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磊
朱恶紫(1911—1995),苏州相城黄埭人,苏州弹词作家。朱恶紫一生创作了很多高质量的弹词作品,脍炙人口的【蒋调】开篇《杜十娘》就出自他的笔下。
朱恶紫的弹词创作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28—1937),他以创作话本故事开篇为主。1928年,17岁的朱恶紫就读于上海的“中国文艺学院”中国文学系。从那时开始,他就尝试在上海三友实业社《无线电》期刊上发表弹词作品。同年下半年,朱恶紫转入无锡国专求学,结交了来锡演出的朱兰庵、朱菊庵。朱恶紫将《三言》《二拍》中的话本故事改编成弹词作品,如《金玉奴》《花魁女》《杜十娘》等。第二个时期(1937-1948 ),他以创作戏曲故事开篇、《聊斋》故事开篇为主。在这一时期,朱恶紫撰写了《桃花扇》《牡丹亭》《当垆艳》《琵琶记》等作品,并连载在《苏州明报》播音潮和《苏州早报》播音园地上,并负责编辑《开篇专刊》,同时为苏州电台出版的《天声集》《夜声集》《霞人集》《播音集锦》《雷电华丛书》写稿。第三个时期(1949—1958),他以创作弹词长篇和苏州园林开篇为主。朱恶紫为苏州“百花评弹团”编写新长篇《珍珠衫》《何文秀》《花魁与卖油郎》《追鱼》《夺印》《我的一家》等,又曾为严雪亭、曹啸君、朱耀祥、赵稼秋、沈俭安、薛筱卿、刘天韵、谢毓菁、杨斌奎等名家写稿。1958年,朱恶紫又撰写一系列苏州园林开篇,如《拙政园》《网师园》《西园梵刹》《怡园涉趣》等。第四个时期(1979-1995),他以创作弹词长篇、中短篇和历史人物开篇为主。这一时期正是改革开放后文艺春天,朱恶紫创作了长篇《贩马记》、中短篇《金不换》《两份档案》,又为苏州评弹学校、苏州评弹团、上海评弹团写稿,并为苏州人民广播电台撰写了苏州历史人物开篇,如《朱买臣》《范仲淹》《唐寅》《文征明》《沈石田》等。
从四个时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朱恶紫的创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朱恶紫的前期作品以短篇为主,内容上以传统题材为主,手法上以故事叙述为主;而后期作品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在中篇与长篇上发力,内容上增加了现代题材,手法上增加了摹景说明。
1987年,朱恶紫将其60年来创作的弹词代表作辑成《古银杏》弹词开篇集,由苏州黄埭文化中心内部印行。《古银杏》是一本铅字打印集,16K大,正文有135面,内含《我与评弹结缘的六十年》一文以及108首弹词开篇。其中有一首《古银杏颂》,歌颂了黄埭当地120年树龄的银杏树,“不屑和百卉同争俏,战胜了一年年风刽与霜刀。有那坚强的刚毅劲,百折不挠不动摇。且喜还童能返老,青春焕发在今朝。人人学习你高尚的情操,奋发向上、志凌云霄。”朱恶紫以《古银杏》命名其开篇集,或也有以古银杏的精神自喻,表达了自奋向上志气之意。当时76岁的朱恶紫还在自序中表示:“今后还是要续写些特别注意平仄、葉韵方面,较具文采的作品。”
综观《古银杏》的内容,朱恶紫的弹词开篇主要有以下四大艺术特征。
其一,叙事摹景的写作特长。朱恶紫的开篇长于叙事摹景,这一特色显著体现在他的话本故事开篇以及苏州园林开篇中。《三言》《二拍》都是传奇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复杂离奇,而朱恶紫最多用40句唱词就将这些故事讲述得线索分明,清晰明白。而在苏州园林开篇中,朱恶紫对园林的兴建历史、历经沧桑都要交待清楚,再移步换景,依次介绍园林的主要景点,最后以总结性的赞美做结。
