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生数据意识的培养路径

2023-09-21 03:32何玲
天津教育·中 2023年8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双减意识

何玲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基础教育呈现出日趋鲜明的生本素养培养趋势,而作为本阶段的骨干课程之一,小学数学自然要在这一改革浪潮中体现出应有的地位。所谓“数据意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被理解为“数字”和“统计”概念、活动的认知、执行意识和相应的基础性素养,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强化有着重要意义。调查发现,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形成正确的数据意识培养理念,仍旧习惯于沿用机械的传统思维组织课堂活动,将数据意识的培养“打散”到分散的单元和课时中,且未做跟进性提炼,这在很大程度上迟滞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为了有效扭转这一局面,迎合新课程改革的多维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从数据意识的培养站位来制定全新的课堂教学方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据思维框架。

一、开发认知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据意识

(一)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在课堂中培养数据意识

教材可以说是小学生开展数学学习时接触最多的材料,同时,数学课程在小学学段的课时占比较大,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数据意识时必然要突出对教材内容的挖掘和利用,作为有关工作执行的核心路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数据意识的概念和培养策略没有形成完备、清晰的认识,所以在课程讲解过程中,未能从科学的层面体现出数据意识和具体内容的有机结合。对此,教师不妨在讲解一些例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开发蕴含其中的数据成分,带领学生深入理解数据的含义及其对外界资讯的具体呈现方式,以帮助学生在听讲、做题的环节中构建自身数据意识的形成基础。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公顷和平方千米”这部分知识时,教师便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家有谁知道一平方千米大概有多大呢?”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数据的口述对“平方千米”形成一个基本的抽象认知。学生在之前已经接触过“平方米”和“平方厘米”的概念,具备了相应的认知基础,因此在这一步骤中大概率可以有不错的表现。而在学习“公顷”概念时,由于“公顷”在表述方式上与之前的面积单位没有直接联系,而且数学表达的概念也不尽相同,很多学生在学习时难以完成思维的快速调整。那么在这个步骤中,教师不妨结合“平方千米”的概念对“公顷”做类比描述,从定义上做一个明确区分,还可以相机引入一些换算方面的题目,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数据转化意识。接下来,教师便可以引入实际层面的土地面积计算等数据运算题目,根据学生的认知进一步具象化这些题目中的计算元素,让学生对标“平方千米”和“公顷”的数据意识,得到更有质感的塑造和强化。

依托这样的模式,学生的数据意识培养活动就有了稳固的“基本盘”,同时能够获取更具有思维塑造性的材料,进而使相应的培养过程变得更自然、扎实。

(二)与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相联系,在生活中培养数据意识

即便是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其中的概念性成分也占有较大比重,学生需要形成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够有效吸收。所以不妨将具体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元素,以具象化的方式来达成有关数据意识的培养和强化,同时在客观上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的思维在数学学习方面的有效建立。此外,在培养学生对标“生活应用”的数据意识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数据认知和运用能力、计算能力也会在生活养料的“加持”下而呈现更快的强化速度,从而以灵活自如的状态来应对多方面的数据应用问题。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发动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数据知识和计算策略来完成一些实际任务,摆脱对教师的过度依赖,形成富有个性色彩的数据综合素养体系,为教师有关引导成果的实质性巩固、扩大和优化提供强劲助力。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的“加法与减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便可以率先为学生讲述“+”和“-”这两个运算符号的具体含义。这个阶段的小学生由于智力发育水平的限制,普遍不具备成熟的认知能力,在进行涉及“加法”和“减法”的数据运算时往往会暴露出各种问题。对此,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展开类比讲解,如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假如妈妈给了你10元钱让你去买桃子,一共花了8元,现在手里还剩下多少钱呢?”从之前教师讲解的概念中学生不难捕捉到“花费”和“剩下”这两个关键词,从而意识到这里应当用“减法”做数据处理。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有关“认识人民币”这方面的课程内容构建生活维度下的数据意识养成课堂,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有关“钱”的数据识别、运算场景,如观察商场中商品的价签、计算自己的身高增长情况或者帮助父母算算这个月家里的用电量等。

如此一来,学生的数据意识萌生和强化的过程就有了生活这个牢固的根基,能够对数据意识以及具体的数据辨识、运算活动在生活中的“存在感”和应用价值形成切实认知,自然有利于达成理想的发展目标。

二、开发应用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据意识

(一)数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强化数据意识

为了进一步优化学生数据意识的生成感和认知感,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对课程知识成分做出必要拆解,使学生结合相应的课程理解和学习成果进行实践操作,让各类教学要素以“数学模型”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此外,数学知识,尤其是涉及“数据”部分的数学知识中有很多比较难懂的内容,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概率会出现倦怠心理,而实践课堂的设立给学生带来一种思维上的调剂,为学生依托自身的数据联想和概念想象进行数学模型的构建开辟出一条路径,还可以为学生借助数据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问题提供足够的平台,这些都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数据意识自主强化的积极性,达成数据意识培养课堂的生本改良。具体而言,小学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模型的构建工作时,要结合目标课程主要成分以及有关的数据意识培养方案,准备足够的材料和工具,还要适当提高相应数据模型的搭建难度和要求,让学生的数据意识在一次次的挑战中得到渐进性生成。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这部分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察身边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什么特点,再让学生动手折出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并数一数正方体或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一个面各有什么特点。完成这个步骤后,教师就要鼓励学生为这些几何体的边长添加不同的数据,而后融入如“计算水箱容积”或“测量粮仓储量”等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以及具体的数据计算应用策略的理解和运用,继而形成完善的數据意识。

