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

2023-09-21 00:09卜林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卜林

摘  要: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知识点来源于生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断进行探索、发现,促使学生能够不断地成长。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提高对生活的感知能力,从而使得学生的日常生活技能得到培养。文章从“注重教学内容的设计,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创新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数学教学链接生活,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六个方面,阐述了教师如何利用生活化教学使得学生的综合素养逐步得到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将数学这门学科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从而对教学情境进行创设,以便拉近学科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感悟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注重教学内容的设计

数学学科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通过数学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为他们的个人发展和未来的学习与职业做好准备。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注重学习内容的生活化,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得到提升。

在对“100以内的连减”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以一节课堂教学内容为例,在随堂练习后教师评判共有12名女生的练习册获得了优,教师把这12名女生叫上讲台并站成一排,发放给每一位学生一朵小红花,再点名练习册得优的10名男生到讲台上,相应的也站成一排,教师为这些学生发放一面小红旗,这时问题来了,教师问学生:“剩下还有多少名学生的练习册没有得优呢?你们是怎么计算的?”过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发现学生找到了两种解法,有一部分学生的计算过程是总数减去12,再减去10,就得出了剩余没有得优的学生,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将得优的人数相加,也就是12+10=22,最后再用总数减去22,这也就相应地得出了剩余没有得优的学生人数,教师要对这些学生给予表扬,进一步地促使学生要向得优的学生学习。

二、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生活化体验。当引入新概念或新知识时,可以先与学生分享与该知识相关的实际生活场景或例子,如购物找零、计算剩余时间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过程。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識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例如,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购物找零的情境,并计算最少需要多少张纸币和硬币。教师对学生展开生活化教学,把生活情节呈现到学生的眼前,促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和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提升学习的实用性和可持续性。

在对“长度”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比高矮”的小游戏。首先,教师在教室中找几个具有不同身高的学生,将他们排成一列,从矮到高。其次,将学生分为两队,每队选择一个代表。学生代表需要在没有使用任何测量工具(如尺子)的情况下判断队伍中的学生谁高谁矮。代表学生只有根据直观感觉,通过比较、观察和推测来判断。然后,两位代表学生分别走到队伍前面,观察队员的身高并逐一判断谁高谁矮。比较后,学生代表指出他们认为最高和最矮的队员,并给出理由。接着,游戏结束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代表是如何判断身高的,引导学生思考使用何种方法来比较身高,例如比较头部位置、肩膀高度等。最后,教师将游戏中的讨论与“长度”概念联系起来。解释身高的不同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长度。介绍标准单位(如米、厘米)以及测量工具(如尺子)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探讨如何使用这些工具来测量身高和其他物体的长度。教师在课堂中运用了这一场景,促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到课堂中,进一步的学生便会对学习的快乐有着深刻地感受。

三、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的缘故,并没有非常丰富的生活体验。作为教师,应多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教材和资源,选择具有日常生活场景的阅读材料、数学问题或科学实验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通过多种方式提供机会和平台,帮助学生积累实际生活经验,并将其融入课堂学习中,从而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对“100以内的加减法”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假设学生去超市购物,他们可以拿着一张购物清单,上面列有各种商品及其价格。让学生根据清单上的商品价格进行加法运算,计算出总共需要支付多少钱。例如,清单上有苹果5元、香蕉3元和橘子2元,学生需要计算5+3+2=10,得出总共需要支付10元。假设学生付了50元给收银员,需要计算找零的金额。让学生先计算商品的总价10元,然后用50减去总价10元,得出找零的金额。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让学生自行展开计算,促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到更多的新知识。

四、创新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创新生活化教学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快乐、体会数学学习中的乐趣,借助生活中实践来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和谐与活跃。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创新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教学的引导下,能成为数学课堂的主角,使学生在生活化的学习活动中,一方面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体现以及实际的应用、作用和价值,另一方面则是能够有效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思考能力等拓展和提升。

