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娥
[摘 要]实施项目化学习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基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依据项目化学习的特点,拓展项目化学习时空,注重对学生项目化学习成果的评价与展示,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项目化学习;评价;展示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21-0015-03
教育领域项目化学习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杜威的“从做中学”,该理论风靡于20世纪中叶,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传入中国。项目化学习以具有挑战性的真实问题或任务为驱动,通过问题探究、合作交流、项目学习成果展示、回顾和评价等活动,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注重学生学习经验积累与技能习得的过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项目化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对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起着重要作用。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该如何开展项目化学习呢?
一、把握学习特点,实施项目化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有很多,但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采用项目化学习。因此,教師要认真研读数学教材,把握项目化学习的特点,选择有助于学生进行项目化学习的内容。同时,教师要善于通过驱动性问题的设计和支架的搭建来为学生的项目化学习助力,以促进项目化学习的顺利实施与开展,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1.认真研读教材,合理选择项目化学习内容
设计项目化学习时,教师要根据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以及数学学习内容的特点,从学生的学习视角出发,精心选择教学素材,为项目化学习的顺利实施提供条件。纵观小学数学教材,发现几乎所有适合学生动手做的内容都可以作为项目化学习的内容,如“元、角、分”“时、分、秒”“厘米和米”“克与千克”“认识周长”以及一些“综合与实践”内容等。
例如,教学“元、角、分”时,教师可以确定以下的项目化学习内容:(1)认识元、角、分;(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3)模拟跳蚤市场,互相买卖物品。教师依据数学教学内容开展项目化学习,有助于学生在物品买卖中积累元、角、分的使用经验,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又如,教学“认识方向”时,教师可以把项目化学习活动确定为“学校平面图我来画”,具体活动规划为:(1)制作方向板;(2)学习测定方向;(3)参观校园,制作校园平面图。这样的项目化学习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是有意义、有意思的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设计适合的项目化学习活动,可以凸显项目化学习在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质量方面的作用。
2.创设真实情境,设计驱动性问题
确定好学习素材,明确学习目标之后,教师要结合数学学习内容设计驱动性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项目化学习在课堂中的实施。教师在设计驱动性问题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还要关注问题的教学价值,如能否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数学思考等,让学生真正经历知识探究的全过程。
例如,教学“时、分、秒”时,基于项目化学习的特点,教师可以把驱动性问题设计成自制时、分、秒的卡片,并在班内举行“我拨你说”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既可以拨时间让其他同学说时间,也可以说出其他同学拨的时间是多少,并谈谈怎样才能把时钟上的时间准确地说出来。这样的项目化学习活动让学生觉得好玩、有趣,学习兴致高昂。又如,教学“千克与克”时,教师可以把驱动性问题设计为:“寻找生活中的秤,把秤的样子画出来,并在旁边备注秤的名字,让更多的人来认识它。”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将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在完成项目化学习任务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与价值。
3.搭建认知支架,降低学习难度
在项目化学习中,提出驱动性问题后,教师要根据驱动性问题的难易程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搭建适合的学习支架,使学生在支架的助力下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教学“千克与克”时,教师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组织学生开展“判断物体重多少千克或者多少克”的项目化学习活动。有了这个学习支架,学生能比较准确地判断出物体的重量,进而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又如,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自制日历”的项目化学习活动,为学生搭建确定平年和闰年的学习支架。有了学习支架的助力,学生能准确制作出当年每个月份的日历。在数学教学中,学习支架的搭建可以促进学生项目化学习的开展。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通过搭建学习支架,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这样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最大化提高教学效益。
二、拓展学习空间,深化项目化学习
在实施项目化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把教学内容情境化、项目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师要敢于打破时空界限,拓展学习空间,促进学生项目化学习的深入,以顺利达成项目化学习的目标。
1.课前前置学习,积累活动经验