依托这样的方式,小学生的数据意识能够脱离抽象的层面,从“活学活用”的角度出发,形成更强劲的生成效力,从而让有关教学引导工作的开展获得更大的质量提升平台。

(二)巧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对数据意识的认识

在开展数学课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不妨依托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将对应的知识资讯表现出来,让学生能动、直观、具象的模式下实现对核心内容的精准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形成完备的知识要素框架。具体到学生数据意识的培养方面,“数据”和“计算”虽然本身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抽象概念,但是其所涉及的一些知识模块可能存在较大的概念比重,因此也需要借助可视化的多媒体平台来达成更高的教学目标。需要强调的是,对这一工作的执行要表现出一定的侧重性,优先从有关“数据的几何计算”等角度出发来设计具体的方案,这样才可以让数据意识的形成与多媒体技术的利用之间存在更多的共同基点,以提高课堂构建的综合质量。

例如,在有关“正方体的面积”这部分知识教学中,教师不妨依托多媒体设备,利用动画的方式表现出一个正方体角色的内部“身体结构”,并以常规题目解答的方式来反映有关公式的应用过程、模式和效果,同时借助这个角色的“自述”让整个过程变得妙趣横生。在结束这一步骤后,教师就可以引入更多实例来安排学生做数据运算练习,如“计算鱼缸的表面积”或者“根据鱼缸的表面积来计算其中某一条棱的长度”等,可以再次利用多媒体动画还原计算中的诸多环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据意识层级。

这种方式的有效应用缩短了数据意识概念和具体教学元素从材料到学生脑海中的迁移路径,让学生得到了更多可视化的数据认知素材,推动了其数据意识的生成和发展进程。

三、开发渗透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据意识

(一)通过趣味教学游戏活动增强学生的数据意识

每个小学生都是與生俱来的“游戏家”,热衷于参加形形色色的游戏活动,也会在游戏过程中焕发出很强的思维悟性和行动能力,这是传统的“静坐”课堂无法实现的。出于对这一客观事实的尊重和有效利用,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时,应结合学生的趣味取向、能力水准以及相应课程的教学主体、方向和目标等要素,设计更多富有代入感、发展力和趣味性的数据游戏活动,使学生通过“玩+学+思+练”的模式完成数据意识的生成与整合,一方面享受游戏活动带来的良好的课堂体验,另一方面让“数据”概念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生本渗透路径。这项工作的进行,小学数学教师要严格把握适度原则,不要因为过度追求活动的趣味性而淡化了其教学引导效力,避免“为了游戏而游戏”等问题的出现,否则不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例如,在带领学生进行数据意识的综合强化训练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速算达人”游戏活动。教师准备一副扑克牌,将学生按照“高低搭配”的原则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小队,每个小队分别派出一名代表参赛;比赛开始后,教师从牌堆里随机抽取3~4张牌,每一个小队的代表则要根据牌面上的数字,利用四则运算和括号设计一道算式,算式的计算结果必须为“24”或“36”;用时最短且结果正确的代表可为本小队积一分,最终积分最高的小队为本次比赛的优胜者。

这种方式的有效应用为数据意识培养课堂的构建注入了一针“趣味强心剂”,让学生从内心最深处认同自我数据意识发展的意义和乐趣,进而使教师的教学引导获得可观的生本内在助力。

(二)通过优化环境布置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

环境能够在悄无声息之间对一个人的思维意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一点在认识思维尚未成型且具有更强信息敏感性的小学生身上得到了更鲜明的体现。出于对这一客观事实的有效利用,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的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从环境的角度出发优化一些元素设计,在学生经常活动的场所融入有关“数据”方面的信息符号,使学生时时刻刻处在浓郁的“数据气氛”的熏陶下,进而实质性地促进学生数据意识的形成和强化。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通过听觉等其他感官途径进行学生数感的引导培养,让数感教学获得更多角度和渠道的正向开展,同时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室的墙壁上挂上一些阿拉伯数字挂板,或者用一些带有数字符号的横轴来装点教室;在教学楼的廊道和楼梯两侧,教师可以贴上印有简单算式内容的不干贴;课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或班级广播播放《九九乘法歌》或《数字歌》等有利于数感培养的益智儿歌;还可以在讲桌、课桌等物品边缘贴上体现其长度及单位的便利贴等。

这样一来,学生的数据意识形成将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成效,对具体的知识素材、数据资讯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得到循序渐进的完善,从而促进学生数据意识的有机生长。

四、结语

课程教学需要的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生本开发体系,这对学生的成长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小学数学教师要真正意识到这一点,将对学生数据意识的培养和强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看待,围绕多元主题设计系统性的策略,引导学生了解数据,并学会利用数据处理问题,最终促使其数据应用素养的实质性提升,为基础数学教育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注: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普通类一般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生数据意识有效培养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2PTYB138)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双减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意识不会死