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叙事观点与心理理论的关系

2023-09-23 12:00蒋静超
幸福家庭 2023年11期
关键词:观点维度笔者

蒋静超

在叙事的过程中,幼儿需要推测故事中人物的心理状态,这有助于发展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同时,幼儿在叙事的过程中需要掌握正确使用评价性语言表达观点和想法的技巧,这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目前,对于幼儿叙事能力的评估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教师大多从叙事结构、叙事顺序和叙事观点这三个维度对幼儿的叙事能力进行评价并打分。其中,叙事观点是教师从幼儿的情感、态度等角度出发对幼儿的叙事能力进行评估。

幼儿心理理论是幼儿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发展出的一种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理解能力,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同伴互动和交往能力发展。在幼儿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其心理理论的发展除了能帮助幼儿理解复杂的人际关系,提高幼儿的元认知能力,还能促进幼儿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幼儿的心理理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其中,四岁是一个转折点,这一时期是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敏感期,这意味着这一时期的幼儿可以更好地读懂和领悟故事中人物的心理状态。

幼儿叙事的过程就是表达自己对故事和人物看法的过程,与心理理论关系密切。在日常生活中,要想认识和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幼儿就必须积累一定的知识,而叙事则是幼儿获得相关知识与经验的有效途径。基于此,笔者以江苏省昆山市某公立幼儿园中的幼儿为观察对象,运用测验法,探讨幼儿叙事观点与心理理论的关系。

一、幼儿叙事观点与心理

理论的结构性观察

(一)幼儿叙事观点的发展水平

图画书是图书的一种,没有文字的束缚,主要通过连续性的图画表达故事情节,具有较强的叙事性和逻辑性,易于幼儿理解。幼儿在翻阅图画书、运用语言叙事的过程中,会逐渐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和理解他人的能力。但部分教师的绘本阅读教学只是停留在表面,忽略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不够重视培养幼儿的叙事能力,更没有深入了解幼儿叙事观点与心理理论的相关关系,无法体现幼儿叙事在幼儿发展中的教育价值。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在叙事的过程中获得心理理论的发展,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笔者对观察对象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追踪观察。经过观察,笔者发现幼儿叙事观点的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其中心智结构和修饰这两个维度提高的幅度非常明显。

在观察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幼儿经常会使用一些词语表示自己的情绪,如“大青蛙讨厌它”。在幼儿叙事观点的评价维度中,心智结构和修饰的平均分皆比其他维度的平均分高,且幼儿在叙事的过程中往往不会只运用一种词汇类型,有时甚至一句话就包含了多种词汇类型。这句话中对叙事观点的评价维度也有多种,如“小狗和小乌龟都很喜欢小青蛙”,这句话中既有表示情绪状态的词语“喜欢”,又有表示程度的副词“很”,在叙事观点的评价维度中,这句话既有心智结构的维度,又有修饰的维度。一般来说,幼儿使用的词汇类型越丰富,使用词汇的频率越高,表示幼儿的叙事能力越强。在观察中笔者发现,与中班幼儿相比,大班幼儿在叙事的过程中更容易出现一些高级词汇,如中班幼儿使用“大青蛙不喜欢小青蛙”表达自己的叙事观点,而大班幼儿则使用“大青蛙嫉妒小青蛙”表达自己的叙事观点,出现了高级词汇“嫉妒”。因此,就总体而言,幼儿在大班时期的叙事水平有了显著性提高。

(二)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特点

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显著的提高,且大部分中班幼儿心理理论就有一定的发展,能够较好地理解多种欲望。到了大班后,幼儿心理理论进一步得到发展,对错误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这与以往的观察结果相符合。此外,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年龄的增长就是影响幼儿心理理论发展水平的众多因素之一。

(三)幼儿叙事观点与心理理论的相关关系

笔者通过追踪观察发现,无论是在中班时期还是在大班时期,幼儿的叙事观点与心理理论都呈显著的正相关,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叙事观点与心理理论的相关性随之增强。其中,中班幼儿叙事观点中“修饰”子维度下的“副词”与心理理论中的“错误信念”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拟声词”与心理理论中的“知识获取”也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到了大班,幼儿“修饰”子维度下的“副词”和“拟声词”都与心理理论中的“知识获取”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分析幼兒的叙事观点与心理理论的发展情况时,笔者发现幼儿叙事观点中的“修饰”与心理理论中的“知识获取”的得分都有显著性的提高。