朱恶紫的作品很少有大段抒情和评论。一般在叙事或摹景的时候,偶尔带出一句或半句的抒情。比如《雕花楼》中的“假山玲珑都是太湖石,形如飞禽与走兽,惟妙惟肖赞不休。”前两句是摹景,后一句是抒情。这样的抒情比较精炼,一笔带过,仍旧为叙事服务。朱恶紫的评论性文字也不多,最突出的评论多表现在落调的句式上,比如《鬼断家私》的末三句“劝世人莫为遗产伤和气,鹬蚌相争势汹汹;从中得利有渔翁。”该开篇前面用非常浓缩的方式叙述了老父死后,大哥与庶母、幼弟夺家产的故事,最后三句才出现了评论,凸显出听众从这个故事里应该获得的教诲。
其二,不同人称的灵活转换。朱恶紫的开篇叙述视角多样,在较短的篇幅中可以做到全知视角以及不同人物的跳进跳出、灵活切换。比如在《金玉奴》中,“小家碧玉美娇娥,月貌花容金玉奴。七代祖传操贱业,此身辱没住西湖”是全知视角。“金老大也为这叫化头儿名声丑,攀高有志结丝萝”是金老大的口吻,“玉奴喜得乘龙婿,爱郎君品貌胜子都”则是金玉奴的口吻。“听新人呖呖莺声唤,命薄倖郎妆前见奴奴”,前句是莫生的口吻,后句是金玉奴的口吻。如此转换,枢纽只在一个“听”字和一个“命”字上,而省略了“听”和“命”的主语,精炼巧妙。而当前一句还是莫生口吻时,后一句“冤家呀!你是忘却了当初穷愁态”则又变为金玉奴的口吻。这“冤家呀”也是神来之笔。假设没有“冤家呀”三个字,当一个演员独唱而非男女对唱时,那么听众一下子就很难分辨出已经转换人称了。而一旦增添了这三个字,观众听来就一清二楚了。
其三,落调唱词的多样处理。弹词一般是上下句,中间偶尔会有三句,称为“凤凰三点头”。唯有落调的唱词,必须是三句,且以【陈调】弹唱。朱恶紫在处理落调唱词时,使用了多种处理方式,主要有结局式、评论式、混合式、展望式四种。
所谓结局式,就是最后三句讲述了故事的结局,如《促织》中“岁余孩提身康复,家道富饶福满门;成生忠厚受人尊。”对前面故事内容有了明确的交代,隐含着好人有好报,坏人有坏报的意味。但这层意识不明显说出来,而是藏在结局中让听众自己去体会。
所谓评论式,就是最后三句对开篇的人物与事件进行评论,给出人生教诲,如《陈御史》中“要心地光明行正道,奸恶邪行没好收成;诸君请看梁尚宾。”这种评论式还有一类变种,即不用客观性叙述,而是通过其他人物的口吻来表述。比如《女御史》中“说道郎君啊,奴是官海十年为君福,你藏娇金屋作齐人;莫再轻视女儿身”,就是用女御史的口吻来评论。《虎丘十景》中“东坡说得好,到苏州不游虎丘是遗憾事,由来胜迹逗人久;东南名刹足逗留”,就是用苏东坡的口吻来评论。使用其他人物口吻的评论比客观性评论灵动一点,但所选的人物必须是正面的人物,其评论话语既要符合人物个性,又要在个体上显示出普遍的意义。
所谓混合式,就是兼有结局式和评论式的模式。比如《杜十娘》旧唱词中有“红颜自古命多薄,杜十娘身跃浪花入渺茫;悔煞李生薄倖郎。”前一句是评论,后两句是结局。
所谓展望式,就是最后三句抒发了对未来的憧憬。比如《战地百灵鸟》中“而今是,独脚的百灵鸟,重鼓双翅起飞翔;前程万里日方长。”这种展望式还有一类变种,也是不用客观性叙述,而是通过自己第一人称的口吻来抒发愿景。比如《鸡年开篇》中“一唱雄鸡天下白,我虽是鸡皮鹤发一老年;迎鸡年为‘四化’立功共争先。”又如《园丁颂》中“我亦园丁一分子,党的深恩志心胸;欢欣鼓舞沐春风!”这些开篇主要是通过先进事例歌颂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而演唱者通过最后三句的代入,表示自己也愿意学习这一时代精神,以此来增强听众的融入感。
