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2023-09-22 05:46陈彩命
幸福家庭 2023年12期
关键词:思维数学课堂

陈彩命

数学从来都不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它是在教学进程中培养和拓展学生思维、改进学生思考方式的一门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摒弃填充式、灌输式的教学,转而采用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用。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为学生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以启迪学生智慧,挖掘学生潜力,为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提高提供助力。基于此,笔者探讨了在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方法,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在预习环节巧妙设计预习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已经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并将课前的预习作为保证教学效率的关键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然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部分教师虽然重视预习,但他们给学生设计的预习任务缺乏新意,多采用通读内容、完成练习的方式让学生预习。这些预习任务虽然能让学生了解新课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但较为死板、传统、模式化,无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新课标背景下,笔者认为,教师要本着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改变传统的布置预习任务的思路,为学生巧妙地设计预习内容,引导学生在预习阶段养成思考的习惯,为学生开展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一)提出有深度的预习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习结果,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的积累,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师要在教学中坚持“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的目标,在设计预习内容时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这部分内容的预习任务时,除了为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如人民币的面值有哪些、元与角之间的换算等,教师还要设计一些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如“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什么?”“人民币有什么作用?”等,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把“学”与“用”结合起来,还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让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标,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从而保证课堂“教”与“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

(二)设计有趣的思考性预习内容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小学数学教师要为学生设计有趣的思考性预习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幫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内容的预习作业时,教师可以设计趣味化且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奶奶在笼子里养了7只兔子,有1只兔子跑出了笼子,奶奶还送给隔壁王奶奶1只,请问笼子里还剩多少只兔子?”,以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定的深入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保证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二、在教学环节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发展式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但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提高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的主要渠道仍是课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创造“发展式学习”的条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一)利用问题串联知识,引导学生思考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以学为主,为学生的“发展式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全面参与课堂活动,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小学生的年龄小,不易在课堂学习中抓住重点,有时只跟着教师的节奏进行机械性的思考,无法对课堂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也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针对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用问题把知识串联起来,引导学生抓住课堂教学的重点,使其学会思考,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讲解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后,笔者为学生设计了一些问题,“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你们现在能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吗?”“你们认为这个单元重要的知识有哪些?”等。这些问题没有具体的答案,旨在引导学生回顾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学习情况,梳理重点知识。然后,笔者根据学生的回答,强化重点和要点,完成了内容的回顾,实现了串联知识的目的。在这个基础上,笔者为学生设计了一些更深入的问题,如“你们能用思维导图或者其他更有效的方法把所学知识整理出来吗?”。最后,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并回顾,提出相应的问题:“对于这一单元的知识,你们还有容易出错的地方或者有什么疑问吗?”这个问题能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实现高效教学。

另外,笔者通过调查发现,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提出多种问题,但是由于问题设计得过于细化,针对性极强,导致学生的思维被限制,课堂活动成为一问一答的浅层学习。实际上,在全面性的回顾与复习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进行多方面思考,为学生的“发展式学习”创造更多条件。

(二)提出拓展性问题,开拓学生思维

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跳出教材,设计并提出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目标贯穿教学的始终。教师还要以学生的成长需求、成长规律和知识基础为抓手,不断优化教学过程,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部分教师会忽视教材知识中存在的拓展性内容,只向学生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但笔者认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同学们是不是一年过一次生日呀?”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继续询问学生:“小刚今年12岁,但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个问题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结合,充满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之后,只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简单梳理“年、月、日”相关的知识,学生就能够结合学过的内容,想到小刚的生日是2月29日,从而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这样富有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解答,不仅增长学生的见识,帮助学生获得成就感,还能帮助学生养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在复习环节引导学生思考

如果说预习环节是热身,课堂学习是锻炼,那么复习环节就是放松。复习环节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学习的知识,也可以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在课堂学习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重视复习,引导学生参与复习环节,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为学生设计运用类作业

知识的价值是在运用中体现出来的,小学生之所以没有学习数学的动力,是因为他们没有发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把学习当成了单纯的、与提升自己毫无关系的任务。为了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引导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思考和成长。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在复习环节为学生设计运用类作业,让学生在运用中深度思考,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回家问一问爸爸、妈妈一天的时间安排,并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让学生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参与家庭生活,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二)为学生设计动手实践类作业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设计符合小学生发展规律的作业。在设计复习练习时,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爱动手”的特点,为学生设计相应的动手实践类作业,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入思考、深度理解、融会贯通,以实现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复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时,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3是几点?”等,并让学生根据问题动手画一画,根据要求把时间标出来。

又如,在复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中的“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画一些轴对称图形,以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印象。

再如,在复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纸板裁剪出正方形、长方形,或者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正方形、長方形等。这样的动手操作类作业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不仅能够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动脑思考,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结语

思考意味着学生思维的发展,思考能力是学生获得发展式成长的关键条件之一。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坚持“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这一目的,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富有趣味性的问题,开展“拓展式教学”,全面优化教学过程。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发展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式成长和数学课堂的高效教学创造条件。

(作者单位:甘肃省秦安县叶堡镇阳兀小学)

猜你喜欢
思维数学课堂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