元素。通过引入相关话题,体会授受动词在日语交际中的实际应用;认识授受动词在交际中所强调的合作互助精神,形成愿意主动帮助和支持他人的优良品质;认识不同文化对于授受动词的理解和使用方式的差异,并能够在跨文化交流中尊重他人的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第一,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参与性、自主性。笔者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和知识探索过程,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设计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运用语言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混合式+翻转式课堂设计。笔者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并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课前,笔者发布预习视频,让学生完成预习练习;课中,开展多項练习;课后,笔者布置作业和创新实践任务。学生在笔者引导下,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情景模拟和交流活动。

第三,融入课程思政。在讲解课文时,笔者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和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课程思政内容具体包括:一是文化内涵融入,在日语教学中,融入日本文化习俗等,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其学会尊重异国文化;二是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加深对中日两国价值观和人际关系的理解;三是进行集体讨论,如引导学生思考中日送礼文化中不同场合的礼物选择和送礼的意义,加深学生对不同国家礼仪文化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的创新

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要以课文内容为基础,充分挖掘课本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并优化教材内容,对其中不足的地方予以补充。教师可以将实际社会案例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日语学习了解和思考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日语课程结合,如文学、历史、哲学等,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思考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另外,教师要在教学内容中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可以使二外日语课程思政教育更加富有启发性和实践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达成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目标。笔者以《新经典日本语基础教程第一册》第八课プレゼント为例,举例说明如何在教学内容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知识点。

1.礼物的选择与尊重。探讨中日送礼文化中礼物选择的侧重点和考虑因素,引导学生思考在选择礼物时,如何考虑对方的兴趣、需要,以符合道德和文化规范,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和关注他人需求的意识。

2.礼物的交换与情感表达。比较中日送礼文化中禮物交换的方式和情感表达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在送礼和接受礼物时,如何表达感激之情、建立亲密关系,并探讨其中的道德义务和情感诚意。

3.礼物的含义与价值观。比较中日送礼文化中礼物的不同含义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文化中对于礼物和情感表达的重视程度,引导学生反思和评估自己的消费观念。

(四)教学评价的创新

在教学评价方面,教师可以设置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环节,课后设置同步小测验和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自我评价调查表,以多种形式、多个环节确保评价更为全面和客观。教师可以通过测验结果及调查表,了解学生整体测试成绩和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进而反思前面的教学活动,并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予以特殊关照。同时,教师可以设置多元化任务,强调学生的互动参与和学习体验,设置不同难度的分工任务,鼓励后进生积极参与,激发其学习动力。

以《新经典日本语基础教程第一册》第八课プレゼント为例,笔者设置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自我评价调查表如表1所示。

(五)思政教学的创新

高校二外日语思政教学的创新主要在于教师将日语语言学习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强调实践教学和互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形成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首先,进行视频教学,让学生在课前观看预先录制的视频课程,预习相关知识。视频内容可以包括语法讲解、词汇解释、口语表达示范等。教师还可以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或教学管理系统,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设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外通过阅读教材、完成练习题等形式巩固语言技能。

其次,进行课堂互动活动,将课堂时间用于互动和实践活动。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口语练习和实际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和交流。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材料和任务。

最后,进行翻转式课堂设计,教师在翻转式课堂中更多扮演指导者和辅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反馈。学生可以在课堂环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获得实时的反馈和指导。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结语

在高校二外日语思政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教学、讨论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和思考社会问题,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这不仅符合当代多元化的教育需求,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获得文化、思想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日语教学内容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