在对“平均分类”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现阶段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创设一个贴近生活化的活动。“小明的妈妈在超市买了5个苹果,这个时候妈妈说要小明将这5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的数量都要一样多,你认为他会怎么分呢?”这样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相结合,教师利用与生活直接挂钩的问题来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有的学生回答:“将5个苹果排成一行,一根直线从中间划过,将这一行苹果分成两半。计数每一半的苹果数量,确保它们的数量一样多。将每一半的苹果分别放入两个容器或盘子中,确保每个容器中的苹果数量相等,这样,就成功地将5个苹果平均分成了两份。”有的学生回答:“还可以把1个苹果切成四份,或者小明直接吃掉1个苹果,就能平均分成两份。”这种生活化教学活动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通过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应用和意义,从而更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

五、数学教学链接生活

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开展、实施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在生活化学习中去学会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对数学的应用,提升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才是教学目的。因此,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切实地提升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将原本课本中死板的数学公式应用到生活中,并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在生活和数学的相互结合之下,来切实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更加轻松和灵活去应对各种数学问题、生活化的问题等。因此,在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的构建中,教师要有效地将数学与生活相互地链接,更好地发挥出生活元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实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

以“解决问题”这一部分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具体的生活化问题:“学校组织学生去博物馆进行参观,博物馆中的购票规则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购买50人的团队票的方式,能够额外赠送5张单人票,另一种购票的规则是购买60人以上的团队票,能够打9折的优惠,单人票5元一张,如果现在由两个班级参加博物馆的参观,1班的学生人数是40人,而2班的学生人数是30人,怎么购买票才是最省钱的呢?共需要多少钱呢?”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分类讨论的方法,按照实际的人数,结合两种购票的规则进行相关的计算,对比之下哪一种方式更加优惠,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一类的生活问题。如第一种按照50人以上的购买并额外送5张,那么实际所需要付钱就只有65人,所以票价为65×5=325元;而第二种则是满足60人以上打9折的方法,一共70人,那么所需要的花费就是70×5×90%=315元,相比较之下第二种购票方式更加的便宜。对这个题目,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课内所学的知识来进行思考和探究,让学生能够运用多种数学方法,进行计算并找出最优解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在巩固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将学生的思维引入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逐渐转变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生活化教学情境与生活化教学活动有着较大不同。生活化教学活动是教师借助生活中的活动形式,如购物,从而引入课堂中让学生进行思考;而生活化的情境则是一个更大的范围,包括一个整体的环境、氛围等。借助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出更加真实、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参与到生活化情境的过程,如同亲身参与到生活实际中,同时这也是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深入开展的一个重要体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能够为学生带来一个真实、内容丰富、和谐与自然的学习环境氛围,从而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为学生搭建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更好地发挥出生活化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思维的培养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更好地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以小学数学“相遇”的实践教学为例,这一知识内容对小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和复杂,如果只是依靠简单的文字讲解并不能让学生有一个全面的掌握。那么,教师就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实际的生活情境,将生活中学生常会使用到的“拍手、鼓掌”这一动作融入教学中。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向学生进行引导和提问:“在生活中,当我们因为一件事情而高兴,或者是为庆祝某一件事,又或者是我们表示欢迎他人而鼓掌时,我们的手是怎么做的呢?也就是说我们平时是怎么进行鼓掌的呢?”此时学生就会不自主地向教师以及其他的学生进行演示如何进行鼓掌。接下来,教师再向学生进行询问:“那我们两个手掌都是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去鼓掌的呢?尝试思考一下并进行示范。”在這个问题的引导之下,学生就能够更加仔细地观察自己在鼓掌时两个手掌的朝向是什么。教师利用学生生活中经常会使用的“鼓掌”这一动作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逐渐地将小学数学中的“相遇”和“同时”两个知识点引出来让学生进行学习。在这样一个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将数学知识转化为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借助生活中的元素呈现出来,从而为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带来更加丰富的学习感受,提高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作用和价值。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对教学理念不断地进行更新,并且对自身的教学行为不断地进行反思,从而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逐步提升综合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萍芳. 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研究[J]. 当代家庭教育,2020(12):149.

[2]浦甲军,李国旺. 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1):93.

[3]林惜君.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融入生活化教学[J]. 读写算,2019(21):188.

(责任编辑:廖  艺)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