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君,魏琳琳,宋瑶柯,李言言,段诤诤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四肢骨折临床常见,常需要手术治疗,但术后活动受限、血液循环不好等易导致患者出现疼痛、睡眠质量下降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因此,术后有效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显示,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康复护理联合疼痛管理的方式把疼痛程度和睡眠情况作为四肢骨折术后患者的护理的重点,对其临床恢复有很大的帮助[1]。本研究将其应用于四肢骨折术后患者,观察其临床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6月—9月本院收治的90例四肢骨折患者。纳入标准: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均有手术指征。排除标准:伴凝血功能障碍;妊娠期;伴精神病。将纳入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6~59岁,平均(41.45±7.41)岁;骨折类型:肱骨骨折10例,胫腓骨骨折14例,尺桡骨骨折1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4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3例,高中及以上22 例。实验组:男24 例,女21 例;年龄25~58岁,平均(40.67±7.89)岁;骨折类型:肱骨骨折11例,胫腓骨骨折13例,尺桡骨骨折1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5例,高中及以上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按时消毒、换药、清创,给予抗感染药物,术后饮食指导等。实验组:给予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康复护理联合疼痛管理,具体如下:①术前宣教:术前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告知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②患肢肿胀管理:对患者骨折处的肤色、状态、创面、温度等评估,及时清理创面,避免造成二次损伤,视情况对患者进行理疗冰敷和抬高患侧肢体,促进患处血液循环,促进恢复,减轻疼痛;③人文关怀:了解患者需求和精神状态,制作相关问卷调查疼痛;④饮食指导:饮食应以清淡为主,禁辛辣刺激食物;⑤用药指导:与临床医生配合,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疼痛管理方案,合理使用镇痛剂等药物。
1.3 指标评定 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估,分值越高表明疼痛越明显。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 (PSQI)评定[2],得分越高表明睡眠情况越差。并发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压疮、关节僵硬、肌力下降等。
2.1 两组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对比 两组护理后VAS、PSQI评分较护理前均降低,且实验组评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s,分)
表1 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s,分)
组别n VAS护理前护理后∣d∣PSQI护理前护理后∣d∣对照组45 8.15±1.13 6.53±0.76 1.62±0.52 14.15±1.13 6.74±0.76 7.41±1.68实验组45 8.36±1.19 4.42±0.19 3.94±0.89 14.29±0.21 4.42±0.19 9.87±3.25 t 15.10 4.51 P 0.000 0.000
2.2 两组并发症对比 实验组:45例患者中,发生关节僵硬5例,深静脉血栓及肌力下降各2例,压疮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22%(10/45);对照组:45例患者中,发生关节僵硬12例,深静脉血栓5例,肌力下降19例,压疮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2.22%(19/4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12,P=0.042)。
四肢骨折常见于车祸、机械、跌倒等,临床根据骨折类型决定是否采用手术治疗。术后患者多会受到疼痛的影响而焦虑不安,导致入睡困难、睡眠过轻、睡眠时间短等问题[3],严重者还会出现感染、压疮等并发症[4],不利于病情的恢复。有研究报道[1],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康复护理联合疼痛管理的方式对四肢骨折术后的疼痛进行管理,能改善其睡眠质量,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将其进行临床应用,结果显示: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VAS 和PSQI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基于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康复护理联合疼痛管理对四肢骨折术后病人的康复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康复护理联合疼痛管理对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睡眠障碍有积极的效果,能减少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其睡眠情况,从而促进骨折处的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