在以往的研究中,一些学者发现语言能力与心理理论的发展存在密切的关系,叙事观点作为语言能力发展的一部分,也应与心理理论存在关系。而笔者的观察则证实了幼儿的叙事观点与心理理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此外,由于幼儿的叙事观点和心理理论受共变因素的影响,即幼儿的词汇认知水平对幼儿的叙事观点和心理理论都有正向的促进作用。所以,为了避免词汇认知水平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笔者在相关测验中控制了这一变量,从而更加准确地得出了幼儿的叙事观点与心理理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一结论。同时,笔者观察了某位教师的教学,也印证了笔者观察所得的结论。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过程。

在“我们怎样游戏”这一活动中,这位教师先带领幼儿观看了故事《孔融让梨》的动画讲解,然后提出“孔融是个什么样的孩子?”“类似情况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吗?”“当你谦让别人时,他们心中会怎么想?”等问题,并鼓励幼儿自由讨论。在幼儿讨论结束后,这位教师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开展角色扮演游戏,并在游戏过程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之后,笔者和这位教师细致地观察了幼儿的表现,认真倾听了幼儿的表达,发现相较于其他幼儿,一些心理理论发展水平较高的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并能明确表达自己对孔融的理解,解读孔融的心理状态,同时在游戏过程中也会谦让他人、主动分享。

二、对教师的三点建议

(一)重视幼儿的叙事

根据幼儿的叙事情况,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情况,还可以判断幼儿对人物心理状态的解读是否正确。因此,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应该重视幼儿的每一次阅读和表达,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叙事氛围,引导幼儿一页一页地翻阅并仔细观察绘本内容,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大胆表达对故事内容的感受和想法。同时,教师和家长应该对幼儿的叙事有所回应,让幼儿受到鼓舞并真正地表达自我,以了解其真实的叙事水平。但每一名幼儿的发展速度不同,其叙事的能力也存在差异,因此,教师需要理性地对待幼儿的叙事观点,避免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的叙事能力。

(二)关注幼儿的心理理论发展水平

在追踪观察中,笔者发现幼儿的心理理论发展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可见,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和家长应时刻关注幼儿的心理理论发展水平,但不能操之过急。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采用晨间谈话等方式,与幼儿谈论心理状态等方面的话题。同时,教师和家长之间要紧密联系和合作,方便彼此了解幼儿的相关情况,为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了解幼儿叙事观点的发展特点

在观察中笔者发现,同一幼儿在叙事观点中各个维度的表现情况不一样,如有的幼儿在心智结构和修饰上有很好的发展,但对于强调等语言的使用能力相对较弱。对此,教师可以在幼儿的接受能力范围内给予幼儿合适的指导,平时多与幼儿沟通,使用一些幼儿理解但使用较少的词语,让幼儿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增加词汇量。简单来说,教师应了解幼儿叙事观点各个维度的发展特点,并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中为幼儿的下一步发展做好最优打算。

结语

经过观察,笔者在结果上证明了幼儿的叙事观点与心理理论有显著性的正相关关系,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这次观察仍然存在不足。首先,教师在对幼儿的叙事观点进行评分的过程中难免会带有主观判断。尽管在评分前,笔者对相关教师进行了培训,在评分的过程中也不断地调整,尽最大努力取得观察信度的一致性,但依旧不可避免教师评分的主观性。其次,在观察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幼儿在大班时期的叙事能力比在中班时期要退步很大。同时,尽管笔者控制了幼儿的词汇认知水平这一变量,但家庭环境、教养方式等因素也会对结果产生影响。最后,由于观察时间和实验精力有限,笔者未能对其他幼儿园的幼儿进行相关测验和评分,因此观察结果的代表性不够全面。在未来观察中,笔者会在此领域做进一步的观察,考虑不同园所和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以全面了解幼儿叙事观点与心理理论的相关关系。

(作者单位:昆山市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观点维度笔者
老师,别走……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观点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