在朱恶紫的创作生涯中,前期的传统开篇主要用结局式、评论式、混合式,后期的现代开篇增加了展望式。现代开篇所表达的多为新颖的时代内容,故用展望式最为适合。
其四,文字游戏的有机融入。朱恶紫在开篇创作中适量加入文字游戏,增添了趣味。《古银杏》中的文字游戏,主要有数字、顶针、嵌字三类。
数字类文字游戏就是在开篇唱词中嵌有数字,比如《庆会篇 为纪念蒋月泉艺术生活五十周年作》每句唱词里面嵌一个数字,先从“一”到“十”,再增至“百”“千”“万”“亿”;此后,再回到“万”“千”“百”,最终由“十”返“一”。该开篇的前四句“一代艺人蒋月泉,二鬓华发雪霜添。三弦弹奏创新调,四座欢声赞连连。”最后落调的三句是“三寸舌丰功垂百世,贯彻那二为‘双百’永向前;我是一曲俚歌代庆会篇。”
顶针类文字游戏就是上一句末字同于下一句首字。朱恶紫将此顶针的修持手法用到极致,有作品全篇句句顶针,周而复始,回环一束,圆转如意。如《寿庆双甲子》的前四句为“春老江南啭晓莺,莺飞草长倍精神。神州十亿兴改革,革故鼎新福万民。”其中,“莺”“神”“革”就在上句末字和下句首字上反复出现。
嵌字类文字游戏就是在唱词之中特意嵌入某些字,从而暗藏一句话。《八十庆寿》是朱恶紫为上海电台评弹节目《星期书会》创作的祝贺开篇。该开篇每句嵌一字,共连缀28个字,串成一句话——“星期书会八十大庆,祝愿高度浓厚‘新奇书味’,供听众完美的艺术享受。”该开篇的前四句“五星红旗色鲜明,新时期处处气象新。书场亦然开新面,兴会淋漓逸趣深”,就暗藏了“星期书会”四个字。
以上的艺术特点,正是朱恶紫弹词创作的优长。《古银杏》中很多作品都显现出这样的艺术特征。但毋庸讳言,朱恶紫的弹词创作仍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唱词中说明文字太过繁琐以及叙事线索太过冗杂。
说明文字太过繁琐的问题主要出现在个别苏州园林开篇中。朱恶紫对园林的历史描述得太详细,如《西园梵刹》——“明初是太仆徐公旧宅院,徐公子舍宅建寺复旧称。崇祯八年经修葺,戒幢律寺更新名。咸丰十年又毁于火,房梁神像化灰烬。同治光绪间,重建佛装金。” 这样的描写繁琐而无趣,缺乏艺术性。其实简化一下,效果反而会更好。
叙事线索太冗杂的问题主要出现在个别话本故事开篇中。一个好的弹词叙事开篇,需要做到夹叙夹议,叙中带情,这样才能文质结合、有骨有肉。朱恶紫的创作偏于叙事,故在抒情上略有不足,变成质胜文、骨胜肉。甚至碰到一些故事情节太复杂,即使唱词全部用来叙事都显得线索太杂,头绪不清。比如《仇大娘》开篇,讲述了仇大娘的父亲被俘去边疆,留下仇大娘的后娘绍氏和異母兄弟仇福和仇禄。叔父想劝后娘邵氏改嫁,没有成功。邻居魏名离间仇福、仇禄兄弟俩,又带坏仇福沉湎嫖赌,让其卖妻偿债。魏名挑拨仇禄与仇大娘的关系,仇大娘归宁后,撑住了门户。魏名又蒙骗仇禄去范家庄,没有想到反而成就仇禄的婚姻。仇禄又遭风波,被发配到边疆,巧遇自己的父亲,最后大团圆结束。这个开篇里含了至少4个相互串联的故事,唱词仅仅用来叙述故事线索都嫌不够,故更无法着墨于抒情评论。这样的开篇就不容易被听众接受,也难以流传开来。相反,《杜十娘》这个作品,因为情节简炼,线索一贯,又借杜十娘之口进行情感抒发,通过落调进行人物评论,做到了叙事、抒情、评论的完美结合,故能成为弹词开篇中的经典。
(作者:苏州大学哲学系教授)
(责任编辑/马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