在教学数学新知之前,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前置性项目化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深入思考,积累数学经验,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例如,教学“认识图形”前,基于学生都有搭积木的经历,教师设计“奇特的造型”这一项目化学习任务:“利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球等试着搭一搭,比一比哪位同学的想法最为新奇独特,搭出的造型最为美观。”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拼搭技巧。这样把项目化学习置于课前,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是自己探究得来的,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依据教学内容采取前置性项目化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2.课中探究学习,推动项目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引入项目化学习,可以加大学生探究的力度,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因此,教师课中要注重对学生项目化学习的推进与指导,促进学生项目化学习的深入。例如,教学“认识周长”时,教师设计了“测量不规则图形或者特殊物品的周长”这一项目化学习任务。在测量五角星的周长时,有的学生为难了,不知道该怎样测量。教师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探究测量五角星周长的最佳方法。经过观察,学生发现先测量出五角星一边的长度,再乘以10,就能得出五角星的周长。在测量笔筒底面的周长时,学生想到了“先用线缠绕笔筒一圈,再把线展开,测量这条线的长度,线的长度即笔筒底面周长的方法。教师让学生就不同图形的周长、不同拼法组成的相同图形的周长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探索更多关于周长的奥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对学生的项目化学习过程予以充分关注,注重对学生学习的指导,让学生亲历探究的全过程。有了亲身经历作基础,不管学习结果如何,学生都可以从中获得成就感与自豪感,为接下来的主动学习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课后延伸学习,拓展阅读视野
一节数学课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数学发现与探索却是无限的。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引领学生延伸项目化学习进程,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建构起完整的数学学习体系,实现数学深度学习。
例如,教学“折线统计图”时,教师以全球變暖为主题设计项目化学习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完成项目化学习任务:“调查全球变暖情况,并用图表(见表1)呈现调查结果。”
关于全球变暖的问题,许多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感受,但这些感受或者认知大都是零碎的、不成体系的。教师引导学生用统计图表的形式对提取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据的力量。在学生完成项目化学习任务后,教师让学生结合搜集整理的信息,对全球变暖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之策。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撰写倡议书,并在班级或者校园内发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数据在改变生活环境方面的作用。这样有效延伸了课堂教学,拓展了数学学习的外延,使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着眼综合素养,注重评价与展示
实施项目化学习,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与展示,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提升。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自信心与合作交流意识等,注重学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以获得最大化的项目化学习效益。
1.制订评价标准,科学引导学生开展活动
结合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可以把评价内容细分成多种技能,将评价成绩划分为不同水平或不同层级,以便于学生辨识和把握,并给学生提供反馈。借助评价表,学生不仅可以明确自己需要达到的学习水平,还可以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
例如,教学“认识钟表”时,教师设计三个层级的项目化学习任务及评价标准:(1)了解钟表的由来与发展。这主要是对学生调查钟表的由来、发展、样式、特点等方面进行评价。(2)对比不同时期的钟表。这主要是对现代钟表与古代钟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功能介绍是否具体准确等方面进行评价。(3)创造未来的钟表。这主要就学生设计未来钟表的名称、样式、设计理念、使用说明等方面是否具有创新性与实用性进行评价。在项目化学习任务以及评价标准的指引下,学生能够深入思考与探究,并根据项目化学习评价标准随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调整,在对照反思中不断提升自己。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制订项目化学习评价标准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细化,以确保评价标准能起到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作用。
2.搭建成果展示平台,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项目化学习成果展示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网络平台展示、班级橱窗展示或者学校文化长廊展示以及“数学小讲师”展示等。教师要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展示形式,让学生在欣赏自己作品和他人作品的同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时进行反思与总结,提升学习效率。
如教学“时、分、秒”时,教师出示“自制闹钟”的项目化学习任务;教学“千克与克”时,出示“秤的名片展”的项目化学习任务;教学“年、月、日”时,出示“制作创意日历”的项目化学习任务。在学生完成项目化学习任务后,教师就可以把学生的项目化学习成果放在班级橱窗中展示,这样有助于学生取长补短,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例如,在学生完成“蒜的生长”的项目化学习任务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记录的蒜从播种到长叶的过程制作成相册,形成折线统计图,最后把自己的项目化学习成果上传到班级群或者班级公众号上,鼓励学生就项目化学习活动进行交流评价,使学生感受到参与活动以及被认同的快乐。又如,当学生按照自己家的实际情况制订旅游计划后,教师让学生以“数学小讲师”的身份,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其他同学交流分享。介绍和说明的过程,就是学生获得新知、提升认识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依据项目化学习的特点,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动力,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特点,实施项目化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化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操作、探究、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习得数学知识和技能,实现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 龚林霞.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设计[J].数学教学通讯,2022(10):49-50.
[2] 周艳霞.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实践探索[J].教育视界,2022(11):11-15.
[3] 陈芳.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的类型研究[J].小学数学教育,2022(9):17-18.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