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23-09-23 05:37杨文秀
幸福家庭 2023年11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评价

杨文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科目,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果关系到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因此,教师要重视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采取有效措施优化课堂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笔者认为,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应不断改革创新,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入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学会辨别是非,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有效教学概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与有效教学相对的是低效教学和无效教学。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是否有效果的唯一指标,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有所进步或发展,那么教学就是有效的,相反学生如果没有进步或发展,那么教学就是无效的。有效教学的三大原则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用。

有效教学对学生和教师都具有促进作用。一方面,有效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能力。教师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强课堂互动性,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时,有效教学能够通过创设情境等方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产生愉悦的体验感。另一方面,有效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突破以往的教学方式,不断改革创新,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这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二、新课标下有效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与生活建立连接,激发兴趣

道德与法治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并能用所学知识指导自身行为。新课标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不断革新,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此,教师应结合教材的编写意图,创设教学情境或设计活动,与生活建立有效连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例如,在讲解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互联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几分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想一想网络被应用于生活中的哪些地方。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网络重不重要,离开网络,生活会变成什么样?”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围绕“网络的利与弊”展开讨论。八年级的学生对网络比较熟悉,已经学会了使用部分软件。在讨论过程中,一部分学生认为网络为生活带来了便利,生活不能離开网络,他们举例论述了网络的优点,如网络使学习方式更加多元化等。还有部分学生认为网络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有人利用网络进行诈骗等。经过激烈的讨论,学生对网络有了自己的认识。最后,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和使用网络,让学生科学规划上网时间,不沉迷于网络。这样的讨论与生活联系密切,有助于指导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行为,培养学生辩证看待事物的思维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二)问题有效引导,增强互动

问题是引导学生互动、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常用途径。提问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集体提问、单独提问等,提问的关键在于问题设计是否有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当难度适中,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并且对达成教学目标起到促进作用。

例如,在讲解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时,为了使学生树立服务社会的奉献意识,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社会怀有感恩之情,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服务社会。因此,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通过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社会包括环境、周围一切生活物资、与人交往等,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社会为我们带来了哪些便利呢?”进而让学生了解到食物来自农民伯伯的辛苦种植,房子是建筑工人努力建造的成果等,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奉献社会,让学生思考“我们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帮助社会上其他人呢?”的问题,促使学生将奉献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引入案例时事热点,引发深思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一些知识较为抽象,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较为枯燥,会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渐渐丧失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案例或时事热点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关心时政热点的习惯。同时,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中的“法治”一词十分抽象,为帮助学生理解法治的含义和重要性,教师可以借助案例和时事热点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使其对法治的意义有更清晰的认识。教师可以以网络诈骗案为例,对学生进行预防性教育,让学生明白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使学生学会在上网时保护自己的信息,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

(四)多开展课堂活动,丰富体验

初中生的知识接受能力有所提高,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一味地向他们灌输知识。结合初中生的特点,教师可以组织当堂探究活动,如定期开展角色体验活动、辩论活动、展示活动等,以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丰富学生的体验,促使学生提升学科素养。

例如,在讲解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大赛”活动,让学生在课后搜集资料,了解我国各领域的创新发展成果,并指导学生通过手抄报、演讲、手工制作、相声表演等不同方式呈现。在活动中,有的学生以演讲的方式表达了创新的重要性,有的学生以手抄报的方式展示了我国的航天探索历程,有的学生制作了创意作品。这种综合性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对创新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并且给予了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和展示空间,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深化德育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是道德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落实的具体目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搜集有关传统文化素材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将秦始皇陵兵马俑作为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在感受秦始皇陵兵马俑宏大规模的同时,了解我国陶塑艺术的发展,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以秦始皇陵兵马俑为载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中华文化绵延不绝”展开讨论,如“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人们能够设计出这么多栩栩如生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人物形象,你有什么想法?秦始皇陵兵马俑是陶塑代表作,也就是用陶土制作而成的,对古人来说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怎样的付出才能完成这样气势恢宏的作品呢?”在问题引导下,学生可以对秦始皇陵兵马俑进行深入思考,进而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介绍我国制陶文化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制陶艺术从新石器时代绵延至今,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六)重视课堂评价,树立学习信心

为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应重视课堂评价,积极尝试多元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的内容包含多种,如针对某部分学习内容的评价、针对教学方法的评价、针对课堂活动的评价、针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等。评价的方式也有多种,如教师点评、生生互评、家长参与评价等。优化课堂评价,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三课“遵守社会规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教材中“探究与分享”板块的内容进行自由讨论。该板块描述了两名乘客阻止列车启动且不听乘务人员劝阻的场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观点表述,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这节课与规则有关,教师可以观察学生是否具有规则意识,如有的学生在讨论中说笑聊天,有的学生认真思考、交流。此外,学生表达的观点能够体现学生的思想观和价值观,如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可以行使某些权利,不用在乎他人看法;有的学生认为行使权利的同时要遵守社会公德。这两种观点反映了不同的价值观,对于第一种观点,教师要着重进行引导和评价,纠正学生错误想法;对于第二种观点,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另外,课堂評价还应将教师点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这能够体现评价的科学性和公平性,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注、被认可,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

结语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环节渗透德育和法治教育,通过兴趣激发、有效提问和活动开展丰富学生的体验,调动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拓展教学素材,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树立民族文化自信;通过课堂评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学习信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八面学校)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评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