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初中学生的心理韧性

2023-09-22 09:33王锟
幸福家庭 2023年12期
关键词:韧性心理教师

王锟

心理韧性属于心理学研究的重点问题,它是指面对严重威胁,个体的适应与发展仍然良好的现象。良好的心理韧性意味着个体能在重大创伤或应激之后恢复最初状态。初中学生正处于责任感形成的重要阶段,教师要发挥心理辅导教育作用,为学生创设健康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增强初中学生的心理韧性,保持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为其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一、初中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原因

通常情况下,大部分初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与学习压力有关。比如,有的学生因为达不到理想的学习目的,同时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从而产生一种内疚感和挫败感;有的学生因为无法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成绩不太理想,从而产生恐惧考试、考前焦虑的心理。以上种种,都是学生缺乏心理韧性、抗挫折能力弱的表现。

另外,部分初中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来源于人际交往。一些初中学生不知道如何处理与同学、教师的关系,对交往行为存在恐惧感,他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会出现尴尬、害羞、冷场等现象,有的学生甚至对人际交往采取逃避或拒绝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有效的心理疏导,就很容易对人际交往产生心理阴影,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二、增强初中学生心理韧性的意义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是个体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增强其心理韧性,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

首先,可以让初中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环境,学会应对未来的挑战。初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常常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这些困难和挑战可能会让他们感到沮丧、无助和绝望,对生活和学习抱有消极态度。如果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韧性,就能以积极的态度和心态从容应对这些困难和挑战。

其次,可以让初中学生更加自信、独立。当前,部分初中学生对教师和家长过于依赖,无法独立解决碰到的问题,很容易被挫折打败。如果初中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韧性,就能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表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是依赖他人的帮助。

最后,可以让初中学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增强情绪控制能力。初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情绪,如愤怒、焦虑、悲伤等。一些学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对身心造成严重伤害。如果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韧性,就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从容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三、心理韧性对初中学生的作用机制

研究表明,在心理韧性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保护性因子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保护性因子是指能够帮助初中学生提高应对能力,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减轻各种消极影响,并促使其积极发展的因素。个体的保护性因子越多,心理韧性越强。

对初中学生而言,内部保护性因子是指其积极的心理特质,如积极的气质、高自尊水平、对未来的乐观心态及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等,这些因素能够增强初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降低他们负面情绪和不当行为出现的可能性,使他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研究发现,当初中学生内心较为强大时,其自我控制能力较强,具体表现为自尊水平较高、对人生和未来保持乐观态度、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等。

外部保护性因子主要来自家庭、学校和社区等更大社会范围的积极因素,如和谐的亲子关系、良好的学校氛围及优美的社区环境等。当初中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这些保护因子可以发挥疏导、排解不良情绪的作用,为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四、影响初中学生心理韧性的因素

(一)个人方面

有研究表明,心理韧性的指标与个体自身的性格特点有着密切关系。初中学生在性格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对困境、压力的承受能力也不同。比如,性格较为敏感的初中学生遇到问题,容易出现焦虑感增加、悲观情绪蔓延、意志消沉等现象,而性格积极乐观的初中学生在面对挫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整,尽快消除负面情绪,顺利解决问题。

(二)家庭方面

家庭环境对初中学生心理韧性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一,随着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学生的家庭环境更加优越,他们很少经历挫折,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往往出现适应能力不足、心理承受力较弱等现象;在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环境变化时,容易产生消极、焦虑情绪。其二,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过于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忽视孩子的心理发展情况。当孩子遇到问题时,这些家长主动代替包办,导致孩子缺乏在逆境中成长的机会。其三,部分家长的教育方式比较严苛,对孩子的要求较高。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孩子的心理壓力较大,性格逐渐变得敏感、胆怯、孤僻,出现耐挫能力不足、抗压能力较弱等问题。

(三)学校方面

学校环境是影响学生心理韧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初中阶段学生的在校时间明显延长,只有创设良好的学校环境,才能对学生认知发展、心理健康发展等产生积极影响。部分学校长期以来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缺乏对学生心理韧性的必要干预和训练,使得学生心理韧性不足。良好的学校环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使学生形成坚韧的心理素质。

五、增强初中学生心理韧性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

教师在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时,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健全其人格。初中阶段是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教师应以培养初中学生的责任意识为抓手,健全其人格,提高其应对挫折的能力。

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品质。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参加公益活动等,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并及时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此外,教师要发挥自身表率作用,以高尚的师德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二)构建稳定的社会支持体系

社会支持是增强初中学生心理韧性的重要力量,当学生面对压力、困境时,他们可以从社会支持体系中获得应对困难的勇气,保持不断前行的动力。许多初中学生缺乏责任感的主要原因是社会阅历不足、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不全面。在社会支持体系的帮助下,初中学生能够掌握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在面对困境时能够保持信心和乐观的心态。

例如,良好的家庭环境能促进初中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是初中学生增强心理韧性的重要支持。相反,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不融洽的亲子关系,会导致初中学生负面情绪增加。为了培养初中学生的责任感,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教师要主动与家长沟通,使家长认识到和谐家庭氛围的重要性,指导家长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学校还可以邀请心理学专家和学者走进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使学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逆境,不断提高自身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学生的思想认知

为了提升学生的心理韧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韧性,了解心理韧性的概念、特点,以及心理韧性对学生未来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内心敏感、脆弱等特点。如果学生不具备较强的心理韧性,很容易产生错误的认识,出现心理问题。因此,教师在对初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应当强化学生的思想认知。教师可以借助演讲、座谈会等方式,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心理韧性的意义,逐渐消除学生对心理辅导的排斥心理,使其主动参与心理辅导和心理学习活动。

(四)加强抗挫折教育和社会实践

为了增强初中学生的心理韧性,教师要利用积极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的理论,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以增强心理韧性训练效果。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体育锻炼、户外拓展等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逆境体验,培养学生的心理耐受能力、适应能力,在强化意志力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执行能力,为增强学生心理韧性提供支持。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街道公益劳动、到敬老院做义工等,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会生活的艰辛,从而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逆境。这些实践活动可以锻炼初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培養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他们应对逆境的能力,进而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

结语

初中阶段学生的心智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稳定,虽然自主性和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但他们具有思想幼稚、易冲动、身心发展不平衡等特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挫折,容易使初中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和严重的心理问题。培养初中学生心理韧性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着积极影响,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韧性,发挥家长教育作用,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设计适合的实践教学活动,助力学生健康发展、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韧性心理教师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心理感受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